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液壓型全自動榨油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79011閱讀:1517來源:國知局
液壓型全自動榨油機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榨油設備領域,具體涉及液壓型全自動榨油機。



背景技術:

液壓榨油機是由缸體底架、榨油缸缸體、主壓力油缸、液壓系統、電器系統等組成。目前國內液壓榨油機得不到廣泛推廣應用主要原因是油料作物包裹在高壓力作用下油料作物包裹進入榨油缸缸體出油孔內,包裹向下運動時,撕破包裹,導致出油效率降低、油料品質下降,且在不損傷油品的前提下,油料作物的壓榨不完全,榨油過程繁瑣,生產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壓榨完全,操作簡單,且能提高油品,壓榨效率高的液壓型全自動榨油機。

本實用新型液壓型全自動榨油機,包括底座和榨油筒,所述榨油筒設置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固定設置有一門框式支架,所述支架上設置有一擠壓頭,擠壓頭上連接有一驅動裝置,驅動裝置驅動擠壓頭伸入榨油筒或從榨油筒中收回,實現對榨油筒中的物料進行擠壓,榨油筒底部連接有一出油口;所述榨油筒與底座滑動相連,且支架一側面上還設置有一預擠壓裝置,所述預擠壓裝置包括預擠壓筒與預擠壓錘,所述預擠壓錘與驅動裝置相連,驅動裝置驅動預擠壓錘延預擠壓筒的中心軸線方向上下往復運動,所述預擠壓錘通過水平轉動桿與支架相連,所述水平轉動桿也與驅動裝置相連,驅動裝置驅動水平轉動桿在水平面內轉動,底座上還設置有一出料口;所述支架上還設置有一出料頂出裝置。

優選地,榨油筒包括圓柱狀筒體,所述筒體上均布有若干個出油孔,筒體的內壁上均布有若干個柵格條,所述柵格條的軸線與筒體的母線平行,且柵格條之間的間隙為0.2-0.4mm,所述柵格條通過位于筒體上下兩端的柵格壓條與筒體固定相連,所述柵格壓條通過螺釘與筒體的端面固定相連。

優選地,底座上設置有一滑軌,所述榨油筒通過絲杠滑動設置在滑軌上。

優選地,出料頂出裝置包括與驅動裝置相連的頂出桿及與支架固定相連的出料掛鉤,出料掛鉤設置為兩個,分別位于榨油筒的兩側;所述榨油筒的外壁上對稱設置有兩個固定桿,所述固定桿的中心軸線在同一直線上且與榨油筒的中心軸線、滑軌的中心軸線均垂直;當榨油筒滑動至出料口,出料掛鉤分別與固定桿卡合,頂出桿經驅動裝置驅動伸入榨油筒中。

優選地,出油孔的直徑為5mm。

優選地,驅動裝置為液壓機。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簡單,利用預擠壓筒和預擠壓錘實現對油料包裹預擠壓,然后在榨油筒中完全壓榨,提高榨油效率,出料方便。

本實用新型榨油筒的內壁上設置有延其母線的柵格條,在壓榨過程中大大保護了油料包裹不受損傷,且柵格條之間的孔隙保證出油順暢,提高了出油效率和油料品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圖3為圖1的右視圖。

