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路板清洗領域,特別涉及主板清洗機。
背景技術:
主板又稱為電路板,上面焊接有多種元器件,在焊接元器件的過程中會使用到松香,在焊接完成后松香會殘留在電路板上,這些殘留物會影響產品的質量、因此必須進行清理才能保證電路板的電氣性能指標,最終保證電子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目前清除電路板上松香的方法主要依靠人工刷洗,不僅效率低,而且不能保證清洗質量。人工清洗過程中產生的灰塵會污染作業空間,人工清洗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化程度高、安全、環保且提高清洗效率和清洗潔凈度的主板清洗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主板清洗機,包括機架,機架上分別依次設置有刷液機構和圓刷拋光機構,還包括給刷液機構供清洗劑的補液機構,還包括輸送待清洗主板依次經過刷液機構和圓刷拋光機構的送料機構。
進一步的是:所述送料機構包括設置在機架上的兩條水平軌道,所述機架入口端設置有入口移載,機架出口端設置有出口移載,所述出口移載上設置有下料傳感器,在機架入口端還設置有與入口移載接軌的定接駁臺,還包括驅動入口移載移動至兩條水平軌道下方的入口移載驅動機構和驅動出口移載移動至兩條水平軌道下方的出口移載驅動機構,所述兩條水平軌道上分別安裝有有可上下移動的抓取機構,還包括驅動抓取機構沿水平軌道運動的水平驅動機構,所述刷液機構和圓刷拋光機構有兩套,分別位于兩條水平軌道下方。
進一步的是:所述抓取機構包括第一電機和電機控制的絲桿模組,所述絲桿模組上設置有滑塊,滑塊上安裝有夾爪機構,所述夾爪機構包括第一左旋右旋絲桿和控制第一左旋右旋絲桿運動的第二電機,所述第一左旋右旋絲桿兩側安裝有夾爪滑塊,所述夾爪滑塊上安裝有氣缸,兩側的氣缸下方安裝有夾爪,所述兩氣缸之間還設置有治具,所述定接駁臺一端設有檢測是否有料來的紅外傳感器。
進一步的是:所述滑塊與夾爪機構之間設置有壓力傳感器,還包括與壓力傳感器連接的控制器。
進一步的是:所述定接駁臺包括多根傳輸軸,多根傳輸軸之間設置有第二左旋右旋絲桿,第二左旋右旋絲桿兩端設置有移動架,還包括設置在第二左旋右旋絲桿一端的手輪,還包括控制傳輸軸運動的電機機構,所述定接駁臺靠近入口移載一端設置有阻擋氣缸。
進一步的是:所述圓刷拋光機構包括拋光盤和控制拋光盤轉動的拋光盤轉動機構。
進一步的是:所述拋光盤為防靜電毛刷拋光盤。
進一步的是:所述補液機構內設置有液位計,還包括與液位計連接的控制器。
進一步的是:所述刷液機構包括盛放清洗劑的刷液座和一半沒入刷液座內的刷液滾,還包括控制刷液滾轉動的刷液滾控制機構。
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主板清洗方法,包括:先將待清洗主板輸送至定接駁臺,定接駁臺將待清洗主板移送至入口移載,入口移載將待清洗主板移送至一側的水平軌道的抓取機構下方,抓取機構下移將帶清洗主板抓起沿水平軌道向前移動,在移動過程中,待清洗主板依次經過刷液機構和圓刷拋光機構,在經過刷液機構時,刷液機構將清洗機刷在待清洗主板上,在經過圓刷拋光機構時,進行對待清洗主板的清洗操作,完成后,抓取機構將清洗完成的主板放置到出口移載上運動出本裝置,當此水平軌道在工作時,入口移載攜帶待清潔的主板移動至另一側的水平軌道的抓取機構下方,進行同樣的操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主板清洗機設置有兩條清洗軌道,可實現兩塊主板的同時清洗,提高了主板的清洗效率,且本設備為全自動清洗,節省了人力,且抓取機構內還設置有壓力傳感器,可對抓取機構下壓抓取時的壓力進行控制,防止壓力過大導致主板損壞,且定接駁臺上還設置有阻擋氣缸,當移載未移動至定接駁臺處時,阻擋氣缸的設置可防止主板繼續運動而掉落,同時出口移載上設置有下料傳感器,防止出口移載上有清洗完的主板時抓取機構繼續放板,造成主板疊加。
附圖說明
圖1為主板清洗機示意圖。
圖2為抓取機構示意圖。
圖3為定接駁臺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定接駁臺1、入口移載2、抓取機構3、刷液機構4、水平軌道5、圓刷拋光機構6、出口移載7、補液機構8、機架9、第一電機11、絲桿模組12、第一左旋右旋絲桿13、第二電機14、氣缸15、夾爪16、治具17、壓力傳感器18、第二左旋右旋絲桿21、移動架22、手輪23、電機機構24、阻擋氣缸2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的主板清洗機,包括機架9,機架上分別依次設置有刷液機構4和圓刷拋光機構6,還包括給刷液機構4供清洗劑的補液機構8,還包括輸送待清洗主板依次經過刷液機構和圓刷拋光機構的送料機構,所述送料機構包括設置在機架上的兩條水平軌道5,所