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780MPa級熱軋高擴孔雙相鋼及其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780MPa級熱軋高擴孔雙相鋼及其制造方法,該鋼化學成分重量百分比為:C:0.10~0.15%,Si:0.8~1.8%,Mn:1.0~2.0%,P≤0.02%,S≤0.005%,O≤0.003%,Al:0.02~0.06%,N≤0.006%,Nb:0.01~0.06%,Ti:0.05~0.15%,其余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且需滿足如下關系:0.10%≤Nb+Ti≤0.20%。本發明雙相鋼的微觀組織為鐵素體、馬氏體+鐵素體晶內分布的納米級碳化物,鐵素體平均晶粒尺寸為5~10μm,馬氏體等效晶粒尺寸≤20μm,納米級碳化物尺寸≤10nm,其屈服強度≥600MPa,抗拉強度≥780MPa,延伸率A80≥15%,擴孔率≥40%,表現出優異的強度、塑性和擴孔性匹配,可應用在車輪等需要良好成形性能和高強減薄的部位。
【專利說明】
-種780MPa級熱扯高擴孔雙相鋼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熱社高強鋼領域,具體設及一種780MPa級熱社高擴孔雙相鋼及其制造 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商用車尤其是重卡汽車的車輪用鋼通常采用雙相鋼進行制造,部分經濟型 轎車的車輪(包括輪輛和輪福)為了降低成本也采用鋼制車輪。采用高強度雙相鋼制造車輪 可有效降低車輪重量,如與普通Q345鋼相比,采用DP600(即抗拉強度eOOMPa級雙相鋼)可降 低車輪重量約10~15%;而采用抗拉強度780M化級的DP780雙相鋼可進一步降低車輪重量 約5~10%。目前國內絕大部分車輪廠采用的雙相鋼主要eOOMPaW下的低強度雙相鋼,更高 強度的雙相鋼如DP780則應用得不多。
[0003] 汽車車輪之所W廣泛采用雙相鋼主要是由于雙相鋼本身所具有的低屈服強度、高 抗拉強度即低屈強比、連續屈服W及良好的加工成形性等。從車輪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車 輪用鋼的強度總體仍然是向著更高強度方向發展,而且目前所使用的車輪鋼強度普遍不 高,在400~600M化之間。隨著國家環保法規日益嚴格和國家對汽車排放限制措施的實施, 除乘用車外,商用車領域的汽車輕量化也已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針對運一發展趨勢,有必 要開發更高級別如780MPa和980MPa級熱社雙相鋼W滿足車輪用鋼的未來發展需求。此外, 高強度雙相鋼也可W應用到某些汽車結構件如汽車大梁、防撞梁等。
[0004] 由于車輪本身結構相對復雜,加工過程主要為沖壓變形,對雙相鋼的擴孔性能要 求較高。高強鋼的擴孔性與鋼種的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屈強比等有密切關系。在相同抗拉 強度水平下,雙相鋼(即傳統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的擴孔率最低,其次是貝氏體類型的高 強鋼,再次為鐵素體貝氏體雙相鋼,擴孔率最高的為單相鐵素體高強鋼。一般而言,780MPa 級的熱社雙相鋼其擴孔率一般在40% W下,多數在30% W下;而980MPa級的熱社雙相鋼其 擴孔率一般在20% W下。高強雙相鋼的擴孔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組織中鐵素體和馬氏體兩 相力學性能差異大,加工硬化率較高,沖孔周圍存在微裂紋或擴孔過程中容易在鐵素體和 馬氏體界面形成應力集中導致開裂。高強雙相鋼擴孔率的改善相對比較困難,運是由其自 身的組織特點所決定的。
[0005] 目前關于高強度雙相鋼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冷社高強雙相鋼;二是熱社高強雙 相鋼。冷社高強雙相鋼的抗拉強度目前已達到llSOMPa,而熱社高強雙相鋼的抗拉強度幾乎 都沒有達到780MPaW上。冷社高強雙相鋼和熱社高強雙相鋼的運種區別一方面是用戶對高 強雙相鋼的需求主要針對冷社產品,對熱社高強度雙相鋼的產品需求不強;其次是熱社產 線與冷社產線上存在很大不同,許多在冷社產線上能夠生產的產品放在熱社產線上難W實 現,需要對鋼種的成分和工藝重新設計和優化。但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對熱社高強度雙相 鋼的需求必定會越來越多。
