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座椅零件襯套自動組立專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座椅零件襯套自動組立專機,包括機架,機架上布置有內支架鉚接系統、連接桿鉚接系統以及卸料輸送帶,連接桿鉚接系統包括連接桿儲料機構、連接桿仿形定位治具、襯套A上料機構、襯套B上料機構、襯套A鉚接機構、襯套B鉚接機構和連接桿運料機構,內支架鉚接系統包括支架本體振動盤、襯套C振動盤、支架本體仿形定位治具、襯套C鉚接機構、襯套C上料機構、支架本體上料機構和支架本體卸料機構,在一臺設備上實現了在內支架上自動鉚接襯套C以及在連接桿上鉚接襯套A和襯套B,實現坐墊連接桿零部件的通用生產。本實用新型實現產品與襯套自動組裝、壓合;生產節拍提高,由1200PCS/H/2人提升到3600PCS/H/1人;降低作業員的作業強度,提高產品合格率。
【專利說明】
一種座椅零件襯套自動組立專機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生產研究領域中的一種自動化設備,特別是一種座椅零件襯套自動組立專機。【背景技術】
[0002]對于汽車座椅,其由多個零部件構成,其中四個部件需要安裝襯套,其分別為坐墊內支架、坐墊連接桿A、坐墊連接桿B和坐墊連接桿C。其中坐墊內支架包括支架本體和襯套 C,襯套C嵌在支架本體的相應孔上;坐墊連接桿A、坐墊連接桿B和坐墊連接桿C分別包括連接桿A本體、連接桿B本體和連接桿C本體以及安裝在相應連接桿本體上的襯套A和襯套B。由于襯套A、襯套B和襯套C的規格尺寸不一樣,并且支架本體和三個連接桿本體的形狀均不一樣,因此,生產每一個零件均需要不同的定位模具。現有的坐墊內支架、坐墊連接桿A、坐墊連接桿B和坐墊連接桿C生產中,普通生產需求時,需要2名作業員,1名作業員在一臺輔助治具上人工鉚接支架本體和襯套C;另1名作業員在另外一臺輔助治具上人工鉚接連接桿A本體和襯套A和B,需要生產坐墊連接桿B或者坐墊連接桿C時,需要更換模具,遇到高峰期時, 需要增加1名作業員在第三臺輔助治具上生產坐墊連接桿B或者坐墊連接桿C,人力成本高; 節拍低(120PCS/H),不良品多。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需要一臺自動化的生產設備。【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座椅零件襯套自動組立專機。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座椅零件襯套自動組立專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的工作臺面上布置有內支架鉚接系統、連接桿鉚接系統以及橫穿連接桿鉚接系統和內支架鉚接系統的卸料輸送帶,所述連接桿鉚接系統包括連接桿儲料機構、位于卸料輸送帶接料始端的可拆卸連接桿仿形定位治具以及位于卸料輸送帶兩側的襯套A上料機構和襯套B上料機構,所述連接桿仿形定位治具上方安裝有襯套A鉚接機構和襯套B鉚接機構,所述連接桿儲料機構和仿形定位治具之間安裝有連接桿運料機構,所述內支架鉚接系統包括位于卸料輸送帶接料末端兩側的支架本體振動盤和襯套C振動盤,所述支架本體振動盤的輸送軌末端安裝有支架本體仿形定位治具和位于支架本體仿形定位治具上方的襯套C鉚接機構,所述支架本體仿形定位治具和襯套C振動盤的輸送軌末端之間安裝有橫架在卸料輸送帶上方的襯套C上料機構,所述支架本體仿形定位治具兩旁分別安裝有將待鉚接的支架本體輸送至支架本體仿形定位治具上的支架本體上料機構和將鉚接后的支架本體輸送至卸料輸送帶上的支架本體卸料機構。
[0005]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襯套A上料機構包括襯套A振動盤、往返于襯套A振動盤的輸送軌末端和連接桿仿形定位治具之間的襯套A上料氣缸以及安裝在襯套A 上料氣缸的工作端的襯套A夾緊爪;所述襯套B上料機構包括襯套B振動盤、往返于襯套B振動盤的輸送軌末端和連接桿仿形定位治具之間的襯套B上料氣缸以及安裝在襯套B上料氣缸的工作端的襯套B夾緊爪;所述襯套A鉚接機構包括安裝在滑軌上的襯套A鉚接氣缸以及安裝在襯套A鉚接氣缸的伸出端上的襯套A鉚接頭,所述襯套B鉚接機構包括安裝在滑軌上的襯套B鉚接氣缸以及安裝在襯套B鉚接氣缸的伸出端上的襯套B鉚接頭。
