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石材加工一體機的加工頭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612241閱讀:271來源:國知局
石材加工一體機的加工頭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材加工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石材加工一體機的加工頭。



背景技術:

目前,在石材加工領域,多采用車床仿形機對石材切削加工,但車床型仿形機每次只能加工一個工件,生產效率低,產品外形同一性差。

為此,申請號為200810071856.2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多頭石材仿形切割機”,此多頭石材仿形切割機包括:底座、立柱、工件夾持機構、工件切削裝置和仿形控制機構,工件夾持機構包括上臂、下梁和設有上下相對應的用于夾持工件的支承盤,且上臂通過垂直升降驅動機構可沿立柱垂直升降;工件切削機構包括水平設置于立柱之間的橫梁、帶有刀盤的切削機裝置,此橫梁通過垂直升降和水平橫移驅動機構可上下、前后移動;工件夾持機構的下梁設有與支承盤連接的旋轉驅動機構,此旋轉驅動機構可控制下梁上的支承盤停頓和自轉;工件切削機構的切削裝置設于滑動箱體中,相鄰的滑動箱體相互連接,所有的滑動箱體通過縱向移動機構的驅動可在橫梁上左、右移動,縱向移動機構的驅動與PLC可編程控制器的輸出端連接。

此多頭石材仿形切割機解決了車床仿形機的生產效率低、產品外形同一性差等一些問題,并且還可以一次加工多件工件,但此防形切割機進行多道切削時大多需人工更換切削刀,無法自動進行更換切削刀,或者自動更換切削刀的步驟繁瑣,無法方便、簡單的進行更換。

基于此,為適用于工作頭(切削刀或磨具)可自動更換另一工作頭,故對一機體的工作頭作出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石材加工一體機的工作頭。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石材加工一體機的工作頭,用以加工石材,包括磨削件和金屬內套,所述金屬內套的側面上開設有供所述磨削件安裝的環形的安裝槽,所述金屬內套的軸向中部處開設有供主軸箱的輸出軸套入的軸孔;所述輸出軸的下端固設有與所述金屬內套相配合并吸附在一起的電吸盤。

所述磨削件為磨具或切削刀。

所述金屬內套和所述輸出軸的套合處設置有鍵條或花鍵。

所述金屬內套的截面呈工字型。

所述磨削件的外徑大于所述金屬內套的外徑,且所述軸孔與所述輸出軸的直徑相適配。

所述磨削件的直徑為160-250mm,所述軸孔的孔徑為30-80mm,所述金屬內套的外徑為80-130mm,所述磨削件的徑向面露出所述金屬內套的部分為20-80mm。

所述軸孔的截面呈橢圓形或長腰孔形。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一種石材加工一體機的工作頭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此工作頭內,可使工作頭固設于輸出軸上,并對石材進行加工,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而且,通過工作頭上的金屬內套與輸出軸上的電吸盤的配合,即當電吸盤通電產生吸力時,電吸盤產生的吸力能夠使電吸盤與金屬內套吸附在一起,從而使工作頭固設于輸出軸上;當電吸盤斷電從而失去吸力時,工作頭將自動脫落;通過重復上述步驟來實現工作頭的自動更換。

附圖說明

圖1為使用本實用新型回轉體石材加工一體機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為使用本實用新型回轉體石材加工一體機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右視圖。

圖4為使用本實用新型回轉體石材加工一體機的工作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使用本實用新型回轉體石材加工一體機的主軸箱與工作頭的安裝示意圖。

圖6為使用本實用新型回轉體石材加工一體機的第三種結構示意圖。

圖7為使用本實用新型回轉體石材加工一體機的第四種結構示意圖。

圖8為使用本實用新型回轉體石材加工一體機的傳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使用本實用新型回轉體石材加工一體機的工作頭和電吸盤的連接示意圖。

圖中:

1-基座 11-旋轉底托;

21-前立柱 211-前左立柱;

212-前右立柱 22-后立柱;

221-后左立柱 2211-滑動塊;

222-后右立柱 2221-滑動塊;

23-前橫臂 231-前左橫臂;

232-前右橫臂 235-第一驅動升降電機;

236-頂尖 24-后橫臂;

241-左縱移托板 242-右縱移托板;

3-工作頭 31-輸出軸;

32-磨削件 33-金屬內套;

331-安裝槽 332-軸孔;

