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線材退火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402275閱讀:27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線材退火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線材制造設備,尤其涉及線材退火機。
背景技術
金屬線由拉線機拉出后,為了消除金屬線晶體內的應力,必須要進行退火。目前國內常用的退火機為四軸式退火。如圖1所示,退火機包括軸輪和導輪。如圖3所示,軸輪包括皮帶輪141、軸承座142和接觸輪143,上述皮帶輪用于皮帶傳動,上述接觸輪用于線材退火。如圖2、圖3所示,上述軸輪由一根皮帶傳動,通過過渡輪與定速輪31用皮帶傳動連接,導輪后面沒有皮帶輪,是被動傳動。
如圖1所示,拉絲機拉出的線進入退火機后,依次經過分線輪32、第一軸輪11靠里的接觸輪、第一導輪21、第二導輪22、第二軸輪12、第三軸輪13、第三導輪23、第四軸輪14、第一軸輪11靠外的接觸輪、第四導輪24,出線至收線盤。其中第一軸輪到第二軸輪是預熱段,第二軸輪到第三軸輪是退火段,第三軸輪到第四軸輪是第一次干燥段,第四軸輪到第一軸輪為第二次干燥段。上述退火機中,銅線經過的導輪有四個(即第一導輪、第二導輪、第三導輪、第四導輪),由于導輪后面沒有皮帶輪,是被動傳動,銅線與導輪表面有磨擦阻力,這造成退火線徑伸長率不穩定,影響線材質量。而且由于內部設置有四個軸輪,該四軸式退火機體積大。所以上述退火機有如下缺點體積大,退火速度慢,線徑伸長率不穩定,線徑伸長率是指退火線在檢測器上拉斷后長度的增加值與原有長度的比值。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能夠實現高速連續退火,退火線徑伸長率穩定的線材退火機。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該線材退火機,包括軸輪,導輪,所述軸輪包括接觸輪、皮帶輪和軸承座,上述軸輪分別為第一軸輪,第二軸輪和第三軸輪,上述導輪分別為第一導輪和第二導輪;線材依次經過第一軸輪靠里的接觸輪,第一導輪,第二軸輪,第三軸輪,第一軸輪靠外的接觸輪,最后經過第二導輪引出。其中第一軸輪到第二軸輪是預熱段,第二軸輪到第三軸輪是退火段,第三軸輪到第一軸輪為干燥段。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四軸式退火機相比,本實用新型線材退火機為三軸式退火,減化了內部結構,體積小,結構緊湊,能夠高速連續退火,且退火線徑伸長率穩定。


圖1為現有四軸式退火機退火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線材用退火機的退火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退火機的第四軸輪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2所示線材用退火機的第二軸與第三軸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圖4所示,該線材退火機,包括軸輪,導輪,所述軸輪包括接觸輪、皮帶輪和軸承座,上述軸輪分別為第一軸輪11’,第二軸輪12’和第三軸輪13’,上述導輪分別為第一導輪21’和第二導輪22’;線材依次經過第一軸輪靠里的接觸輪,第一導輪,第二軸輪,第三軸輪,第一軸輪靠外的接觸輪,最后經過第二導輪引出。
第一,第二,第三軸輪的三個接觸輪分別組成預熱段、退火段和干燥段。拉線機定速輪31后軸上的皮帶輪通過平皮帶拖動退火裝置上的三個接觸輪,使接觸輪與拉線主機保持一定比例的同步關系。在第二、第三軸輪上分別接入正負電源,使通過三個接觸輪的銅線有電流通過而發熱,分別達到預熱、退火和干燥的目。
其中第一軸輪11’到第二軸輪12’是預熱段,第二軸輪12’到第三軸輪13’是退火段,第三軸輪13’到第一軸輪11’為干燥段。第二軸輪上是正極,第三軸輪上是負極。當金屬線從第一軸輪靠里接觸輪傳到第二軸接觸輪時,因第二軸輪是正極所以第一軸輪也是正極,跟第三軸輪負極產生電壓差。相當如短路而發熱來實現預熱。第二軸輪到第三軸輪是退火段,金屬線從第三軸接觸輪出來后自身還有熱量,第三軸接觸輪到第一軸輪靠外的接觸輪有一段距離,完全是靠自身余熱來實現干燥的。為了延長退火距離,接觸輪直徑由原四軸式退火機的φ150mm改為φ160mm,所述第二軸輪與第三軸輪之間的退火長度由原來的700mm改為790mm。
