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鋸帶淬火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609743閱讀:486來源:國知局
一種鋸帶淬火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屬于鋸帶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鋸帶淬火裝置。



背景技術:

雙金屬鋸帶是將兩種不同特征的鋼材(特種合金彈簧鋼帶和高速鋼絲)通過電子束真空熔焊(或激光熔焊)—退火—精軋—調平校直—銑齒—分齒及淬火回火處理等一系列工藝加工而成的一種高新技術產品。

雙金屬鋸帶具有柔韌性好、抗疲勞性強、能承受巨大張力,齒部韌度高等諸多機械性能優點,使其無論在切割效率、節能環保、降低料耗及加工精度等方面均較傳統 的圓盤鋸和弓形往復鋸存在明顯優勢。與傳統的弓形往復鋸和圓盤鋸相比,其不僅具有切削精度及工作效率能提高數倍、顯著降低材料及用電損耗,節能、高效、優 質等特點,還解決了傳統圓盤鋸、弓形往復鋸無法鋸切大截面工件的難題,被譽為“切削工藝技術革命”。

申請人根據雙金屬鋸帶的生產工藝設計了一鋸帶淬火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鋸帶淬火裝置,該裝置自動化地實現鋸帶的淬火、預回火、冷卻、清洗和矯正工序,提高鋸帶的質量。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鋸帶淬火裝置,該裝置包括沿鋸帶的給進方向依次設置的放料結構21、放料姿態矯正結構22、淬火結構23、過度輸送結構24、牽引結構25、預回火結構26和冷卻與矯正結構27。

其中,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冷卻與矯正結構27包括油循環結構、底座1、設于底座1上的油槽2、設于油槽2中的冷卻槽15、設于冷卻槽15前后兩側的兩提升架4、設于冷卻槽15前側的冷油罩13、設于冷卻槽15后側的刮油結構20、設于冷卻槽15前后兩端的進料結構與出料結構17和設于冷卻槽15中的至少一矯正單元,所述冷油罩13的前后兩端分別與淬火結構(23)和進料結構連接,所述矯正單元包括設于冷卻槽15中的支撐結構3、沿前后向設置在支撐結構3上的用于支撐雙金屬鋸帶的滑軌8、支撐結構3前后兩側的兩懸掛架16、支撐結構3前部的至少一滾輪矯正結構9、支撐結構3中部的塊狀矯正結構和支撐結構3后部的至少一滾輪矯正結構9,所述進料結構與出料結構17分別位于滑軌8的前后兩側,所述懸掛架16通過調節螺桿11固定在對應的提升架4上,所述油循環結構的出油口位于塊狀矯正結構的正上方,其進油口與冷卻槽15和油槽2連通。

進一步地,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刮油結構20通過第一位置調整結構14設于油槽2中。

進一步地,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底座1與油槽2之間設有第二位置調整結構19。

進一步地,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進料結構上設有用于調整位置和開口寬度的進料調整結構12。

其中,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塊狀矯正結構包括分別設于雙金屬鋸帶左右兩側的定盤5和動盤6,所述動盤6沿左右向滑動設置在支撐結構3上且通過動盤調整結構7調整其左右位置。

優選地,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狀矯正結構前方依次設有兩滾輪矯正結構9,分別與塊狀矯正結構的距離為10-15cm和5-8cm;所述塊狀矯正結構后方設有一滾輪矯正結構9,與塊狀矯正結構的距離為6-10cm。

進一步地,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滾輪矯正結構9包括沿左右向設于支撐結構3上的支架、支架上的一對滾輪組和滾輪組調整結構10,所述滾輪組的兩滾輪分別位于雙金屬鋸帶的左右兩側形成對輥結構,所述滾輪組調整結構10分別與冷卻槽15側壁和滾輪組連接。

