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鏈輪全齒中頻淬火感應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3301364閱讀:645來源:國知局
一種鏈輪全齒中頻淬火感應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鏈輪全齒中頻淬火感應器,包括主感應圈、連接板、進水管和出水管。主感應圈包括按鏈輪全齒齒廓仿形的有效圈以及與有效圈兩端連通的匯流條和與匯流條連通的過渡管,進水管和出水管分別與一根過渡管連通,連接板焊在過渡管外側;主感應圈采用長方形紫銅管,其有效圈的與每一個輪齒對應的部分都按齒形分段焊接,形成與輪齒齒廓相仿的形狀,多個這樣形狀的部分依次焊接連成一圈,即為全齒齒廓仿形的有效圈;所述匯流條從主感應圈的有效圈的一個齒頂面引出。本感應器可以提高感應器效率和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實現鏈輪的大批量生產。
【專利說明】一種鏈輪全齒中頻淬火感應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材料熱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重載鏈輪的中頻感應同時加熱淬火技術。
【背景技術】
[0002]鏈輪是與鏈條相配而使用的,其主要用途是傳動、輸送與傳力三種。鏈條在鏈輪上順利嚙入和嚙出時,輪齒根部承受很大的摩擦力和扭矩,嚙合位置在齒面和齒根,因此,鏈輪感應加熱淬火時,要求齒面和齒根均有一定的硬化層并且沿齒廓分布,才能保證鏈輪耐用。圖2和圖7中的涂黑部位為與重要的或高強度鏈條配用的大中型重載鏈輪表面淬火最佳硬化層分布形式的局部硬化層,沿齒廓分布,齒面與齒根的淬硬層深度要求一致且較深,通常采用沿齒槽單齒中頻感應同時加熱或連續加熱后噴水冷卻淬火法得到,中頻淬火感應器按單齒齒槽仿形制成n型或V型的結構,并在感應圈各邊鉆噴水孔。感應器能量損耗大,效率低,需在感應器上加裝導磁體驅流來提高感應器效率,并加裝3?8mm的屏蔽銅片對已淬火的相鄰輪齒面進行加熱屏蔽或單獨設置噴水圈對已淬硬的相鄰輪齒面進行噴水冷卻。
[0003]采用上述淬火方法,存在以下問題:
[0004](I)感應器結構復雜,不易仿形制作;
[0005](2)相鄰已淬硬的輪齒,即使感應器加裝了屏蔽銅片或向被加熱輪齒的背面噴水間冷,也常常被感應回火軟化而使表面硬度不均勻,齒面和齒根面的硬度差大且硬度不合格,降低了齒面和齒根面的疲勞強度和耐磨性;
[0006](3)40Cr或42CrMo等中碳合金鋼制成的重載鏈輪,硬度要求55?60HRC時,中頻淬火后硬度不易達到,并容易在齒面上產生裂紋而報廢;
[0007](4)采用沿齒槽單齒中頻感應加熱淬火法,生產效率低,很難實現大批量生產。
[0008]
【發明內容】
:
[0009]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由主、副仿形感應圈點焊并聯的中頻淬火感應器,它可以解決采用沿齒槽單齒中頻感應淬火法存在的齒面和齒根的硬度不均勻且硬度差大而引起疲勞強度和耐磨性低的問題,并解決齒槽單齒中頻淬火感應器制作困難、中碳合金結構鋼齒面易產生淬火裂紋的問題,同時提高感應器效率和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實現鏈輪的大批量生產。
[0010]為了解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如下:
[0011]一種鏈輪全齒中頻淬火感應器,包括主感應圈、連接板、進水管和出水管。所述主感應圈包括按鏈輪全齒齒廓仿形的有效圈以及與有效圈兩端連通的匯流條和與匯流條連通的過渡管,進水管和出水管分別與一根過渡管連通,連接板焊在過渡管的側面(具體是在過渡管與副感應線圈的匯流條連接水口的對側面);主感應圈采用長方形紫銅管,其有效圈的與每一個輪齒對應的部分都按齒形分段焊接,形成與輪齒齒廓相仿的形狀,多個這樣形狀的部分依次焊接連成一圈,即為全齒齒廓仿形的有效圈;所述匯流條從主感應圈的有效圈的一個齒頂面引出。[0012]具體地,對于平頂齒頂面的鏈輪,與每一個輪齒對應的部分是由齒頂面直線段、兩側的齒面直線段和齒根面直線段焊接而成;對于R < 8mm的圓弧齒頂面鏈輪,與每一個輪齒對應的部分是與兩側的齒面和齒頂面形狀相應的直線弧形段以及兩側底部的齒根面直線段焊接而成。
[0013]進一步,該中頻淬火感應器還包括一匝或一匝以上副感應圈,與主感應圈沿徑向平面重疊焊接在一起;副感應圈包括按鏈輪全齒齒廓仿形的有效圈以及與有效圈兩端連通的匯流條,其有效圈與所述主感應圈的有效圈完全相同,副感應圈的匯流條分別與主感應圈過渡管側面的各個水口連通,副感應圈的匯流條從其與主感應圈的有效圈引出匯流條所對應的那個齒頂面引出。副感應圈匝數由鏈輪輪齒的寬度確定,主感應圈和副感應圈的總高度為(鏈輪輪齒寬一齒邊倒角寬)+ (2?5) mm。
[0014]鏈輪在中頻設備功率和頻率允許同時加熱的條件下,采用以上中頻淬火感應器進行全齒中頻感應同時加熱淬火,包含以下步驟:
[0015]1、首先調整好電容量和淬火變壓器的變壓比。
[0016]2、安裝鏈輪中頻淬火感應器,使主、副感應圈中按鏈輪全齒齒廓仿形的有效圈中心與中頻淬火機床的下卡盤中心同心。
[0017]3、將鏈輪工件放在鏈輪專用淬火夾具后,安裝在淬火機床的下卡盤上,保證工件的輪齒在有效圈的齒廓仿形位置。然后上下移動淬火機床下卡盤位置來調整鏈輪齒部的高度,再手動調整輪齒與有效圈之間的間隙,使有效圈與鏈輪齒部淬火部分的中心相對應及間隙均勻。圖2和圖7中,所述感應器與鏈輪齒頂面的間隙較大,與齒根面的間隙a3比與齒面工作面的間隙a2大I?2mm, —般S1取16?22mm, a2取4?7mm, a3取5?8_。
[0018]4、向感應圈通水通電,采用全齒預熱一空冷一再加熱的中頻感應同時加熱方法對鏈輪實施全齒加熱處理。預熱時,將齒根加熱到700?800°C范圍即可。
[0019]5、當鏈輪工件加熱到淬火溫度后,停止加熱,立即將工件移出感應圈,并立即整體浸入盛有淬火介質的淬火槽中,用手移動工件進行人工攪拌淬火冷卻。中碳鋼鏈輪采用清水或鹽水單液淬火方式,40Cr、42CrMo等合金結構鋼鏈輪,采用先清水冷后再進入油冷(如N32全損耗系統用油中)的雙液淬火方式,冷卻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水冷時間及冷卻水溫和油溫,防止工件冷透,避免齒面產生淬火裂紋。水溫和油溫應分別控制在10?30°C和20?80。。。
[0020]5、對于R < 8_的圓弧齒頂面重載鏈輪及受彎曲負荷大的大模數重載齒輪,為避免齒頂在使用過程中因硬度高而發生脆性斷裂,全齒中頻感應同時加熱淬火并回火后,還需用高頻設備和平面感應器對齒頂進行逐齒高頻感應加熱退火處理,以降低齒頂面硬度。必須嚴格控制退火加熱溫度和加熱時間,將齒頂的退火加熱溫度控制在600°C左右,使齒頂及以下2?6mm范圍的硬度降低到< 35HRC即可,但必須保證嚙合工作面不被退火。
[0021]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的沿齒槽單齒中頻淬火感應器相比具有如下效果:
[0022]1、由于淬火感應器的感應圈的有效圈采用分段拼焊成型,容易與鏈輪全齒的齒廓仿形,感應器容易加工制作。
[0023]2、主感應圈上焊接并聯有一匝或一匝以上的副感應圈,加大了有效圈截面高度與寬度的比值,使感應器的環狀效應變得顯著而剛好被鏈輪輪齒表面感應加熱充分利用,從而減少鏈輪輪齒表面感應加熱的能量損耗,提高感應器的效率和鏈輪的感應加熱速度,感應器上不需再加裝導磁體和屏蔽銅片,簡化了感應器結構。
