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材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復合板材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木質板材是傳統裝修和加工的主要材料,因為沒有好的替代產品而一直占領市場。雖然木質板材使用廣泛,但價格持續上漲。更重要的是,木質板材還有一些致命的弱點,如易燃燒、易老化、忌潮濕、忌蟲腐、生產復雜、投資大且破壞生態等。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建筑的內墻、外墻以及天花板等位置大量使用具有耐高溫防火功效的板材。
建筑裝修防火板材一般以硅質材料或者鈣質材料為主,加上一定量的纖維材料、輕質的骨質材料以及粘合劑、添加劑融合在一起,再經過高壓制作而成的裝飾用材。但一般的常用的防火板材具有良好的防火作用,但是其缺點是易碎且施工麻煩。為了解決易碎的問題,大多數的防火板材采用較大的板材厚度,這使得板材重量和成本也隨之增加。
同時,防火板材由于它的易碎性,在搬運和施工作業過程中,常常因為碰撞使得板材表面凹凸不平。因此,在將防火板材貼附于墻面結構時,可能會因為板材表面凹凸不平或是墻面的凹凸不平導致板材無法緊密的貼附于墻面,容易造成板材脫落使其無法達到應有的防火效果。
雖然環氧樹脂、酚醛樹脂等有機材料制成的板材具有很好的力學性能和機械性能,輕便耐用,但常用的環氧裝飾板材在耐高溫防火方面存在很大問題,180℃的情況下就會產生較大的變形,不適用于有耐高溫防火要求的位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耐高溫防火、不易變形且成本低的復合板材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復合板材,包括有機復合層和設置在所述有機復合層上的無機復合層,所述無機復合層包括無機基體和分布于所述無機基體中的纖維增強體,所述無機基體的材料包括磷酸鹽水泥、水泥摻和料、消泡劑和超塑化劑。
優選的,所述磷酸鹽水泥、水泥摻和料、消泡劑和超塑化劑的質量比為100:5~50:0.1~0.5:0.1~0.3。
優選的,所述磷酸鹽水泥包括質量比為10~20:10~20:4~5:5~6的磷酸二氫鹽、鎂砂、硼砂和氯鹽。
優選的,所述水泥摻合料包括粉煤灰、硅灰、煅燒偏高嶺土、蛭石粉、高爐礦渣粉、磷礦渣粉和廢棄混凝土粉料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的,所述消泡劑包括磷酸三丁酯、聚丙烯酸酯和硅烷酮聚醚中的一種。
優選的,所述超塑化劑包括萘系減水劑、三聚氰胺樹脂減水劑和聚羧酸減水劑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的,所述纖維增強體包括連續纖維或短纖維。
優選的,所述纖維增強體的纖維直徑為3~20μm。
優選的,所述無機復合層的厚度為0.1~0.5cm。
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復合板材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磷酸鹽水泥與水泥摻合料和水混合,得到混合物料;
將所述混合物料與消泡劑和超塑化劑混合,得到磷酸鹽水泥凈漿;
在有機復合層表面將纖維增強體澆筑于磷酸鹽水泥凈漿中,得到復合板材前驅體;
將所述復合板材前驅體進行養護,得到復合板材。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復合板材,包括有機復合層和設置在所述有機復合層上的無機復合層,所述無機復合層包括無機基體和分布于所述無機基體中的纖維增強體,所述無機基體的材料包括磷酸鹽水泥、水泥摻和料、消泡劑和超塑化劑。本發明提供的復合板材以有機復合層為基板,以包括無機基體和纖維增強體的無機復合層為面板,以磷酸鹽水泥、水泥摻和料、消泡劑和超塑化劑作為無機基體的材料,并且通過纖維增強體增強復合板材的整體性和強度,使復合板材不易碎,且具有良好的耐溫防火性。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提供的復合板材經900~1000℃高溫灼燒后依然具有良好的整體性和強度,有機復合層和無機復合層之間均具有良好粘接性能,板材整體平整沒有發生翹曲。
