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制硝母液排出方法及其排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芒硝制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用鹽伴生礦的硝水制備芒硝中的末端蒸發罐的母液排出方法及排出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采用鹽伴生礦的硝水生產芒硝,都需要經過多效蒸發罐的蒸發、濃縮、結晶, 再經過液固分離后得到芒硝。為了防止系統中濃縮液內氯化鈉濃度過高,一般都會在末端蒸發罐排出去的濃縮液、液固分離后產生的母液外排一部分(外排部分去硝鹽分離系統)。 由于為了降低末端蒸發罐排出去的濃縮液的溫度和氯化鈉濃度,達到節能降耗、以及提高硫酸鈉I、11類類品率的目的,在生產過程中,源源不斷地向蒸發罐的硝腳內通入40°C左右的低氯化鈉原料硝水(末端蒸發罐硝腳設有原硝水進口),因此,流出系統的濃縮液量大、導致經液固分離后的母液量也大(母液中含氯化鈉為140-180g / L),增加了硝鹽分離系統的負荷,相應的增加了硝鹽分離系統的能源消耗。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制硝母液排出方法,在不改變生產工藝的情況下,從末端蒸發罐直接排出母液,所述母液氯化鈉濃度高,排出量少,本發明同時提供實現這種排出方法的裝置。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制硝母液排出方法,特點是從末端蒸發罐的硝腳下部位置排出含有固態硫酸鈉的濃縮液,從末端蒸發罐外周所設的夾套上部位置排出母液;所述濃縮液的溫度為70-80°C, 含氯化鈉為140-180g/L,所述母液的溫度為為100-115°C,含氯化鈉250-300g/L。本發明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濃縮液按常規方法進入增稠設備增稠,然后進行液固分離,分離后的母液進入上三效蒸發罐;所述夾套上部位置排出的母液進入硝鹽分離系統。用于上述一種制硝母液排出方法的排出裝置(排出裝置的第一種技術方案),包括末端蒸發罐、末端蒸發罐底部的硝腳,還包括與末端蒸發罐連通的濃縮液循環泵及其管道, 所述末端蒸發罐大致軸向中部以下位置設有夾套,于夾套內底部的末端蒸發罐壁上設有濃縮液出口,或于夾套內底部的末端蒸發罐呈上下斷開狀;所述夾套上設有母液排出口,和與循環泵的濃縮液進料管的連通口。之所以在末端蒸發罐大致軸向中部以下位置設有夾套, 是因為蒸發罐內濃縮液的高度也大致在這個位置,夾套的內頂面可低于蒸發罐內的液面 1-1. 5 米。本發明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母液排出口以及循環泵進料管的連通口設置于夾套上部。所述夾套設有保溫夾腔。用于上述一種制硝母液排出方法的排出裝置(排出裝置的第二種技術方案),包括末端蒸發罐、通過濃縮液進出料管與末端蒸發罐連通的循環泵,所述循環泵的進料管外周設有夾套,于夾套內底部的進料管壁上設有濃縮液出口,或于夾套內底部的進料管壁呈上下斷開狀;所述夾套上設有母液排出口。本發明進一步改進方案是,循環泵進料管的連通口大致設置于末端蒸發罐軸向中部位置(其原因如上述),進料管與連通口連接后向下作90度折彎,夾套從折彎處向下設置。 所述母液排出口設置于夾套上部。所述夾套設有保溫夾腔。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明顯優點
本發明由于在末端蒸發罐外周或循環泵進料管外周設有夾套,還由于將蒸發罐與夾套的連通口、或進料管與夾套的連通口設置在夾套內的底部、同時在夾套頂部設置母液出口, 因此,蒸發罐內的液體進入夾套后有了靜止沉淀的環境,第一種技術方案中的硫酸鈉結晶體直接落入硝腳內,第二種技術方案中的硫酸鈉結晶體隨著循環泵進入蒸發罐內。從夾套頂部排出去的母液基本為澄清液,母液含氯化鈉250-300g/L,而從硝腳處排出的、經液固分離后得到的母液,含氯化鈉140-180g/L。從上述排出的母液含氯化鈉量可知,在原料相同、 生產量相同的情況下,本發明的母液排出量是現有技術的二分之一,大大減輕了硝鹽分離系統的負荷,節約了設備投資成本、以及系統運行過程中的能源消耗。
圖1為本發明排出裝置的第一種技術方案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排出裝置的第二種技術方案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排出裝置的第一種技術方案示意圖(末端蒸發罐壁上設有孔12)。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一種制硝母液排出方法,按常規方法,硝水由硝水泵依次泵入五效、四效、三效蒸發罐進行蒸發、濃縮、結晶,從三效蒸發罐出來的濃縮液進入末端蒸發罐。從末端蒸發罐的硝腳下部位置排出含有固態硫酸鈉的濃縮液,所述濃縮液的溫度為70-80°C,含氯化鈉為 140-180g/L,濃縮液按常規方法進入增稠設備增稠,然后進行液固分離,分離后的母液進入上一級蒸發罐蒸發、濃縮、結晶(即進入三效蒸發罐)。從蒸發罐外周所設的夾套上部位置排出母液,所述母液溫度為100-115°C,含氯化鈉250-300g/L (由于夾套內的液體處于靜止狀態,因此,從夾套上部位置排出的母液中基本不含硫酸鈉固體),排出的母液直接進入硝鹽分離系統。