[000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桿運料機構包括橫架在卸料輸送帶上方的連接桿運料軌道以及安裝在連接桿運料軌道上的連接桿運料氣缸,所述連接桿運料氣缸的伸出端上安裝有連接桿上料卸料氣缸,所述連接桿上料卸料氣缸的伸出端豎直向下, 連接桿上料卸料氣缸的伸出端安裝有連接桿上料吸附頭。
[000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桿儲料機構包括儲料平臺和安裝在儲料平臺上的兩組用于放置連接桿的定位桿組合、位于定位桿組合旁的升降臺、安裝在升降臺上的托底氣缸以及安裝在升降臺上驅使升降臺沿豎直方向移動的升降液壓缸,所述托底氣缸的伸出端水平伸出后位于其中一組定位桿組合的底部并托著該組定位桿組合中最下方的連接桿。
[000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定位桿組合包括能在儲料平臺上調整位置的第一定位桿和第二定位桿,所述第一定位桿和第二定位桿分別穿過連接桿上的襯套A孔和襯套B孔。
[000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機架的工作臺面上安裝有儲料移動軌,所述儲料平臺安裝在儲料移動軌上且沿著儲料移動軌移動。
[0010]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架本體上料機構包括支架本體上料懸臂以及位于支架本體上料懸臂末端的支架本體上料吸附頭,所述支架本體卸料機構包括支架本體卸料懸臂以及位于支架本體卸料懸臂末端的支架本體卸料吸附頭。
[0011]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襯套C上料機構包括位于卸料輸送帶上方的襯套C上料軌、在襯套C上料軌滑行的襯套C上料氣缸以及安裝在襯套C上料氣缸上的襯套 C夾緊爪。
[0012]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卸料輸送帶接料末端安裝有將卸料輸送帶接料末端分隔成支架卸料通道和連接桿卸料通道的分隔板,所述支架卸料通道和連接桿卸料通道的末端分別布置有支架接收器和連接桿接收器。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內支架鉚接系統、連接桿鉚接系統以及卸料輸送帶,在一臺設備上實現了在內支架上自動鉚接襯套C以及在連接桿上鉚接襯套A和襯套B,而在生產坐墊連接桿A、坐墊連接桿B和坐墊連接桿C的選擇上,只需更換相應的連接桿仿形定位治具,并適當地調整襯套A上料機構和襯套B上料機構的位置和行程, 實現坐墊連接桿零部件的通用生產。本實用新型實現產品與襯套自動組裝、壓合;生產節拍提高,由1200PCS/H/2人提升到3600PCS/H/1人;降低作業員的作業強度,提高產品合格率。【附圖說明】
[0014]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0〇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去除部分機構后的機構示意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去除部分機構后的正視圖;
[0018]圖4是本實用新型去除部分機構后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9]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聯接/連接關系,并非單指構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據具體實施情況,通過添加或減少聯接輔件,來組成更優的聯接結構。