本發明提供的復合板材原材料來源廣,制備方法簡單,成本經濟,適用于大規模工業生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復合板材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為無機復合層,2為有機復合層,3為第二纖維增強體,4為第一纖維增強體;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3中復合板材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為無機復合層,2為有機復合層,3為第二纖維增強體,4為第一纖維增強體。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復合板材,包括有機復合層和設置在所述有機復合層上的無機復合層,所述無機復合層包括無機基體和分布于所述無機基體中的纖維增強體,所述無機基體的材料包括磷酸鹽水泥、水泥摻和料、消泡劑和超塑化劑。
本發明提供的復合板材包括有機復合層和設置在所述有機復合層上的無機復合層。如圖1所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基體包括從下到上依次設置的有機復合層2和無機復合層1。
本發明提供的復合板材包括無機復合層,所述無機復合層包括無機基體。在本發明中,所述無機基體包括磷酸鹽水泥、水泥摻和料、消泡劑和超塑化劑。在本發明中,所述磷酸鹽水泥、水泥摻和料、消泡劑和超塑化劑的質量比優選為100:5~50:0.1~0.5:0.1~0.3,更優選為100:10~40:0.2~0.4:0.15~0.25,最優選為100:20~30:0.25~0.35:0.18~0.22。
在本發明中,所述磷酸鹽水泥優選包括質量比為10~20:10~20:4~5:5~6的磷酸二氫鹽、鎂砂、硼砂和氯鹽,所述磷酸二氫鹽、鎂砂、硼砂和氯鹽的質量比更優選為14~16:14~16:4.2~4.6:5.2~5.6。在本發明中,所述磷酸二氫鹽、鎂砂、硼砂和氯鹽優選為粉體,更優選地,各粉體的粒度獨立地為200~300目。在本發明中,所述磷酸二氫鹽優選為堿金屬的磷酸二氫鹽,更優選為磷酸二氫鉀。在本發明中,所述氯鹽優選為堿金屬氯鹽或堿土金屬氯鹽;所述堿金屬氯鹽優選為氯化鈉;所述堿土金屬氯鹽優選為氯化鈣。在本發明中,所述磷酸鹽水泥使板材具有很好的強度和抗火抗高溫性能,保護有機復合材料基板。
在本發明中,所述水泥摻合料優選包括粉煤灰、硅灰、煅燒偏高嶺土、蛭石粉、高爐礦渣粉、磷礦渣粉和廢棄混凝土粉料中的一種或多種,更優選包括粉煤灰與硅灰、煅燒偏高嶺土、礦渣粉、磷渣粉和廢棄混凝土粉料中的一種或兩種的組合,最優選包括粉煤灰、硅灰和礦渣粉。在本發明中,當所述水泥摻合料為粉煤灰與硅灰、煅燒偏高嶺土、蛭石粉、高爐礦渣粉、磷礦渣粉和廢棄混凝土粉料中的一種或兩種的組合時,所述粉煤灰的質量優選為水泥摻合料質量的50~80%,更優選為60~70%,余量的硅灰、煅燒偏高嶺土、蛭石粉、高爐礦渣粉、磷礦渣粉和廢棄混凝土粉料中的一種或兩種。
本發明對所述粉煤灰的種類沒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粉煤灰即可。在本發明中,所述粉煤灰優選為Ⅰ級粉煤灰;所述Ⅰ級粉煤灰的粒度優選為200~300目。在本發明中,所述水泥摻合料改善了水泥的性能,提高了其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在本發明中,所述消泡劑優選包括磷酸三丁酯、聚丙烯酸酯和硅烷酮聚醚中的一種。在本發明中,所述消泡劑消除了磷酸鹽水泥中的氣泡,增加密實程度,提高強度。