333-卡孔 4-主軸箱;

41-連接板 42-減速器;

43-橫移驅動電機 5-電吸盤;

51-旋轉柱 52-安裝孔;

6-傳送裝置 61-固定位;

62-起始側邊 7-工作頭;

71-磨削件 72-金屬內套;

721-錐形臺;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進行詳細闡述。

本發明一種回轉體石材加工一體機,適用于回轉體結構的石材,如圖1-3所示,為方便描述,以石材加工一體機正常使用時的方位為參考方向,包括基座1、立柱、仿形控制機構和至少一個用于加工石材的工作頭3,其中工作頭3呈圓盤狀。

立柱包括固定連接于基座1前端的前立柱21和固定連接于基座2后端的后立柱22,且前立柱具有對稱設置于基座1兩側的前左立柱211和前右立柱212,后立柱具有對稱設置于基座1兩側的后左立柱221和后右立柱222,前左立柱211的頂部與前右立柱212的頂部之間以及后左立柱221的頂部與后右立柱222的頂部之間分別通過連接梁連接在一起。前左立柱211和前右立柱212之間裝設有前橫臂23,此前橫臂23可沿前立柱21上下滑動,前橫臂23和基座1之間設置有至少兩件相互配合用于夾持石材的石材夾具,后左立柱221和后右立柱222之間裝設有后橫臂24,此后橫臂24可沿后立柱22上下滑動和前后滑動。

在本發明中,后橫臂24上安裝有與石材夾具相對應的主軸箱4,各主軸箱4的輸出軸31均垂直于后橫臂24,且各主軸箱4的底端面均固設有連接件,且各連接件均穿過對應的輸出軸31的下端,并且各輸出軸31通過連接件自動與對應的工作頭3連接在一起或脫離開來。基座1的后側對應于各輸出軸31所經路徑上設有若干個用于存放工作頭3的固定位,各固定位有序排列,并且各固定位與對應的輸出軸31相對位,各固定位均對應與工作頭相適配。

進一步,上述連接件為與工作頭相適配的電吸盤5,如圖4所示,工作頭3包括磨削件32和金屬內套33,此磨削件32為磨具或切削刀,此金屬內套33的截面呈工字型,金屬內套33的軸向中部開設有供輸出軸31套入的軸孔332,金屬內套33的側面開設有供安裝磨削件32的環形的安裝槽331,此軸孔332的孔徑與輸出軸31的直徑相適配,磨削件32的外徑大于金屬內套33的外徑。其中,磨削件32的直徑為160-250mm,軸孔332的孔徑為30-80mm,金屬內套的外徑為80-130mm,且磨削件32的徑向面露出金屬內套的部分為20-80mm。較佳地,如圖5所示,為防止工作頭3打滑,金屬內套33上開設有一卡孔333,電吸盤5的下端面固設有伸入此卡孔333內的旋轉柱51。

當磨削件32為磨具時,此磨具呈圓盤狀,磨具的厚度約為10mm-12mm,金屬內套33的軸孔332的孔徑約為30mm,金屬內套33的外徑約為80mm,且磨削件32的徑向面露出金屬內套33的部分約為20mm或40mm。當磨削件32為切削刀時,金屬內套33的軸孔332的孔徑約為80mm,金屬內套33的外徑約為120-130mm,且磨削件32的徑向面露出金屬內套的部分約為80mm。

如圖2所示,一件石材夾具包括頂尖236和旋轉底托11,頂尖236設置于前橫臂23的下側面上,旋轉底托11設置于基座1對應頂尖236處。此旋轉底托11通過底托旋轉傳動裝置帶動石材旋轉,此底托旋轉傳動裝置包括底托驅動電機、底托減速箱和同步帶,底托驅動電機與底托減速箱按常規方式傳動連接,底托減速箱通過同步帶與旋轉底托11進行傳動連接。在本發明中,底托減速箱還可通過三角帶、氣動、油壓或渦輪按常規方式與旋轉底托11進行傳動連接。其中,頂尖236按常規的方式裝設于前橫臂231上,以使頂尖236可上下升降,此常規方式為機械領域內常見的技術方案,如采用氣動、電動或機械的方式均可實現。