圖4為圖1的俯視圖。

圖5為榨油筒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A-A剖視圖。

附圖標記:1-底座,2-榨油筒,3-支架,4-擠壓頭,5-預擠壓錘,6-預擠壓筒,7-筒體,8-出油孔,9-柵格條,10-柵格壓條,11-絲杠,12-頂出桿,13-出料掛鉤,14-固定桿,15-驅動裝置,16-水平轉動桿,17-出料口,18-出油口。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液壓型全自動榨油機,包括底座1和榨油筒2,所述榨油筒2設置在底座1上,所述底座1上固定設置有一門框式支架3,所述支架3上設置有一擠壓頭4,擠壓頭4上連接有一驅動裝置15,驅動裝置15驅動擠壓頭4伸入榨油筒2或從榨油筒2中收回,實現對榨油筒2中的物料進行擠壓,榨油筒2底部連接有一出油口18;所述榨油筒2與底座1滑動相連,且支架3一側面上還設置有一預擠壓裝置,所述預擠壓裝置包括預擠壓筒6與預擠壓錘5,所述預擠壓錘5與驅動裝置15相連,驅動裝置15驅動預擠壓錘5延預擠壓筒6的中心軸線方向上下往復運動,所述預擠壓錘5通過水平轉動桿16與支架3相連,所述水平轉動桿16也與驅動裝置15相連,驅動裝置15驅動水平轉動桿16在水平面內轉動,底座1上還設置有一出料口17;所述支架3上還設置有一出料頂出裝置。榨油筒2包括圓柱狀筒體7,所述筒體7上均布有若干個出油孔8,筒體7的內壁上均布有若干個柵格條9,所述柵格條9的軸線與筒體7的母線平行,且柵格條9之間的間隙為0.2-0.4mm,所述柵格條9通過位于筒體7上下兩端的柵格壓條10與筒體7固定相連,所述柵格壓條10通過螺釘與筒體7的端面固定相連。底座1上設置有一滑軌,所述榨油筒2通過絲杠11滑動設置在滑軌上。出料頂出裝置包括與驅動裝置15相連的頂出桿12及與支架3固定相連的出料掛鉤13,出料掛鉤13設置為兩個,分別位于榨油筒2的兩側;所述榨油筒2的外壁上對稱設置有兩個固定桿14,所述固定桿14的中心軸線在同一直線上且與榨油筒2的中心軸線、滑軌的中心軸線均垂直;當榨油筒2滑動至出料口17,出料掛鉤13分別與固定桿14卡合,頂出桿12經驅動裝置15驅動伸入榨油筒2中。出油孔8的直徑為5mm。驅動裝置15為液壓機,預擠壓錘5上設置若干個掛鉤,在提升油料包裹時用于固定油料包裹,榨油筒2底部活動連接有一承載盤,壓榨時,承載盤與榨油筒2密封相連,用于承載壓榨力,壓榨過程中,壓榨出的油料從榨油筒2中流入承載盤中并回收。

使用時,液壓機驅動絲杠11轉動,帶動榨油筒2移動至滑軌的一端,用于承接預擠壓后的油料包裹,然后將圓臺狀的油料包裹通過若干個連接繩掛在預擠壓錘5上,使得油料包裹位于預擠壓錘5的正下方,啟動預擠壓裝置,液壓機驅動水平轉動桿16在水平面內轉動,水平轉動桿16調整預擠壓錘5在水平面內的位置,使得預擠壓錘5位于預擠壓筒6的正上方,液壓機驅動預擠壓錘5朝向預擠壓筒6運動,使得油料包裹進入預擠壓筒6中,預擠壓錘5進一步下壓,完成油料包裹的預擠壓,液壓機驅動預擠壓錘5遠離預擠壓筒6運動,從而拉起油料包裹,此時,液壓機驅動水平轉動桿16在水平面內轉動,使得預擠壓錘5帶動油料包裹位于榨油筒2的正上方,然后預擠壓錘5朝榨油筒2移動,使得油料包裹進入榨油筒2,此時將油料包裹與預擠壓錘5相連的連接繩從預擠壓錘5上的掛鉤中取出,油料包裹就留在榨油筒2中,重復上述動作,直到榨油筒2中的油料包裹達到要求數量,一般為5-6個油料包裹;液壓機驅動絲杠11轉動,帶動榨油筒2回移,直至擠壓頭4正下方,此時液壓機驅動擠壓頭4朝向榨油筒2移動并進入榨油筒2中,實現對油料包裹的壓榨,在壓榨過程中由于柵格條9之間的距離為0.2-0.4mm,一般設置為0.3mm,使得榨油桶內油料包裹受到高壓力作用下油料包裹不能進入油桶缸體內壁的柵格板間隙,油料包裹向下運動時,油料包裹順暢下滑,榨出的油料從柵格板之間0.3mm縫隙順暢流出并從出油孔8回收,從而大大的保護了油料包裹,提高了出油效率和油料品質;壓榨完成后,擠壓頭4收回,液壓機驅動絲杠11轉動驅動榨油筒2移動至滑軌另一端,此時榨油筒2上的固定桿14分別卡入位于榨油筒2兩側的出料掛鉤13中,實現榨油筒2的固定,利用提升裝置提起固定好的榨油筒2,頂出桿12伸入榨油筒2中,并將油料包裹從榨油筒2中頂出,可利用小型手推車承接在油料包裹的出口處,實現油料包裹的轉運。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