在本發明中,所述超塑化劑優選包括萘系減水劑、三聚氰胺樹脂減水劑和聚羧酸減水劑中的一種或多種。在本發明中,所述萘系減水劑優選包括β-萘系磺酸鹽甲醛縮合物;所述三聚氰胺樹脂減水劑優選包括磺化三聚氰胺甲醛樹脂;所述聚羧酸減水劑優選包括羧酸聚醚脂嵌段共聚物。在本發明中,所述超塑化劑減少了水泥用水量,提高了強度和工作性能。
在本發明中,所述無機復合層包括分布于所述無機基體中的纖維增強體。在本發明中,為了區分無機復合層和有機復合層中的纖維增強體,將所述無機復合層中的纖維增強體稱為第一纖維增強體,下述所有第一纖維增強體均指代無機復合層中的纖維增強體。在本發明中,所述第一纖維增強體的材料優選包括碳纖維、玄武巖纖維和玻璃纖維中的一種。在本發明中,所述第一纖維增強體的纖維直徑優選為3~20μm,更優選為6~12μm。在本發明中,所述第一纖維增強體能夠增強復合板材的整體性和強度。本發明對所述第一纖維增強體的來源沒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市售纖維即可。
在本發明中,所述第一纖維增強體優選包括連續纖維或短纖維。在本發明中,如圖1所示,當所述第一纖維增強體為連續纖維時,所述連續纖維優選平行分布于無機基體中。在本發明中,所述無機基體中連續纖維的層數優選為1~3層。本發明對所述無機基體中連續纖維的分布間距沒有特殊的限定,根據無機基體的厚度與連續纖維的層數進行調整即可。在本發明中,所述無機基體中的連續纖維優選為等間距分布。在本發明中,如圖2所示,當所述第一纖維增強體為短纖維時,所述短纖維優選亂向分布于無機基體中。在本發明中,所述短纖維與磷酸鹽水泥的質量比優選為0.5~2:100,更優選為1~1.5:100。
本發明提供的復合板材包括設置于所述無機復合層下的有機復合層。在本發明中,所述有機復合層和無機復合層的上下位置為相對位置。本發明對所述有機復合層的材料種類沒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有機復合材料即可。在本發明中,所述有機復合層優選包括有機基體和分布于所述有機基體中的第二纖維增強體。
本發明對所述有機基體的材料沒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制備有機板材的材料即可。在本發明中,所述有機基體的材料包括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酚醛樹脂、三聚氰胺與甲醛縮聚而成的熱固性樹脂、有機硅化合物和聚丁二烯環氧樹脂中的一種。在本發明中,所述有機基體與磷酸鹽水泥的質量比為2~3:1~2。在本發明中,所述有機復合層使板材的具有一層光滑的下表面,可以很好的貼附于墻面結構。
在本發明中,所述第二纖維增強體的材料優選包括碳纖維、玄武巖纖維和玻璃纖維中的一種。在本發明中,所述第二纖維增強體的纖維直徑優選為3~20μm,更優選為6~12μm。在本發明中,所述第二纖維增強體能夠增強復合板材的整體性和強度。本發明對所述第二纖維增強體的來源沒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市售纖維即可。
在本發明中,所述第二纖維增強體優選包括連續纖維。在本發明中,所述連續纖維優選平行分布于有機基體中。在本發明中,所述有機基體中連續纖維的層數優選為1~5層,更優選為2~3層。本發明對所述有機基體中連續纖維的分布間距沒有特殊的限定,根據有機基體的厚度與連續纖維的層數進行調整即可。在本發明中,所述有機基體中的連續纖維優選為等間距分布。
在本發明中,所述無機復合層的厚度優選為0.1~0.5cm,更優選為0.15~0.35cm。本發明對所述復合板材的厚度沒有特殊的限定,根據最終產品的厚度要求進行調整即可。在本發明中,所述復合板材的厚度優選為0.4~1cm,更優選為0.5~0.8cm。在本發明中,所述有機復合層的厚度優選為0.3~0.5cm,更優選為0.35~0.45cm。