前橫臂23的兩端分別安裝于前左立柱211和前右立柱212上,前橫臂23通過第一垂直升降裝置分別沿前立柱21進行向上或向下的滑動。后橫臂24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套設于后左立柱221和后右立柱222上的滑動塊2211、2221,滑動塊2211與后橫臂24的左端之間、滑動塊2221與后橫臂24的右端之間分別裝設有左縱移托板241和右縱移托板242,兩滑動塊2211、2221通過另一垂直升降裝置沿后立柱22向上或向下的滑動,左、右縱移托板241、242通過對應的縱向移動裝置分別沿后左立柱221和后右立柱222向前或向后的滑動。其中,當各工作頭3對石材加工過久時各工作頭3與對應石材間會產生間隙,通過縱向移動裝置使后橫臂向前滑動,且工作頭跟隨后橫臂一起向前滑動,來消除各工作頭3與對應石材間的間隙,以使各工作頭3的外周面均能持續抵頂于相應的石材上。上述各輸出軸31樞接于對應的主軸箱4上,且各輸出軸31的兩端分別凸出于對應的主軸箱4的相應面,各輸出軸31的上端均與旋轉裝置傳動連接,從而帶動輸出軸31旋轉。其中,本發明提及的兩垂直升降裝置、縱向移動裝置、底托旋轉傳動裝置和旋轉裝置的安裝結構分別對應與中國專利中申請號為:200810071856.2的“多頭石材仿形切割機”中所述的垂直升降機構、橫梁垂直升降機構、橫梁橫移機構、旋轉驅動機構和與旋轉驅動電機傳動旋轉的安裝結構相一致。

進一步,如圖1-2所示,上述仿形控制機構與本申請人申請的一種“多頭石材仿形切割機”中所提及仿形控制機構相一致,即仿形控制機構采用紅外仿形,即通過設置于前立柱21上的模板軌道,此模板軌道上夾設有仿形模板(石材模板),并通過帶有電光跟蹤頭的仿形控制桿對仿形模板進行仿形。此仿形控制機構還可采用數控仿形或視頻分辨仿形的方式進行仿形,其中數控仿形是通過在前、后立柱21、22和后橫臂24上設置座標,并通過控制器分別控制兩垂直升降裝置和縱向移動裝置的電機進行仿形,且此控制器內設置有數控系統。視頻分辨仿形是根據視頻圖像,截取仿形模板的外形輪廓線,并通過該外形輪廓線進行仿形。紅外仿形、數控仿形或視頻分辨仿形均為現有常見的仿形方式,因此不再展開敘述。

在本發明中,各電吸盤5的驅動端均與電氣控制系統連接,并且兩垂直升降裝置、縱向移動裝置、底托旋轉傳動裝置、旋轉裝置和橫向移動裝置上驅動電機的驅動端均以常規方式與電氣控制系統連接。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中,基座1上安裝有兩件石材夾具,一件石材夾具用于夾持仿形模板,另一件石材夾具用于裝夾未加工的石材。

以磨削件32為磨具為例。

如圖1所示和如圖3-4所示,基座1的后側對應于兩輸出軸31所經的路徑上分別由前至后依次設有若干個固定位,所有的固定位按矩陣的方式排列,各固定位內均放置有相應的工作頭3,初始狀態時,兩輸出軸31位于相應的旋轉底托11的上方,且旋轉底托11的后方由前至后排列的各固定位內的各工作頭3以石材為坐標從近至遠按各工作頭3的硬度由低至高放置于相應的固定位內,由前至后排列的各固定位內的各工作頭3依次通過處于上方的電吸盤5的得失電來實現與輸出軸31的連接或脫離。

較佳地,如圖5所示,為方便將工作頭精準定位于固定位內,使旋轉柱51與卡孔333安裝在一起,即輸出軸31精準地與工作頭3相連接,各固定位內對應于輸出軸31和旋轉柱51分別環設有定位凸部(圖中未示出),并采用人工方式將各工作頭3放置于相應的固定位內,此時卡孔333和軸孔332與固定位內的定位凸部相對位,以使得各電吸盤5上的旋轉柱51可精準地與對應的卡孔333連接在一起,各輸出軸31精準地與對應的軸孔332連接在一起。

為方便描述,各固定位以各石材為坐標均從前至后依次為固定位一、固定位二,以此類推。

具體的,兩輸出軸31的下端均通過各自對應的電吸盤5與工作頭3內的金屬內套33的配合來實現與工作頭3相連接或相脫離。在本實施例中,電吸盤5的中心位置緊固于輸出軸31的下端并固定于主軸箱4的下方;較佳地,為進一步防止磨削件32打滑,輸出軸31與工作頭3內的金屬內套33的套合處設置有花鍵或鍵條,或者金屬內套33的截面呈橢圓形或長腰孔形。