生產中,連續從蒸發罐的夾套上部母液排出口 5排出母液、從硝腳下部的濃縮液排出管10排出含有固態硫酸鈉的濃縮液,同時連續經由硝水進料管11向硝腳內注入低氯化鈉原料硝水。如圖1所示,制硝母液排出方法的排出裝置,包括末端蒸發罐1、末端蒸發罐1底部的硝腳2,還包括與末端蒸發罐1連通的濃縮液循環泵3及其管道。仍如圖1所示,末端蒸發罐1大致軸向中部以下位置設有夾套4 (所述夾套上下兩端邊緣焊接連接于蒸發罐),于夾套4內底部的末端蒸發罐1呈上下斷開狀(夾套與蒸發罐從斷開處連通)。所述夾套4上部設有母液排出口 5,和與循環泵3的濃縮液進料管的連通口 6。仍如圖1所示,所述夾套 4設有保溫夾腔7。實施例2如圖2所示,制硝母液排出方法的排出裝置,包括末端蒸發罐1、通過濃縮液進出料管與末端蒸發罐1連通的循環泵3。所述循環泵3的進料管8外周設有夾套4,于夾套4內底部的進料管8呈上下斷開狀(夾套與進料管從斷開處連通)。所述夾套4上部設有母液排出 Π 5。 循環泵3的進料管8的連通口大致設置于末端蒸發罐1軸向中部位置,進料管8 與連通口連接后向下作90度折彎,夾套4從折彎處向下設置。所述夾套4設有保溫夾腔7。 其余設施如實施例1。
權利要求
1.一種制硝母液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從末端蒸發罐的硝腳下部位置排出含有固態硫酸鈉的濃縮液,從末端蒸發罐外周所設的夾套上部位置排出母液;所述濃縮液的溫度為 70-80°C,含氯化鈉為140-180g/L,所述母液的溫度為100_115°C,含氯化鈉250_300g/L。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制硝母液排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濃縮液按常規方法進入增稠設備增稠,然后進行液固分離,分離后的母液進入上三效蒸發罐,所述夾套上部位置排出的母液進入硝鹽分離系統。
3.用于權利要求1或2—種制硝母液排出方法的排出裝置,包括末端蒸發罐、末端蒸發罐底部的硝腳,還包括與末端蒸發罐連通的濃縮液循環泵及其管道,其特征在于末端蒸發罐大致軸向中部以下位置設有夾套,于夾套內底部的末端蒸發罐壁上設有濃縮液出口,或于夾套內底部的末端蒸發罐呈上下斷開狀;所述夾套上設有母液排出口,和與循環泵的濃縮液進料管的連通口。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制硝母液排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液排出口以及循環泵進料管的連通口設置于夾套上部。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制硝母液排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套上下兩端邊緣焊接連接于末端蒸發罐。
6.如權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一種制硝母液排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套設有保溫夾腔。
7.用于權利要求1或2—種制硝母液排出方法的排出裝置,包括末端蒸發罐、通過濃縮液進出料管與末端蒸發罐連通的循環泵,其特征在于循環泵的進料管外周設有夾套,于夾套內底部的進料管壁上設有濃縮液出口,或于夾套內底部的進料管呈上下斷開狀;所述夾套上設有母液排出口。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制硝母液排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液排出口設置于夾套上部。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制硝母液排出裝置,其特征在于循環泵進料管的連通口大致設置于末端蒸發罐軸向中部位置,進料管與連通口連接后向下作90度折彎,夾套從折彎處向下設置。
10.如權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一種制硝母液排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套設有保溫夾腔。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制硝母液排出方法及其排出裝置,特點是從末端蒸發罐的硝腳下部位置排出含有固態硫酸鈉的濃縮液,從末端蒸發罐外周所設的夾套上部位置排出母液;所述濃縮液的溫度為70-80℃,含氯化鈉為140-180g/L,所述母液的溫度為為100-115℃,含氯化鈉250-300g/L。本發明在原料相同、生產量相同的情況下,本發明的母液排出量是現有技術的二分之一,大大減輕了硝鹽分離系統的負荷,節約了設備投資成本、以及系統運行過程中的能源消耗。
文檔編號C01D5/00GK102502714SQ20111031735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9日
發明者奚海, 孟獻亮, 李祥 申請人:江蘇白玫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