【發明內容】
[0006]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780MPa級熱社高擴孔雙相鋼及其制造方法,該熱社高 擴孔雙相鋼的屈服強度>6001?日,抗拉強度>7801?日,延伸率48日>15%,擴孔率>40%,表 現出優異的強度、塑性和擴孔性匹配,可應用在車輪等需要良好成形性能和高強減薄的部 位。
[0007]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0008] 本發明加入較高含量的Si W保證在有限的熱社空冷時間內形成一定數量的鐵素 體組織且擴大鐵素體形成的工藝窗口;加入微量的Nb主要目的是在精社階段最大程度地細 化奧氏體晶粒,使相變之后形成的鐵素體更加細小,有利于提高鋼板的強度和塑性;加入高 Ti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在空冷階段在鐵素體晶內形成納米級碳化物(尺寸《10皿),強化鐵素 體,減小鐵素體與馬氏體之間的性能差異,提高擴孔性能。通過對組織中鐵素體和馬氏體含 量的精確控制,獲得屈服強度>600MPa,抗拉強度>780MPa的高強度雙相鋼。
[0009] 一種780M化級熱社高擴孔雙相鋼,其化學成分重量百分比為:C:0.10~0.15%, Si:0.8~1.8%,Mn:1.0~2.0%,P《0.02%,S《0.005%,0《0.003%,Al:0.02~0.06%,N 《0.006% ,Nb:0.01~0.06% ,Ti :0.05~0.15%,其余為化和不可避免的雜質,且上述元素 同時需滿足如下關系:0.10%《佩巧i《0.20%。
[0010] 優選的,所述熱社高擴孔雙相鋼的化學成分中:C:0.12~0.14%,W重量百分比 計。
[OOW 優選的,所述熱社高擴孔雙相鋼的化學成分中:Si : 1.0~1.5%,W重量百分比計。 [001^ 優選的,所述熱社高擴孔雙相鋼的化學成分中:Mn: 1.4~1.8%,W重量百分比計。
[0013] 優選的,所述熱社高擴孔雙相鋼的化學成分中:Nb:0.03~0.05%,W重量百分比 計。
[0014] 優選的,所述熱社高擴孔雙相鋼的化學成分中:Ti :0.08~0.12%,W重量百分比 計。
[0015] 進一步,所述熱社高擴孔雙相鋼的微觀組織為鐵素體、馬氏體+鐵素體晶內分布的 納米級碳化物,鐵素體所占體積分數為25~40%,鐵素體平均晶粒尺寸為5~lOwn;馬氏體 所占體積分數為60~75%,馬氏體等效晶粒尺寸《20皿,納米級碳化物尺寸《lOnm。
[0016] 本發明所述熱社高擴孔雙相鋼的屈服強度>600MPa,抗拉強度>780MPa,延伸率 Aso^ 15%,擴孔率 >40%。
[0017] 在本發明鋼的成分設計中:
[0018] 碳:碳是鋼中的基本元素,也是本發明中的重要元素之一。碳擴大奧氏體相區,穩 定奧氏體。碳作為鋼中的間隙原子,對提高鋼的強度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鋼的屈服強度 和抗拉強度影響最大。在本發明中,為獲得抗拉強度780M化級高擴孔雙相鋼,必須保證碳的 含量在0.10% W上;但是碳的含量也不能高于0.15%,否則在熱社兩段式冷卻過程中難W 形成所需數量的鐵素體。因此,本發明鋼中碳含量須控制在0.10~0.15 %之間,優選范圍在 0.12 ~0.14%。
[0019] 娃:娃是鋼中的基本元素,同時也是本發明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運是因為,要獲得 抗拉強度達780MPaW上的高強雙相鋼,一方面要控制鐵素體的尺寸和數量,同時還要提高 馬氏體的強度,運需要在成分設計中適當提高碳和儘的含量。而碳和儘都是擴大奧氏體區、 穩定奧氏體的元素,在熱社空冷過程中的很短時間內(通常《10s)難W形成足夠數量的鐵 素體,運就需要添加較高含量的娃元素。娃的加入可明顯促進鐵素體形成,擴大鐵素體形成 的工藝窗口,凈化鐵素體;同時還可W起到部分強化作用。娃的運種作用必須在其含量達到 0.8% W上時才表現出來,但Si的含量也不宜太高,否則社制后的鋼板沖擊初性變差。因此, 本發明鋼中娃含量控制在0.8~1.8%之間,優選范圍在1.0~1.5%之間。