較佳地,磨削件32上設置有距離感應器,且距離感應器與縱向移動裝置中的驅動電機的驅動端相連接,距離感應器配合相應的控制電路可測得磨削件32與石材之間的間隙,從而控制縱向移動裝置中的驅動電機向前移動以帶動磨削件32的外周面持續抵頂石材,用以消除磨削件32與石材間的間隙。

此回轉體石材加工一體機加工過程如下:將未打磨的石材放置于旋轉底托11上,然后前橫臂23向下滑動,使得前橫臂23上的頂針236抵頂于石材上,同時后橫臂24滑動至各輸出軸31分別與相應的固定位一相對位,主軸箱4上的電吸盤5通電從而產生吸力,通過工作頭3上的金屬內套33與電吸盤5的配合,使工作頭3安裝于輸出軸31上并與各電吸盤5吸附在一起,隨后后橫臂24向前、向后、向上或向下滑動,使工作頭3上的磨削件32的外周面抵頂于石材上,此時旋轉底托11帶動石材旋轉,工作頭3通過輸出軸31的旋轉進而高速旋轉,使得工作頭3上的磨削件32通過自身的旋轉對石材進行打磨,當磨削件32與石材之間因磨損產生間隙時,后橫臂24將向前移動從而使磨削件32持續抵頂石材,完成第一道石材打磨后,后橫臂24向后移動,當各輸出軸31分別達到對應的固定位一時,后橫臂24向下移動接近固定位一,且主軸箱4上的電吸盤5斷電從而失去吸力,使工作頭3脫落至相應的固定位一內,然后后橫臂24繼續向后移動,當達到固定位二時,各輸出軸31分別與相應的固定位二相對位,此時電吸盤5通電產生吸力,使此金屬內套33套入輸出軸31上并吸附于對應的電吸盤5上,之后后橫臂24向上、向前移動,跨過固定位一(及其內的工作頭)到達石材所在位置,對石材進行第二道打磨,第二道打磨完成后重復前面步驟更換工作頭再進行第三道打磨。其中,基座1和前橫臂23之間裝設另一用于夾持仿形模板的石材夾具,通過前面所述的紅外仿形對未加工石材進行打磨。

實施例二

實施例一中所提及的結構還可形成一打磨生產線,即對同一石材按順序進行多道打磨,且多個工作頭3同一時間分別對相應的石材進行打磨。

進一步,如圖2-4所示,此前橫臂23可包括分隔成兩部分的前左橫臂231和前右橫臂232,且此前橫臂還可為一體成型,在本實施例中前橫臂23分隔成兩部分,前左橫臂231的左端裝設于前左立柱211上,前右橫臂232的右端裝設于前右立柱212上,前左橫臂231和前右橫臂232通過前面所述的第一垂直升降裝置分別沿前左立柱211和前右立柱212進行向上或向下的滑動,此時前左立柱211和前右立柱212的頂部均安裝有第一升降驅動電機235。通過兩第一升降驅動電機235分別與對應的垂直升降裝置內的其他部件的傳動配合帶動前左橫臂231和前后橫臂232分別沿前左立柱211和前右立柱212向上或向下進行滑動。

進一步,前左橫臂231與基座1相應的部位之間和前右橫臂232與基座1相應的部位之間分別間隔地設置有數目相同且至少4件以上的石材夾具。在本實施例中,前橫臂23與基座1之間設置有8件石材夾具,且全部的石材夾具平均分成兩組,以設置于前右橫臂232與基座1相應的部位之間的石材夾具為第一組(共4件石材夾具),設置于前左橫臂231與基座1相應的部位之間的石材夾具為第二組,第一組的石材夾具分別與安裝于各輸出軸31上的工作頭3一一對應,即各磨削件32的外周面均抵頂于各自對應的石材上。每組石材夾具中最左端和最右端的石材夾具裝夾有仿形模板,用于仿形。較佳地,為節省用電,第一組石材夾具中的旋轉底托11通過底托旋轉傳動裝置進行傳動連接,第二組石材夾具中的旋轉底托11通過另一底托旋轉傳動裝置進行傳動連接,即八個旋轉底托11分成兩組獨立進行旋轉,當一組旋轉底托11旋轉時,則另一組旋轉底托11不旋轉。同時,二組石材夾具中的頂針亦分成兩組獨立進行升降調節。

