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超硬材料砂輪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超硬材料砂輪磨料環成型用投料裝置。
背景技術:
金屬材質盤狀基體和磨料層是超硬材料砂輪的主要構成部分,磨料層同軸粘接在基體的外圓周側面上,因此,磨料層也稱為磨料環,基體對磨料環起到支撐的作用。磨料環直接參與磨削加工,通常為整體磨料環,尤其是小直徑超硬材料砂輪,磨料環制備效率較高,經后續特殊工序處理后,將制備的磨料環通過粘接劑粘接在基體上。
砂輪的加工性能主要取決于磨料環的內部結構,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密度均勻性,壓制成型是磨料環制備工藝中主要影響其內部密度分布的工序。壓制成型前,將待成型粉料投入到模具中,經振料、刮料后,組裝好模具進行成型操作。而投料是影響磨料環成型工序的關鍵操作,由于粉料具有一定的濕度,流動性差,若壓制前粉料分布不均勻,密實的區域壓制后密度較大,而粉料少的區域密度較小,故投料是否均勻直接影響著磨料環內部密度的均勻性。傳統投料操作由手工完成,將磨料環壓制模具置于轉盤上,在手工轉動模具的同時,將容器內的粉料倒入模具的模腔內,然后利用刮片將粉料刮平,最后組裝模具進行壓制。
這種傳統的投料方式制備磨料環存在以下問題:(1)粉料在模具模腔內分布不均勻;(2)粉料分布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且不同批次投料一致性難以保證;(3)勞動強度較大,生產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是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而提出了一種超硬材料砂輪磨料環成型用投料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超硬材料砂輪磨料環成型用投料裝置,包括工作臺,在工作臺上轉動連接有轉臺,在轉臺上自下而上依次固定有第一電磁振動器和成型模具,所述第一電磁振動器的振動方向為水平方向;在工作臺上配有磁力座,在磁力座上固定有第二電磁振動器,所述第二電磁振動器的振動方向為上下方向,在第二電磁振動器上固定有沿豎直設置的導向柱,導向柱上滑動連接有支撐臂,在支撐臂的前端安裝有進料斗,在進料斗內設有篩網;在工作臺底部固定有用于轉臺轉動提供動力的第一步進電機,在導向柱頂部固定有用于支撐臂上下運動提供動力的第二步進電機。
優選的,在成型模具頂部設有與磨料環形狀相對應的環形模槽,所述料斗的底部為扇形段;在扇形段的底部固定有沿著扇形段徑向方向設置的趟料板,所述趟料板底部并排設有多個條形齒。
優選的,在磁力座前端對稱設有兩個滾輪,當兩個滾輪均緊靠轉臺側面時,扇形段位于環形模槽內且與環形模槽同心設置。
優選的,導向柱內設有豎直設置的螺紋桿,螺紋桿貫穿支撐臂且與支撐臂螺紋連接,第二步進電機為螺紋桿的轉動提供動力。
本發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為:通過第一電磁振動器和第二電磁振動器的設置保證了落料的均勻性以及粉料在環形模槽內的密實性;投料、趟料、刮料、振動同時進行,提高了粉料的密實性,實現了對粉料的逐層控制,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趟料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本發明包括工作臺1,在工作臺1上轉動連接有轉臺12,在轉臺12上自下而上依次固定有第一電磁振動器11和成型模具10,所述第一電磁振動器11的振動方向為水平方向;在工作臺12上配有磁力座8,磁力座8上設有磁力開關,在磁力座8上固定有第二電磁振動器7,所述第二電磁振動器7的振動方向為上下方向,在第二電磁振動器7上固定有沿豎直設置的導向柱5,導向柱5上滑動連接有支撐臂6,在支撐臂6的前端安裝有進料斗4,在進料斗4內設有篩網(未示出);在工作臺1底部固定有用于轉臺12轉動提供動力的第一步進電機(未示出),在導向柱5頂部固定有用于支撐臂6上下運動提供動力的第二步進電機(未示出)。
如圖1和圖2所示,為了進一步保證投料后的均勻性,在成型模具10頂部設有與磨料環形狀相對應的環形模槽2,所述料斗4的底部為扇形段3;在扇形段3的底部固定有沿著扇形段3徑向方向設置的趟料板9,所述趟料板9底部并排設有多個條形齒13;
在磁力座7前端對稱設有兩個滾輪(未示出),當兩個滾輪均緊靠轉臺12側面時,扇形段3位于環形模槽2內且與環形模槽2同心設置,這種設置達到了將扇形段3快速沿著環形模槽2徑向固定的作用,保證了扇形段3與環形模槽2同心。
支撐臂6上下運動的一種方式可以為:在導向柱5內設有豎直設置的螺紋桿,螺紋桿貫穿支撐臂6且與支撐臂6螺紋連接,第二步進電機的轉軸與螺紋桿同軸固定,這樣在螺紋桿轉動的作用下帶動支撐臂6上下運動。
本發明在使用時,將粉料放入進料斗4,在第二電磁振動器7帶動作用下進料斗4沿豎直方向振動,從而保證了粉料均勻落入環形模槽2內,與此同時在第一步進電機轉臺12帶動作用下第一電磁振動器11和成型模具10一起轉動,粉料在趟料板9的刮趟作用下分別更加均勻;另一方面第一電磁振動器11帶動型模具10沿水平方向振動保證了粉料在環形模槽2內的均勻性和密實性;在落料的同時,第二步進電機帶動支撐臂6和進料斗4勻速上升直至投料結束,最后壓制成磨料環。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但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