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磨拋治具。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玻璃、寶石、陶瓷材質橋面磨拋加工方式為單個加工,效率低下且拋光面弧度難以保證。在目前智能手表的日趨流行與普及,對玻璃、寶石、陶瓷材質拋光需求量增大。對磨拋加工的生產效率和加工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種結構及操作簡單,成本較低,加工弧面精準,生產效率高的一種磨拋治具。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磨拋治具,包括滾筒,所述滾筒的兩側設有帶動滾筒繞軸心旋轉的轉軸,所述滾筒的外表面上均勻布滿多個與產品大小相匹配的產品型腔,所述滾筒外表面上設有磨頭,所述磨頭的一側為磨拋層與安裝在產品型腔內的產品待拋磨面接觸,另一側安裝在往復運動機構上,所述往復運動機構帶動磨頭沿滾筒軸向往復運動。
所述磨頭上的磨拋層與磨頭為可拆卸式連接,方便對磨拋層的更換。
所述磨頭與往復運動機構為可拆卸式連接,方便對磨頭的更換。
所述磨頭與面向產品的側面為與滾筒相匹配的弧面,保證磨頭上磨拋層與產品充分接觸,保證磨拋的質量。
由于采用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滾筒上布設多個產品型腔,從而通過一個磨頭可以一次加工多個產品,產品可以通過粘蠟方式固定在產品型腔內,在滾筒旋轉的同時磨頭沿滾筒軸向左右擺動,保證可以適應不同尺寸的滾筒,保證可以加工滾筒上的每個產品,綜上所述,本裝置結構及操作簡單,成本較低,加工弧面精準,生產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在主視圖。
附圖中,1-產品型腔,2-往復運動機構,3-磨頭,4-滾筒,5-頂針孔,6卡槽,7-磨拋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2所示,一種磨拋治具,包括滾筒4,所述滾筒4的兩側設有帶動滾筒繞軸心旋轉的轉軸,所述轉軸上設有卡槽6和頂針孔5,將滾筒4通過轉軸安裝在自動旋轉機上,自動旋轉機的頂針與頂針孔5和卡槽6固定用來轉動滾筒4,所述滾筒4的外表面上均勻布滿多個與產品大小相匹配的產品型腔1,所述滾筒3外表面上設有磨頭3,所述磨頭3的一側為磨拋層7與安裝在產品型腔1內的產品待拋磨面接觸,另一側安裝在往復運動機構2上,所述往復運動機構2帶動磨頭沿滾筒軸向往復運動。
拋磨工藝如下:
粘蠟:通過粘蠟方式將產品固定在產品型腔1內。
外圓粗磨:將滾筒4通過頂針孔5和卡槽6安裝在外圓磨床上,通過外圓磨床加工產品,使用滾筒外徑(包含產品)達成相應數值。
粗拋:將滾筒4安裝在自動旋轉機上,通過滴液器將鉆石液自動攪拌,設置參數滴液3-5s/滴,滾筒4正反轉各30min,轉速30-50r/min,粗拋磨頭7左右擺30-50r/min,開啟機器,根據程序完成低壓低速,高壓低速,高壓高速,低壓高速四個過程;加工時間1h,達成相應尺寸管控(外徑=2X產品R+0.02,單位mm),拋光面粗糙度<20nm,完成粗拋。
進一步的,精拋:將滾筒4安裝在自動旋轉機上,拋光液對準磨頭3,滾筒4正反轉各30min,轉速30-50r/min,磨頭3左右擺動30-50r/min,開啟機器,根據程序完成低壓低速,高壓低速,高壓高速,低壓高速四個過程;加工1h達成相應數值(外徑=2X產品R,單位mm),拋光面粗糙度<1nm的拋光工藝要求,完成精拋。
進一步的,采用脫蠟劑清洗,清水清洗烘干,完成加工。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案例說明,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權利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申請權利要求書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改,皆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