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復合板材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磷酸鹽水泥與水泥摻合料和水混合,得到混合物料;
將所述混合物料與消泡劑和超塑化劑混合,得到磷酸鹽水泥凈漿;
在有機復合層表面將纖維增強體澆筑于磷酸鹽水泥凈漿中,得到復合板材前驅體;
將所述復合板材前驅體進行養護,得到復合板材。
本發明將磷酸鹽水泥與水泥摻合料和水混合,得到混合物料。在本發明中,所述磷酸鹽水泥與水的質量比優選為29~51:16~20,更優選為35~45:17~18。本發明對所述混合的操作沒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混合的技術方案即可。在本發明中,所述混合優選在攪拌條件下進行;所述攪拌的時間優選為2~4min。
本發明對所述磷酸鹽水泥的制備的操作沒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磷酸鹽水泥的制備步驟即可。在本發明中,所述磷酸鹽水泥的制備步驟優選包括:將磷酸二氫鹽、鎂砂、硼砂和氯鹽混合,得到磷酸鹽水泥。
本發明優選首先將磷酸二氫鹽、鎂砂、硼砂和氯鹽分別進行研磨,得到粉體。本發明對所述研磨的操作沒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研磨的操作即可。在本發明中,所述研磨優選使粉體粒度達到200~300目。
完成所述研磨后,本發明將得到的磷酸二氫鹽粉體、鎂砂粉體、硼砂粉體和氯鹽粉體混合,得到磷酸鹽水泥。本發明對所述混合的操作沒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混合的操作即可。
得到混合物料后,本發明將所述混合物料與消泡劑和超塑化劑混合,得到磷酸鹽水泥凈漿。本發明對所述混合的操作沒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混合的技術方案即可。在本發明中,所述混合優選在攪拌條件下進行;所述攪拌的時間優選為1~3min。
本發明在有機復合層表面將纖維增強體澆筑于磷酸鹽水泥凈漿中,得到復合板材前驅體。在本發明中,當所述纖維增強體為連續纖維時,所述復合板材前驅體的制備優選包括以下步驟:在有機復合層表面澆筑一層磷酸鹽水泥凈漿,在表面覆蓋一層浸潤有磷酸鹽水泥凈漿的連續纖維,重復澆筑和覆蓋步驟至浸潤有磷酸鹽水泥凈漿的連續纖維全部澆筑在磷酸鹽水泥凈漿中,得到復合板材前驅體。本發明優選根據摻入的連續纖維的層數選擇重復的次數。
在本發明中,所述無機復合層優選被連續纖維分割為多個磷酸鹽水泥凈漿層。本發明對所述磷酸鹽水泥凈漿層的厚度沒有特殊的限定,根據無機復合層厚度及連續纖維的層數和分布進行調整即可。
在本發明中,當所述纖維增強體為短纖維時,所述復合板材前驅體的制備優選包括以下步驟:將所述磷酸鹽水泥凈漿與短纖維混合,得到復合水泥凈漿,在有機復合層表面澆筑所述復合水泥凈漿,得到復合板材前驅體。本發明對所述磷酸鹽水泥凈漿與短纖維混合的操作沒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制備混合物料的技術方案即可。在本發明中,所述磷酸鹽水泥凈漿與短纖維的混合優選使所述短纖維在磷酸鹽水泥凈漿中亂向均勻分布。
本發明對所述有機復合層的制備方法沒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有機復合材料的制備的技術方案即可。在本發明中,所述有機復合層的制備優選包括以下步驟:將浸潤有有機基體材料的連續纖維澆筑于有機基體材料中,固化得到有機復合層;更優選包括以下步驟:將有機基體材料澆筑一層,在表面覆蓋一層浸潤有有機基體材料的連續纖維,重復澆筑和覆蓋步驟至浸潤有有機基體材料的連續纖維全部澆筑在有機基體材料中,靜置固化得到有機復合層。本發明優選根據摻入的連續纖維的層數選擇重復的次數。
在本發明中,所述靜置固化的時間優選為25~35min;所述靜置固化的溫度優選為室溫。在本發明中,所述有機復合層優選被連續纖維織物層分割為多個有機基體層。本發明對所述有機基體層的厚度沒有特殊的限定,根據有機復合層厚度及連續纖維的層數和分布進行調整即可。