[0020] 儘:儘也是鋼中最基本的元素,同時也是本發明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眾所周知, 儘是擴大奧氏體相區的重要元素,可W降低鋼的臨界澤火速度,穩定奧氏體,細化晶粒,推 遲奧氏體向珠光體的轉變。在本發明中,為保證鋼板的強度,儘含量應控制在1.0% W上,儘 含量過低,過冷奧氏體不夠穩定,空冷時容易轉變為珠光體類型的組織;同時,儘含量也不 宜超過2.0 %,若超過2.0 %,不僅煉鋼時容易發生Mn偏析,而且在社后空冷階段不容形成足 夠數量的鐵素體,同時板巧連鑄時也容易發生熱裂。因此,本發明鋼中Mn含量控制在1.0~ 2.0%,優選范圍在1.4~1.8%。
[0021] 憐:憐是鋼中的雜質元素。極易偏聚到晶界上,鋼中憐的含量較高(>0.1%)時,形 成FesP在晶粒周圍析出,降低鋼的塑性和初性,故其含量越低越好,一般控制在0.02% W內 較好且不提高煉鋼成本。
[0022] 硫:硫是鋼中的雜質元素。鋼中的硫通常與儘結合形成MnS夾雜,尤其是當硫和儘 的含量均較高時,鋼中將形成較多的MnS,而MnS本身具有一定的塑性,在后續社制過程中 MnS沿社向發生變形,降低鋼板的橫向拉伸性能。故鋼中硫含量越低越好,實際生產時通常 控制在0.005% W內。
[0023] 侶:侶是鋼中除(:、51、111、口、5五大元素之外另一重要合金元素。侶在本發明中的基 本作用主要是在煉鋼過程中脫氧。鋼中侶的含量一般不低于0.02%;同時,若侶的含量超過 0.06%,其細化晶粒的作用反而減弱。根據實際生產過程中侶含量的控制水平,本發明將鋼 中侶的含量控制在0.02~0.06%即可。
[0024] 氮:氮在本發明中屬于雜質元素,其含量越低越好。氮也是鋼中不可避免的元素, 通常情況下,若在煉鋼過程中不進行特殊控制,鋼中氮的殘余含量通常《0.006%。運些固 溶或游離的氮元素必須通過形成某種氮化物加W固定,否則游離的氮原子對鋼的沖擊初性 非常不利,而且在帶鋼社制的過程中很容易形成全長性的銀齒裂缺陷。本發明中通過添加 微量元素鐵,使之與氮結合形成穩定的TiN從而固定氮原子。因此,本發明鋼中含量控制在 0.006% W內且越低越好。
[0025] 妮:妮也是本發明中的關鍵元素之一。由于980M化及W上級別熱連社雙相鋼通常 需要加入較高的娃W促進社制空冷段鐵素體相的形成,而高娃的添加通常會提高馬氏體相 的脆性。本發明中碳本身的含量雖然《0.15%,但在析出一定量鐵素體之后,鐵素體中的碳 原子會排出,進入未轉變的奧氏體中,使得剩余奧氏體中碳含量富集,最終形成的馬氏體實 際碳含量較高,馬氏體脆性較大,高娃的加入則進一步加劇了運種脆性。因此,高Si型熱社 雙相鋼的低溫沖擊初性通常較低,為了盡可能提高高Si型高強雙相鋼的沖擊初性,合金成 分設計中加入微量的妮,通過細化晶粒可有效提高雙相鋼的沖擊初性。妮的加入起到兩方 面作用:一是在高溫階段,固溶的妮對奧氏體晶粒長大起到溶質拖曳作用;二是在精社階段 通過妮的碳氮化物釘扎奧氏體晶界,細化奧氏體晶粒,并對最終轉變的鐵素體和馬氏體起 到細化作用,提高雙相鋼沖擊初性。因此,本發明中妮含量控制在0.Ol~0.06%,優選范圍 在 0.03 ~0.05%。
[0026] 鐵:鐵是本發明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鐵在本發明中主要起兩個作用:一是與鋼中的 雜質元素氮結合形成TiN,起到固氮效果;二是與妮配合,起到最佳的細化奧氏體晶粒的作 用。鋼中游離的氮原子對鋼的沖擊初性非常不利,加入微量鐵可將游離的氮固定,但在本發 明中鐵的含量不宜過多,否則容易形成尺寸較大的TiN,對鋼的沖擊初性也是不利的。試驗 證明,鋼中只添加妮不添加鐵,在連鑄生產過程中連鑄巧容易發生角裂,添加微量鐵則可W 有效改善角裂問題;同時,本發明中妮和鐵的含量只要控制在0.10%《Nb+Ti《0.20 %成分 范圍內,即可起到良好的細化晶粒效果且成本較低。因此,鋼中鐵的含量范圍控制在0.05~ 0.15%,優選范圍為0.08~0.12%。
[0027] 氧:氧是煉鋼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元素,對本發明而言,鋼中氧的含量通過侶脫氧之 后一般都可W達到30ppmW下,對鋼板的性能不會造成明顯不利影響。因此,將鋼中的氧含 量控制在30ppm W內即可。
[0028] 本發明所述780M化級熱社高擴孔雙相鋼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0029] 1)冶煉、鑄造