[0024]3、用所述感應器,可實現鏈輪全齒中頻感應同時加熱淬火。由于感應器的有效圈與鏈輪全齒的齒廓完全仿形,感應加熱速度快,并采用全齒預熱一空冷一再加熱的中頻感應同時加熱方法對鏈輪實施全齒加熱處理,因此,鏈輪齒面、齒根能同時獲得均勻加熱和沿齒廓分布的硬化層,保證了工件的淬火硬度、淬硬層深度和金相組織,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實現鏈輪表面淬火的大批量生產。本實用新型同樣適用于受彎曲負荷大的大模數重載齒輪全齒中頻感應同時加熱淬火工藝。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和實施例2中的鏈輪中頻淬火感應器的主視圖。
[0026]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的鏈輪中頻淬火感應器的俯視圖,以及鏈輪與淬火感應器的相對位置示意。
[0027]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和實施例2中的主感應圈I的主視圖。
[0028]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和實施例2中的主感應圈I的俯視圖。
[0029]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和實施例2中的副感應圈2和3的俯視圖。
[0030]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的鏈輪中頻淬火感應器俯視圖,以及鏈輪與淬火感應器的相對位置示意。
[0031]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的主感應圈I和副感應圈2的有效圈18的主視圖。
[0032]圖8是圖7中A-A處的剖視圖。
[0033]圖2和圖7中涂黑為鏈輪表面淬火最佳硬化層分布形式的局部硬化層。
[0034]圖中:1主感應圈、2和3副感應圈、4連接板、5長槽、6進水管、7出水管、8絕緣墊、9卡板、10螺栓、11螺母、12墊圈、13鏈輪、14主感應圈I及副感應圈2和3的有效圈、15主感應圈I的匯流條、16主感應圈I的過渡管、17水口、18副感應圈2和3的匯流條。
[0035]【具體實施方式】:
[003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37]參見圖1-圖8,中頻淬火感應器包括一匝仿形的主感應圈1、兩匝仿形的副感應圈2和3 ;用黃銅焊絲焊接固裝在主感應圈上的連接板4、進水管6和出水管7以及固定匯流條之間間距的絕緣墊8、卡板9、螺栓10、螺母11、墊圈12組成。其中絕緣墊和卡板分別用t3、tl0的酚醛層壓布板制造。主感應圈I由按鏈輪全齒齒廓仿形的有效圈14以及匯流條15和過渡管16構成,副感應圈2或3由按鏈輪全齒齒廓仿形的有效圈14和匯流條18構成,主、副感應圈的有效圈完全相同。有效圈、匯流條和過渡管均用厚度為1.5_的長方形紫銅管制作,其中長方形紫銅管的長邊作為有效圈和匯流條的高度尺寸。
[0038]對于平頂齒頂面的鏈輪13,如圖2所示,感應器的主、副感應圈中的有效圈,與每一個輪齒對應的部分是由齒頂面直線段141、兩側的齒面直線段142和齒根面直線段143焊接而成。即首先按齒頂面直線段、齒面直線段和齒根面直線段下料,然后沿各個直線段兩端方紫銅管長邊中的其中一個邊作為基準分別加工成斜面,再順序首尾用紫銅焊絲焊接相連在一個徑向平面上,形成齒頂面直線段與鏈輪輪齒齒頂面平行、齒面直線段與輪齒的齒面工作面直線段平行、齒根面直線段與輪齒齒根面平行的按鏈輪全齒齒廓仿形的有效圈,有效圈與鏈輪的齒頂面間隙大,與齒面和齒根面的間隙小。主、副感應圈的匯流條15和18分別從其有效圈的一個齒頂面直線段引出,主、副感應圈的匯流條之間的距離用絕緣墊8、卡板9、螺栓10、螺母11和墊圈12組件控制在3~5mm。感應圈與感應圈之間沿徑向平面完全重疊后用紫銅焊絲均勻點焊并聯在一起,形成按鏈輪全齒齒廓仿形的單匝中頻淬火感應圈。
