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由單一的單軸數控不落輪車床通過組合演變成雙軸數控不落輪車床、四軸數控不落輪車床。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鐵路建設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幾次大提速,列車數量的不斷增多,車輛的運行密度加大,列車的運行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特別是動車。為保證列車的運行質量和效率,對列車輪對的檢修質量和檢修效率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輪對的幾何尺寸、精度的檢修是列車檢修中的重要內容,對磨耗輪對的旋修,修復輪對的幾何尺寸和精度是列車運行質量的保證。二是對磨耗輪對的旋修,修復輪對的幾何尺寸和精度所占用的時間影響著列車運行的效率。
不落輪車床主要用于鐵路機車和客車、地鐵車輛及其他城市軌道車輛輪對的不解體修理,輪對不用從車輛上拆下就可在機床上完成車輪踏面及輪緣部分的車削加工。機床安裝在車間地平面以下的地基中,機床上設有活動軌道與車間地面的鋼軌相接,被修理的車輛由活動軌道牽引到機床上或從機床上方通過。車輛輪對使用不落輪車床修理,加工時間短、費用低。隨著鐵路的不斷提速及城市軌道交通事業的發展,不落輪車床已成為輪對修理加工中必不可少的設備。現有技術中單一的、固定的不落輪車床精度差,效率低,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日益增長的檢修需求,開發多軸不落輪車床,大幅度提高不落輪對加工效率是十分迫切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單一的、固定的機床模式向著多項組合式的模式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法,有效和快速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單軸至四軸組合式數控不落輪車床,包括第一地基,第一地基上設有安裝兩臺單軸不落輪車床的空位,其中一個空位安裝第一車床,另一個空位架設過渡路軌,列車輪對可通過第一路軌、第二路軌及過渡路軌進入第一車床;另一個空位還可安裝第二車床,以實現單條輪對加工;
或者第一車床保持不動,拆去過渡路軌,另一個空位上設有自適應列車轉向架輪對軸距移動裝置,第二車床安裝在自適應列車轉向架輪對軸距移動裝置上,使得同一轉向架上的兩條輪對的軸線同第一車床和第二車床之間的中心線重合,列車輪對可通過第一路軌、第二路軌進入第一車床或第二車床,且第一車床和第二車床之間的中心距對待加工的同一轉向架上輪對軸距是可自動調節的。
進一步地,還包括第二地基,所述第一地基設有安裝兩臺單軸不落輪車床的空位,第一地基在縱向設有第一路軌和第二路軌,第一車床和第二車床固定在第一地基的空位上,所述第二地基設有安裝兩臺單軸不落輪車床的空位,縱向方向架設第三路軌、第五路軌和第六路軌,列車輪對可通過第三路軌、第五路軌和第六路軌進入第一車床和第二車床;以實現同一轉向架上兩條輪對的加工,且第一車床和第二車床之間的中心距對待加工的同一轉向架上輪對軸距是可自動調節的。
或者第二地基上設有調節兩臺單軸不落輪車床的中心距自適應列車轉向架輪對軸距調節裝置,自適應列車轉向架輪對軸距調節裝置上安裝第三臺車床和第四臺車床,列車輪對可通過第一路軌、第二路軌、過度路軌、第三路軌、第四路軌、第五路軌、第六路軌,進入第一臺車床、第二臺車床、第三車床和第四車床,以實現同一節車箱兩個轉向架上四條輪對同時加,且第一臺車床、第二臺車床、第三車床和第四車床的中心線與待加工的同一節車箱兩個轉向架上的四條輪對的軸距是可自動調節的。
本實用新型既可以滿足不同類轉向架輪對軸距的不同,又可以滿足同一類型轉向架輪對軸距的變化,還保證了車床工作的穩定和輪對修復的加工質量,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從而保障了列車的運行質量,提高了列車的運行效率。
本實用新型在不改變原有運行設備,不動用已安裝運行設備的基礎,不動用已安裝的設備的情況下,通過自由組合的方式,將一臺單軸不落輪車床演變成雙軸不落輪車床、四軸不落輪車床,用于修修各種車輛不解體輪對,最多可同時鏇修四條輪對,也可切換為兩個各自獨立的不落輪車床操作模式,滿足各種輪對踏面和輪緣的加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單軸至四軸組合式數控不落輪車床單軸組合實施例1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單軸至四軸組合式數控不落輪車床雙軸組合實施例2 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單軸至四軸組合式數控不落輪車床四軸組合實施例3 左半部分的主視圖。
