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剎車片自動磨床下料機。
背景技術:
剎車片是汽車碟性剎車盤的元件,由摩擦材料層和鋼背組成。摩擦材料在成型機內壓鑄成型后,需要磨床將剎車片磨到一定的厚度,磨床的速度是2.0秒/片,連續出料。剎車片從磨床出口送出時的狀態是摩擦面朝上。由于速度快,從磨床出口下料,然后傳送到下道工序時,目前靠手工拿取的方式,每臺磨床出口需要一個工人采用人工下料。這樣一方面存在勞動強度大,在下料過程中易被剎車片碰傷,另一方面存在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影響整體生產線的生產速度。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剎車片自動磨床下料機,采用永磁板吸附和自動化傳輸相結合的方式,解決了傳統方式存在的勞動強度大,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影響整體生產線的生產速度等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剎車片自動磨床下料機,包括機架、安裝于所述機架上的平衡裝置和物料移送裝置;所述平衡裝置包括臂桿、重物盤和安裝接頭;所述重物盤和所述安裝接頭分別位于所述臂桿的兩端;在所述臂桿一端設置有沿所述臂桿軸向排列的多個固定孔,所述重物盤通過固定孔安裝于所述臂桿上;在所述臂桿的另一端活動安裝所述安裝接頭,所述安裝接頭通過連接軸與所述臂桿固定,所述安裝接頭可繞所述連接軸轉動;所述臂桿與所述機架鉸接,所述臂桿可沿鉸接點進行定點轉動,所述鉸接點位于所述重物盤和所述安裝接頭之間;所述安裝接頭上安裝所述物料移送裝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物料移送裝置包括回形移料皮帶,位于所述回形移料皮帶中間的皮帶支承機構和永磁板,以及驅動所述回形移料皮帶的皮帶驅動機構;所述回形移料皮帶的一端位于外部磨床的出料口上方;所述回形移料皮帶傳動方向位于豎直平面內,分為上層皮帶和下層皮帶。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永磁板固定于所述皮帶支承機構上,沿所述回形移料皮帶長度方向設置,接觸所述回形移料皮帶的下層皮帶;所述永磁板的一端位于外部磨床的出料口上方。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固定孔為3-10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回形移料皮帶上還安裝有皮帶張緊裝置;所述皮帶張緊裝置固定于所述皮帶支承機構上,包括2個活動傳動輥和張緊氣缸;所述張緊氣缸與所述傳動輥連接,調節兩活動傳動輥之間的距離。
為了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的智能化程度,提升本實用新型的性能,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還包括光敏傳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皮帶驅動機構;所述光敏傳感器位于外部磨床的出料口上方,通過信號線與所述控制器連接。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設計巧妙,適用于剎車片的流水線自動化生產,采用永磁板吸附和自動化傳輸相結合,實現剎車片的自動化下料過程,節約了人工成本,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可控性強,應用范圍廣,通過平衡裝置可調節物料移送裝置的高度,適用于不同厚度、類型的剎車片,操作簡單方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平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數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應部件名稱:
1.外部磨床 2.出料口 3.機架
4.平衡裝置 5.物料移送裝置 6.永磁板
7.包裝流水線 8.臂桿 9.重物盤
10.安裝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
結合圖1、圖2,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剎車片自動磨床下料機,應用于剎車片自動化生產流水線上,實現剎車片從磨床的自動化下料過程。本實用新型包括機架3、安裝于機架3上的平衡裝置4和物料移送裝置5。平衡裝置4主要通過杠桿原理,實現對物料移送裝置5距外部磨床1工作平臺高度的浮動調節。平衡裝置4包括臂桿8、重物盤9和安裝接頭10。重物盤9和安裝接頭10分別位于臂桿8的兩端;在臂桿8一端設置有沿臂桿8軸向排列的多個固定孔,固定孔優選為3-10個。重物盤9通過固定孔安裝于臂桿8上;在臂桿8的另一端活動安裝安裝接頭10,安裝接頭 10通過連接軸與臂桿8固定,安裝接頭10可繞連接軸轉動。安裝接頭10 用于安裝物料移送裝置5。臂桿8與機架3鉸接,臂桿8可沿鉸接點進行定點轉動,鉸接點位于重物盤9和安裝接頭10之間。平衡裝置4利用杠桿原理,鉸接點作為杠桿的支點,通過重物盤9安裝的固定孔的位置和重物盤9的重量,來實現臂桿8兩端的平衡,調節物料移送裝置5的高度。
物料移送裝置5主要實現剎車片的下料移送,主要采用如下原理:利用剎車片的底面是鋼背,材料是鐵,通過永久磁鐵吸附的方式將剎車片從外部磨床1的出料口2吸起,在永久磁鐵下面配運轉的皮帶來搬運剎車片,當剎車片運行到永久磁鐵末端時,剎車片從皮帶上自然脫落,如圖1,可以在脫落處設置包裝流水線7,與后續的自動化生產過程銜接。物料移送裝置5具體結構包括回形移料皮帶,位于回形移料皮帶中間的皮帶支承機構和永磁板6,以及驅動回形移料皮帶的皮帶驅動機構;回形移料皮帶的一端位于外部磨床1的出料口2上方;回形移料皮帶傳動方向位于豎直平面內,分為上層皮帶和下層皮帶。永磁板6最好固定于皮帶支承機構上,沿回形移料皮帶長度方向設置,接觸回形移料皮帶的下層皮帶;永磁板6 的一端位于外部磨床1的出料口2上方。為了調節回形移料皮帶的松緊程度,使回形移料皮帶與永磁板6更好的配合,可以在回形移料皮帶上安裝皮帶張緊裝置;皮帶張緊裝置固定于皮帶支承機構上,包括2個活動傳動輥和張緊氣缸;張緊氣缸與傳動輥連接,調節兩活動傳動輥之間的距離。
為了進一步提升本實用新型的性能和智能化程度,可以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增設光敏傳感器和控制器。光敏傳感器位于外部磨床1的出料口2 上方,通過信號線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控制皮帶驅動機構。光敏傳感器一方面可以實現對剎車片的計數,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光敏傳感器實現對物料移送裝置5的自動化控制。光敏傳感器探測到有剎車片從外部磨床1 的出料口2送出時,將信號傳輸給控制器,控制器啟動皮帶驅動機構,回形移料皮帶傳動;當光敏傳感器一定時間內沒有探測到有剎車片從外部磨床1的出料口2送出時,將信號傳輸給控制器,控制器關閉皮帶驅動機構,節省能源,避免回形移料皮帶空轉。
通過上述具體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設計巧妙,適用于剎車片的流水線自動化生產,采用永磁板6吸附和自動化傳輸相結合,實現剎車片的自動化下料過程,節約了人工成本,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可控性強,應用范圍廣,通過平衡裝置4可調節物料移送裝置5的高度,適用于不同厚度、類型的剎車片,操作簡單方便。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