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尤其涉及用于安裝助力器安裝板的滾壓成型工裝。
背景技術:
離合器助力器總成安裝板結構大多是靠4顆M4螺釘緊固在缸筒上。最近,助力器新技術、新工藝開發成安裝板上模具成型4處凸臺包邊與缸筒上。省略了缸筒攻螺紋、安裝板與缸筒之間裝4顆螺釘工藝,降低了制造成本。普通鉚裝工藝是手工敲鉚或利用氣缸壓鉚,鉚頭與安裝板鋼性摩擦造成表面壓傷、油漆脫落、安裝板鉚裝不到現象,致使防塵罩早期脫落,空氣的粉塵進入助力器缸筒,引起活塞Y形圈的早期磨損,造成大活塞漏氣,離合器助力器失效致使整個離合器助力器的使用壽命較短及表面不美觀。
一類助力器安裝板滾壓成型裝配新技術,改變了傳統鉚壓的成型特點,利用氣缸驅動四處滾輪同時滾壓成型,減少摩擦力度,極大地減少了材料成型部位應力集中的現象,避免了因應力集中造成的蓋板成型部位的回彈以及成型部位的早期損壞。其特征在于同時幾乎杜絕了傳統鉚壓造成的蓋板表面電泳油漆層脫落的現象,提高了助力器復雜惡劣工況環境下的耐蝕性和耐候性特點,有效的保護了助力器內部零部件,延長了整只助力器的使用壽命和車輛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容易損傷助力器蓋板的缺點,提供用于安裝助力器安裝板的滾壓成型工裝。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用于安裝助力器安裝板的滾壓成型工裝,包括機架和固定架,固定架安裝在機架上,固定架滑動于機架上,機架上端設有頂桿機構,固定架上設有定位機構和至少一個滾壓機構,滾壓機構與定位機構鉸接。頂桿機構用于壓緊助力器內的活塞,有效的解決了助力器內的彈簧頂出活塞使密封圈破損,避免助力器漏氣,定位機構用于固定助力器的蓋板,滾壓機構用于將蓋板鉚接在助力器上。
作為優選,機架上設有軌道,固定架滑動在軌道上。軌道使得固定架可以在機架上上下移動。
作為優選,固定架底部固定有第一汽缸,第一汽缸內設有滑動在第一汽缸內的第一連桿,第一連桿與固定架固定連接。第一連桿和第一汽缸用于驅動固定架,使得固定架可以上下移動。
作為優選,頂桿機構與機架固定連接,頂桿機構包括頂桿和推動頂桿的第二汽缸,頂桿穿透定位機構。頂桿在第二汽缸驅動下可以上下移動,頂桿用于擠壓助力器內的活塞,防止活塞反彈,頂桿穿過助力器的蓋板,從而使得頂桿具有導向作用。
作為優選,定位機構與固定架固定連接,滾壓機構一端與固定架連接,滾壓機構另一端與定位機構連接,定位機構兩側都設有滾壓機構。定位機構兩側都設有滾壓機構使得蓋板兩側都能與助力器本體鉚接,蓋板與助力器本體固定牢靠。
作為優選,滾壓機構包括第三汽缸和伸縮在第三汽缸內的第二連桿,第二連桿端部設有連接板,連接板一端與第二連桿鉸接,連接板另一端與定位機構鉸接,連接板上固定有滾輪。第三汽缸作為滾壓機構的動力源,第三汽缸用于驅動第二連桿,第二連桿用于帶動連接板,連接板帶動滾輪滾壓在蓋板上,從而將蓋板鉚接在助力器本體上。
作為優選,定位機構包括定位板,定位板上固定有定位銷,定位板還設有至少兩塊磁鐵,磁鐵與定位板固定連接,多個磁鐵均布在定位板上。定位板用于固定助力器的蓋板,磁鐵用于吸附蓋板,放便操作員固定蓋板,定位銷用于定位蓋板,使得蓋板與助力器本體對齊,蓋板與助力器鉚接更加的精確。
作為優選,還包括固定座,固定座固定在機架上,固定座上設有用于安裝助力器本體的腔體,固定座上還設有用于定位助力器本體的定位桿。固定座用于安裝助力器本體,定位桿用于定位助力器本體的位置,使得助力器本體與蓋板對齊。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良好的鉚接質量,鉚接時避免了對蓋板成型部位電泳油漆層的破壞,使電泳油漆層能有效防止蓋板的銹蝕。蓋板成型表面無切向的擠壓,避免了傳統成型時的應力集中引起的變形回彈造成的蓋板預緊力不夠,反映到產品上致使蓋板松動。保證了在惡劣工況下產生的雜質、粉塵、雨水就不易進入離合器助力器缸筒內,延長了產品的使用壽命的優點,同時使用性能穩定可靠,保證了車輛行駛中的安全。尤其適用于中、重型汽車和工程車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各數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其中,10—機架、11—固定架、12—頂桿機構、13—定位機構、14—滾壓機構、15—軌道、16—第一汽缸、17—第一連桿、18—固定座、19—定位桿、121—頂桿、122—第二汽缸、131—定位板、132—定位銷、133—磁鐵、141—第三汽缸、142—第二連桿、143—連接板、144—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用于安裝助力器安裝板的滾壓成型工裝,如圖1-2所示,包括機架10和固定架11,固定架11安裝在機架10上,固定架11滑動于機架10上,機架10上端設有頂桿機構12,固定架11上設有定位機構13和至少一個滾壓機構14,本實施例固定架11上兩側都設有滾壓機構14,滾壓機構14與定位機構13鉸接。
機架10上設有軌道15,固定架11滑動在軌道15上。
固定架11底部固定有第一汽缸16,第一汽缸16內設有滑動在第一汽缸16內的第一連桿17,第一連桿17與固定架11固定連接,第一連桿17伸縮在第一汽缸16內,從而使得固定架11在機架10上上下滑動。
頂桿機構12與機架10固定連接,頂桿機構12包括頂桿121和推動頂桿121的第二汽缸122,第二汽缸122為頂桿121的動力源,頂桿121穿透定位機構13。
定位機構13與固定架11固定連接,滾壓機構14一端與固定架11連接,滾壓機構14與固定架11螺栓固定連接,滾壓機構14另一端與定位機構13連接,定位機構13兩側都設有滾壓機構14,定位機構13用于固定助力器上的蓋板。
滾壓機構14包括第三汽缸141和伸縮在第三汽缸141內的第二連桿142,第二連桿142端部設有連接板143,連接板143一端與第二連桿142鉸接,連接板143另一端與定位機構13鉸接,連接板143上固定有滾輪144,連接板143上設有滾輪座,滾輪144安裝在滾輪座上,第二連桿142伸縮在第三汽缸141內,第二連桿142帶動連接板143上的滾輪144運動,滾輪144用于滾壓助力器上的蓋板。
定位機構13包括定位板131,定位板131上固定有定位銷132,定位板131還設有至少兩塊磁鐵133,本實施例設有六塊磁鐵133,磁鐵133與定位板131固定連接,磁鐵133內嵌在定位板131內,磁鐵133的端面與定位板131的端面齊平,使得蓋板固定更加牢靠穩定,多個磁鐵133均布在定位板131上。
還包括固定座18,固定座18固定在機架10上,固定座18上設有用于安裝助力器本體的腔體181,固定座18上還設有用于定位助力器本體的定位桿19,本實施例設有兩個定位桿19,定位桿19設在腔體181的兩側。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