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造型機領域,特別是一種鑄造用全自動造型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機械化造型設備的種類有很多,主要分為以下幾類:震壓造型機、氣動多觸頭造型機、全自動水平分型脫箱造型機。震壓造型機只能替代半數的勞動強度,砂型硬度低、緊實度不均、廢品率高、表面粗糙度低,產量也不理想,其震壓原理主要是靠壓縮空氣產生震源,因而只適應一些較小的簡易鑄件造型;氣動多觸頭造型機多觸頭耗氣量大,該造型機以手工操作為主,其型砂進砂也是手工操作,勞動強度較大,效率低。全自動水平分型脫箱造型機采用水平射砂周邊壓實,射砂效果不理想,遠離施壓面的砂型緊實度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種降低人工操作強度、采用垂直射砂、砂型硬度高、生產效率高的鑄造用全自動造型機。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鑄造用全自動造型機,包括機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翻轉砂箱裝置、壓實裝置和升降射砂裝置;該翻轉砂箱裝置包括主架、兩砂箱、翻轉架、翻轉驅動裝置和開合驅動裝置,該主架固定于機架上,該翻轉架通過轉軸可轉動地固定于主架上,該兩砂箱滑動地設置于翻轉架上并分別設有進砂口,該翻轉驅動裝置連接驅動翻轉架繞轉軸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轉動,該開合驅動裝置連接驅動兩砂箱滑動實現兩砂箱同步地開合;該升降射砂裝置安裝于機架上且位于翻轉砂箱裝置上方以貼緊進砂口來射砂;該壓實裝置設置于機架上以壓實兩砂箱內的型砂。
優選的,還包括有接模型裝置,其安裝于所述兩砂箱下方,包括第一氣缸、第一支撐板、第一導柱和接型板,該第一氣缸固定于第一支撐板上,該第一氣缸的輸出軸連接驅動接型板升降,該第一導柱一端與接型板固定連接,另一端穿過該第一支撐板。
優選的,所述接模型裝置還包括第二氣缸,第二支撐板和第二導柱,該第二氣缸固定于第二支撐板上,該第二氣缸的輸出軸連接驅動第一支撐板升降,該第二導柱一端與第一支撐板固定連接,另一端穿過該第二支撐板。
優選的,所述升降射砂裝置包括射砂箱和兩升降油缸;該射砂箱底部設有噴砂口;所述機架設有固定升降油缸的固定座;該升降油缸輸出軸連接驅動射砂箱升降。
優選的,所述升降射砂裝置還設有兩限位螺桿,該兩限位螺桿底端分別固定于所述固定座兩端上,每個限位螺桿上設有兩間隔設置的限位螺母,所述射砂箱設有穿設于限位螺桿的兩限位螺母之間的限位板。
優選的,所述壓實裝置包括第一壓板、第二壓板、第一油缸、第二油缸,所述機架對應設有位于所述升降射砂裝置和所述翻轉砂箱裝置之間的固定架,該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設置于該固定架兩端,且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的輸出軸分別連接驅動第一壓板和第二壓板沿水平方向相向或相背移動。
優選的,還包括壓實位移控制裝置;該壓實裝置設有第一導桿和第二導桿,該第一導桿一端和第二導桿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壓板和第二壓板固定連接,另一端分別穿設于所述固定架上;該壓實位移控制裝置包括第一感應傳感器、第一感應塊,第二感應傳感器和第二感應塊,該第一感應塊和第二感應塊分別安裝于所述第一導桿和第二導桿上,該第一感應傳感器和該第二感應傳感器分別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兩端以檢測第一壓板和第二壓板的位移。
優選的,還包括定位油缸,該定位油缸固定于所述機架上且其輸出軸連接驅動所述開合驅動裝置滑動以定位所述砂箱。
優選的,還包括脫模型裝置,其包括脫模油缸和脫模板,該脫模油缸固定于機架上,其輸出軸連接驅動脫模板升降以使鑄型脫箱。
優選的,還包括推模型裝置,其包括推模型氣缸和推模型板,該推模型氣缸固定于機架上,該推模型氣缸輸出軸連接驅動推模型板沿水平方向移動以推送鑄型。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可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鑄造用全自動造型機,設有翻轉砂箱裝置、壓實裝置和升降射砂裝置等,各個裝置協同工作,能夠有效的降低人工操作強度、增強砂型硬度高、提高生產效率高。
2、本實用新型的翻轉砂箱裝置采用后推式,結構合理省力,翻轉架及砂箱整體與翻轉驅動裝置連接,安全性較高。