得到復合板材前驅體后,本發明優選將所述復合板材前驅體進行靜置后養護,得到復合板材。在本發明中,所述復合板材前驅體靜置的時間優選為50~70min,更優選為55~65min。在本發明中,所述養護的溫度優選為20~30℃;所述養護的時間優選為22~26h,更優選為23~25h。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提供的復合板材及其制備方法進行詳細地描述,但不能將它們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
實施例1:
(1)將碳纖維布裁剪成20cm×20cm大小;
(2)取5塊碳纖維布在環氧樹脂中充分浸潤,將環氧樹脂在模具中澆筑一層,將一張浸潤過環氧樹脂的碳纖維布覆蓋在上面;
(3)重復(2)過程進行直到被浸潤過環氧樹脂的碳纖維布都澆筑在環氧樹脂中;其靜置30分鐘制成有機復合層;
(4)取磷酸二氫鉀240g,鎂砂240g,硼砂80g,氯化鈉120g,分別磨成細度在200目的粉,然后加入Ⅰ級粉煤灰250g,50g磷礦渣粉,20g高爐礦渣粉,在攪拌機攪拌均勻。將360g水分兩次加入在到攪拌機,攪拌2分鐘,再加入萘系減水劑和聚丙烯酸酯消泡劑,攪拌1分鐘,制成磷酸鹽水泥凈漿;
(5)取碳纖維布3塊在磷酸鹽水泥凈漿中充分浸潤,將磷酸鹽水泥凈漿在有機復合層上澆筑一層,將一張浸潤過磷酸鹽水泥凈漿的碳纖維布覆蓋在上面;重復(4)過程直到被浸潤過磷酸鹽水泥凈漿的碳纖維布都澆筑在磷酸鹽水泥凈漿中;
(6)靜置1小時,脫模;常溫養護24小時,板材成形。
本實施例制備的復合板材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所述復合板材包括從下到上依次設置的有機復合層2和無機復合層1,所述第一纖維增強體4平行分布于無機基體內形成無機復合層1,所述第二纖維增強體3平行分布于有機基體內形成有機復合層2。
本實施例中制備得到的復合板材的有機復合層厚度為0.4cm,無機復合層厚度為0.2cm,總厚度0.6cm。有機復合層表面光滑平整,可以保證在施工過程中很好的貼附于墻面。
實施例2:
(1)將碳纖維布和玄武巖纖維布裁剪成40cm×40cm大小;
(2)取4塊玄武巖纖維布在酚醛樹脂中充分浸潤,將酚醛樹脂在模具中澆筑一層,將一張浸潤過酚醛樹脂的玄武巖纖維布覆蓋在上面;
(3)重復(2)過程進行直到被浸潤過酚醛樹脂的玄武巖纖維布都澆筑在酚醛樹脂中;將其靜置30分鐘制成有機復合層;
(4)取磷酸二氫鉀1000g,鎂砂1000g,硼砂320g,氯化鈉420克,將其磨成細度300目的粉,然后加入Ⅰ級粉煤灰1000g、Ⅰ級硅灰200g、高爐礦渣粉100g在攪拌機攪拌均勻;將1450g的水分兩次加入在到攪拌機,攪拌2分鐘,再加入三聚氰胺減水劑與聚羧酸減水劑的混合超塑化劑和聚丙烯酸酯消泡劑,攪拌1分鐘,制成磷酸鹽水泥凈漿;
(5)取玄武巖纖維布2塊在磷酸鹽水泥凈漿中充分浸潤,將磷酸鹽水泥凈漿在有機復合層上澆筑一層,將一張浸潤過磷酸鹽水泥凈漿的玄武巖纖維布覆蓋在上面;重復(4)過程直到被浸潤過磷酸鹽水泥凈漿的玄武巖纖維布都澆筑在磷酸鹽水泥凈漿中;
(6)靜置1小時,脫模;常溫養護24小時,板材成形。
本實施例制備得到的復合板材的有機復合層厚度為0.5cm,無機復合層厚度為0.2cm,總厚度0.7cm。有機復合層表面光滑平整,可以保證在施工過程中很好的貼附于墻面。
實施例3:
(1)將碳纖維布裁剪成40cm×40cm大小;
(2)取3塊碳纖維布在聚丁二烯環氧樹脂中充分浸潤,將聚丁二烯環氧樹脂在模具中澆筑一層,將一張浸潤過聚丁二烯環氧樹脂的碳纖維布覆蓋在上面;
(3)重復(2)過程進行直到被浸潤過聚丁二烯環氧樹脂的碳纖維布都澆筑在聚丁二烯環氧樹脂中;將其靜置30分鐘制成有機復合層;
(4)取磷酸二氫鉀700g,鎂砂700g,硼砂200g,氯化鈉200克,將其磨成細度200目的粉,然后加入Ⅰ級粉煤灰500g、煅燒偏高嶺土100g在攪拌機攪拌均勻;將1000g的水分兩次加入在到攪拌機,攪拌2分鐘,再加入三聚氰胺樹脂減水劑和聚丙烯酸酯消泡劑,攪拌1分鐘,制成磷酸鹽水泥凈漿;