在本發明中,如圖6所示,第一組石材夾具或第二組石材夾具還可以是相鄰的兩件石材夾具與一個磨削件32相對應,即一個磨削件32的外周面分別抵頂兩相鄰的石材。

如圖2所示,后橫臂24的相應部位上設置有四個主軸箱4,四個主軸箱4分別與石材夾具一一對應,且四個主軸箱4之間通過連接板41連接在一起,此連接板41位于后橫臂24的上側面上;最右端的石材夾具為石材夾具一,從左至右依次類推,四個主軸箱4均通過橫向移動裝置沿后橫臂24左、右滑動,本實施例中,橫向移動裝置采用機械方式驅動,此橫向移動裝置包括橫向絲桿、減速器42和橫移驅動電機43,此橫向絲桿設置于后橫臂24的左右兩端之間,此螺母固定于主軸箱四的左端,減速器42和橫移驅動電機43傳動連接在一起,且減速器42和橫移驅動電機43安裝于后左橫臂241的左端,橫移驅動電機43與橫向絲桿傳動連接。其中,各主軸箱4左右滑動時兩組旋轉底托11均不旋轉,以防止人工更換石材時誤傷更換者和避免對打磨完成后的石材進行再加工。

在本發明中,橫向移動裝置還可采用氣動、液壓或齒輪齒條的方式進行驅動。當橫向移動裝置采用氣動方式進行驅動時,在后橫臂24上裝設有氣缸,氣缸內連接有氣動桿,此氣動桿的自由端與連接板41固定連接,通過氣動桿與氣缸的伸縮配合帶動連接板41向左或向右移動,從而帶動各主軸箱4移動。當橫向移動裝置采用齒輪齒條的方式進行驅動時,后橫臂24上安裝有電機,連接板41上裝設有齒輪,齒輪上套設有傳動軸,后橫臂24的上側面對應于齒輪裝設有齒條,且齒輪與齒條相嚙合,電機與齒輪通過傳動軸傳動連接,通過電機帶動齒輪齒條相配合以使得連接板41向左或向右移動,進而使各主軸箱4移動。其中,液壓驅動的安裝方式與氣動方式相同,因此不再展開敘述。

進一步,基座1的右后側和左后側均開設按矩陣方式排列的固定位,以位于右后側的各固定位為第一組固定位,位于左后側的各固定位為第二組固定位,第二組固定位的結構與第一組固定位相同;在本實施例中,基座1的后側的每一排從左至右的方向上均水平布設有八個固定位,在發明中一個石材需要打磨幾道,則基座1的后側的每一列前后方向上對應此石材就布設有幾個固定位。前后方向上的各固定位內的工作頭3均依次通過對應的主軸箱4下方的電吸盤5的得失電實現與輸出軸31的連接和脫離,且各工作頭3均對應跟隨輸出軸一起旋轉。在本發明中,還可在基座1的后側僅設置一組按矩陣方式排列的固定位。

