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側蒙皮成型設備。
背景技術:
汽車蒙皮能夠表現整車外部形狀特征,同時具有防護和增強強度的作用。對于現有的汽車側蒙皮而言,大多采用滾壓工藝進行加工成型,即通過成型壓輥在汽車側蒙皮上成型出相應的形狀。現有的汽車側蒙皮成型設備主要包括機架以及分別設置在機架兩側的成型壓輥,當汽車側蒙皮料帶經過成型壓輥時,利用成型壓輥成型出相應的形狀,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同一設備只能加工一種規格的汽車側蒙皮,當需要生產不同規格的汽車側蒙皮時,需要為每種規格的汽車側蒙皮分別配備一臺設備,大幅增加了設備投入成本,進而增加了汽車側蒙皮的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側蒙皮成型設備,其能夠滿足不同規格汽車側蒙皮的加工要求,減少了設備投入,降低了生產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汽車側蒙皮成型設備,包括機座、進料臺、第一滾壓成型裝置、第二滾壓成型裝置、調節裝置及出料臺,其中:
所述機座包括框型的機架及一組支撐梁,所述的一組支撐梁間隔設置在所述機架內;
所述進料臺位于所述機座的前端,其上設有主調節孔和副調節孔,所述主調節孔上固定有主調節塊,所述副調節孔上固定有副調節塊,所述進料臺的前側活動設置有滾軸;
所述第一滾壓成型裝置固定設置在所述機座上的一側,所述第二滾壓成型裝置滑動設置在所述機座上的另一側,所述第一滾壓成型裝置和第二滾壓成型裝置均包括支撐板、傳動箱、傳動機構、一組轉軸及一組壓輥,所述傳動箱設于所述支撐板上,所述傳動機構設于所述傳動箱內,所述轉軸與傳動機構相連,且伸出到傳動箱外,所述壓輥套設于所述轉軸上,且與轉軸可拆卸連接,所述轉軸上開設有定位槽,所述壓輥的內壁上設有與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凸起;
所述調節裝置設于所述機架內,并驅動所述第二滾壓成型裝置相對于機座滑動;
所述出料臺位于所述機座的后端,所述出料臺包括出料板及兩個支板,兩個支板設于所述機架上,其中一個支板與第一滾壓成型裝置同側設置,另一個支板與第二滾壓成型裝置同側設置,出料板的兩端分別通過螺栓與支板的上部固連,所述支板的上部設有供螺栓通過的調節槽。
優選地,所述調節裝置包括電機、絲桿、螺母座、滑軌及滑座,所述絲桿受電機驅動,所述螺母座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滾壓成型裝置的支撐板下側,且與所述絲桿相配合,所述滑軌固定設置在所述支撐梁上,所述滑座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滾壓成型裝置的支撐板下側,且與所述滑軌相配合。
優選地,所述第一滾壓成型裝置和第二滾壓成型裝置前端均設有過渡臺,所述過渡臺上設有過渡調節孔,所述過渡調節孔上固定有過渡調節塊。
優選地,所述轉軸上開設有軸孔,所述軸孔螺接有安裝塊,所述壓輥通過安裝塊固定在轉軸上。
優選地,所述出料板上設有一柔性層。
優選地,所述進料臺的前側靠近兩端位置分別設有一固定塊,所述固定塊上設有上固定槽、下固定槽,所述上固定槽高于所述進料臺的上表面,所述下固定槽低于所述進料臺的下表面,所述上固定槽和下固定槽上分別通過螺栓固定有一滾軸。
優選地,所述傳動機構采用鏈輪結構。
優選地,所述機座內設有位移傳感器,用于檢測第二滾壓成型裝置的移動距離。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與背景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能夠滿足不同規格汽車側蒙皮的加工要求,減少了設備投入,降低了生產成本。第一滾壓成型裝置與第二滾壓成型裝置的間距可調,可滿足不同寬度規格的汽車側蒙皮加工要求;第一滾壓成型裝置與第二滾壓成型裝置分別具有轉軸,轉軸上可以安裝一個壓輥或多個壓輥,通過改變壓輥的規格或不同規格壓輥的組合方式,即可加工出不同形狀的汽車側蒙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側蒙皮成型設備,包括機座1、進料臺2、第一滾壓成型裝置3、第二滾壓成型裝置4、調節裝置5及出料臺6,其中:
參考圖1所示,機座1包括框型的機架11及一組支撐梁12,一組支撐梁12間隔設置在機架11內。
進料臺2位于機座1的前端,其上設有主調節孔21和副調節孔22,主調節孔21上固定有主調節塊23,副調節孔22上固定有副調節塊24,這樣通過調整主調節塊23與副調節塊24的間距,即可使用不同寬度料帶,對料帶起到限位導向作用。進料臺2的前側靠近兩端位置分別設有一固定塊26,固定塊26上設有上固定槽261、下固定槽262,上固定槽261高于進料臺2的上表面,下固定槽262低于進料臺2的下表面,上固定槽261和下固定槽262上分別通過螺栓固定有一滾軸25。這樣,分別固定在上固定槽261和下固定槽262上的兩個滾軸25可以相互配合,對汽車側蒙皮料帶進行限位。
第一滾壓成型裝置3固定設置在機座1上的一側,第二滾壓成型裝置4滑動設置在機座1上的另一側。第一滾壓成型裝置3與第二滾壓成型裝置4的結構相同。第二滾壓成型裝置4包括支撐板41、傳動箱42、傳動機構(圖中未示出)、一組轉軸43及一組壓輥44,其中:
傳動箱42設于支撐板41上,傳動機構設于傳動箱42內。在本實施例中,傳動機構采用鏈輪結構。
轉軸43與傳動機構相連,且伸出到傳動箱42外,轉軸43上開設有定位槽431和軸孔432,軸孔432螺接有安裝塊45。
壓輥44套設于轉軸43上,且與轉軸43可拆卸連接。壓輥44的內壁上設有與定位槽431相配合的定位凸起(圖中未示出)。在本實施例中,壓輥44通過安裝塊45固定在轉軸43上。
第一滾壓成型裝置3和第二滾壓成型裝置4前端均設有過渡臺7,過渡臺7上設有過渡調節孔71,過渡調節孔71上固定有過渡調節塊72。在本實施例中,過渡調節塊72靠內側的下端設有一臺階,這樣在工作時,料帶的兩側邊緣伸入臺階內,可以多料帶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定位。
調節裝置5設于機架11內,并驅動第二滾壓成型裝置4相對于機座1滑動。調節裝置5包括電機(圖中未示出)、絲桿51、螺母座52、滑軌53及滑座54,絲桿51受電機驅動,螺母座52固定設置在第二滾壓成型裝置4的支撐板41下側,且與絲桿51相配合,滑軌53固定設置在支撐梁12上,滑座54固定設置在第二滾壓成型裝置4的支撐板41下側,且與滑軌53相配合。為了保證第二滾壓成型裝置4移動的直線度,調節裝置5還包括滑套(圖中未示出)和導向桿55,導向桿55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滾壓成型裝置3的支撐板41下側,另一端活動套設有上述滑套,滑套與第二滾壓成型裝置4的支撐板41下側固連。
出料臺6位于機座1的后端,出料臺6包括出料板61及兩個支板62,兩個支板62設于機架11上,其中一個支板62與第一滾壓成型裝置3同側設置,另一個支板62與第二滾壓成型裝置4同側設置,出料板61的兩端分別通過螺栓與支板62的上部固連,支板62的上部設有供螺栓通過的調節槽621。在本實施例中,出料板61上設有一柔性層,柔性層采用橡膠、布料等柔性材質,這樣可以防止汽車側蒙皮出料過程中的刮擦劃傷。
為了進行檢測和控制第二滾壓成型裝置4的移動距離,機座1內設有位移傳感器。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滾壓成型裝置3與第二滾壓成型裝置4的頂部沿進料方向設有間隔設置有數個平衡組件(圖中未示出),平衡組件包括兩個安裝座及平衡軸,其中一個安裝座設置在第一滾壓成型裝置3的傳動箱的頂部,且與平衡軸的一端固定連接,另外一個安裝座設置在第二滾壓成型裝置4的傳動箱42的頂部,且活動套設在平衡軸上,平衡軸與絲桿51平行設置。這樣,平衡軸一方面可以保證傳動箱42橫向移動的直線度,另一方面可以對傳動箱42的垂直方向進行限位,保證第一滾壓成型裝置3與第二滾壓成型裝置4的對稱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