[0039]進一步,該中頻淬火感應圈的有效圈和匯流條的表面纏繞玻璃纖維帶作為感應圈絕緣層以防加熱短路而損壞工件。主感應圈的過渡管16的一端與匯流條連接,另一端焊有進水管6和出水管7,并在其過渡管上的一側分別設與其它各副感應圈相通的方型水口 17,用于進水或出水,保證主、副感應圈通水后均能得到充分冷卻。為便于淬火感應器與淬火變壓器連接,焊裝在主感應圈上的連接板4還設置有與淬火變壓器連接的長槽5。
[0040]參見圖6和圖7,對于R≤8mm的圓弧齒頂面鏈輪,淬火感應器主、副感應圈的有效圈與每一個鏈輪輪齒對應的部分是由與兩側的齒面和齒頂面形狀相應的直線弧形段以及兩側的齒根面直線段143焊接而成。即有效圈按齒根面直線段和齒頂面與齒面合并直線段下料,且將齒頂面與齒面的合并直線段按鏈輪輪齒的單齒齒形仿形,齒頂折彎與齒面直線段形成圓環連接外,其余結構與平頂齒頂面的鏈輪淬火感應器相同。
[0041]實施例1:1S0 6972中齒數為8的W82平頂齒頂面的彎板鏈鏈輪全齒中頻感應同時加熱淬火:
[0042]圖2中的13為農機產品所用的與鏈條號為W82配用的鏈輪。其材料為40Cr和42CrMo兩種,齒頂圓直徑da為227mm,分度圓直徑d為204.2mm,齒根圓直徑df為172.5mm,節距P為78.1mm,齒深27.25mm,齒寬匕為35mm,壓力角0為11°,齒槽中心分離量s為8mm,齒根與齒側之間各設置有根部圓弧,齒根部兩端面設有倒角56° ,鏈滾子直徑為31.75mm,熱處理要求(I)鍛后調質225~255HBW ; (2)齒形槽表面淬火,硬化層深度為7~9mm,硬度55~60HRC。鏈輪輪齒的表面淬火加熱采用全齒預熱一空冷一再加熱的中頻感應同時加熱方式加熱,中頻設備額定輸出功率為125KW,頻率可在I~8KHZ范圍調整。在感應加熱工序中,鏈輪13裝于專用淬火夾具(圖中略)后再裝在淬火機床(圖中略)上,將鏈輪輪齒與感應器之間的間隙調整均勻,感應器與鏈輪齒頂面的間隙B1為19~20_,與齒面工作面的間隙a2為6~6.5mm,與齒根面的間隙a3為7~7.5mm,淬火感應圈由主感應圈1、副感應圈2和3構成。淬火加熱工藝參數是:變壓比18:2,直流電壓400~430V,直流電流110~140A,電流頻率2000~2200HZ,淬火加熱溫度880~920°C,加熱時間為預熱50秒,停15秒空冷,再加熱20秒,淬火加熱到溫后立即提出工件并放入清水槽中,手動工件攪拌冷卻12秒后再用N32全損耗系統用油冷卻,水溫和油溫分別控制在10~30°C和20~80℃。
[0043]待工件在油中冷至150°C左右,取出工件放入箱式爐中回火,回火工藝參數是:加熱溫度140~170°C,保溫時間180~240min,空冷。
[0044]回火后進行硬度、硬化層深度和金相組織檢查。用HL-2000里氏硬度計測試齒面和齒根硬度,為55~59HRC ;硬化層為齒廓硬化,深度為7.2~8.5mm,馬氏級5.5~6級。硬度、硬化層深度和金相組織均達到產品要求。
[0045]上述感應加熱工序中采用的淬火感應器如圖1和圖2所示。由主感應圈1、副感應圈2和3、連接板4、進水管6和出水管7以及固定匯流條之間間距的絕緣墊8、卡板9、螺栓10、螺母11、墊圈12構成。[0046]圖3、圖4、圖5、圖6是主感應圈I及副感應圈2和3的結構示意圖。主感應圈I由有效圈14、匯流條15和過渡管16構成。副感應圈2和3由與主感應圈的有效圈相同的有效圈14和匯流條18構成。主、副感應圈均用厚度為1.5mm、llX8的長方形紫銅管制作,其中長方形紫銅管的Ilmm尺寸作為有效圈14、匯流條15和18的高度尺寸。