回轉體石材加工一體機的打磨生產線加工如下:將未打磨的四個石材分別放置于第一組的石材夾具的旋轉底托11上,并且將另外四個未打磨的石材放置于第二組石材夾具上,初始狀態時各輸出軸31位于相應的旋轉底托11的上方,然后前左橫臂231、前右橫臂232向下滑動,使得前左橫臂231、前右橫臂232上的各頂針236分別抵頂于對應的石材上,同時后橫臂24向后滑動使四個輸出軸31與四個固定位一(第一組固定位)一一對位,此時各電吸盤5通電產生吸力,使得四個工作頭3的金屬內套32分別套入對應的輸出軸31上并與各電吸盤5吸附在一起,然后后橫臂24向上、向前滑動,使四個工作頭3上的磨削件32的外周面分別抵頂于對應的石材,且四個石材跟隨各自對應的旋轉底托11一起進行旋轉,四個工作頭3分別跟隨對應的輸出軸11一起進行高速旋轉,四個工作頭3上的磨削件32分別對相應的石材進行打磨,當各磨削件32與相應的石材之間因磨損產生間隙時,后橫臂24向前移動,使各磨削件32持續抵頂相應的石材;完成第一道石材打磨后,后橫臂24將向后移動,當四個輸出軸31分別到達對應的固定位一時,后橫臂24向下移動接近固定位一,且四個主軸箱4上的電吸盤5均斷電從而失去吸力,使得四個工作頭3分別脫落至相應的固定位一內,然后后橫臂24繼續向后移動,當到達固定位二內時,四個輸出軸31分別對準相應工作頭3上的金屬內套33,此時四個電吸盤5通電產生吸力,通過四個工作頭3上的金屬內套33與相應的電吸盤5的配合,使四個工作頭3分別套入對應的輸出軸31上并與各電吸盤5吸附在一起,之后后橫臂24向上、向前移動,跨過固定位一到達石材所在的位置(及其內的工作頭)到達石材所在位置,對各自對應的石材進行第二道打磨,當第二道打磨完成后再進行第三道打磨直至多道打磨完成后,后橫臂24向后、向下移動將最后一道的各工作頭3分別脫落至最后的固定位內;隨后,后橫臂24向上移動,前右橫臂232向上移動,第一組石材夾具上已加工完成的石材可人工搬運,并換上未加工的石材,四個主軸箱4分別沿后橫臂24的右側向左側的方向滑動并與第二組的石材夾具一一對應,后橫臂24向前移動至各輸出軸31分別與第二組固定位上的固定位一相對位,此時后橫臂24向下移動接近第二組固定位上的固定位一,使得各輸出軸31分別對準相應的金屬內套33,之后四個電吸盤5均通電產生吸力,通過各工作頭3上的金屬內套33與相應的電吸盤5的配合,使各工作頭3分別套入對應的輸出軸31上并與各電吸盤5吸附在一起,之后后橫臂24向上、向前移動,跨過固定位一到達石材所在的位置(及其內的工作頭)到達石材所在位置,對第二組石材夾具上的石材進行打磨,之后重復前面所述的過程即可完成多道的打磨。其中,最左端和最右端的石材夾具上設置仿形模板,通過前面所述的紅外仿形進行仿形打磨。在本發明中,磨具的數量、進行幾道打磨可根據實際加工的情況進行選擇。

進一步,切削生產線的切削過程與打磨生產線的打磨過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展開敘述。

在本發明中,切削刀具采用金剛石或銅片燒結而成的刀具。

于現有技術相比,石材從未加工到加工完成的過程中,無論石材需要經過幾道打磨和/或切削,都不需要人工更換工作頭,只需通過電吸盤和相應工作頭上的金屬內套相配合即可完成自動更換。同時,針對同一石材的加工標準,相比人工更換工作頭,自動更換工作頭可減小工作頭3與對應的輸出軸間的誤差,使得工作頭加工石材時的精準度上升,與現有石材加工設備相比,本發明對石材的加工次數相對較少。

在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中,各固定位內放置有工作頭3,且沿前后方向位于同一列的所有工作頭3中,其中一部分的磨削件32為磨具,另一部分的磨削件32為切削刀,用以實現在同一設備中完成切削和打磨的工序。

進一步地,現有石材加工中未有打磨和切削在同一設備中先后對石材進行加工的設備,故當需要轉換工序時,需人工將石材更換至另一臺設備中,采用此種方式加工石材存在誤差較大的問題,而前述的加工一體機可實現打磨和切削在此設備完成,減小了加工石材的誤差。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是對實施例二中所述的各主軸箱作出的改進,即各主軸箱4仍采用連接板連接在一起,后橫臂24的上側面開設有滑道,各主軸箱4內上側面對應滑道均設有滑塊,各主軸箱4與后橫臂24通過滑道與滑塊的配合裝設在一起,且連接板41的下側面對應于滑道設有滑塊,各主軸箱4仍通過實施例二中所述的橫向移動裝置沿滑道左、右滑動,但是本實施例螺母套入橫向絲桿內后固定于連接板上。

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前橫臂23一體成型,當各主軸箱4滑動至后橫臂24的右端時,第一組石材夾具中的各頂針236均跟隨前橫臂23一起向下滑動,使各頂針236對應抵頂于石材上,加工時,帶動第一組石材夾具中的各旋轉底托11旋轉的底托旋轉傳動裝置工作,此時能夠帶動第二組石材夾具中的各旋轉底托11旋轉的另一底托旋轉傳動裝置處于停止狀態。