[0030] 按上述化學成分進行冶煉、精煉、鑄造成鑄巧或鑄錠;
[0031] 2)鑄巧或鑄錠加熱
[0032] 加熱溫度1230~130(TC,加熱時間1~2小時;
[0033] 3)熱社+分段冷卻+卷取
[0034] 開社溫度為1080~1200°C,在1050°CW上進行3~5個道次粗社且累計變形量> 50% ;中間巧待溫溫度為900~950°C,再進行3~5個道次精社且累計變形量>70% ;終社溫 度為800~900°C,終社結束后W^lOOtVs的冷速將鋼板水冷至650~750°C;空冷5~10秒 后,再W30~50°C/s的冷速水冷至200°CW下卷取,卷取后W《20°CA的冷速冷卻至室溫。
[0035] 本發明的制造工藝設計的理由如下:
[0036] 對于高Ti析出強化類型的高強鋼而言,加熱溫度是一個很重要的工藝參數。與普 通高強鋼相比,高Ti鋼更高的加熱溫度(>1230°C)主要目的是在加熱的板巧中固溶盡可能 多的Ti原子。由于Ti的碳氮化物固溶溫度通常很高(>1300°C),在煉鋼或連鑄W及社制過 程的不同階段均會析出,運就使得最終可用來起到析出強化作用的Ti含量就很低。因此,必 須保證高的加熱溫度才有可能在社后空冷階段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納米碳化物,故本發明要 求鋼板的最低加熱溫度必須>1230°C;加熱溫度的上限根據現場加熱爐實際可達到的或可 承受的溫度為限,加熱溫度原則上不設定上限要求;為了節約能耗,通常將實際的最高加熱 溫度控制在《1300°C。本發明鋼加熱工藝示意圖參見圖1。
[0037] 對于高Ti鋼而言,板巧的加熱時間相對于加熱溫度而言,其影響要小得多。理論上 而言,只要加熱溫度達到Ti的碳氮化物的平衡溶解溫度,其溶解速度較快。故在運一階段, 加熱時間主要是W保證板巧能夠均勻的燒透為主要目標。當然,加熱時間也不能太長,否則 高溫未溶解的Ti的碳氮化物極有可能發生粗化和長大,運些粗大的Ti的碳氮化物在奧氏體 晶界處析出,降低了晶界的結合強度,容易在加熱過程中,板巧在加熱爐中發生斷巧現象。 因此,根據板巧厚度不同,加熱時間通常控制在1~2小時即可。
[0038] 本發明社制工藝示意圖參見圖1。在社制工藝設計上,在粗社和精社階段,社制過 程的節奏應盡量快速完成,W盡量減少在粗社和精社階段Ti的析出。運是因為在粗社尤其 是精社處于奧氏體區,在精社溫度區間析出的Ti的碳化物或碳氮化物尺寸大多在幾十納 米,對最終的析出強化效果不大,但對奧氏體晶粒的細化有很大作用。因此,粗社和精社階 段應盡快完成W便在社后空冷階段在鐵素體中析出更多的納米級(《lOnm)碳化物;開社溫 度控制為1080~1200°C,在1050°C W上進行3~5個道次粗社且累計變形量>50% ;主要目 的是細化奧氏體晶粒。
[0039] 本發明在終社結束后應W高的冷速快速冷卻至停止冷卻溫度(即停冷溫度)650~ 750°C。運是因為,社制結束后若冷卻速度較慢,鋼板內部形變的奧氏體可在很短的時間內 完成再結晶過程,此時奧氏體晶粒發生長大。相對粗大的奧氏體在隨后的冷卻過程發生鐵 素體相變時,沿原始奧氏體晶界處形成的鐵素體晶粒較為粗大,通常在10~20皿之間,對提 高鋼板的強度不利。本發明對鋼的微觀組織設計思路為細小等軸鐵素體和馬氏體組織。要 達到780MPa的抗拉強度級別,鐵素體晶粒的尺寸必須控制在lOwnW下,運就需要鋼板在終 社結束后必須快速冷卻到所需的中間停冷溫度。由于本發明為低碳鋼,鐵素體相變驅動力 大,容易形成。因此,終社后的冷卻速度應足夠快(>l〇〇°C/s),避免在冷卻過程中形成鐵素 體。
[0040] 第一階段的停止冷卻溫度需控制在合適的溫度范圍內,運是因為熱連社產線帶鋼 運行速度快,水冷階段的長度有限,不可能進行長時間空冷。第一階段的停冷溫度盡量控制 在鐵素體析出最佳溫度區間,本發明控制停止冷卻溫度為650~750°C;在空冷階段,同時進 行鐵素體形核和納米級碳化物析出兩個過程,此時形成的鐵素體具有更高的強度,其與后 續形成的馬氏體在力學性能上差異較小;第二階段的水冷主要目的是形成所需的馬氏體, 第二階段的水澤速度應控制在30~50°C/s之間,過高的冷卻速度會造成鋼板內部馬氏體相 變時的應力過大,導致帶鋼板形不良。第二階段水冷的停止冷卻溫度控制在《200°C即可, 具體冷卻工藝示意圖如圖2所示。
