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立式滾壓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818711閱讀:292來源:國知局
一種立式滾壓機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滾壓機,尤其是一種立式滾壓機。



背景技術:

現有內孔光潔度加工均是臥式結構,臥式滾壓機一方面存在鐵屑排泄不清潔,嚴重影響光潔度質量的問題,另一方面臥式滾壓機的芯軸刀桿是橫向安裝使用,刀桿橫向下垂嚴重,零件加工后內孔的同軸度偏離較大。另外,臥式滾壓機占地面積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鐵屑排泄清潔,同時滾壓芯軸與被加工零件的同軸度好的立式滾壓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立式滾壓機,包括:

-機床工作臺;

-立柱,其豎直支撐連接于所述機床工作臺的上端;

-雙絲桿,其與升降電機連接,包括同步運動的絲桿A和絲桿B,所述絲桿A和所述絲桿B呈豎直設置,兩端分別與所述立柱連接;

-滾壓芯軸,其豎直設置于所述絲桿A和所述絲桿B之間,并由連接件與所述絲桿A和所述絲桿B相連接,滾壓芯軸隨絲桿A和絲桿B作豎直上下升降運動;

-芯軸電機,其設置于所述滾壓芯軸的頂端,該芯軸電機的輸出軸與滾壓芯軸固定連接;

-雙油缸,其包括分別對應設置于所述絲桿A和所述絲桿B底部的油缸A和油缸B,所述油缸A和所述油缸B的頂桿分別與設置于雙油缸底部的壓板相連接;

-授油器,其固定連接于所述油缸A和所述油缸B之間,所述滾壓芯軸豎直向下延伸貫穿所述授油器,與所述機床工作臺相對應。

優選地,上述的一種立式滾壓機,其中所述機床工作臺下端連接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一側與磁力排屑機連接。

優選地,上述的一種立式滾壓機,其中所述授油器還與外置的泵體連接,所述授油器與所述泵體之間設有過濾器。

優選地,上述的一種立式滾壓機,其中所述絲桿A和所述絲桿B的兩端分別連接有安裝座,所述安裝座與所述立柱固定連接,所述絲桿A和所述絲桿B的頂端豎直向上延伸,穿過所述安裝座,并于該安裝座外側的延伸端頭處固定連接有皮帶輪,所述皮帶輪與所述升降電機連接。

優選地,上述的一種立式滾壓機,其中所述油缸A和所述油缸B分別固定連接于所述安裝座的底端。

優選地,上述的一種立式滾壓機,其中所述立柱呈中空形狀結構,所述升降電機設置于該中空區域內。

較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技術效果主要體現在:該技術方案技術原理為升降電機驅動雙絲桿運動,即絲桿A和絲桿B作同步上下升降運動,帶動滾壓芯軸上下升降,當對待加工零件進行內孔加工時,將待加工零件對應定位于機床工作臺上,雙油缸即油缸A和油缸B的頂桿同步豎直向下頂出,驅動壓板向下移動,將待加工零件夾緊,升降電機驅動絲桿A和絲桿B向下運動,帶動滾壓芯軸下降,同時芯軸電機驅動滾壓芯軸旋轉,并可通過數控系統調節滾壓芯軸的旋轉速度,實現下降切削,切削到位之后,升降電機驅動絲桿A和絲桿B向上運動,帶動滾壓芯軸上升,并由芯軸電機帶動滾壓芯軸旋轉,實現上升滾壓。

該技術方案在下降切削和上升滾壓過程中,立式機床垂直排泄鐵屑,鐵屑排泄方便,在授油器內的高壓冷卻液的沖刷下內孔表面沒有雜質,經滾壓后內孔表面質量粗糟可達Ra0.2,同時,立式機的滾壓芯軸與被加工零件的同軸度比較好,保證了加工零件的質量要求,此外,該技術方案設計采用了雙絲桿傳 動滾壓芯軸,一方面滾壓芯軸的穩定性好,另一方面增大了驅動結構整體的剛性。

此外,該技術方案整體占地面積小,約4m2即可,大大的節約了廠房的使用面積。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結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述,以使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立式滾壓機,包括:

-機床工作臺1;

-立柱2,其豎直支撐連接于所述機床工作臺1的上端;

-雙絲桿,其與升降電機16連接,包括同步運動的絲桿A3和絲桿B4,所述絲桿A3和所述絲桿B4呈豎直設置,兩端分別與所述立柱2連接;

-滾壓芯軸5,其豎直設置于所述絲桿A3和所述絲桿B4之間,并由連接件6與所述絲桿A3和所述絲桿B4相連接,滾壓芯軸5隨絲桿A3和絲桿B4作豎直上下升降運動;

-芯軸電機7,其設置于所述滾壓芯軸5的頂端,該芯軸電機7的輸出軸與滾壓芯軸5固定連接;

-雙油缸,其包括分別對應設置于所述絲桿A3和所述絲桿B4底部的油缸A8和油缸B9,所述油缸A8和所述油缸B9的頂桿分別與設置于雙油缸底部的壓板10相連接;

-授油器11,其固定連接于所述油缸A8和所述油缸B9之間,所述滾壓芯軸5豎直向下延伸貫穿所述授油器11,與所述機床工作臺1相對應。

其中所述機床工作臺1下端連接有集油槽13,所述集油槽13一側與磁力排屑機14連接。

其中所述授油器11還與外置的泵體連接,所述授油器11與所述泵體之間設有過濾器。

其中所述絲桿A3和所述絲桿B4的兩端分別連接有安裝座12,所述安裝座12與所述立柱2固定連接,所述絲桿A3和所述絲桿B4的頂端豎直向上延伸,穿過所述安裝座12,并于該安裝座12外側的延伸端頭處固定連接有皮帶輪15,所述皮帶輪15與所述升降電機16連接。

其中所述油缸A8和所述油缸B9分別固定連接于所述安裝座12的底端。

其中所述立柱2呈中空形狀結構,所述升降電機16設置于該中空區域內。

該技術方案技術原理為升降電機驅動雙絲桿運動,即絲桿A和絲桿B作同步上下升降運動,帶動滾壓芯軸上下升降,當對待加工零件進行內孔加工時,將待加工零件對應定位于機床工作臺上,雙油缸即油缸A和油缸B的頂桿同步豎直向下頂出,驅動壓板向下移動,將待加工零件夾緊,升降電機驅動絲桿A和絲桿B向下運動,帶動滾壓芯軸下降,同時芯軸電機驅動滾壓芯軸旋轉,并可通過數控系統調節滾壓芯軸的旋轉速度,實現下降切削,切削到位之后,升降電機驅動絲桿A和絲桿B向上運動,帶動滾壓芯軸上升,并由芯軸電機帶動滾壓芯軸旋轉,實現上升滾壓。

該技術方案在下降切削和上升滾壓過程中,立式機床垂直排泄鐵屑,鐵屑排泄方便,在授油器內的高壓冷卻液的沖刷下內孔表面沒有雜質,經滾壓后內孔表面質量粗糟可達Ra0.2,同時,立式機的滾壓芯軸與被加工零件的同軸度比較好,保證了加工零件的質量要求,此外,該技術方案設計采用了雙絲桿傳動滾壓芯軸,一方面滾壓芯軸的穩定性好,另一方面增大了驅動結構整體的剛性。

此外,該技術方案整體占地面積小,約4m2即可,大大的節約了廠房的使用面積。

當然,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應用范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構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權利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