一般地,如圖7所示,在實際生產中,一體機上的兩組石材夾具可分別設置八件石材夾具(共十六件石材夾具),且各石材夾具分別與石材一一對應。

實施例五

各固定位可采用另一種方式布設,其他結構與前面所述的結構一致。

如圖2所示和如圖8所示,基座1對應于前立柱21與后立柱22之間裝設有回轉式的傳送裝置,傳送裝置的前側平行于前橫臂23,傳送裝置的傳送軌跡對應于各主軸箱4上的輸出軸31固定安裝有固定位,固定位的數量按常見石材加工時需幾道石材打磨和切削進行設置,各固定位內存放有不同硬度的工作頭3。

本實施例中,傳送裝置6為多邊形的傳送架,且此傳送架每次轉動均轉過一側邊。

具體的,本實施例中傳送裝置沿逆時針轉動,傳送裝置6的每個側邊上對應于各輸出軸31分別開設有固定位61(每個側邊上的固定位的數量與輸出軸31的數量相同),且同一側邊上的固定位61內放置有硬度相同的工作頭3,為方便描述傳送裝置以放置有硬度最低的工作頭的側邊為起始側邊62,且沿逆時針方向依次為第二側邊、第三側邊至第n側邊(n取決于此傳送裝置為幾邊形),起始側邊62上對應于各輸出軸31分別開設有固定位一,第二側邊上設置有與輸出軸31數量相等的固定位二,至第n側邊設置有與輸出軸31數量相等的固定位n,其中各固定位一上的工作頭的硬度最低,隨著傳送裝置的轉動,相應側邊上的各工作頭的硬度也逐漸變高。此外,傳送裝置6的相應側邊轉動到最接近石材夾具時,此側邊與基座1平行。

在本發明中,傳送裝置具有驅動機構,此驅動機構的驅動端與電氣控制系統相連接,此電氣控制系統為機械加工領域內常見的系統。

在本發明中,各工作頭根據打磨或切削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行放置。

以傳送裝置采用六邊形的傳送架為例,固定位一、固定位二至固定位六內分別根據需要放置有用于切削的第一工作頭和用于打磨的第二工作頭,其中第一工作頭中的磨削件為切削刀具,第二工作頭中的磨削件為磨具。以石材需進行三道切削三道打磨為例,石材夾具采用實施例二中所述的結構,各固定位一內均放置有第一工作頭一,各固定位二內均放置有第一工作頭二,各固定位三內均放置有第一工作頭三,各固定位四內均放置有第二工作頭一,各固定位五內均放置有第二工作頭二,各固定位六內均放置有第二工作頭三。

當石材進行一道切削時,傳送裝置6的起始側邊與基座1平行,后橫臂24滑動至傳送裝置6的起始側邊的上方,且后橫臂24向下移動接近各固定位一,各主軸箱4上的輸出軸31分別與相應的固定位一相對位,此時各電吸盤5通電產生吸力,通過各第一工作頭一上的金屬內套與對應的電吸盤5的配合,將各第一工作頭一分別套入對應的輸出軸31上并與對應的電吸盤5吸附在一起,隨后后橫臂24向上、向前移動,到達石材所在位置,并使得各第一工作頭一上的磨削件32抵頂于相對應的石材,完成第一道切削;當第一道切削完成后,后橫臂24向后、向下滑動至傳送裝置6的起始側邊的上方,各輸出軸31分別與對應的固定位一對位,隨后電吸盤5斷電從而失去吸力,使各第一工作頭一分別脫落至對應固定位一內,在上述過程中傳送裝置6處于停止狀態,當第一工作頭一脫落后,后橫臂24向上移動,傳送裝置6開始逆時針轉動,使得第二側邊上的各固定位二分別與對應輸出軸31對位,然后后橫臂24向下移動接近各固定位二,隨后重復前述步驟即可完成對工作頭(磨削件為切削刀或磨具)的自動更換,以及相應工作頭對石材的加工,同時采用上述步驟后此石材加工一體機可自動對石材進行從切削到打磨的整個加工流程。

在本實施例中,傳送裝置還可為環形傳送帶,其前側平行于基座,且前后側的長度分別大于各主軸箱4間之和,若干個固定位布設于傳送裝置上,并沿傳送裝置的運行軌跡與各輸出軸設置相對應,此傳送裝置的結構與機械加工領域內常見的環形傳送帶的結構相一致,故不再展開敘述,環形傳送帶具有驅動機構,其驅動端與電氣控制系統相連接,以使環形傳送帶每次傳送相同的距離。