[0041] 本發明的創新點在于:通過巧妙合理的成分設計,同時配合創新性的熱社工藝,采 用納米析出強化增強鐵素體強度,減小鐵素體與馬氏體之間的性能差異,從而提高高強雙 相鋼的擴孔性能,獲得高強度、塑性良好、高擴孔率的熱社雙相鋼。本發明鋼板的微觀組織 為細小的納米析出強化鐵素體(即鐵素體+鐵素體晶內分布析出尺寸《lOnm的納米級碳化 物)和馬氏體,其中,鐵素體平均晶粒尺寸為5~10皿,馬氏體等效晶粒尺寸《20皿。在成分 設計上,通過理論分析和試驗研究,師和Ti的總量應滿足0.10 %《抓巧i《0.20 %,同時配 合所要求的社制工藝,才能獲得低屈強比高強度熱社納米析出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
[0042]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43] (1)本發明采用相對經濟的成分設計思路,同時配合現有的熱連社產線就可W生 產出具有低屈強比熱社高擴孔雙相鋼。
[0044] (2)本發明制造出屈服強度>6001口曰,抗拉強度>7801口曰,延伸率48日>15%,擴孔 率>40%,且厚度《6mm的熱社高強度雙相鋼板,表現出優異的高強度、塑性和擴孔性匹配, 兼具低屈強比,可應用于車輪等需要高強減薄的構件,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0045] 圖1為本發明加熱和社制工藝示意圖。
[0046] 圖2為本發明社后冷卻工藝示意圖。
[0047]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3鋼板組織中鐵素體晶內典型的納米析出TEM照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48]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0049] 表1為本發明實施例鋼的成分,表2為本發明實施例鋼的制造工藝參數,表3為本發 明實施例鋼的性能。
[0050] 本發明實施例工藝流程為:轉爐或電爐冶煉^真空爐二次精煉^鑄巧或鑄錠^鋼 巧(錠)加熱^熱社+社后分段冷卻^鋼卷,其中關鍵工藝參數參見表2。
[0051] 由圖3可知,本發明鋼板組織中鐵素體晶內析出的納米級碳化物尺寸僅為4±lnm, 且呈一定規律排列。正是由于鐵素體晶粒內部析出的尺寸僅為4±lnm的納米碳化物使得鐵 素體強度大幅提高,縮小了鐵素體與馬氏體之間的性能差異,提高了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 的擴孔率,獲得了強度和擴孔匹配良好的先進高強鋼。
[0052] 從表3可知,本發明可制造出780MPa級高擴孔雙相鋼,該雙相鋼的屈服強度> GOOMPa,抗拉強度> 780MPa,延伸率Aso> 15 %,擴孔率>40 %,明顯高于傳統雙相鋼的擴孔 率(通常《40%),表現出優異的強度、塑性和擴孔性匹配,特別適合車輪等需要擴孔翻邊和 高強減薄的領域。
[0053] 從表3可知,與相同強度級別的傳統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相比,本發明鋼板具有更 高的屈服強度和略高的抗拉強度,運主要是由于本發明鋼板組織的鐵素體中存在的大量彌 散細小的納米TiC析出強化所致,其屈強比略高于傳統鐵素體馬氏體雙相鋼,與傳統的鐵素 體貝氏體雙相鋼的屈強比接近。
【主權項】
1. 一種780MPa級熱乳高擴孔雙相鋼,其化學成分重量百分比為:C: O . 10~0.15 %,Si : 0.8~1.8%,Mn: 1.0~2.0%,P彡0.02%,S彡0.005%,0彡0.003%,A1:0.02~0.06%,N彡 0.006%,Nb:0.01~0.06%,Ti :0.05~0.15%,其余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且上述元素同 時需滿足如下關系:0.10%彡Nb+Ti彡0.20%。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780MPa級熱乳高擴孔雙相鋼,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乳高擴孔雙 相鋼的化學成分中:C:0.12~0.14%,以重量百分比計。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780MPa級熱乳高擴孔雙相鋼,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乳高擴孔雙 相鋼的化學成分中:Si : 1.0~1.5%,以重量百分比計。