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機械制造模具表面加工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模具表面平整加工是模具加工中未能很好解決的難題之一,也正是模具鉗工勞動強度大、成為模具加工瓶頸的原因之一。特別反映在硬度較大的金屬、壓鑄模具進行最后組裝過程。我國目前仍以手工研磨拋光為主,不僅質量不穩定、周期長,而且工人作業環境差,制約了我國鑄造模具向更高層次發展。因此,需要改進現有的加工方式,利用機器輔助工作人員進行平整加工,從而提高加工的質量和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械制造模具表面加工處理裝置,以便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更好的裝置,方便根據需要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改善使用效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機械制造模具表面加工處理裝置,包括基座,基座上部左右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左支撐柱和右支撐柱,左支撐柱和右支撐柱上部固定連接有頂板,基座下部設置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上部連接有第一電機軸,第一電機軸上部連接有旋轉平臺,旋轉平臺上部設置有模具,頂板右側設置有液壓器,液壓器下部連接有液壓伸縮柱,液壓伸縮柱下部設置有第二電機,第二電機左側連接有第二電機軸,第二電機軸中間位置設置有砂輪;左支撐柱左側設置有供液腔,供液腔上部連接有進液管,左支撐柱右側中間位置連接有支撐板,支撐板上部設置有抽液泵,抽液泵左側連接有抽液管,抽液泵右側連接有供液管,供液管右側連接有出液腔,出液腔右側連接有多個噴霧管;頂板上部設置有除塵器,除塵器下部連接有進塵管,進塵管下部連接有進塵腔,進塵腔下部連接有多個吸塵管,進塵腔上部左側連接有固定桿,固定桿上端與頂板下部相連接;右支撐柱右側設置有儲存架,儲存架中間位置設置有隔板。
進一步地,旋轉平臺下部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支撐滾珠和右支撐滾珠。
進一步地,基座下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用于移動的移動輪。
進一步地,左支撐柱側面設置有電源接口,左支撐柱右側上部連接有燈柱,燈柱右側設置有照明燈,電源接口上設置有電源線與照明燈相連接。
該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該實用新型裝置能夠有效地針對機械制造模具表面進行磨削處理,并能提供磨削液,降低磨削區的溫度,改善模具的表面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使用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說明:1、左支撐滾珠;2、噴霧管;3、第一電機;4、第一電機軸;5、移動輪;6、右支撐柱;7、第二電機;8、儲存架;9、供液腔;10、基座;11、抽液管;12、進塵管;13、隔板;14、第二電機軸;15、液壓伸縮柱;16、模具;17、液壓器;18、砂輪;19、頂板;20、除塵器;21、旋轉平臺;22、右支撐滾珠;23、抽液泵;24、支撐板;25、供液管;26、出液腔;27、進液管;28、左支撐柱;29、電源接口;30、燈柱;31、照明燈;32、固定桿;33、進塵腔;34、吸塵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的機械制造模具表面加工處理裝置,包括基座10,基座10上部左右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左支撐柱28和右支撐柱6,左支撐柱28和右支撐柱6上部固定連接有頂板19,基座10下部設置有第一電機3,第一電機3上部連接有第一電機軸4,第一電機軸4上部連接有旋轉平臺21,旋轉平臺21上部設置有模具16,頂板19右側設置有液壓器17,液壓器17下部連接有液壓伸縮柱15,液壓伸縮柱15下部設置有第二電機7,第二電機7左側連接有第二電機軸14,第二電機軸14中間位置設置有砂輪18;左支撐柱28左側設置有供液腔9,供液腔9上部連接有進液管27,左支撐柱28右側中間位置連接有支撐板24,支撐板24上部設置有抽液泵23,抽液泵23左側連接有抽液管11,抽液泵23右側連接有供液管25,供液管25右側連接有出液腔26,出液腔26右側連接有多個噴霧管2;頂板19上部設置有除塵器20,除塵器20下部連接有進塵管12,進塵管12下部連接有進塵腔33,進塵腔33下部連接有多個吸塵管34,進塵腔33上部左側連接有固定桿32,固定桿32上端與頂板19下部相連接;右支撐柱6右側設置有儲存架8,儲存架8中間位置設置有隔板13。旋轉平臺21下部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支撐滾珠1和右支撐滾珠22。基座10下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用于移動的移動輪5。左支撐柱28側面設置有電源接口29,左支撐柱28右側上部連接有燈柱30,燈柱30右側設置有照明燈31,電源接口29上設置有電源線與照明燈31相連接。
該實用新型裝置在具體實施時,將模具16固定在旋轉平臺21上進行加工。啟動第二電機7,第二電機軸14帶動砂輪18轉動。利用液壓器17控制液壓伸縮柱15伸長,液壓伸縮柱15帶動第二電機7向下移動,從而帶動砂輪18下降,使砂輪18與模具16上表面相接觸,利用砂輪18對模具16上表面進行磨削處理。啟動第一電機3,第一電機軸4帶動旋轉平臺21轉動,旋轉平臺21再帶動模具16轉動,從而改變砂輪18與模具16的接觸面,方便根據需要對模具16上表面的不同位置進行加工。進液管27接通外部管道,打開進液管27上的閥門開關,磨削液從進液管27進入供液腔9內進行儲存。打開抽液泵23,將供液腔9中的磨削液抽入抽液管11。磨削液從供液管25進入出液腔26,再從噴霧管2噴出,噴灑在模具16和砂輪18上,減少磨削時的熱量,對模具16和砂輪18進行保護。打開除塵器20,將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磨屑從吸塵管34吸入進塵腔33內。磨屑從進塵管12進入除塵器20中進行收集,使加工環境保持干凈。電源接口29接通外部電源,照明燈31開始發光,對模具16進行照明,從而更好地對模具16上表面進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的模具16放入儲存架8中進行儲存,在需要時可以方便地拿取。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