附圖標記:1、第一路軌;2、第一車床;3、過渡路軌;4、第二路軌;5、地基;6、過度路軌;7、第二車床;8、第一鎖緊機構;9、第一底板;10、第一油缸;11、第一墊塊;12、第一滑塊;13、第一線軌;14、第一底座;15、第二底座;16、第二滑塊;17、第二底板;18、第二鎖緊機構;19、第二墊塊;20、第二線軌;21、第二滑塊;22、第三底板;23、第三鎖緊機構;24、第三墊塊;25、第二地基;26、第三路軌;27、第四車床;28、第四路軌;29、第三車床;30、第五路軌;31、第六路軌。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所示,
地基5上設有安裝兩臺單軸不落輪車床的空位,其中一個空位安裝第一車床2,另一個空位架設過渡路軌3,列車輪對可通過第一路軌1、第二路軌4及過渡路軌3進入第一車床2;另一個空位還可安裝第二車床7,以實現單條輪對加工。
實施例2:如圖2所示,
或者第一車床2不動,拆去過渡路軌3,另一個空位上設有自適應列車轉向架輪對軸距移動裝置,第二車床7安裝在自適應列車轉向架輪對軸距移動裝置上,使得同一轉向架上的兩條輪對的軸線同第一車床2和第二車床7之間的中心線重合。列車輪對可通過第一路軌1和第二路軌4進入第一車床2或第二車床7,且第一車床2和第二車床7之間的中心距對待加工的同一轉向架上輪對軸距是可自動調節的。
優選地,自適應列車轉向架輪對軸距移動裝置包括第一底座14、第一線軌13、第一油缸10、第一鎖緊機構8、第一滑塊12、第一墊塊11和第一底板9,第一底座14水平固定在地基5上,第一線軌13安裝在第一底座14上,第一線軌13上裝有第一滑塊12和第一鎖緊機構8,第一底板9設置在第一滑塊12上并固定,第一鎖緊機構8與第一底板9連接,第一墊塊11安裝在第一底板9兩端,第二車床7安裝在第一墊塊11上,第二車床7在第一油缸10推動下可往復運動,以實現同一轉向架上兩條輪對的加工,且第一車床2和第二車床7之間的中心距對待加工的同一轉向架上輪對軸距是可自動調節的。
實施例3:左半部分如圖3,右半部分同圖2。
還包括第二地基25,所述第一地基5設有安裝兩臺單軸不落輪車床的空位,第一地基5在縱向設有第一路軌1,第一車床2和第二車床7固定在第一地基5的空位上,所述第二地基25設有安裝兩臺單軸不落輪車床的空位,縱向方向架設第三路軌26、第五路軌30和第六路軌31,列車輪對可通過第三路軌26、第五路軌30和第六路軌31進入第一車床2和第二車床7;以實現同一轉向架上兩條輪對的加工,且第一車床2和第二車床7之間的中心距對待加工的同一轉向架上輪對軸距是可自動調節的。
或者第二地基25上設有調節兩臺單軸不落輪車床的中心距自適應列車轉向架輪對軸距調節裝置,自適應列車轉向架輪對軸距調節裝置上安裝第三臺車床29和第四臺車床27,列車輪對可通過第一路軌1、第二路軌4、過度路軌6、第三路軌26、第四路軌28、第五路軌30、第六路軌31,進入第一臺車床2、第二臺車床7、第三車床27或第四車床29,以實現同一節車箱兩個轉向架上四條輪對同時加,且第一臺車床2、第二臺車床7、第三車床27和第四車床29的中心線與待加工的同一節車箱兩個轉向架上的四條輪對的軸距是可自動調節的。
需要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中的自適應列車轉向架輪對軸距調節裝置和實施例2中的自適應列車轉向架輪對軸距調節裝置除了尺寸上的差異,其實質內部結構和功能是一樣的。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例,并不僅限于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變化。
如:在一個地基上先安裝一個大的底座,底座上可以并排安裝2臺不落輪車床,先安裝一臺不落輪車床,加裝過渡路軌,或者第一臺不落輪車床可以移動,但在工作時固定。
四臺不落輪車床均可作往復運動,但在工作中可任意固定一臺。
這種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進行的任何衍變,亦屬于本實用新型范圍
凡是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情況下組合,安裝一臺、兩臺、四臺不落輪車床(不僅限于不落輪車床)的修改、等同替換、改進,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