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抱型穿孔機機內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縫鋼管生產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微抱型穿孔機機內輥。
【背景技術】
[0002]穿孔機機內輥是熱乳無縫鋼管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設備之一,在乳鋼過程中機內輥的作用在于保證頂桿位置在乳制中心同時控制穿孔機穿出的毛管外徑。目前,被廣泛應用的機內輥采用一個鎖緊油缸,其工作時抱芯輥首先抱緊頂桿,當穿孔機穿出毛管后抱芯輥打開,下一次穿孔時輥子再一次抱緊頂桿。
[0003]在長期生產過程中發現,穿孔機穿出的毛管在穿到接近尾端一米時甩動越來越大,造成毛管后端偏壁,經過下一道工藝也無法消除此缺陷,特別是乳制大口徑超薄壁管時,這種甩動現象更加明顯,乳制出的毛管尾端偏壁嚴重,往往需切除一米多長的管頭,鋼管才符合工藝要求,從而造成成材率低,生產成本上升。
[0004]有鑒于上述的缺陷,本設計人,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穿孔機機內輥,使其更具有產業上的利用價值。
【實用新型內容】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有效控制穿孔時毛管尾端甩動現象從而增高成材率,降低生產成本的微抱型穿孔機機內輥。
[0006]本實用新型的微抱型穿孔機機內輥,包括機架,等間隔布置在同一半徑圓弧上的第一抱芯輥、第二抱芯輥、第三抱芯輥,抱芯輥開合聯動機構以及驅動機構,所述抱芯輥開合聯動機構包括第一杠桿、第二杠桿、第三杠桿、左連桿和右連桿,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鎖緊油缸和微抱油缸,所述第一杠桿的中部、第二杠桿的中部和第三杠桿的中部分別可轉動地設置在機架上,第一杠桿的一端與第一抱芯輥連接,第一杠桿的另一端通過銷軸分別可轉動地連接在鎖緊油缸的杠桿和微抱油缸的杠桿上,所述第二杠桿的一端與第二抱芯輥連接,第二杠桿的另一端通過左連桿連接在第一杠桿上,所述第三杠桿的一端與第三抱芯輥連接,第三杠桿的另一端通過右連桿連接在第一杠桿上,所述鎖緊油缸和微抱油缸分別固定設置在機架的頂部的左右兩側,并且鎖緊油缸的杠桿和微抱油缸的杠桿相對地設置,所述鎖緊油缸能夠通過抱芯輥開合聯動機構驅動第一抱芯輥、第二抱芯輥和第三抱芯輥的抱緊與松開。
[0007]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的微抱型穿孔機機內輥,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數目為兩個,并且兩個底座分別焊接在機架的頂面上,所述鎖緊油缸和微抱油缸分別固定設置在底座上。
[0008]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的微抱型穿孔機機內輥,還包括定位裝置,所述定位裝置的數目為兩個,定位裝置包括絲桿和安裝座,所述安裝座固定設置在機架的頂面上,所述絲桿通過螺紋與安裝座連接,兩根絲桿的其中一根絲桿的一端固定連接在鎖緊油缸的杠桿上,兩根絲桿的另一根絲桿的一端固定連接在微抱油缸上。
