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制造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車用鉸鏈彎曲扭直模。
背景技術:
模具是制造業的重要工藝基礎,在我國,模具制造屬于專用設備制造業。中國雖然很早就開始制造模具和使用模具,但長期未形成產業。雖然中國模具工業發展迅速,但與需求相比,顯然供不應求,其主要缺口集中于精密、大型、復雜、長壽命模具領域。
彎曲模,彎曲工藝是根據零件形狀的需要,通過模具和壓力機把毛坯彎成一定角度,一定形狀工件的沖壓工藝方法。彎曲模是彎曲工藝的重要基本裝備。彎曲模的結構與一般沖裁模結構相似,分上下兩個部分,它由凸、凹模,定位、卸料、導向及緊固件等組成,但彎曲模具還有它的特點,如凸、凹模除一般動作外,有時還需要作擺動、轉動等動作。彎曲模結構形式應根據彎曲件形狀,精度要求及生產批量等進行選擇。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用鉸鏈彎曲扭直模,能夠到達彎曲、扭直, 加工精度高等優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用鉸鏈彎曲扭直模。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車用鉸鏈彎曲扭直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墊板、固定板、調節壓桿以及凸模,所述下模包括下墊板、中墊板、頂桿、圍框以及導向機構;所述上墊板的下端安裝有固定板,所述凸模安裝在所述固定板的中心位置,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凸模的兩側安裝有調節壓桿,所述調節壓桿的頂端安裝在所述上墊板上;所述下墊板安裝在所述下模的底端,所述下墊板的上端安裝有所述中墊板,所述中墊板的橫截面為U型結構,所述圍框設置在所述中墊板的兩側外緣,所述頂桿貫穿設置在所述中墊板、下墊板的內部,所述頂桿的頂端設置有橫截面為矩形的成形頂塊,所述成形頂塊的上端設置有相適應的定位塊;所述導向機構設置在所述成形頂塊、中墊板、下墊板的內部一側;所述導向機構包括滑塊、導板、擋板以及螺桿;所述上模的固定板外側設置有導柱。
進一步地,所述成形頂塊的外緣設置有成形擋板。
進一步地,所述導板平行設置在所述中墊板上端。
進一步地,所述導板的前端設置有所述滑塊。
進一步地,所述導板的后端設置有所述螺桿。
進一步地,所述導板的后端與螺桿之間設置有擋板。
進一步地,所述下模的下墊板設置有與所述導柱相匹配的導套。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可一次性對工件進行彎曲和扭直操作,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件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件的損壞率,成品表面不易磨損,成品壽命增長,拆卸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的側視圖;
其中,1:中墊板,2:圍框,3:成形頂塊,4:定位塊,5:頂桿,6:導板,7:下墊板,8:上墊板,9:固定板,10:調節壓桿,11:凸模,12:成形擋板,13:滑塊,14:擋板,15:螺桿,16:導柱,17:導套。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實用新型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效果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以實施。
一種車用鉸鏈彎曲扭直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墊板8、固定板9、調節壓桿10以及凸模11,所述下模包括下墊板7、中墊板1、頂桿5、圍框2以及導向機構;所述上墊板8的下端安裝有固定板9,所述凸模11安裝在所述固定板9的中心位置,所述固定板9位于所述凸模11的兩側安裝有調節壓桿10,所述調節壓桿10的頂端安裝在所述上墊板8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的下墊板7安裝在所述下模的底端,所述下墊板7的上端安裝有所述中墊板1,所述中墊板1的橫截面為U型結構,所述圍框2設置在所述中墊板1的兩側外緣,所述頂桿5貫穿設置在所述中墊板·、下墊板7的內部,所述頂桿5的頂端設置有橫截面為矩形的成形頂塊3,所述成形頂塊3的上端設置有相適應的定位塊4。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導向機構設置在所述成形頂塊3、中墊板1、下墊板7的內部一側。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導向機構包括滑塊13、導板6、擋板14以及螺桿15。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的上模的固定板9外側設置有導柱16。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成形頂塊3的外緣設置有成形擋板12。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導板6平行設置在所述中墊板1上端。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導板6的前端設置有所述滑塊13。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導板6的后端設置有所述螺桿15。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導板6的后端與螺桿15之間設置有擋板14。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的下模的下墊板7設置有與所述導柱16相匹配的導套17。
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可一次性對工件進行彎曲和扭直操作,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件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件的損壞率,成品表面不易磨損,成品壽命增長,拆卸方便。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