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780MPa級熱乳高擴孔雙相鋼,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乳高擴孔雙 相鋼的化學成分中:Mn: 1.4~1.8 %,以重量百分比計。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780MPa級熱乳高擴孔雙相鋼,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乳高擴孔雙 相鋼的化學成分中:Nb:0.03~0.05%,以重量百分比計。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780MPa級熱乳高擴孔雙相鋼,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乳高擴孔雙 相鋼的化學成分中:Ti :0.08~0.12%,以重量百分比計。7. 根據權利要求卜6任一項所述的780MPa級熱乳高擴孔雙相鋼,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乳 高擴孔雙相鋼的微觀組織為鐵素體+馬氏體+鐵素體晶內分布的納米級碳化物,其中,鐵素 體所占體積分數為25~40%,鐵素體平均晶粒尺寸為5~ΙΟμπι,納米級碳化物尺寸彡IOnm; 馬氏體所占體積分數為60~75%,馬氏體等效晶粒尺寸彡20μπι。8. 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780MPa級熱乳高擴孔雙相鋼,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乳 高擴孔雙相鋼的屈服強度彡600MPa,抗拉強度彡780MPa,延伸率A 8q彡15%,擴孔率彡40%。9. 如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780MPa級熱乳高擴孔雙相鋼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 步驟: 1) 冶煉、鑄造 按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化學成分進行冶煉、精煉、鑄造成鑄坯或鑄錠; 2) 鑄還或鑄錠加熱 加熱溫度1230~1300 °C,加熱時間1~2小時; 3) 熱乳+分段冷卻+卷取 開乳溫度為1080~1200°C,在1050°C以上進行3~5個道次粗乳且累計變形量彡50%; 中間坯待溫溫度為900~950°C,再進行3~5個道次精乳且累計變形量多70%;終乳溫度為 800~900 °C,終乳結束后以彡100 °C/s的冷速將鋼板水冷至650~750°C;空冷5-10秒后,再 以30~50 °C /s的冷速水冷至200 °C以下卷取,卷取后以< 20 °C /h的冷速冷卻至室溫。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780MPa級熱乳高擴孔雙相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熱乳高擴孔雙相鋼的微觀組織為鐵素體+馬氏體+鐵素體晶內分布的納米級碳化物,其中, 鐵素體所占體積分數為25~40%,鐵素體平均晶粒尺寸為5~ΙΟμπι,納米級碳化物尺寸< IOnm;馬氏體所占體積分數為60~75 %,馬氏體等效晶粒尺寸彡20μηι。11. 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780MPa級熱乳高擴孔雙相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熱乳高擴孔雙相鋼的屈服強度彡600MPa,抗拉強度彡780MPa,延伸率A 8q彡15 %,擴孔率 彡 40%〇
【文檔編號】C22C38/12GK105925892SQ201610450190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1日
【發明人】王煥榮, 楊阿娜, 胡曉萍, 王巍
【申請人】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