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專用機加工定位夾具,特別涉及一種用于精密鑄造件加工的定位夾具及使用方法,用于精密鑄造機箱精加工前的定位。
背景技術:
我公司某型號機箱考慮加工成本問題,由機加工改為精密鑄造,精密鑄造的尺寸一致性難以保證,在加工過程中每個毛皮機箱都要設計不同的加工方案,由于鑄造尺寸變化比較大,所以尋找機箱的基準面很困,很多情況是要求每個機箱再銑床上進行對刀、尋尺寸,邊加工邊做改動,而且工藝人員和操作人員時刻關注每一個機箱的加工狀態,這樣的加工效率很低費事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現有技術的狀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提高加工效率的用于精密鑄造件加工的定位夾具及使用方法。
為了準確探知銑床在加工內腔時的位置是否與定位基準吻合,方便工藝人員在加工前做出準確的加工方案,在定位夾具體上開出長方形探孔Ⅰ、長方形探孔Ⅱ、二個長方形探孔Ⅲ,在加工前工藝人員模擬加工過程利用帶有刃口的探鑿,通過長方形探孔Ⅰ、長方形探孔Ⅱ、二個長方形探孔Ⅲ在箱體上刻出印記,工藝人員通過觀察印記位置設計出加工方案。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精密鑄造件加工的定位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夾具體、探鑿;
所述定位夾具體為矩形板狀,在定位夾具體反面凹面內設有數個減重用的矩形通孔,數個矩形通孔按四排間隔對稱排列,每排四個矩形通孔,四個矩形通孔等距設置,在第一排的第一個、第二個矩形通孔的上方和第四排的第一個、第二個矩形通孔的下方分別設有一個凸起定位塊,在第二排的第一個、第二個矩形通孔和第三排的第一個、第二個矩形通孔之間,設有二個凸起定位塊,每個凸起定位塊的面上設有三個凸起,
在第一排的第三個和第四個矩形通孔之間上方的板面上設有一個長方形探孔Ⅰ,
在第四排的第三個和第四個矩形通孔之間下方的板面上設有一個長方形探孔Ⅱ,在第二排的第一個、第二個矩形通孔和第三排的第一個、第二個矩形通孔之間的凹面上,設有二個長方形探孔Ⅲ,二個長方形探孔Ⅲ對應面的兩側為間隙配合,中間相通,長方形探孔Ⅰ、長方形探孔Ⅱ和二個長方形探孔Ⅲ的中心在一條水平線上;
所述探鑿一端為把手,另一端為刀具,刀具的截面為長方形,刀具的刃口處為斜面口;
所述探鑿的刀具置于長方形探孔Ⅰ中或置于長方形探孔Ⅱ中或分別置于二個長方形探孔Ⅲ中,長方形的刀具分別與長方形探孔Ⅰ、長方形探孔Ⅱ和二個長方形探孔Ⅲ為小間隙配合。
一種用于精密鑄造件加工的定位夾具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選擇了機箱內部12個定位槽作為機箱X、Y方向上的定位,與12個定位槽所在面平行的B面為機箱鑄造中蠟模的底面,這個面變形較小,所以這個面作為Z方向上的定位,首先將定位夾具體四個凸起定位塊上共12個凸起對應插入機箱B面箱體內的12個定位定位槽中,將定位夾具體的底面與機箱箱體B面貼合,組合后將定位夾具體與機箱放置在臥銑床上夾緊后加工A-C兩面,再換到立銑床上加工D面,由于B面為關鍵,加工B面前,將探鑿的刀具先后置于定位夾具體的長方形探孔Ⅰ、長方形探孔Ⅱ、二個長方形探孔Ⅲ內,用錘子敲打探鑿把手,使刀具的斜面口與機箱左壁、中壁、右壁接觸,并留下劃痕印記,隨后拆下定位夾具體觀察機箱左壁、中壁、右壁上的劃痕印記,并分別與左壁基準側壁、中壁基準側壁、右壁基準側壁比較,分析B面的加工基準如何偏移,根據偏移量將數個機箱進行分類,再逐類調整偏移量,加工B面。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為了準確探知銑床在加工內腔時的位置是否與定位基準吻合,方便工藝人員在加工前做出準確的加工方案,在定位夾具體上開出長方形探孔Ⅰ、長方形探孔Ⅱ、二個長方形探孔Ⅲ,在加工前工藝人員模擬加工過程利用帶有刃口的探鑿,通過長方形探孔Ⅰ、長方形探孔Ⅱ、二個長方形探孔Ⅲ在箱體上刻出印記,工藝人員通過觀察印記位置設計出加工方案,保證了機箱加工后的誤差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定位夾具體的反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探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被加工機箱的B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定位夾具體與被加工機箱B面接合后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7實際劃痕印記左偏移的示意圖;