優選地,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塊狀矯正結構前后向的長度為15-22cm。

進一步地,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冷卻槽15后側設有控制油位的閥門18。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鋸帶淬火裝置,該裝置自動化地實現鋸帶的淬火、預回火、冷卻、清洗和矯正工序,提高鋸帶的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鋸帶淬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雙金屬鋸帶冷卻與矯正結構的外觀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雙金屬鋸帶冷卻與矯正結構的俯視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雙金屬鋸帶冷卻與矯正結構的剖視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雙金屬鋸帶冷卻與矯正結構的右視圖。

圖中:1底座、2油槽、3支撐結構、4提升架、5定盤、6動盤、7動盤調整結構、8滑軌、9滾輪矯正結構、10滾輪組調整結構、11調節螺桿、12進料調整結構、13冷油罩、14第一位置調整結構、15冷卻槽、16懸掛架、17出料結構、18閥門、19第二位置調整結構、20刮油結構、21放料結構、22放料姿態矯正結構、23淬火結構、24過度輸送結構、25牽引結構、26預回火結構、27冷卻與矯正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參見圖1,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鋸帶淬火裝置,該系統包括沿鋸帶的給進方向依次設置的放料結構21、放料姿態矯正結構22、淬火結構23、過度輸送結構24、牽引結構25、預回火結構26和冷卻與矯正結構27等。其中,放料結構21由料盤和力矩電機構成,用于輸出和卷取雙金屬鋸帶;放料姿態矯正結構22由至少一組導向滾輪和至少一個支撐輪構成,每組導向滾輪為兩導向輪形成的對輥結構,用于調整雙金屬鋸帶的姿態;淬火結構23和預回火結構26為常見結構,分別用于對雙金屬鋸帶進行淬火和預回火處理;冷卻與矯正結構27用于對雙金屬鋸帶進行冷卻、清洗和矯正處理。其中,過度輸送結構24將雙金屬鋸帶彎折兩次。具體地,過度輸送結構24上設有至少兩對導向輥組,用于引導雙金屬鋸帶彎折兩次。其中,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第一牽引結構25由電機和至少一對主動對輥結構組成,用于為雙金屬鋸帶提供前進的動力。

其中,參見圖2-5,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冷卻與矯正結構27包括油循環結構、底座1、設于底座1上的油槽2、設于油槽2中的冷卻槽15、設于冷卻槽15前后兩側的兩提升架4、設于冷卻槽15前側的冷油罩13、設于冷卻槽15后側的刮油結構20、設于冷卻槽15前后兩端的進料結構(圖未示)與出料結構17和設于冷卻槽15中的至少一矯正單元等。其中,油槽2和冷卻槽15均為矩形槽式結構,冷卻槽15用于實現雙金屬鋸帶的冷卻,油槽2用于接收冷卻槽15流出的冷卻油;提升架4用于控制矯正單元的高度進而控制雙金屬鋸帶鋸背的高度和平整度;冷油罩13起過度的作用并防止冷卻油進入淬火結構23,其具體為矩形腔體,腔體內部設有密封斜面和密封結構;刮油結構20用于刮除雙金屬鋸帶表面的冷卻油,其具體可以通過并排設置的多條海綿條進行刮除;進料結構與出料結構17分別控制雙金屬鋸帶在冷卻槽的進入和穿出,具體可以由兩塊活動板構成的條狀縫結構,條狀縫上設有橡膠密封圈;矯正單元用于對雙金屬鋸帶進行矯正。其中,底座1、油槽2、冷卻槽15、冷油罩13和刮油結構20均沿前后向水平設置,提升架4沿豎直方向設置,矯正單元沿左右向設置,冷油罩13的前后兩端分別與淬火結構和進料結構連接。