3、本實用新型的升降射砂裝置通過雙油缸的作用實現升降,不僅動作平穩可靠,而且能夠使射砂箱的噴砂口與砂箱的進砂口緊密貼合,射砂效果好;另外,采用垂直射砂方式、氣流加砂的壓力較低,氣流從射砂箱的側面噴出,推動型砂流動,同時造成砂箱內壁穩定的壓力,使得混砂順暢均勻地填充,不易發生形狀復雜部或小型凸緣的成橋現象,空氣消耗量較水平射砂少,噪音也相對較小,所造砂型尺寸精度高,砂型硬度高。
4、本實用新型的接模型裝置通過上下兩組氣缸的作用,配合導柱的導向作用,克服了由于空間的限制使得單根氣缸行程難以實現的制作難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翻轉砂箱裝置的結構圖(第一位置);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翻轉砂箱裝置的結構圖(第二位置);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接模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初始狀態);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接模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升降射砂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壓實裝置和放置砂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開合驅動裝置和定位油缸的連接示意圖;
其中:10、機架,11、固定座,12、固定架,13、定位油缸,20、送模具板裝置,30、翻轉砂箱裝置,31、主架,32、砂箱,33、翻轉架,34、翻轉驅動裝置,35、轉軸,36、固定導桿,37、進砂口,38、開合驅動裝置,40、壓實裝置,41、第一壓板,42、第二壓板,43、第一油缸,44、第二油缸,45、第一導桿,46、第二導桿,50、升降射砂裝置,51、射砂箱、52、升降油缸,53、限位螺桿,54、限位板,55、限位螺母,56、導桿,57、噴砂口,60、脫模型裝置,61、脫模油缸,70、推模型裝置,71、推模型氣缸,80、接模型裝置,81、第一氣缸,82、第一支撐板,83、第一導柱,84、接型板,85、第二氣缸,86、第二支撐板,87、第二導柱,90、壓實位移控制裝置,91、第一感應傳感器,92、第二感應傳感器,93、第一感應塊,94、第二感應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參照圖1至圖8,一種鑄造用全自動造型機,包括機架10、送模具板裝置20、翻轉砂箱裝置30、壓實裝置40、升降射砂裝置50、脫模型裝置60、推模型裝置70和接模型裝置80。該翻轉砂箱裝置30包括主架31、兩砂箱32、翻轉架33、翻轉驅動裝置34和開合驅動裝置38。該主架31固定于機架10上,該翻轉架33通過兩轉軸35可轉動地固定于主架31上。該兩砂箱32一端均設有進砂口37,且砂箱32兩側貫通。該翻轉架33設有固定導桿36,兩砂箱32端部均可滑動地固定于該固定導桿36上。該翻轉驅動裝置34采用翻轉油缸,該翻轉油缸與機架10可轉動連接,其輸出軸與翻轉架33可轉動連接,以驅動翻轉架33繞轉軸3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轉動,在第一位置時,翻轉架33處于豎直狀態,在第二位置時,翻轉架33處于水平狀態。該開合驅動裝置38滑動地設置于翻轉架上,采用開合油缸,其輸出軸連接驅動可滑動的砂箱32端部滑動實現兩砂箱32的開合。
該升降射砂裝置50安裝于機架10上且位于翻轉砂箱裝置30上方,包括射砂箱51、兩升降油缸52、兩導桿56、兩限位螺桿53。該射砂箱51底部設有兩噴砂口57,側部固定有限位板54。機架10設有固定升降油缸52的固定座11,兩導桿56一端與限位板54固定連接,另一端穿設于固定座11上。該升降油缸52輸出軸與限位板54相連以驅動射砂箱51升降。該兩限位螺桿53底端分別固定于固定座11兩端上,每個限位螺桿53上設有若干間隔設置的限位螺母55,射砂箱51的限位板54穿設于限位螺桿53的兩相鄰限位螺母55之間,以將射砂箱51的位移限制在上限位和下限位之間。
該壓實裝置40包括第一壓板41、第二壓板42、第一油缸43和第二油缸44。機架10對應設有位于升降射砂裝置50和翻轉砂箱裝置30之間的固定架12,該固定架12與上述的固定座11固定連接。該第一油缸43和第二油缸44分別設置于該固定架12兩端,且第一油缸43和第二油缸44的輸出軸分別連接驅動第一壓板41和第二壓板42沿水平方向相向或相背移動,當相向移動時,第一壓板41和第二壓板42分別移動至兩砂箱32側部內以實現壓實。
