一種數控銑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數控銑床,包括數控裝置、床身及其上設置的銑削機構、工作臺、橫進給機構、升降臺和冷卻、潤滑系統,床身由升降臺座和銑床底座構成,銑削機構通過回轉盤安裝在升降臺座的頂部,銑床底座上設置有接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銑床底座設置有與接液槽連接的集液缸、過濾裝置、循環管路和與循環管路連接的循環水泵,升降臺座設置有光柵尺、光柵尺讀頭和讀頭座,光柵尺讀頭設置在讀頭座上,讀頭座設置在升降臺上,升降臺座設置有容置光柵尺的凹位;導軌座設置有燕尾軌道,燕尾軌道上設置有燕尾導引部,工作臺前端設置有置物臺,后端有止擋機構;升降臺座的四個邊角分別設置有L型的支撐腳。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生產效率高。
【專利說明】一種數控銑床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銑床【技術領域】,更具體的是涉及一種數控銑床。
【背景技術】
[0002] 數控銑床是在普通銑床上集成了數字控制系統,可以在程序代碼的控制下較精確 地進行銑削加工的機床。數控銑床形式多樣,不同類型的數控銑床在組成上雖有所差別,但 卻有許多相似之處。機床由6個主要部分組成,即床身部分,銑削機構部分,工作臺部分, 橫進給部分,升降臺部分,冷卻、潤滑部分。床身內部布局合理,具有良好的剛性,底座上設 有4個調節螺栓,便于機床進行水平調整,切削液儲液襤設在機床座內部。從制造技術發 展的要求看,隨著新材料和新工藝的出現,以及市場競爭對低成本的要求,金屬切削加工正 朝著切削速度和精度越來越高、生產效率越來越高和系統越來越可靠,各個工位結構設計 布局越來越具備人性化的方向發展,這就要求在傳統機床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數控機床精度 更高,驅動功率更大,機械機構動靜、熱態剛度更好,工作更可靠,能實現長時同連續運行和 盡可能少的停機時間。但是,目前的數控機床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1、銑床的工作臺面積 小,緊作為加工零件的定位支撐,沒有存放待加工零件或加工成品的空間,放在工作臺上的 圓柱形工件特別容易掉落,輕則砸壞工件,重則砸傷附近的工人,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2、 工作臺與導軌存在支撐位置接觸面積小,抗懸效果不足的問題;3、銑床的升降臺由于直接 與地面接觸,很容易受潮生銹;4、工作臺下方的接液槽對使用過的切削液進行儲存,由于切 削液中混有大量的金屬屑,待加工完畢后還需要將槽中的切削液排放到指定的地點進行處 理,操作麻煩;5、標尺光柵和光柵讀數頭是直接裸露安裝在機床上的,不僅不美觀,而且光 學元件長期裸露在生產車間環境中,大大的縮短了其壽命,對其檢測精度造成影響,直接降 低加工產品的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布 局合理,操作簡單方便,生產效率高的。
[0004] 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解決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數控銑床,包括數控 裝置、床身及其上設置的銑削機構、工作臺、橫進給機構、升降臺和冷卻、潤滑系統,床身由 升降臺座和銑床底座構成,工作臺通過一導軌座和與導軌座相配的鞍座活動設置在橫向進 給機構上,橫向進給機構設置在升降臺上,銑削機構通過回轉盤安裝在升降臺座的頂部,銑 床底座上設置有接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銑床底座設置有與接液槽連接的集液缸、過濾裝 置、循環管路和與循環管路連接的循環水泵,循環管路的輸出端連接冷卻、潤滑系統,接液 槽底部設置有排液口,接液槽由設置在銑床底座上的集液槽和環繞集液槽邊緣設置的接液 槽板組成,接液槽板的后部與升降臺座連接固定;
[0005] 所述升降臺座設置有光柵尺、光柵尺讀頭和讀頭座,光柵尺讀頭設置在讀頭座上, 讀頭座設置在升降臺上,升降臺座設置有容置光柵尺的凹位,凹位內設置有將光柵尺和光 柵尺讀頭封裝的光柵尺護罩;