圖8為圖7A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所示,一種用于精密鑄造件加工的定位夾具,包括定位夾具體1、探鑿2。
定位夾具體1為矩形板狀,在定位夾具體1反面凹面內設有數個減重用的矩形通孔1-1,數個矩形通孔1-1按四排間隔對稱排列,每排四個矩形通孔1-1,四個矩形通孔1-1等距設置,在第一排的第一個、第二個矩形通孔1-1的上方和第四排的第一個、第二個矩形通孔1-1的下方分別設有一個凸起定位塊1-2,在第二排的第一個、第二個矩形通孔1-1和第三排的第一個、第二個矩形通孔1-1之間,設有二個凸起定位塊1-2,每個凸起定位塊1-2的面上設有三個凸起1-3,在第一排的第三個和第四個矩形通孔1-1之間上方的板面上設有一個長方形探孔Ⅰ1-4,在第四排的第三個和第四個矩形通孔1-1之間下方的板面上設有一個長方形探孔Ⅱ1-5,在第二排的第一個、第二個矩形通孔1-1和第三排的第一個、第二個矩形通孔1-1之間的凹面上,設有二個長方形探孔Ⅲ1-6,二個長方形探孔Ⅲ1-6對應面的兩側為間隙配合,中間相通,長方形探孔Ⅰ1-4、長方形探孔Ⅱ1-5和二個長方形探孔Ⅲ1-6的中心在一條水平線上。
探鑿2一端為把手,另一端為刀具2-1,刀具2-1的截面為長方形,刀具2-1的刃口處為斜面口2-2。
探鑿2的刀具2-1置于長方形探孔Ⅰ1-4中或置于長方形探孔Ⅱ1-5中或分別置于二個長方形探孔Ⅲ1-6中。
刀具2-1分別與長方形探孔Ⅰ1-4、長方形探孔Ⅱ1-5和二個長方形探孔Ⅲ1-6為小間隙配合關系。
如圖4、5、6所示,一種用于精密鑄造件加工的定位夾具使用方法,步驟如下:
在銑加工過程中,要求利用夾具進行定位,如何選擇機箱3與定位夾具的配合位置是十分重要的,結合機箱3在裝配上各部件后,部件與部件之間的對插關系和配合精度高低,選擇了機箱3內部12個定位槽3-1如圖4所示,作為機箱3X、Y方向上的定位,與12個定位槽3-1所在面平行的B面為機箱3鑄造中蠟模的底面,這個面變形較小,所以這個面作為Z方向上的定位。
首先將定位夾具體1四個凸起定位塊1-2上共12個凸起1-3對應插入機箱3B面箱體內的12個定位定位槽3-1中,將定位夾具體1的底面與機箱3箱體B面貼合,組合后將定位夾具體1與機箱3如圖5示意的方向放置在臥銑床上夾緊后加工A-C兩面,再換到立銑床上加工D面,由于B面為關鍵,面加工B面前,將探鑿2的刀具2-1先后置于定位夾具體1的長方形探孔Ⅰ1-4、長方形探孔Ⅱ1-5、二個長方形探孔Ⅲ1-6內,并透過長方形探孔Ⅰ1-4、長方形探孔Ⅱ1-5、二個長方形探孔Ⅲ1-6中,用錘子敲打探鑿2把手,使刀具2-1的斜面口2-2與機箱3左壁3-2、中壁3-3、右壁3-4接觸,并留下劃痕印記3-5,隨后拆下定位夾具體1觀察機箱3左壁3-2、中壁3-3、右壁3-4上的劃痕印記3-5,如圖4所示,并分別與左壁3-2基準側壁、中壁3-2基準側壁、右壁3-2基準側壁比較,分析B面的加工基準如何偏移,根據偏移量將數個機箱3進行分類,逐類再進行加工B面。
左壁3-2基準側壁、中壁3-3基準側壁、右壁3-4基準側壁的選擇,是根據定位夾具體1設有的長方形探孔Ⅰ1-4、長方形探孔Ⅱ1-5兩個長方形探孔Ⅲ1-6的開孔位置確定,即夾具長方孔插入探鑿2后刀具刃口位置正對機箱基準側壁。
實施例如圖7、8所示,三條實際劃痕印記3-5分別相對左壁3-2基準側壁3-2-1、中壁3-3基準側壁3-3-1、右壁3-4基準側壁3-4-1向左偏移0.4mm,分為一類,則實際加工B面時根據實際劃痕印記3-5與基準側壁權衡考慮將加工基準右偏移0.2mm。
如果實際劃痕印記3-5分別相對左壁3-2基準側壁3-2-1、中壁3-3基準側壁3-3-1、右壁3-4基準側壁3-4-1向右偏移0.4mm,分為二類,則實際加工B面時根據實際印記3-5與基準側壁權衡考慮將加工基準左偏移0.2mm。
如果偏移量較小,則無需調整,分為第三類。
如果左右偏移量大于0.4mm,屬于變形大的機箱,分為第四類,暫不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