其中,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矯正單元包括設于冷卻槽15中的支撐結構3、沿前后向設置在支撐結構3上的用于支撐雙金屬鋸帶的滑軌8、支撐結構3前后兩側的兩懸掛架16、支撐結構3前部的至少一滾輪矯正結構9、支撐結構3中部的塊狀矯正結構和支撐結構3后部的至少一滾輪矯正結構9等。其中,支撐結構3具體可以是槽狀結構或者由多塊槽板圍成的類槽狀結構(如只圍三側面或前后兩側面);滑軌8沿前后向水平鋪設在支撐結構3底部,懸掛架16豎直設置用于將支撐結構3懸掛在提升架4上;滾輪矯正結構9主要實現鋸面的矯正,塊狀矯正結構可以實現鋸面和鋸齒的矯正,具體由兩相對設置的塊狀結構組成。其中,進料結構與出料結構17分別位于滑軌8的前后兩側且與滑軌8相接,懸掛架16通過調節螺桿11固定在對應的提升架4上進而控制支撐結構3的高度,油循環結構的出油口位于塊狀矯正結構的正上方,油循環結構的進油口與冷卻槽15和油槽2連通,具體地,進油口與冷卻槽15的前側連通,進油口與油槽2的前側底部連通。其中,油循環結構包括冷卻油儲罐、換熱結構、溫度控制結構、過濾結構和循環泵等,用于實現冷卻油的冷卻和過濾。

進一步地,參見圖2-5,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刮油結構20通過第一位置調整結構14設于油槽2中用于調整刮油結構20的位置(三維調整)。

進一步地,參見圖2、3和5,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底座1與油槽2之間設有第二位置調整結構19用于調整油槽2的位置(平面調整)。

其中,第一位置調整結構14和第二位置調整結構19為常見的位置調整結構,故省略詳細描述。

進一步地,參見圖2-4,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進料結構上設有用于調整位置和開口寬度的進料調整結構12,進料調整結構12包括設于冷卻槽15上的支撐塊、活動設于支撐塊上的活動板和設于支撐塊與活動板之間的調節螺釘。 當然,也可以在出料結構17上設置出料調整結構。

其中,參見圖2-4,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塊狀矯正結構包括分別設于雙金屬鋸帶左右兩側的定盤5和動盤6,定盤5和動盤6為相對設置的兩矩形塊且其相對面平整光滑,動盤6相對于定盤5的另一側設有將其頂壓在定盤5上的彈簧。動盤6沿左右向滑動設置在支撐結構3上且通過動盤調整結構7調整其左右位置,動盤調整結構7轉動設置在支撐結構3上、具體包括連桿、轉動桿和彈簧,轉動桿轉動設于支撐結構3上,連桿兩端分別與轉動桿和動盤6活動鏈接,動盤6上設有將其頂壓在定盤5上的彈簧。

優選地,參見圖2-4,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狀矯正結構前方依次設有兩滾輪矯正結構9,分別與塊狀矯正結構的距離為10-15cm和5-8cm;塊狀矯正結構后方設有一滾輪矯正結構9,與塊狀矯正結構的距離為6-10cm。優選地,塊狀矯正結構前后向的長度為15-22cm。上述結構中由于油溫從中間到周邊溫度逐漸上升,則控制矯正位置與油溫配合以達到更好的矯正效果。

進一步地,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滾輪矯正結構9包括沿滾輪組調整結構10、左右向設于支撐結構3上的支架和支架上的一對滾輪組等。其中,滾輪組的兩滾輪分別位于雙金屬鋸帶的左右兩側形成對輥結構,滾輪組調整結構10分別與冷卻槽15側壁和滾輪組連接。進一步地,滾輪組調整結構10包括手柄與連桿,手柄為偏心頭和設于偏心頭上的轉桿,連桿的兩端分別與滾輪組和手柄連接,連桿穿出冷卻槽15(其上設有滑孔),滾輪組與支撐結構3之間設有彈簧,偏心頭頂靠在冷卻槽15外壁上。進一步地,參見圖2和5,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冷卻槽15后側設有控制油位的閥門18。

進一步地,參見圖2-5,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雙金屬鋸帶冷卻與矯正結構包括并排設置的兩矯正單元用于同時對兩條雙金屬鋸帶進行處理。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