[0006] 所述導軌座上設置有燕尾軌道,燕尾軌道上設置有燕尾導引部,鞍座與導軌座連 接,并與所述燕尾軌道和燕尾導引部凹凸配合、滑動連接;
[0007] 所述工作臺前端設置有置物臺,工作臺上表面設置有至少與其水平左右移動方向 一致的三條倒T型滑槽一,倒T型滑槽一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與其垂直的槽孔,槽孔的深度大 于倒T型滑槽一,工作臺的側部設置有與滑槽一平行的倒T型滑槽二,倒T型滑槽二的中部 設置有帶兩側觸點的行程開關,倒T型滑槽二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與行程開關觸點對應的限 位組件;工作臺的后端有止擋機構,止擋機構由設置在工作臺后端的擋板和將擋板與工作 臺連接固定的緊固件構成;
[0008] 所述升降臺座的四個邊角分別設置有L型的支撐腳,使支撐腳之間形成通風口, 支撐腳上設有緊固件和與緊固件對應的安裝孔,通過緊固件將升降臺座固定在地面上,降 低銑床在作業時產生的振動。
[0009]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說明,所述接液槽板包括前部的與集液槽邊緣連接的斜板 和后部的固定在升降臺座上的立板,集液槽的上緣設置有過渡平臺,與接液槽板連接構成 階梯狀的集液結構,目的是對來自接液槽板的切削液起到緩沖作用,防止混合在切削液中 的鐵屑等固體雜質到處飛濺。
[0010] 所述接液槽板的斜板上設置有若干條指向集液槽中部的凹槽,使切削液能從集液 槽快速流向集液槽,而混雜于切削液中的部分質量體積較大的鐵屑等固體雜質會與斜板表 面產生摩擦,緩慢沿著斜板表面滑動,初步實現液體與固定分離;斜板的外緣設置有凸邊; 排液口上設置有過濾網,可用于過濾切削工件產生的鐵屑。
[0011] 所述工作臺的相鄰兩倒τ型滑槽一之間形成T型凸條,T型凸條下方設置有空腔。
[0012] 所述工作臺的底部設置有燕尾部,與銑床的升降臺上的鞍座滑動連接,燕尾部沿 其軸向方向分布有多個鏤空孔,并在鏤空孔兩側分別設置有加強筋,用于加強燕尾部和工 作臺之間的連接。
[0013] 所述限位組件包括活動底座、設置活動底座上的觸頭,觸頭設置有固定桿,活動底 座設置有與固定桿對應的通孔和套設于固定桿上的彈簧,利用彈簧的彈性力使觸頭復位, 以減緩行程開關與觸頭接觸碰撞而產生的沖力。
[0014] 所述光柵尺護罩為U型護罩,讀頭座的一端與升降臺連接固定,另一端沿光柵尺 護罩表面彎折延伸至護罩開口,構成光柵尺讀頭的固定支撐座;凹位的一側設置有階梯部, 光柵尺和光柵尺護罩固定在階梯部的高位,讀頭座延伸至光柵尺護罩開口的部位位于階梯 部的低位,使光柵尺讀頭與光柵尺的安裝位置處于同一平面。
[0015] 所述讀頭座的一端呈L型,通過緊固件與升降臺連接固定。
[0016] 所述L型支撐腳的上表面呈扇形,在扇形面的后端與升降臺座的連接位置設置有 弧形過渡面,以加強升降臺座與支撐腳之間的連接;在扇形面的前端設置有沉孔,緊固件的 安裝孔設置在沉孔的中部。
[0017] 所述燕尾軌道的上表面為平面,兩側面為斜面,兩側面與鞍座之間有導軌間隙,導 軌間隙內設置有鑲條一,導軌間隙外側設置有與鑲條一頂壓配合的調整螺釘,用于調整導 軌間隙的大小;所述鞍座的底部設置有壓板,該壓板頂壓于鑲條的底端,并將鑲條封裝在鞍 座于燕尾軌道之間。
[0018] 所述燕尾導引部為一燕尾導軌,燕尾導軌的上表面設置有凹槽,燕尾導軌的兩側 面為斜面,燕尾導軌至少一側與鞍座之間設置有鑲條二。
[0019]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解決方案所能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0020] 1、本實用新型采用將切屑液過濾循環系統整合到銑床上,使切削液能夠多次使 用,而且該過程無需人工進行操作,有效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并采用階梯狀 的集液結構,在接液槽板上設計緩沖平臺,初步實現液體與固定分離,減緩質量體積較大的 鐵屑等固體雜質堵塞排液口的過濾網。
[0021] 2、本實用新型采用雙燕尾軌道結構,能大大的增加導軌座上的導軌與鞍座之間的 接觸面積,抗懸效果佳;在燕尾軌道與鞍座之間的導軌間隙設置鑲條,可通過螺釘調整導軌 間隙大小,保證導軌正常工作,避免間隙過小,增加摩擦阻力;間隙過大,會降低導向精度; 并在作臺主體底部設置燕尾部,并在燕尾部內設置多個鏤空孔和在燕尾部兩側設置加強 筋,使作為導向支撐的燕尾部具有足夠的剛性,保證工作臺的平穩運行。
