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復合材料槳葉鑲嵌內襯套的溫差裝配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直升機槳葉襯套裝配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復合材料槳葉襯套加熱工裝技術。
【背景技術】
[0002]直升機旋翼在利用溫差法鑲嵌內襯套的過程中,采用加熱毯或者烤燈進行加熱,加熱一定時間后(一般以半小時為單位),使用紅外測溫槍對槳根襯套內部表面溫度進行測量,如果顯示溫度達到要求,則可以開始鑲嵌內襯套(利用的是“熱脹冷縮”原理)。若溫度不達標,重復加熱過程,繼續升溫。此檢測方法不但步驟繁瑣,需要多次的加熱檢測,而且溫度過高容易造成人員燙傷。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從根本上改變槳根襯套內表面溫度檢測方法,通過工藝試驗,從可靠的溫度數據和曲線中,分析出槳根襯套內部溫度達標的確切時間,保證加熱棒對槳根襯套的升溫程度和效果。
[000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0006]第一步:在槳葉I達到鑲嵌內襯套條件時,在槳根襯套2外緣周圍距離10_15mm的圓周上均勻分布若干個盲孔3,要求鉆到槳根襯套2的外表面;
[0007]第二步:在每個盲孔3內放置一個同型號的熱電偶;
[0008]第三步:熱電偶的一側接觸到盲孔3的底部,另一側連接數據采集儀;
[0009]第四步:將加熱功率一定的加熱棒放入槳根襯套2內,要求加熱棒的外徑比槳根襯套2內徑小0.2?0.4mm ;
[0010]第五步:設定加熱棒恒溫溫度,其應比槳根襯套2鑲嵌內襯套要求的溫度高20?40°C,達到此溫度后開始升溫;
[0011]第六步:從開始升溫到保溫半小時后實驗結束,該時間段內數據采集儀每隔2分鐘采集一次溫度數據,采集記錄試驗所用的熱電偶溫度及加熱器所記錄的加熱棒溫度;
[0012]第七步:然后在加熱棒頂端增加一個熱電偶重新進行加熱過程,持續時間為2.5小時;
[0013]第八步:試驗結束后,分別分析熱電偶的加熱曲線及加熱器記錄的溫度曲線;
[0014]第九步:從曲線中可以得出使用加熱棒進行槳葉槳根襯套2加熱的具體時間,在生產中根據試驗結論可以設定加熱器的溫度和加熱時間,不需要隨時測量槳根襯套2的表面溫度;
[0015]第十步:在實際生產中,將同規格的加熱棒放入槳根襯套2內加熱,同時將內襯套置于液氮中冷卻,待槳根襯套2加熱時間達到后,進行內襯套的裝配,具體步驟為:拔出加熱棒,在槳根襯套2的一側涂凡士林,在槳根襯套2的另一側放置內襯套安裝定位工裝,同時,從液氮中取出I個內襯套,利用導柱,迅速將內襯套嵌入槳根襯套2的涂有凡士林的一偵牝同樣原理完成其余3個內襯套的裝配,鑲嵌4個內襯套的整個過程在30秒內完成;
[0016]第H^一步:檢查內襯套的位置,完成內襯套裝配。
[001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18]本發明完全保證了復合材料槳葉襯套表面溫度檢測的順暢性和成功率。從工藝流程角度分析,大大縮短了加熱棒對槳根襯套升溫的時間,而且從根本上能確保槳根襯套加溫的程度和效果;從工藝操作角度分析,大大提高生產效率,更多的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故障修理,從而節約勞動成本;從操作可行性角度分析,降低槳葉故障率,確保槳葉達到無限壽命。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熱電偶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參閱圖1和圖2,復合材料槳葉溫差法鑲嵌內襯套的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0022]第一步:在槳葉I達到鑲嵌內襯套條件時,在槳根襯套2外緣周圍距離10_15mm的圓周上均勻分布16個Φ5盲孔3,要求鉆到槳根襯套2的外表面;
[0023]第二步:在每個盲孔3內放置一個同型號的熱電偶;
[0024]第三步:熱電偶的一側接觸到盲孔3的底部,另一側連接數據采集儀;
[0025]第四步:將加熱功率為400W的加熱棒放入槳根襯套2內,要求加熱棒的外徑比槳根襯套2內徑小0.2mm ;
[0026]第五步:設定加熱棒恒溫溫度為125°C,并開始升溫;