有效圈14先按齒頂面直線段、齒面直線段和齒根面直線段下料,然后將直線段兩端沿Ilmm尺寸的其中一個邊作為基準分別加工成斜面,再順序首尾用紫銅焊絲焊接相連在一個徑向平面上,形成齒頂面直線段與鏈輪輪齒齒頂面平行、齒面直線段與鏈輪輪齒的齒面工作面直線段平行、齒根面直線段與鏈輪輪齒齒根面平行的仿鏈輪全齒齒廓的有效圈14,有效圈14與鏈輪齒頂面的間隙a:為19?20mm,與齒面工作面的間隙a2為6?6.5mm,與齒根面的間隙a3為7?7.5mm。主感應圈1、副感應圈2和3的匯流條15和18分別從其有效圈14的一個齒頂面直線段引出,主感應圈I的匯流條15之間及副感應圈2和3的匯流條18之間的距離為3mm。主感應圈I和副感應圈2之間、副感應圈2和3之間均按徑向平面完全重疊后用紫銅焊絲點焊并聯在一起,形成按鏈輪全齒齒廓仿形的單匝中頻淬火感應圈。主感應圈1、副感應圈2和3的有效圈14、匯流條15和匯流條18的表面纏繞玻璃纖維帶作為感應圈絕緣層以防加熱短路而損壞工件,主感應圈I上焊裝有一個進水管6和一個出水管7,并在過渡管接近有效圈14的一側分別設一個與副感應圈2或3相通的方型進水口或出水口 17,保證主感應圈I及副感應圈2和3通水后均能得到充分冷卻。為便于淬火感應圈與淬火變壓器連接,焊裝在主感應圈I上的連接板4上設置有與淬火變壓器連接的長槽5。
[0047]實施例2-齒數為8的齒頂為R3的圓弧齒頂面鏈輪全齒中頻感應同時加熱淬火
工藝
[0048]圖6中的鏈輪13,材料為40Cr和42CrMo兩種,齒頂圓直徑da為254mm,分度圓直徑d為204.2mm,齒根圓直徑df為171.45mm,節距p為78.1mm,齒深41.275mm,齒寬bf為28mm,齒槽中心分尚量s為4.76mm,齒根與齒側之間各設置有根部圓弧,齒根部兩端面設有倒角30°,鏈滾子直徑為30.5mm,熱處理要求(I)鍛后調質241?286HBW ; (2)齒形槽表面淬火,硬化層深度為7?9mm,硬度> 55HRC。鏈輪的淬火加熱設備、淬火加熱方式、裝卡方式以及淬火、回火工藝參數與實施例1相同。感應器與鏈輪齒頂面的間隙為19?20_,與齒面工作面的間隙為5?5.5mm,與齒根面的間隙為6.5?7mm,淬火感應圈由主感應圈I和副感應圈2構成。
[0049]回火后進行硬度、硬化層深度和金相組織檢查。實物零件用HL-2000里氏硬度計測試齒面和齒根硬度,為55?59HRC。硬化層為沿齒廓硬化,齒頂硬度為55?58HRC,硬化層深度為7.1?8.2mm ;馬氏級5?6級。除齒頂硬度高外,齒面和齒根的硬度、硬化層深度和金相組織均達到了設計要求。
[0050]為避免齒頂在使用過程中因硬度高而發生脆性斷裂,全齒中頻感應同時加熱淬火并回火后,用高頻設備和平面感應器對鏈輪齒頂逐個進行感應加熱退火處理,以降低齒頂面硬度。每齒退火加熱時間控制在15±2s,此時齒頂的退火加熱溫度在600°C左右,保證了齒頂及以下2?6_范圍的硬度降低到< 35HRC,而工作面未被退火。
[0051]上述感應加熱工序中采用的淬火感應器見圖1、圖6。為取消實施例1圖1中的副感應圈3,由主感應圈1、副感應圈2、連接板4、進水管6和出水管7以及固定匯流條之間間距的絕緣墊8、卡板9、螺栓10、螺母11、墊圈12構成。[0052]圖3、圖4、圖5、圖6是主感應圈I及副感應圈2的結構示意圖。除取消圖3中與副感應圈3相通的方型進水口或出水口 17,有效圈14改用圖7和圖8所示的有效圈,按齒根面直線段和齒頂面與齒面合并直線段下料,且將齒頂面與齒面的合并直線段按鏈輪輪齒的單齒齒形仿形,齒頂折彎與齒面直線段形成圓環連接,保證感應器與鏈輪齒頂面的間隙S1為19?20mm,與齒面工作面的間隙為a25?5.5mm,與齒根面的間隙a3為6.5?7mm外,其余結構和制作方法與實施例1的淬火感應器相同。
[0053]特別說明:本實用新型中的中頻淬火感應器,若取消絕緣墊8、卡板9、螺栓10、螺母11、墊圈12,并將有效圈與匯流條的連接制成圓滑過渡,或者根據鏈輪輪齒高度再取消副感應圈,仍能保證鏈輪的正常淬火,故無絕緣墊8、卡板9、螺栓10、螺母11、墊圈12或者無副感應圈2和3的類似中頻淬火感應器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范圍而受到保護。