[0022] 3、本實用新型采用在工作臺后端增設止擋機構,由于工作臺前端一般有工人操 作,因此,無需設置擋板,設計合理,有效避免放置于工作臺表面的工件從后部掉落,砸傷附 近的工人。
[0023] 4、采用在工作臺側端增設置物臺,可用于存放待加工工件或已加工成品,結構簡 單,使用方便;在工作臺底部設置燕尾部,并在燕尾部內設置多個鏤空孔和在燕尾部兩側設 置加強筋,使作為導向支撐的燕尾部具有足夠的剛性,保證工作臺的平穩運行。
[0024] 5、采用在升降臺座上設置容置光柵尺的凹位,并對讀數頭和光柵尺增設護罩進行 保護,通過讀數頭座和光柵尺護罩的合理的設計布局,安裝該光柵尺等部件后不會影響機 身的外形美觀,而且還對該光柵尺位移傳感部件起到保護作用,保證其檢測精度,提高加工 產品的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6]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7]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光柵尺安裝結構示意圖;
[0028]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臺結構示意圖;
[0029] 圖5為圖4的側視圖;
[0030] 圖6為圖4的仰視圖;
[0031]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切削液流向圖。
[0032] 附圖標記說明:1、床身1-1、升降臺座1-11、凹位1-12、階梯部1-121、高位1-122、 低位1-2、銑床底座1-3、光柵尺1-4、光柵尺讀頭1-5、讀頭座1-6、M6內六角螺絲2、銑削 機構3、工作臺4、升降臺5、導軌座5-1、燕尾軌道5-11、鑲條一 5-12、調整螺釘5-13、壓板 5-14、鑲條二5-2、燕尾導引部6、鞍座7、接液槽7-1、集液槽7-2、接液槽板7-21、斜板7-22、 立板7-23、過渡平臺7-24、凹槽8、集液缸9、過濾裝置10、循環水泵11、光柵尺護罩12、置物 臺13、倒T型滑槽一 14、槽孔15、倒T型滑槽二16、行程開關17、限位組件18、燕尾部19、鏤 空孔20、止擋機構21、支撐腳22、冷卻、潤滑系統。
【具體實施方式】
[0033]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案作進一步的詳述。
[0034] 如圖1-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數控銑床,包括數控裝置、床身1及其上設置的 銑削機構2、工作臺3、橫進給機構、升降臺4和冷卻、潤滑系統22,床身1由升降臺座1-1 和銑床底座1-2構成,工作臺3通過一導軌座5和與導軌座5相配的鞍座6活動設置在橫 向進給機構上,橫向進給機構設置在升降臺4上,銑削機構2通過回轉盤6安裝在升降臺座 1-1的頂部,銑床底座1-2上設置有接液槽7,銑床底座1-2設置有與接液槽7連接的集液 缸8、過濾裝置9、循環管路和與循環管路連接的循環水泵10,循環管路的輸出端連接冷卻、 潤滑系統,接液槽7底部設置有排液口,接液槽7由設置在銑床底座上的集液槽7-1和環繞 集液槽邊緣設置的接液槽板7-2組成,接液槽板7-2的后部與升降臺座1-1連接固定;接液 槽板7-2包括前部的與集液槽7-1邊緣連接的斜板7-21和后部的固定在升降臺座上的立 板7-22,集液槽7-1的上緣設置有過渡平臺7-23,與接液槽板連接構成階梯狀的集液結構, 目的是對來自接液槽板的切削液起到緩沖作用,防止混合在切削液中的鐵屑等固體雜質到 處飛濺。其中,接液槽板的斜板上設置有若干條指向集液槽中部的凹槽7-24,使切削液能從 集液槽快速流向集液槽,而混雜于切削液中的部分質量體積較大的鐵屑等固體雜質會與斜 板表面產生摩擦,緩慢沿著斜板表面滑動,初步實現液體與固定分離。