[0027]第六步:按加熱2小時保溫0.5小時升溫并以每2分鐘一次的時間間隔采集數據,記錄試驗所用的熱電偶溫度及加熱器所記錄的加熱棒溫度;
[0028]第七步:然后在加熱棒頂端增加一個熱電偶重新進行加熱過程(2.5小時);
[0029]第八步:試驗結束后,分別分析熱電偶的加熱曲線及加熱器記錄的溫度曲線;
[0030]第九步:從曲線中可以得出使用加熱棒進行槳葉槳根襯套2加熱的溫度為125°C,升溫時間為25分鐘;
[0031]第十步:在實際生產中,槳葉I完成模壓后,槳根襯套2尺寸為Φ34±0.1;
[0032]第十一步:進行鏜孔工序,第一次鏜孔后槳根襯套2的尺寸為Φ36Η6(Φ36+0.0160);
[0033]第十二步:將加熱棒放入槳根襯套2內;
[0034]第十三步:將加熱器的溫度設定為125°C,開始升溫,并計時;
[0035]第十四步:將內襯套置于溫度為_180°C的液氮中冷卻,持續25分鐘,沒有任何氣泡;
[0036]第十五步:加熱25分鐘,內襯套滿足裝配要求,進行內襯套的裝配,具體步驟為:拔出加熱棒,在槳根襯套2的一側涂凡士林,在槳根襯套2的另一側放置內襯套安裝定位工裝,同時,從液氮中取出I個內襯套,利用導柱,迅速將內襯套嵌入槳根襯套2涂有凡士林的一端,同樣原理完成其余3個內襯套的裝配,要求鑲嵌4個內襯套的整個過程在30秒內完成;
[0037]第十六步:檢查內襯套的位置,完成內襯套裝配。
【主權項】
1.一種復合材料槳葉鑲嵌內襯套的溫差裝配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在槳葉(I)達到鑲嵌內襯套條件時,在槳根襯套(2)外緣周圍距離10-15mm的圓周上均勻分布若干個盲孔(3),要求鉆到槳根襯套(2)的外表面; 第二步:在每個盲孔(3)內放置一個同型號的熱電偶; 第三步:熱電偶的一側接觸到盲孔(3)的底部,另一側連接數據采集儀; 第四步:將加熱功率一定的加熱棒放入槳根襯套(2)內,要求加熱棒的外徑比槳根襯套(2 )內徑小0.2?0.4mm ; 第五步:設定加熱棒恒溫溫度,其應比槳根襯套(2)鑲嵌內襯套要求的溫度高20?40°C,達到此溫度后開始升溫; 第六步:從開始升溫到保溫半小時后實驗結束,該時間段內數據采集儀每隔2分鐘采集一次溫度數據,采集記錄試驗所用的熱電偶溫度及加熱器所記錄的加熱棒溫度; 第七步:然后在加熱棒頂端增加一個熱電偶重新進行加熱過程,加熱時間為2.5小時; 第八步:試驗結束后,分別分析熱電偶的加熱曲線及加熱器記錄的溫度曲線; 第九步:從曲線中可以得出使用加熱棒進行槳葉槳根襯套(2)加熱的具體時間,在生產中根據試驗結論可以設定加熱器的溫度和加熱時間,不需要隨時測量槳根襯套(2)的表面溫度; 第十步:在實際生產中,將同規格的加熱棒放入槳根襯套(2)內加熱,同時將內襯套置于液氮中冷卻,待槳根襯套(2)加熱時間達到后,進行內襯套的裝配,具體步驟為:拔出加熱棒,在槳根襯套(2)的一側涂凡士林,在槳根襯套(2)的另一側放置內襯套安裝定位工裝,同時,從液氮中取出I個內襯套,利用導柱,迅速將內襯套嵌入槳根襯套(2)的涂有凡士林的一側,同樣原理完成其余3個內襯套的裝配,鑲嵌4個內襯套的整個過程在30秒內完成; 第十一步:檢查內襯套的位置,完成內襯套裝配。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直升機槳葉襯套裝配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復合材料槳葉襯套加熱工裝技術。通過工藝試驗,從可靠的溫度數據和曲線中,分析出槳根襯套內部溫度達標的確切時間,保證加熱棒對槳根襯套的升溫程度和效果。本發明完全保證了復合材料槳葉襯套表面溫度檢測的順暢性和成功率。從工藝流程角度分析,大大縮短了加熱棒對槳根襯套升溫的時間,而且從根本上能確保槳根襯套加溫的程度和效果;從工藝操作角度分析,大大提高生產效率,更多的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故障修理,從而節約勞動成本;從操作可行性角度分析,降低槳葉故障率,確保槳葉達到無限壽命。
【IPC分類】B23P11-02
【公開號】CN104551528
【申請號】CN201310492772
【發明人】李麗麗, 候建民, 呂楠, 曹磊, 劉娟, 宋文娟
【申請人】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5年4月29日
【申請日】2013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