【權利要求】
1.一種鏈輪全齒中頻淬火感應器,包括主感應圈、連接板、進水管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感應圈包括按鏈輪全齒齒廓仿形的有效圈以及與有效圈兩端連通的匯流條和與匯流條連通的過渡管,進水管和出水管分別與一根過渡管連通,連接板焊在過渡管外側;主感應圈采用長方形紫銅管,其有效圈的與每一個輪齒對應的部分都按齒形分段焊接,形成與輪齒齒廓相仿的形狀,多個這樣形狀的部分依次焊接連成一圈,即為全齒齒廓仿形的有效圈;所述匯流條從主感應圈的有效圈的一個齒頂面引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鏈輪全齒中頻淬火感應器,其特征在于:對于平頂齒頂面的鏈輪,與每一個輪齒對應的部分是由齒頂面直線段、兩側的齒面直線段和齒根面直線段焊接而成;對于R < 8mm的圓弧齒頂面鏈輪,與每一個輪齒對應的部分是由與兩側的齒面和齒頂面形狀相應的直線弧形段以及兩側底部的齒根面直線段焊接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鏈輪全齒中頻淬火感應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匝或一匝以上副感應圈,與主感應圈沿徑向平面重疊焊接在一起;副感應圈包括按鏈輪全齒齒廓仿形的有效圈以及與有效圈兩端連通的匯流條,其有效圈與所述主感應圈的有效圈形狀完全相同,副感應圈的匯流條從其有效圈的一個齒頂面引出;副感應圈的匯流條分別與主感應圈過渡管側面的各個水口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鏈輪全齒中頻淬火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器與鏈輪齒頂面的間隙S1較大,與齒根面的間隙83比與齒面工作面的間隙82大I?2mm, S1取16?22mm, a2 取 4 ?7mm, a3 取 5 ?8mm n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鏈輪全齒中頻淬火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感應圈匝數由鏈輪輪齒的寬度確定,主感應圈和副感應圈的總高度為(鏈輪輪齒寬一齒邊倒角寬)+(2 ?5) mnin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鏈輪全齒中頻淬火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匯流條之間的距離為3?5mm。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鏈輪全齒中頻淬火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匯流條之間由絕緣墊隔開。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鏈輪全齒中頻淬火感應器,其特征在于:有效圈和匯流條的表面纏繞玻璃纖維帶作為感應圈絕緣層,焊裝在主感應圈上的連接板還設置有與淬火變壓器連接的長槽。
【文檔編號】C21D1/42GK203513748SQ201320478629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6日
【發明者】李小銀, 盛陳, 張種寶, 李國慶, 彭濤, 余長海 申請人:重慶大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