現有四軸式退火機退火速度跟不上拉絲速度,退火速度慢,退火線徑伸長率不均勻,這影響線徑的質量。這些情況主要是接觸輪之間速比不合理造成的。本實用新型線材用退火機第二接觸輪的速度比第一接觸輪(第一軸輪靠里的接觸輪)的速度快千分之一點五六,第三接觸輪比第二接觸輪快千分之二點三五,第四接觸輪(第一軸輪靠外的接觸輪)比第三接觸輪快千分之三點五五。
為了實現上述最合理的速比,上述第一軸皮帶輪直徑∶第二軸皮帶輪直徑∶第三軸皮帶輪直徑=128∶127.8∶127.5。例如第一軸輪皮帶輪直徑為φ128mm,第二軸輪皮帶輪121’直徑為φ127.8mm,第三軸輪皮帶輪131’直徑為φ127.5mm。
如圖3所示,現有四軸式退火機的軸輪設有一個軸承座,軸承座上設置有兩個軸承,該軸輪與過渡軸用皮帶傳動,過渡軸與定速輪用一條皮帶傳動;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軸輪設置兩個軸承座前軸承座52’和后軸承座51’,每一個軸承座內設置一個軸承,連接皮帶輪和接觸輪的軸設置在兩個軸承內。不需用過渡軸,上述軸輪可以從定速輪直接用一條皮帶傳動,這樣便于控制速比。
權利要求1.一種線材退火機,包括軸輪,導輪,所述軸輪包括接觸輪、皮帶輪和軸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軸輪分別為第一軸輪,第二軸輪和第三軸輪,所述導輪分別為第一導輪和第二導輪;線材依次經過第一軸輪靠里的接觸輪,第一導輪,第二軸輪,第三軸輪,第一軸輪靠外的接觸輪,最后經過第二導輪引出,其中第一軸輪到第二軸輪之間為預熱段,第二軸輪到第三軸輪之間為退火段,第三軸輪到第一軸輪之間為干燥段。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材退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軸輪皮帶輪直徑∶第二軸輪皮帶輪直徑∶第三軸輪皮帶輪直徑=128∶127.8∶127.5。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線材退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軸輪設置兩個軸承座前軸承座和后軸承座。
4.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線材退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軸輪與第三軸輪的距離是790mm,所述接觸輪直徑φ160mm。
5.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線材退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軸輪皮帶輪直徑為φ128mm,所述第二軸輪皮帶輪直徑為φ127.8mm,所述第三軸輪皮帶輪直徑為φ127.5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線材制造設備,公開了一種線材退火機。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四軸式退火機退火速度慢,線徑伸長率不穩定的問題而設計。該線材退火機,包括軸輪,導輪,所述軸輪包括接觸輪、皮帶輪和軸承座,上述軸輪分別為第一軸輪,第二軸輪和第三軸輪,上述導輪分別為第一導輪和第二導輪;線材依次經過第一軸輪靠里的接觸輪,第一導輪,第二軸輪,第三軸輪,第一軸輪靠外的接觸輪,最后經過第二導輪引出。其中第一軸輪到第二軸輪是預熱段,第二軸輪到第三軸輪是退火段,第三軸輪到第一軸輪為干燥段。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線材退火機減化了內部結構,體積小,結構緊湊,能夠高速連續退火,且退火線徑伸長率穩定。
文檔編號C21D1/26GK2846434SQ20052010427
公開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23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23日
發明者杜世恒 申請人:普羅機電(蘇州)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