[0009]借由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的微抱型穿孔機機內輥包括機架,機架內設有第一抱芯輥、第二抱芯輥、第三抱芯輥和驅動第一抱芯輥、第二抱芯輥、第三抱芯輥抱緊和松開的開合聯動機構,開合聯通機構包括分別可轉動地設置在機架上的第一杠桿、第二杠桿和第三杠桿,第一杠桿的一端與第一抱芯輥連接,另一端通過銷軸分別可轉動地連接在鎖緊油缸和微抱油缸的杠桿上,第二杠桿的一端與第二抱芯輥連接,另一端通過左連桿連接在第一杠桿上,第三杠桿的一端與第三抱芯輥連接,另一端通過右連桿連接在第一杠桿上。具體工作時,鎖緊油缸的缸桿向內收回使得第一杠桿分別帶動第二杠桿和第三杠桿運動,從而驅動分別與第一杠桿、第二杠桿和第三杠桿連接的第一抱芯輥、第二抱芯輥和第三抱芯輥向中心運動,直至頂桿被抱住,然后穿孔機開始生產,待毛管穿出后,鎖緊油缸的缸桿向外伸出,從而使得第一抱芯棍、第二抱芯棍和第三抱芯棍向遠離中心的方向運動,此時微抱型穿孔機機內輥處于打開狀態,當穿出的毛管接近尾端時,微抱油缸的缸桿向外伸出從而推動第一杠桿回退一小段距離,同時第一抱芯棍、第二抱芯棍和第三抱芯輥在第一杠桿的驅動下又向中心運動一小段距離,從而實現微抱,使得毛管的尾端不易甩動。通過以上的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的微抱型穿孔機機內輥能夠有效控制穿孔時毛管尾端甩動現象從而增高成材率,降低生產成本。
[0010]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微抱型穿孔機機內輥的俯視圖;
[0012]圖2是圖1中AA向視圖;
[0013]圖3是圖1中AA向剖視圖;
[0014]圖4是圖1中BB向視圖;
[0015]圖5是圖1中BB向剖視圖;
[0016]圖6是本實用新型微抱型穿孔機機內輥的側視圖。
[0017]圖中,1:機架;2:第一抱芯輥;3:第二抱芯輥;4:第三抱芯輥;5:第一杠桿;6:第二杠桿;7:第三杠桿;8:左連桿;9:右連桿;10:鎖緊油缸;11:微抱油缸;12:底座;13:絲桿;14:安裝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19]參見圖1至圖6,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微抱型穿孔機機內輥,包括機架1,等間隔布置在同一半徑圓弧上的第一抱芯輥2、第二抱芯輥3、第三抱芯輥4,抱芯輥開合聯動機構以及驅動機構,抱芯輥開合聯動機構包括第一杠桿5、第二杠桿6、第三杠桿7、左連桿8和右連桿9,驅動機構包括鎖緊油缸10和微抱油缸11,第一杠桿的中部、第二杠桿的中部和第三杠桿的中部分別可轉動地設置在機架上,第一杠桿的一端與第一抱芯輥連接,第一杠桿的另一端通過銷軸分別可轉動地連接在鎖緊油缸的杠桿和微抱油缸的杠桿上,第二杠桿的一端與第二抱芯輥連接,第二杠桿的另一端通過左連桿連接在第一杠桿上,第三杠桿的一端與第三抱芯輥連接,第三杠桿的另一端通過右連桿連接在第一杠桿上,鎖緊油缸和微抱油缸分別固定設置在機架的頂部的左右兩側,并且鎖緊油缸的杠桿和微抱油缸的杠桿相對地設置,鎖緊油缸能夠通過抱芯輥開合聯動機構驅動第一抱芯輥、第二抱芯輥和第三抱芯輥的抱緊與松開。
[0020]具體工作時,鎖緊油缸的缸桿向內收回使得第一杠桿分別帶動第二杠桿和第三杠桿運動,從而驅動分別與第一杠桿、第二杠桿和第三杠桿連接的第一抱芯輥、第二抱芯輥和第三抱芯輥向中心運動,直至頂桿被抱住,然后穿孔機開始生產,待毛管穿出后,鎖緊油缸的缸桿向外伸出,從而使得第一抱芯輥、第二抱芯輥和第三抱芯輥向遠離中心的方向運動,此時微抱型穿孔機機內輥處于打開狀態,當穿出的毛管接近尾端時,微抱油缸的缸桿向外伸出從而推動第一杠桿回退一小段距離,同時第一抱芯輥、第二抱芯輥和第三抱芯輥在第一杠桿的驅動下又向中心運動一小段距離,從而實現微抱,使得毛管的尾端不易甩動。
[0021]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的微抱型穿孔機機內輥,還包括底座12,底座的數目為兩個,并且兩個底座分別焊接在機架的頂面上,鎖緊油缸和微抱油缸分別固定設置在底座上。