[0020]參照圖1?圖4,一種座椅零件襯套自動組立專機,包括機架90,所述機架90的工作臺面上布置有內支架鉚接系統、連接桿鉚接系統以及橫穿連接桿鉚接系統和內支架鉚接系統的卸料輸送帶6,所述連接桿鉚接系統包括連接桿儲料機構、位于卸料輸送帶6接料始端的可拆卸連接桿仿形定位治具9以及位于卸料輸送帶6兩側的襯套A上料機構和襯套B上料機構,所述連接桿仿形定位治具9上方安裝有襯套A鉚接機構10和襯套B鉚接機構20,所述連接桿儲料機構和仿形定位治具之間安裝有連接桿運料機構,所述內支架鉚接系統包括位于卸料輸送帶6接料末端兩側的支架本體振動盤4和襯套C振動盤3,所述支架本體振動盤4的輸送軌末端安裝有支架本體仿形定位治具41和位于支架本體仿形定位治具41上方的襯套C 鉚接機構40,所述支架本體仿形定位治具41和襯套C振動盤3的輸送軌末端之間安裝有橫架在卸料輸送帶6上方的襯套C上料機構,所述支架本體仿形定位治具41兩旁分別安裝有將待鉚接的支架本體輸送至支架本體仿形定位治具41上的支架本體上料機構和將鉚接后的支架本體輸送至卸料輸送帶6上的支架本體卸料機構。[〇〇21]通過設置內支架鉚接系統、連接桿鉚接系統以及卸料輸送帶6,在一臺設備上實現了在內支架上自動鉚接襯套C以及在連接桿上鉚接襯套A和襯套B,而在生產坐墊連接桿A、 坐墊連接桿B和坐墊連接桿C的選擇上,只需更換相應的連接桿仿形定位治具9,并適當地調整襯套A上料機構和襯套B上料機構的位置和行程,實現坐墊連接桿的通用生產。本實用新型實現產品與襯套自動組裝、壓合;生產節拍提高,由1200PCS/H/2人提升到3600PCS/H/1 人;降低作業員的作業強度,提高產品合格率。[〇〇22]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襯套A上料機構包括襯套A振動盤1、往返于襯套 A振動盤1的輸送軌末端和連接桿仿形定位治具9之間的襯套A上料氣缸以及安裝在襯套A上料氣缸的工作端的襯套A夾緊爪;所述襯套B上料機構包括襯套B振動盤2、往返于襯套B振動盤2的輸送軌末端和連接桿仿形定位治具9之間的襯套B上料氣缸以及安裝在襯套B上料氣缸的工作端的襯套B夾緊爪;所述襯套A鉚接機構10包括安裝在滑軌上的襯套A鉚接氣缸以及安裝在襯套A鉚接氣缸的伸出端上的襯套A鉚接頭,所述襯套B鉚接機構20包括安裝在滑軌上的襯套B鉚接氣缸以及安裝在襯套B鉚接氣缸的伸出端上的襯套B鉚接頭。
[0023]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連接桿運料機構包括橫架在卸料輸送帶6上方的連接桿運料軌道5以及安裝在連接桿運料軌道5上的連接桿運料氣缸50,所述連接桿運料氣缸50的伸出端上安裝有將連接桿儲料機構中的連接桿取出和將連接桿仿形定位治具9中焊接好的連接桿放到卸料輸送帶6上的連接桿上料卸料氣缸51,所述連接桿上料卸料氣缸 51的伸出端豎直向下,連接桿上料卸料氣缸51的伸出端安裝有連接桿上料吸附頭。
[0024]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連接桿儲料機構包括儲料平臺8和安裝在儲料平臺8上的兩組用于放置連接桿的定位桿組合80、位于定位桿組合80旁的升降臺、安裝在升降臺上的托底氣缸81以及安裝在升降臺上驅使升降臺沿豎直方向移動的升降液壓缸82,所述托底氣缸81的伸出端水平伸出后位于其中一組定位桿組合80的底部并托著該組定位桿組合80中最下方的連接桿。[〇〇25]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定位桿組合80包括能在儲料平臺8上調整位置的第一定位桿和第二定位桿,所述第一定位桿和第二定位桿分別穿過連接桿上的襯套A孔和襯套B孔。[〇〇26]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機架90的工作臺面上安裝有儲料移動軌83,所述儲料平臺8安裝在儲料移動軌83上且沿著儲料移動軌83移動。
[0027]生產連接桿時,先將調整第一定位桿和第二定位桿的位置,使得所要生產連接桿上的襯套A孔和襯套B孔能穿過第一定位桿和第二定位桿,往兩組定位桿組合80中放入相應數量的連接桿,托底氣缸81的伸出端水平伸出后位于其中一組定位桿組合80的底部并托著該組定位桿組合80中最下方的連接桿,位于該組的最上方的連接桿的上端面與連接桿上料吸附頭的下端面持平或者相差1?5mm的高度。連接桿運料氣缸50沿連接桿運料軌道5滑行后,連接桿上料吸附頭將該組最上方的連接桿吸附后,將其送到連接桿仿形定位治具9前側,連接桿運料氣缸50的工作端伸出,連接桿上料卸料氣缸51的伸出端向下運動后,將連接桿放入連接桿仿形定位治具9中,連接桿上料卸料氣缸51復位,連接桿運料氣缸50復位。