[0035] 所述升降臺座1-1設置有光柵尺1-3、光柵尺讀頭1-4和讀頭座1-5,光柵尺讀頭 1-4設置在讀頭座1-5上,讀頭座1-5設置在升降臺4上,升降臺座1-1設置有容置光柵尺 1-3的凹位1-11,凹位1-11內設置有將光柵尺和光柵尺讀頭封裝的光柵尺護罩11 ;所述光 柵尺護罩11為U型護罩,讀頭座1-5的一端與升降臺4連接固定,另一端沿光柵尺護罩11 表面彎折延伸至護罩開口,構成光柵尺讀頭的固定支撐座;凹位1-11的一側設置有階梯部 1-12,光柵尺和光柵尺護罩固定在階梯部的高位1-121,讀頭座延伸至光柵尺護罩開口的部 位位于階梯部的低位1-122,使光柵尺讀頭與光柵尺的安裝位置處于同一平面;本實施例 中,讀頭座1-5的一端呈L型,通過M6內六角螺絲1-6與升降臺連接固定,在升降臺上有與 M6內六角螺絲對應的墊片。導軌座5上設置有燕尾軌道5-1,燕尾軌道5-1上設置有燕尾 導引部5-2,鞍座與導軌座連接,并與所述燕尾軌道和燕尾導引部凹凸配合、滑動連接;燕 尾軌道的上表面為平面,兩側面為斜面,兩側面與鞍座之間有導軌間隙,導軌間隙內設置有 鑲條一 5-11,導軌間隙外側設置有與鑲條一頂壓配合的調整螺釘5-12,用于調整導軌間隙 的大小;所述鞍座的底部設置有壓板5-13,該壓板頂壓于鑲條的底端,并將鑲條封裝在鞍 座于燕尾軌道之間。本實施例中,燕尾導引部為一燕尾導軌,燕尾導軌的上表面設置有凹 槽,燕尾導軌的兩側面為斜面,燕尾導軌至少一側與鞍座之間設置有鑲條二5-14。所述工 作臺3前端設置有置物臺12,工作臺上表面設置有至少與其水平左右移動方向一致的三條 倒T型滑槽一 13,倒T型滑槽一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與其垂直的槽孔14,槽孔的深度大于倒 T型滑槽一,工作臺的側部設置有與滑槽一平行的倒T型滑槽二15,倒T型滑槽二的中部設 置有帶兩側觸點的行程開關16,倒T型滑槽二15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與行程開關觸點對應的 限位組件17 ;工作臺3的相鄰兩倒T型滑槽一之間形成T型凸條,T型凸條下方設置有空 腔。工作臺3的底部設置有燕尾部18,與銑床的升降臺上的鞍座滑動連接,燕尾部沿其軸 向方向分布有多個鏤空孔19,并在鏤空孔兩側分別設置有加強筋,用于加強燕尾部和工作 臺之間的連接。限位組件17包括活動底座、設置活動底座上的觸頭,觸頭設置有固定桿,活 動底座設置有與固定桿對應的通孔和套設于固定桿上的彈簧,利用彈簧的彈性力使觸頭復 位,以減緩行程開關與觸頭接觸碰撞而產生的沖力。工作臺的后端有止擋機構20,止擋機 構由設置在工作臺后端的擋板和將擋板與工作臺連接固定的緊固件構成;升降臺座的四個 邊角分別設置有L型的支撐腳21,使支撐腳之間形成通風口,支撐腳上設有緊固件和與緊 固件對應的安裝孔,通過緊固件將升降臺座固定在地面上,降低銑床在作業時產生的振動。 L型支撐腳的上表面呈扇形,在扇形面的后端與升降臺座的連接位置設置有弧形過渡面,以 加強升降臺座與支撐腳之間的連接;在扇形面的前端設置有沉孔,緊固件的安裝孔設置在 沉孔的中部。
[0036] 本實用新型以嵌入式的安裝方式將光柵尺位移傳感部件隱藏于機身上,并通過光 柵尺護罩進行保護,不僅美觀,還能對傳感部件起到保護作用,阻斷外界環境對內部感應部 件的污染,使用壽命更長。
[0037]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 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 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數控銑床,包括數控裝置、床身及床身上設置的銑削機構、工作臺、橫進給機構、 升降臺和冷卻、潤滑系統,床身由升降臺座和銑床底座構成,工作臺通過一導軌座和與導軌 座相配的鞍座活動設置在橫向進給機構上,橫向進給機構設置在升降臺上,銑削機構通過 回轉盤安裝在升降臺座的頂部,銑床底座上設置有接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銑床底座設置 有與接液槽連接的集液缸、過濾裝置、循環管路和與循環管路連接的循環水泵,循環管路的 輸出端連接冷卻、潤滑系統,接液槽底部設置有排液口,接液槽由設置在銑床底座上的集液 槽和環繞集液槽邊緣設置的接液槽板組成,接液槽板的后部與升降臺座連接固定; 所述升降臺座設置有光柵尺、光柵尺讀頭和讀頭座,光柵尺讀頭設置在讀頭座上,讀頭 座設置在升降臺上,升降臺座設置有容置光柵尺的凹位,凹位內設置有將光柵尺和光柵尺 讀頭封裝的光柵尺護罩; 所述導軌座上設置有燕尾軌道,燕尾軌道上設置有燕尾導引部,鞍座與導軌座連接,并 與所述燕尾軌道和燕尾導引部凹凸配合、滑動連接; 所述工作臺前端設置有置物臺,工作臺上表面設置有至少與其水平左右移動方向一致 的三條倒T型滑槽一,倒T型滑槽一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與其垂直的槽孔,槽孔的深度大于倒 T型滑槽一,工作臺的側部設置有與滑槽一平行的倒T型滑槽二,倒T型滑槽二的中部設置 有帶兩側觸點的行程開關,倒T型滑槽二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與行程開關觸點對應的限位組 件;工作臺的后端有止擋機構,止擋機構由設置在工作臺后端的擋板和將擋板與工作臺連 接固定的緊固件構成; 所述升降臺座的四個邊角分別設置有L型的支撐腳,使支撐腳之間形成通風口,支撐 腳上設有緊固件和與緊固件對應的安裝孔。