此外,此傳送裝置還可為環形導軌,此環形導軌的前側平行于基座,且環形導軌上安裝有若干個滑座,各滑座上分別開設有供放置工作頭的固定位,且滑座的數量是輸出軸的倍數,各滑座分別以輸出軸的數量劃分成組,且每組的滑座與各輸出軸相對應,同一組滑座上的工作頭硬度相同,此環形導軌通過同步帶傳動系統使得各滑座滑動。其中,同步帶傳送系統為機械加工領域內常見的系統。

實施例六

如圖9所示,本實施例中工作頭7包括磨削件71和金屬內套72,與前述的工作頭相比,此工作頭7中的金屬內套72的中心處與電吸盤5面對面的一側面上延伸出定位臺721,且定位臺721伸入電吸盤的安裝孔52內,此定位臺721與安裝孔52相適配,并且電吸盤5套入輸出軸31上并使輸出軸31的下端部位于此電吸盤5的安裝孔52內,輸出軸31的下端面與錐形臺721的臺面在安裝孔52內相抵接。作為優選地,輸出軸31的下端部伸入安裝孔52孔深的2/3,定位臺721伸入安裝孔52孔深的1/3。

在本實施例中,定位臺721為錐形臺。

實施七

本實施例中各固定位可采用第三種方式布設,其他結構與前面所述的結構一致。

區別于實施例一、實施例五,在后橫臂移動軌跡的相應位置處裝設有存儲箱,此存儲箱內裝設有若干個可移動的存放部,每個存放部上對應于各輸出軸的位置開設有固定位,各固定位內分別放置有工作頭,存儲箱面對各輸出軸的一側開設有供存放部出入的出入口。

其中,同一存放部上的各個固定位內放置有硬度相同的工作頭,且硬度不相同的工作頭按順序放置于相應的存放部上。

作為優選地,存儲箱由上至下開設有與存放部數量相同的出入口,且各出入口分別與存放部一一對應,各存放部以推拉的方式分別放置于對應的出入口內,初始狀態時,各存放部的相應側面的整體構成存儲箱的一側面,并使得存儲箱形成一密閉空間;存儲箱內對應于各存放部設置有推拉裝置,各推拉裝置共用一套驅動機構或各自用一套驅動機構,且各存放部被推出的范圍均處于后橫臂帶動各輸出軸上下、前后移動的范圍內,同時每個存放部推出的范圍能夠使各固定位上的工作頭完全露出。在本實施例中,各存放部上的工作頭的硬度由上至下逐漸變低。

作為另一優選地,存儲箱的相應側面上開設有一個上述出入口,各存放部按圓周的方式排列并通過一轉動軸進行驅動,轉動軸的軸向方向與基座平行,且各存放部分別沿轉動軸做圓周運動,各存放部上分別設置有推拉裝置,各推拉裝置共用一套驅動機構或各自用一套驅動機構,每次僅一個存放部從出入口處推出,且被推出的范圍處于后橫臂帶動各輸出軸上下、前后移動的范圍內,同時每個存放部推出的范圍能夠使各固定位上的工作頭完全露出。在本實施例中,初始狀態時最接近出入口的存放部放置的工作頭的硬度最低,以此存放部為起始部,按順時針各存放部上的工作頭的硬度逐漸提高。

在本實施例中,此驅動機構的驅動端與上述電氣控制系統相連接,且此推拉裝置為現有機械領域內常見的裝置。

實施例八

本實施例中各固定位可采用第四種方式布設,其他結構與前面所述的結構一致。

在后橫臂移動軌跡的相應位置處設置有立式的傳送裝置,此傳送裝置呈環形狀,且傳送裝置設有若干個固定位,各固定位上分別放置有工作頭,各固定位分別按順序與后橫臂上對應的輸出軸相對位,且此傳送裝置的長度大于后橫臂的長度。

其中,各固定位分別按輸出軸的數量劃分成組,每組固定位上的工作頭硬度相同,且各組固定位上的工作頭按硬度從低到高依次放置。

在本實施例中,傳送裝置具有一套驅動機構,此驅動機構的驅動端與電氣控制系統相連接。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施例的優選實施例,凡跟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和修飾,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