襯套A夾緊爪和襯套B夾緊爪分別在相應的驅動氣缸的作用下,放置到連接桿的相應位置上后,襯套A鉚接頭和襯套B鉚接頭在相應的鉚接氣缸的工作下,將襯套A和襯套B鉚接在連接桿上。連接桿運料氣缸50的伸出端伸出,連接桿上料卸料氣缸51的伸出端向下運動,連接桿上料吸附頭將鉚接后的連接桿從連接桿仿形定位治具9中取出后,連接桿上料卸料氣缸51 復位,連接桿運料氣缸50復位,連接桿上料吸附頭將連接桿放到卸料輸送帶上。升降液壓缸82驅使升降座上升連接桿厚度的距離,使得該組中最上方的連接桿的上端面與連接桿上料吸附頭的下端面持平或者相差1?5mm的高度。連接桿運料氣缸50沿連接桿運料軌道5滑行后,連接桿上料吸附頭將該組最上方的連接桿吸附后將其送至連接桿仿形定位治具9中,從而實現了連接桿的襯套A和襯套B的自動鉚接。當一組定位桿組合80中的連接桿鉚接完成后,儲料平臺8沿著儲料移動軌83移動,使得另一組定位桿組合80中的連接桿位于連接桿運料軌道5前側,升降液壓缸82驅使升降座下降,托底氣缸81的伸出端水平伸出后位于其中一組定位桿組合80的底部并托著該組定位桿組合80中最下方的連接桿。
[0028]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支架本體上料機構包括支架本體上料懸臂以及位于支架本體上料懸臂末端的支架本體上料吸附頭,所述支架本體卸料機構包括支架本體卸料懸臂7以及位于支架本體卸料懸臂7末端的支架本體卸料吸附頭70。
[0029]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襯套C上料機構包括位于卸料輸送帶6上方的襯套C上料軌30、在襯套C上料軌30滑行的襯套C上料氣缸31以及安裝在襯套C上料氣缸31上的襯套C夾緊爪。
[0030]在支架本體上鉚接襯套C時,通過支架本體上料懸臂的旋轉將支架本體上料吸附頭位于支架本體振動盤4的輸送軌的末端,支架本體上料吸附頭工作后將支架本體的吸附頭吸附,支架本體上料懸臂的旋轉將支架本體送至支架本體仿形定位治具41上,襯套C夾緊爪將襯套C振動盤3末端側襯套C夾緊后,襯套C上料氣缸31在襯套C上料軌30滑行后將襯套C放到支架本體上,襯套C鉚接機構40工作,將襯套C鉚接在支架本體上,支架本體卸料懸臂7旋轉,支架本體卸料吸附頭70伸入支架本體仿形定位治具41上方將鉚接好支架本體吸附,支架本體卸料懸臂7旋轉,支架本體卸料吸附頭70將鉚接好支架本體放到卸料輸送帶6上。
[0031]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卸料輸送帶6接料末端安裝有將卸料輸送帶6接料末端分隔成支架卸料通道和連接桿卸料通道的分隔板60,所述支架卸料通道和連接桿卸料通道的末端分別布置有支架接收器和連接桿接收器。支架本體卸料吸附頭70將鉚接好支架本體放到卸料輸送帶6中靠近支架本體仿形定位治具41的位置,而連接桿上料吸附頭將鉚接好的連接桿放到卸料輸送帶6中靠近連接桿儲料機構的位置。
[0032]以上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座椅零件襯套自動組立專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所述機架的工作臺面上布 置有內支架鉚接系統、連接桿鉚接系統以及橫穿連接桿鉚接系統和內支架鉚接系統的卸料 輸送帶,所述連接桿鉚接系統包括連接桿儲料機構、位于卸料輸送帶接料始端的可拆卸連 接桿仿形定位治具以及位于卸料輸送帶兩側的襯套A上料機構和襯套B上料機構,所述連接 桿仿形定位治具上方安裝有襯套A鉚接機構和襯套B鉚接機構,所述連接桿儲料機構和仿形 定位治具之間安裝有連接桿運料機構,所述內支架鉚接系統包括位于卸料輸送帶接料末端 兩側的支架本體振動盤和襯套C振動盤,所述支架本體振動盤的輸送軌末端安裝有支架本 體仿形定位治具和位于支架本體仿形定位治具上方的襯套C鉚接機構,所述支架本體仿形 定位治具和襯套C振動盤的輸送軌末端之間安裝有橫架在卸料輸送帶上方的襯套C上料機 構,所述支架本體仿形定位治具兩旁分別安裝有將待鉚接的支架本體輸送至支架本體仿形 定位治具上的支架本體上料機構和將鉚接后的支架本體輸送至卸料輸送帶上的支架本體 