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械加工領域,具體涉及薄壁管形零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薄壁管形零件主要特點呈管形且薄壁,主要加工表面是內孔、外圓及兩端面,其主要技術要求有:內孔和外圓的圓度要求;內外圓之間的同軸度要求;孔軸線與端面的垂直度要求等這些實際問題將如何解決,薄壁管形類零件壁厚很薄,徑向剛度差,在加工過程中受切削力、切削熱及夾緊力等因素的影響極易變形,導致以上各項技術要求難以保證。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方便加工,且能保證工件的加工質量和加工精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薄壁管形零件加工方法。
本發明薄壁管形零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卡盤夾緊預先加工好的頂尖,用表座及內徑量表調整好頂尖圓跳動,保證在0.02mm以內,將頂尖裝在尾頂尖上,將90度正白鋼刀的前、后角磨至3°左右,裝在刀架上,確認被加工工件夾緊后,將切削速度調至400轉/min,進刀量為0.3-0.5mm,用煤油冷卻,將工件外圓粗車到直徑231mm,停止機床,轉動刀架,將前、后角為5-7度的正白鋼刀裝在刀架上,切削速度提高到600轉/min,進刀量減少到0.1-0.3mm,待工件完全冷卻后,精車外圓;
第二步,將此外圓刀移至該零件右邊端面外,光出該端面,在加工端面時,為了保護兩端頂尖,將端面離內孔處留約0.5-0.8 mm不加工,加工內孔時即可去除,將右端面加工完后,轉動刀架裝一把90度反白鋼刀,再加工工件左邊端面,保留該零件長160.5±0.05mm;
第三步,取下該工件,輕輕放置于料架上,卸下頂尖;
第四步,將事先準備好的一段外徑為300±1mm,內徑為225±1 mm長度為150±5 mm的圓鋼裝夾在卡盤上,將此定位環加工結束后不用拆卸;
第五步,把已加工好外圓的零件裝入剛加工好的定位環內,然后從右邊旋入加工好的螺母套,將鎖銷插入鎖銷孔,把螺母套旋至工件右邊端面處,用力壓緊工件;在加工薄壁零件內孔時,應該選用45度白鋼鏜刀,將鏜刀前角磨成4-5度,刀尖圓角半徑小于0.5 mm,切削速度調整為250轉/min左右,進刀量為0.3-0.5mm,用煤油冷卻,先粗車內孔,將內孔尺寸車至直徑225.5 mm,待工件充分冷卻后,轉動刀架裝上精車刀,將切削速度調至400轉/min左右,進刀量減少到0.1-0.3mm,再精車內孔到圖示尺寸226±0.10 mm;
第六步,拆卸已加工好的薄壁管件,把鎖銷插入鎖銷孔中將螺母套向反方向扳松,慢慢將螺母套旋出,用工裝套子從已加工好的工件右邊口部塞入,將一軟爪裝在機床尾座上,用軟爪夾住工件外圓,慢慢旋動尾座將工件拉出套子。
本發明操作簡單,方便加工,且能保證工件的加工質量和加工精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薄壁管形零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卡盤夾緊預先加工好的頂尖,用表座及內徑量表調整好頂尖圓跳動,保證在0.02mm以內,將頂尖裝在尾頂尖上,將90度正白鋼刀的前、后角磨至3°左右,裝在刀架上,確認被加工工件夾緊后,將切削速度調至400轉/min,進刀量為0.3-0.5mm,用煤油冷卻,將工件外圓粗車到直徑231mm,停止機床,轉動刀架,將前、后角為5-7度的正白鋼刀裝在刀架上,切削速度提高到600轉/min,進刀量減少到0.1-0.3mm,待工件完全冷卻后,精車外圓;
第二步,將此外圓刀移至該零件右邊端面外,光出該端面,在加工端面時,為了保護兩端頂尖,將端面離內孔處留約0.5-0.8 mm不加工,加工內孔時即可去除,將右端面加工完后,轉動刀架裝一把90度反白鋼刀,再加工工件左邊端面,保留該零件長160.5±0.05mm;
第三步,取下該工件,輕輕放置于料架上,卸下頂尖;
第四步,將事先準備好的一段外徑為300±1mm,內徑為225±1 mm長度為150±5 mm的圓鋼裝夾在卡盤上,將此定位環加工結束后不用拆卸;
第五步,把已加工好外圓的零件裝入剛加工好的定位環內,然后從右邊旋入加工好的螺母套,將鎖銷插入鎖銷孔,把螺母套旋至工件右邊端面處,用力壓緊工件;在加工薄壁零件內孔時,應該選用45度白鋼鏜刀,將鏜刀前角磨成4-5度,刀尖圓角半徑小于0.5 mm,切削速度調整為250轉/min左右,進刀量為0.3-0.5mm,用煤油冷卻,先粗車內孔,將內孔尺寸車至直徑225.5 mm,待工件充分冷卻后,轉動刀架裝上精車刀,將切削速度調至400轉/min左右,進刀量減少到0.1-0.3mm,再精車內孔到圖示尺寸226±0.10 mm;
第六步,拆卸已加工好的薄壁管件,把鎖銷插入鎖銷孔中將螺母套向反方向扳松,慢慢將螺母套旋出,用工裝套子從已加工好的工件右邊口部塞入,將一軟爪裝在機床尾座上,用軟爪夾住工件外圓,慢慢旋動尾座將工件拉出套子。
本發明操作簡單,方便加工,且能保證工件的加工質量和加工精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