(5)將16g短切碳纖維在磷酸鹽水泥凈漿中充分浸潤,將短切碳纖維加入到水泥凈漿中攪拌3分鐘,將水泥漿體澆筑在有機復合層上;
(6)靜置1小時,脫模;常溫養護24小時,板材成形。
本實施例制備的復合板材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所述復合板材包括從下到上依次設置的有機復合層2和無機復合層1,所述第一纖維增強體4亂向均勻分布于無機基體內形成無機復合層1,所述第二纖維增強體3平行分布于有機基體內形成有機復合層2。
本實施例制備的復合板材的有機復合層厚度為0.4cm,無機復合層厚度為0.3cm,總厚度0.7cm。有機復合層表面光滑平整,可以保證在施工過程中很好的貼附于墻面。
實施例4:
(1)將玄武巖纖維布裁剪成40cm×40cm大小;
(2)取2塊玄武巖纖維布在不飽和聚酯樹脂中充分浸潤,將不飽和聚酯樹脂在模具中澆筑一層,將一張浸潤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玄武巖纖維布覆蓋在上面;
(3)重復(2)過程進行直到被浸潤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玄武巖纖維布都澆筑在不飽和聚酯樹脂中;將其靜置30分鐘制成有機復合層;
(4)取磷酸二氫鉀560g,鎂砂560g,硼砂140g,氯化鈉200克,將其磨成細度300目的粉,然后加入Ⅰ級粉煤灰600g、Ⅰ級硅灰100g、蛭石粉100g在攪拌機攪拌均勻;將950g的水分兩次加入在到攪拌機,攪拌2分鐘,再加入三聚氰胺樹脂減水劑與聚羧酸減水劑的混合超塑化劑和硅烷酮聚醚消泡劑,攪拌1分鐘,制成磷酸鹽水泥凈漿;
(5)將10g短切玄武巖纖維在磷酸鹽水泥凈漿中充分浸潤,將短切玄武巖纖維加入到水泥凈漿中攪拌2分鐘。將水泥漿體澆筑在有機復合層上;
(6)靜置1小時,脫模;常溫養護24小時,板材成形。
本實施例制備的復合板材的有機復合層厚度為0.5cm,無機復合層厚度為0.1cm,總厚度0.6m。有機復合層表面光滑平整,可以保證在施工過程中很好的貼附于墻面。
實施例5:
(1)將玻璃纖維布裁剪成40cm×40cm大小;
(2)取2塊玻璃纖維布在不飽和聚酯樹脂中充分浸潤,將不飽和聚酯樹脂在模具中澆筑一層,將一張浸潤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玻璃纖維布覆蓋在上面;
(3)重復(2)過程進行直到被浸潤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玻璃纖維布都澆筑在不飽和聚酯樹脂中;將其靜置30分鐘制成有機復合層;
(4)取磷酸二氫鉀500g,鎂砂500g,硼砂160g,氯化鈉100克,將其磨成細度20目的粉,然后加入Ⅰ級粉煤灰400g、Ⅰ級硅灰100g在攪拌機攪拌均勻;將750g的水分兩次加入在到攪拌機,攪拌2分鐘,再加入三聚氰胺樹脂減水劑與聚羧酸減水劑的混合超塑化劑和硅烷酮聚醚消泡劑,攪拌1分鐘,制成磷酸鹽水泥凈漿;
(5)將14g短切玻璃纖維在磷酸鹽水泥凈漿中充分浸潤,將短切玻璃纖維加入到水泥凈漿中攪拌2分鐘。將水泥漿體澆筑在有機復合層上;
(6)靜置1小時,脫模;常溫養護24小時,板材成形。
本實施例制備的復合板材的有機復合層厚度為0.3cm,無機復合層厚度為0.5cm,總厚度0.8cm。有機復合層表面光滑平整,可以保證在施工過程中很好的貼附于墻面。
將實施例1~5分別用汽油火焰噴槍灼燒,溫度控制在900~1000℃左右,灼燒5分鐘。灼燒點中心逐漸變為白色,纖維布沒有燃燒現象。經過灼燒后板材依然具有良好的整體性和強度,有機復合層和無機復合層,有機復合層、無機復合層與纖維增強體之間均具有良好粘接性能。板材整體平整沒有發生翹曲。
由以上實施例可以看出,本發明提供的復合板材表面平整,具有良好的整體性和強度,且具有良好的耐溫防火性。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