卸料機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零件襯套自動組立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套A上料機 構包括襯套A振動盤、往返于襯套A振動盤的輸送軌末端和連接桿仿形定位治具之間的襯套 A上料氣缸以及安裝在襯套A上料氣缸的工作端的襯套A夾緊爪;所述襯套B上料機構包括襯 套B振動盤、往返于襯套B振動盤的輸送軌末端和連接桿仿形定位治具之間的襯套B上料氣 缸以及安裝在襯套B上料氣缸的工作端的襯套B夾緊爪;所述襯套A鉚接機構包括安裝在滑 軌上的襯套A鉚接氣缸以及安裝在襯套A鉚接氣缸的伸出端上的襯套A鉚接頭,所述襯套B鉚 接機構包括安裝在滑軌上的襯套B鉚接氣缸以及安裝在襯套B鉚接氣缸的伸出端上的襯套B 鉚接頭。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零件襯套自動組立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運料機 構包括橫架在卸料輸送帶上方的連接桿運料軌道以及安裝在連接桿運料軌道上的連接桿 運料氣缸,所述連接桿運料氣缸的伸出端上安裝有連接桿上料卸料氣缸,所述連接桿上料 卸料氣缸的伸出端豎直向下,連接桿上料卸料氣缸的伸出端安裝有連接桿上料吸附頭。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座椅零件襯套自動組立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 桿儲料機構包括儲料平臺和安裝在儲料平臺上的兩組用于放置連接桿的定位桿組合、位于 定位桿組合旁的升降臺、安裝在升降臺上的托底氣缸以及安裝在升降臺上驅使升降臺沿豎 直方向移動的升降液壓缸,所述托底氣缸的伸出端水平伸出后位于其中一組定位桿組合的 底部并托著該組定位桿組合中最下方的連接桿。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零件襯套自動組立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桿組合包 括能在儲料平臺上調整位置的第一定位桿和第二定位桿,所述第一定位桿和第二定位桿分 別穿過連接桿上的襯套A孔和襯套B孔。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零件襯套自動組立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的工作臺 面上安裝有儲料移動軌,所述儲料平臺安裝在儲料移動軌上且沿著儲料移動軌移動。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零件襯套自動組立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體上料 機構包括支架本體上料懸臂以及位于支架本體上料懸臂末端的支架本體上料吸附頭,所述 支架本體卸料機構包括支架本體卸料懸臂以及位于支架本體卸料懸臂末端的支架本體卸 料吸附頭。8.根據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座椅零件襯套自動組立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套C上料機構包括位于卸料輸送帶上方的襯套C上料軌、在襯套C上料軌滑行的襯套C上料氣缸以及 安裝在襯套C上料氣缸上的襯套C夾緊爪。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零件襯套自動組立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輸送帶接 料末端安裝有將卸料輸送帶接料末端分隔成支架卸料通道和連接桿卸料通道的分隔板,所 述支架卸料通道和連接桿卸料通道的末端分別布置有支架接收器和連接桿接收器。
【文檔編號】B21D39/00GK205702155SQ201620560197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2日
【發明人】夏賢懿
【申請人】廣州敏實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