本實用新型還設置壓實位移控制裝置90,壓實裝置40設有第一導桿45和第二導桿46,該第一導桿45一端和第二導桿46一端分別與第一壓板41和第二壓板42固定連接,另一端分別穿設于固定架12上,以實現導向作用。該壓實位移控制裝置90包括第一感應傳感器91、第一感應塊93,第二感應傳感器92和第二感應塊94,該第一感應塊93和第二感應塊94分別安裝于第一導桿45和第二導桿46上,該第一感應傳感器91和該第二感應傳感器92分別固定于固定架12的兩端以便于檢測第一壓板和第二壓板的位移,用于控制壓實距離。該第一感應傳感器91和第二感應傳感器92可采用位移傳感器,當第一壓板41和第二壓板42移動到位時,第一感應傳感器91和第二感應傳感器92發送到位信號,從而控制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實現壓實距離的控制。該第一感應傳感器91和第二感應傳感器92還可采用光電傳感器替代,由于現場環境砂塵較多,易遮擋光電傳感器,需定期清理。
本實用新型還設置定位油缸13,該定位油缸13固定于機架10上,其輸出軸連接驅動開合驅動裝置38滑動以使得處于第二位置并閉合的兩砂箱32的進砂口37分別對準射砂箱51的兩噴砂口57。
送模具板裝置20位于機架10側部,其包括機械臂和控制電機,該機械臂用于夾持模具板,該控制電機與機械臂相連用于驅動機械臂移動將模具板送至處于第一位置的兩砂箱32之間,或將模具板從處于第一位置的兩砂箱32之間取下。
接模型裝置80安裝于處于第一位置的兩砂箱32下方,包括第一氣缸81、第一支撐板82、第一導柱83、接型板84、第二氣缸85、第二支撐板86和第二導柱87。該第一氣缸81固定于第一支撐板82上,該第一氣缸81的輸出軸連接驅動接型板84升降,該第一導柱83一端與接型板84固定連接,另一端穿過該第一支撐板82。該第二氣缸85固定于第二支撐板86上,且該第二氣缸85的輸出軸連接驅動第一支撐板82升降,該第二導柱87一端與第一支撐板82固定連接,另一端穿過該第二支撐板86。
脫模型裝置60包括脫模油缸61和脫模板,該脫模油缸61固定于機架10的固定架12上,其輸出軸連接驅動脫模板升降,該脫模板與處于第一位置的兩砂箱32側部相對,使得脫模板下降以使鑄型從閉合的兩砂箱32中脫離后落至接模型裝置80的接型板84上,實現脫箱。
推模型裝置70包括推模型氣缸71和推模型板,該推模型氣缸71固定于機架10上且位于主架31一側,其輸出軸連接驅動推模型板沿水平方向移動以將接型板84上的鑄型推送至后續的輔助流水線上。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初始狀態:送模具板裝置20處于機架10外側,升降射砂裝置50的射砂箱51處于上限位,翻轉砂箱裝置30的翻轉架33處于第一位置,兩砂箱32為開啟狀態、接型板84處于最低位置。
工作時,當操作工人將模具板安裝在送模具裝置的機械臂上,啟動電機,電機帶動機械臂使模具板移動至開啟的兩砂箱32之間,開合驅動裝置38驅動兩砂箱32閉合來夾緊模具板。
翻轉驅動裝置34控制翻轉架33翻轉90°至第二位置,該定位油缸13驅動開合驅動裝置38滑動以使得處于第二位置并閉合的兩砂箱32的進砂口37分別對準射砂箱51的噴砂口57實現精確定位。
壓實裝置40的第一油缸43和第二油缸44驅動第一壓板41和第二壓板42沿水平方向相向移動,從側部進入兩砂箱32中;同時,升降射砂裝置50的兩升降油缸52驅動射砂箱51下降至下限位,使得射砂箱51的噴砂口57與兩砂箱32的進砂口37緊密貼合,共同構成封閉空間。射砂箱51通過氣流加砂作用使得型砂經進砂口37充滿該密閉空間。
壓實裝置40的第一油缸43和第二油缸44再驅動第一壓板41和第二壓板42繼續相向移動壓實型砂。在壓實過程中,定位油缸13泄壓退讓,壓實的距離由第一感應傳感器91和第二感應傳感器92進行控制。壓實好后,第一油缸43和第二油缸44驅動第一壓板41和第二壓板42回到初始狀態。定位油缸13控制開合驅動裝置38滑動,使兩砂箱32回到翻轉后的位置,后定位油缸13輸出軸收回一定距離,收回的距離由上述的感應傳感器控制,防止翻轉架33翻轉時與定位油缸13的輸出軸干涉。升降油缸52驅動射砂箱51裝置回到上限位。翻轉驅動裝置34驅動翻轉架33回到第一位置,開合驅動裝置38控制兩砂箱32打開。
接模型裝置80中的第一氣缸81和第二氣缸85分別驅動第一支撐板82和接型板84上升,預托住鑄型。送模具板裝置20中的機械臂夾持模具板,并由電機驅動移至初始狀態。對于那些鑄件有孔,后續澆鑄鐵水可融化砂芯形成孔,則需要進行下砂芯(其他的忽略此步驟),操作工人下砂芯完成后,接型板84與位于下方的砂箱32一起上升,同時位于上方的砂箱32下降,完成合箱。
脫模型裝置60的脫模油缸61驅動脫模板下降以使鑄型從閉合的兩砂箱32中脫離后落至接模型裝置80的接型板84上,實現脫箱,接型板84下降在初始狀態。
推模型裝置70的推模型氣缸71驅動推模型板沿水平方向移動以將接型板84上的鑄型推送至后續的輔助流水線上,推出完后收回,同時開合裝置驅動兩砂箱32打開,下一個循環開始。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