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沖壓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化沖壓線裝夾機械臂。
背景技術:
傳統的人工生產線,雖然在建設初期投入相對較小,但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其固有的效率低下、產品質量穩定性較差等缺點越來越影響企業的發展,自動化生產線恰好可以讓這些問題得到解決。較高的生產效率、穩定的產品質量以及規模生產條件下更低的單件生產成本,正是自動化沖壓生產線的優點,尤其對大型車身覆蓋件生產而言,這些優點更為突出,因而,現今主機廠一般在大型沖壓生產線規劃初期,就會直接考慮采用自動化。
沖壓模具是很常用的一種生產加工手段,沖壓成型的工件成型美觀、形狀復雜,而且直接成型無需再經過后期處理,極大地方便了特殊異性零件的生產制造,原始的沖壓人工生產線都是由人工把沖壓的工程品取出送入下一個工序沖壓,這樣的模式效率不但底而且極易照成沖壓傷人事故。在沖壓行業內此種現象十分頻繁,機械廠家也通過對機械增加光電感應保護等一系列的安全設備來保護沖壓者,但不管使用什么樣的保護措施都避免不了人工使用手去取件,而現有的一些機械手夾具自動化程度不夠高,為此我們提出一種自動化沖壓線裝夾機械臂,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自動化沖壓線裝夾機械臂。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動化沖壓線裝夾機械臂,包括基座和旋轉柱,基座的頂端設有旋轉柱,且基座和旋轉柱均為中空結構,所述基座的內部設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的輸出軸穿過基座的頂端側壁連接有旋轉柱,旋轉柱的內部設有隔板,隔板上開有第一通孔,旋轉柱的側壁上設有第一開口,旋轉柱的內部底端設有第二電機,第二電機的輸出軸穿過第一通孔連接有轉軸,轉軸的外側壁上設有螺紋,轉軸上螺紋連接有升降裝置,升降裝置包括第一圓管、第二圓管和連接板,第二圓管位于第一圓管的內部,第一圓管和第二圓管通過連接板連接,第二圓管的內壁上開有螺紋,第二圓管與轉軸螺紋連接,第一圓管與旋轉柱的外側壁滑動連接,第一圓管的外側壁上連接有伸縮裝置,伸縮裝置包括第一套管、第三電機和第二套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設有第二開口,第二套管套接在第一套管內,第一套管的內部設有第三電機,第三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有轉盤,轉盤與第二套管的內側壁螺紋連接,第二套管遠離第三電機的一側連接有夾具盒,夾具盒的內部設有氣缸,氣缸的活塞桿上設有活動夾板,夾具盒遠離第二套管的一側側壁上安裝有固定夾板,固定夾板與活動夾板的中間位置通過鉸鏈連接。
優選的,所述夾具盒遠離第二套管的一側側壁上設有第三開口,活動夾板穿過第三開口與固定夾板連接。
優選的,所述第一通孔內設有軸承,第二電機的輸出軸穿過軸承連接有轉軸,且第二電機的輸出軸與轉軸的連接處設有聯軸器。
優選的,所述基座的頂端設有環形滑軌,旋轉柱的底端設有環形滑塊,環形滑軌與環形滑塊相配合。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通過在基座的內部設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帶動旋轉柱旋轉,旋轉柱的內部設有第二電機和轉軸,能帶動升降裝置在旋轉柱上上下運動,升降裝置上設有伸縮裝置,能帶動夾具盒前后運動,在夾具盒上設有氣缸,能使活動夾板和固定夾板夾緊,本裝置自動化程度高,能上下前后運動,360度旋轉,自動夾緊,避免不了人工用手取件,減少了安全隱患,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自動化沖壓線裝夾機械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自動化沖壓線裝夾機械臂的升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電機、2基座、3第二電機、4隔板、5轉軸、6旋轉柱、7升降裝置、71第一圓管、72第二圓管、73連接板、8第一開口、9第一套管、10第三電機、11轉盤、12第二套管、13夾具盒、14氣缸、15活動夾板、16固定夾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2,一種自動化沖壓線裝夾機械臂,包括基座2和旋轉柱6,基座2的頂端設有旋轉柱6,且基座2和旋轉柱6均為中空結構,基座2的內部設有第一電機1,第一電機1的輸出軸穿過基座2的頂端側壁連接有旋轉柱6,旋轉柱6的內部設有隔板4,隔板4上開有第一通孔,旋轉柱6的側壁上設有第一開口8,旋轉柱6的內部底端設有第二電機3,第二電機3的輸出軸穿過第一通孔連接有轉軸5,轉軸5的外側壁上設有螺紋,轉軸5上螺紋連接有升降裝置7,升降裝置7包括第一圓管71、第二圓管72和連接板73,第二圓管72位于第一圓管71的內部,第一圓管71和第二圓管72通過連接板73連接,第二圓管72的內壁上開有螺紋,第二圓管72與轉軸5螺紋連接,第一圓管71與旋轉柱6的外側壁滑動連接,第一圓管71的外側壁上連接有伸縮裝置,伸縮裝置包括第一套管9、第三電機10和第二套管12,第一套管9和第二套管1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設有第二開口,第二套管12套接在第一套管9內,第一套管9的內部設有第三電機10,第三電機10的輸出軸連接有轉盤11,轉盤11與第二套管12的內側壁螺紋連接,第二套管12遠離第三電機10的一側連接有夾具盒13,夾具盒13的內部設有氣缸14,氣缸14的活塞桿上設有活動夾板15,夾具盒13遠離第二套管12的一側側壁上安裝有固定夾板16,固定夾板16與活動夾板15的中間位置通過鉸鏈連接,夾具盒13遠離第二套管12的一側側壁上設有第三開口,活動夾板15穿過第三開口與固定夾板16連接,第一通孔內設有軸承,第二電機3的輸出軸穿過軸承連接有轉軸5,且第二電機3的輸出軸與轉軸5的連接處設有聯軸器,基座2的頂端設有環形滑軌,旋轉柱6的底端設有環形滑塊,環形滑軌與環形滑塊相配合。
應用方法:基座2內的第一電機1帶動旋轉柱6旋轉,旋轉柱6的內部設有第二電機3,第二電機3帶動轉軸5旋轉,使得升降裝置7在旋轉柱6上上下運動,伸縮裝置中的第三電機10帶動轉盤11旋轉,使得第二套管12在第一套管9上前后運動,夾具盒13內的氣缸14帶動活動夾板15運動,使得活動夾板15與固定夾板16夾緊松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