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數控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液槽板包括前部的與集 液槽邊緣連接的斜板和后部的固定在升降臺座上的立板,集液槽的上緣設置有過渡平臺, 與接液槽板連接構成階梯狀的集液結構。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數控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液槽板的斜板上設置有 若干條指向集液槽中部的凹槽;斜板的外緣設置有凸邊;排液口上設置有過濾網。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數控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的相鄰兩倒T型滑槽 一之間形成T型凸條,T型凸條下方設置有空腔。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數控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的底部設置有燕尾 部,與銑床的升降臺上的鞍座滑動連接,燕尾部沿其軸向方向分布有多個鏤空孔,并在鏤空 孔兩側分別設置有加強筋。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數控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組件包括活動底座、設 置活動底座上的觸頭,觸頭設置有固定桿,活動底座設置有與固定桿對應的通孔和套設于 固定桿上的彈簧。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數控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柵尺護罩為U型護罩,讀 頭座的一端與升降臺連接固定,另一端沿光柵尺護罩表面彎折延伸至護罩開口,構成光柵 尺讀頭的固定支撐座;凹位的一側設置有階梯部,光柵尺和光柵尺護罩固定在階梯部的高 位,讀頭座延伸至光柵尺護罩開口的部位位于階梯部的低位;所述讀頭座的一端呈L型,通 過緊固件與升降臺連接固定。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數控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支撐腳的上表面呈扇 形,在扇形面的后端與升降臺座的連接位置設置有弧形過渡面;在扇形面的前端設置有沉 孔,緊固件的安裝孔設置在沉孔的中部。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數控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軌道的上表面為平面, 兩側面為斜面,兩側面與鞍座之間有導軌間隙,導軌間隙內設置有鑲條一,導軌間隙外側設 置有與鑲條一頂壓配合的調整螺釘,用于調整導軌間隙的大小;所述鞍座的底部設置有壓 板,該壓板頂壓于鑲條的底端,并將鑲條封裝在鞍座于燕尾軌道之間。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數控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導引部為一燕尾導 軌,燕尾導軌的上表面設置有凹槽,燕尾導軌的兩側面為斜面,燕尾導軌至少一側與鞍座之 間設置有鑲條二。
【文檔編號】B23Q1/26GK203831091SQ201420246596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4日
【發明者】陳易濬 申請人:佛山豐堡精密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