[0022]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的微抱型穿孔機機內輥,還包括定位裝置,定位裝置的數目為兩個,定位裝置包括絲桿13和安裝座14,安裝座固定設置在機架的頂面上,絲桿通過螺紋與安裝座連接,兩根絲桿的其中一根絲桿的一端固定連接在鎖緊油缸的杠桿上,兩根絲桿的另一根絲桿的一端固定連接在微抱油缸上。定位裝置的設置,使得操作人員能夠通過對鎖緊油缸和微抱油缸的杠桿的微調實現對第一抱芯輥、第二抱芯輥和第三抱芯輥在機架內的位置的調整,使其工作在最佳狀態下。
[0023]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微抱型穿孔機機內輥,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等間隔布置在同一半徑圓弧上的第一抱芯輥、第二抱芯輥、第三抱芯輥,抱芯輥開合聯動機構以及驅動機構,所述抱芯輥開合聯動機構包括第一杠桿、第二杠桿、第三杠桿、左連桿和右連桿,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鎖緊油缸和微抱油缸,所述第一杠桿的中部、第二杠桿的中部和第三杠桿的中部分別可轉動地設置在機架上,第一杠桿的一端與第一抱芯輥連接,第一杠桿的另一端通過銷軸分別可轉動地連接在鎖緊油缸的杠桿和微抱油缸的杠桿上,所述第二杠桿的一端與第二抱芯輥連接,第二杠桿的另一端通過左連桿連接在第一杠桿上,所述第三杠桿的一端與第三抱芯輥連接,第三杠桿的另一端通過右連桿連接在第一杠桿上,所述鎖緊油缸和微抱油缸分別固定設置在機架的頂部的左右兩側,并且鎖緊油缸的杠桿和微抱油缸的杠桿相對地設置,所述鎖緊油缸能夠通過抱芯輥開合聯動機構驅動第一抱芯輥、第二抱芯輥和第三抱芯輥的抱緊與松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抱型穿孔機機內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數目為兩個,并且兩個底座分別焊接在機架的頂面上,所述鎖緊油缸和微抱油缸分別固定設置在底座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抱型穿孔機機內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定位裝置,所述定位裝置的數目為兩個,定位裝置包括絲桿和安裝座,所述安裝座固定設置在機架的頂面上,所述絲桿通過螺紋與安裝座連接,兩根絲桿的其中一根絲桿的一端固定連接在鎖緊油缸的杠桿上,兩根絲桿的另一根絲桿的一端固定連接在微抱油缸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能夠有效控制穿孔時毛管尾端甩動現象從而增高成材率,降低生產成本的微抱型穿孔機機內輥,包括機架,等間隔布置在同一半徑圓弧上的第一抱芯輥、第二抱芯輥、第三抱芯輥,抱芯輥開合聯動機構以及驅動機構,抱芯輥開合聯動機構包括第一杠桿、第二杠桿、第三杠桿、左連桿和右連桿,驅動機構包括鎖緊油缸和微抱油缸,第一杠桿的一端與第一抱芯輥連接,第一杠桿的另一端通過銷軸分別可轉動地連接在鎖緊油缸的杠桿和微抱油缸的杠桿上,第二杠桿的一端與第二抱芯輥連接,第二杠桿的另一端通過左連桿連接在第一杠桿上,第三杠桿的一端與第三抱芯輥連接,第三杠桿的另一端通過右連桿連接在第一杠桿上。
【IPC分類】B21B27/02, B21B37/78
【公開號】CN205020514
【申請號】CN201520713811
【發明人】姚博, 鄭立薇, 穆曉光, 史善利
【申請人】鑫鵬源智能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