述機架9入口端設置有入口移載2,機架9出口端設置有出口移載7,所述出口移載上設置有下料傳感器,在機架9入口端還設置有與入口移載2接軌的定接駁臺1,還包括驅動入口移載2移動至兩條水平軌道5下方的入口移載驅動機構和驅動出口移載7移動至兩條水平軌道5下方的出口移載驅動機構,所述兩條水平軌道5上分別安裝有有可上下移動的抓取機構3,還包括驅動抓取機構3沿水平軌道5運動的水平驅動機構,所述刷液機構4和圓刷拋光機構6有兩套,分別位于兩條水平軌道5下方,設備開啟時,補液機構8開始向刷液機構4補充清洗劑,待清洗的主板運動至定接駁臺1,接著主板從定接駁臺1運動至入口移載2,入口移載2驅動機構驅動入口移載2移動至一側的抓取機構3下方,抓取機構3向下運動將待清洗的主板夾起并向上運動,接著水平驅動機構驅動沿水平軌道5運動,在行進過程中,待清洗的主板先經過刷液機構4粘取清洗劑,再經過圓刷拋光機構6進行拋光打磨,將主板上殘留的松香洗凈,接著將主板放置在出口移載上,所述入口移載2可分別將待清洗主板依次移動至兩側的抓取機構3下方,可使得兩塊主板同時在兩條清洗線上進行清洗,提高了清洗效率,同時,各機構的動作時間已事先由控制器設定好,保證了動作的準確性,因為出口移載上設置的下料傳感器,當出口移載上有主板,抓取機構無法將主板放置在出口一在上,這可防止出口移載上有主板時抓取機構繼續放板,造成主板疊加。
此外,所述抓取機構3包括第一電機11和第一電機11控制的絲桿模組12,所述絲桿模組12上設置有滑塊,滑塊上安裝有夾爪機構,所述夾爪機構包括第一左旋右旋絲桿13和控制第一左旋右旋絲桿13運動的第二電機14,所述第一左旋右旋絲桿13兩側安裝有夾爪滑塊,所述夾爪滑塊上安裝有氣缸15,兩側的氣缸15下方安裝有夾爪16,所述兩氣缸15之間還設置有治具17,在工作時,第一電機11控制絲桿模組12運動使得使得夾爪機構向下運動,第二電機14運動使得左右兩側的夾爪向外側移動,氣缸15控制夾爪16向下運動,當運動至主板處時,第二電機14反向運動,使得氣爪向中間運動,接著氣缸15促使夾爪16向上運動,使得主板固定在夾爪16和治具17之間,實現對主板的抓取。
此外,所述滑塊與夾爪機構之間設置有壓力傳感器18,還包括與壓力傳感器18連接的控制器,在抓取主板的過程中,壓力傳感器18會接收到壓力信號,當壓力達到設定值時,則控制夾爪機構停止下行,防止壓力過大導致主板損壞,且由于不同的主板大小規格均不同,因此在對待不同的主板時,可更換不同規格的治具17和夾爪16,使得本裝置使用時更方便。
此外,所述定接駁臺1包括多根傳輸軸,多根傳輸軸之間設置有第二左旋右旋絲桿21,第二左旋右旋絲桿21兩端設置有移動架22,還包括設置在第二左旋右旋絲桿21一端的手輪23,還包括控制傳輸軸運動的電機機構24,所述定接駁臺1靠近入口移載2一端設置有阻擋氣缸25,所述定接駁臺一端設有檢測是否有料來的紅外傳感器,當紅外傳感器檢測到有料進入定接駁臺時,電機機構控制傳輸軸開始運動,由于各主板規格不同,因此在對不同主板進行清潔時,可使用手輪23旋轉第二左旋右旋絲桿21使得兩端的移動架22向外運動或向內運動,使得接駁臺的寬度與主板的大小相適應,且阻擋氣缸25的設置使得當入口移載2未運動至接駁臺時,阻擋氣缸25可阻擋住主板繼續向前移動,防止主板繼續向前運動而使得主板摔壞。
此外,所述圓刷拋光機構6包括拋光盤和控制拋光盤轉動的拋光盤轉動機構和帶動拋光盤移動的移動機構,由于拋光盤一直處在轉動和移動過程中,加大了對主板的清潔效果。
此外,所述拋光盤為防靜電毛刷拋光盤,由于防靜電毛刷拋光盤軟硬度適中,在保證了不損傷元器件的情況下可實現對主板的清潔。
此外,所述補液機構8內設置有液位計,還包括與液位計連接的控制器,當液位計檢測到補液機構8內液體含量過少時,液位計將信號傳至控制器,控制器將發出信號提醒工人及時補液,液位計的設置使得工人無需經常打開補液機構8觀察,減少了工人的工作強度。
此外,所述刷液機構4包括盛放清洗劑的刷液座和一半沒入刷液座內的刷液滾,還包括控制刷液滾轉動的刷液滾控制機構,刷液滾在滾動過程中會帶起刷液座內的液體,使得不斷有清洗劑粘在主板上,結構簡單有效。
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主板清洗方法,包括:先將待清洗主板輸送至定接駁臺,定接駁臺將待清洗主板移送至入口移載,入口移載將待清洗主板移送至一側的水平軌道的抓取機構下方,抓取機構下移將帶清洗主板抓起沿水平軌道向前移動,在移動過程中,待清洗主板依次經過刷液機構和圓刷拋光機構,在經過刷液機構時,刷液機構將清洗機刷在待清洗主板上,在經過圓刷拋光機構時,進行對待清洗主板的清洗操作,完成后,抓取機構將清洗完成的主板放置到出口移載上運動出本裝置,當此水平軌道在工作時,入口移載攜帶待清潔的主板移動至另一側的水平軌道的抓取機構下方,進行同樣的操作,本實用新型的主板清洗機設置有兩條清洗軌道,可實現兩塊主板的同時清洗,提高了主板的清洗效率,且本設備為全自動清洗,節省了人力。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