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坭興陶的泥料,具體涉及一種可用于干壓成型的坭興陶土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坭興陶是廣西特有的工藝陶器,其采用欽州地區特有的東泥和西泥為原料,經過風化、球磨、壓濾、真空練泥、陳腐后制成坯料,然后經成型、干燥、燒制等工藝制成。坭興陶造型穩重、古色古香、窯變色彩變換無窮、雕刻圖案多姿多彩,頗具地方民族特色,深受各界人士青睞。傳統坭興陶的成型方法多采用濕法成型,如可塑法和注漿法。濕法成型最大的缺陷是工藝周期長,坯體干燥能耗高。隨著坭興陶產業化的發展,對短周期生產工藝的探索也顯得越發重要。干壓成型工藝簡單,操作方法,周期短,效率高,便于實行自動化生產。如公開號為cn102229184a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坭興陶干法成型工藝,將東泥和西泥粉碎至80~120目,按5~6:4~5的重量比混勻,得到陶土粉末;再根據產品形狀選擇合適的鋁合金模具,將鋁合金模具安裝固定在液壓機上,然后將陶土粉末填入鋁合金模具下模的型腔中,在正面壓力為80~400噸的壓力條件下壓制成型。由于該工藝為單向加壓,模具下端的承壓板和模塞固定不動,只通過模塞由上方加壓,由于陶土之間以及陶土與模壁之間的摩擦阻力是相當大的,必然導致明顯的壓力梯度,故壓成的坯體結構具有明顯的各向異性,密度分布不均一,而這種密度不均勻分布在后續燒制過程中容易導致畸變和開裂,對于坭興陶小型器皿(直徑<25cm,高度<40cm)而言,畸變和開裂幾率為30%左右,對于中型器皿(25cm≤直徑<40cm,40cm≤高度<80cm)而言,畸變和開裂幾率為50%左右,對于坭興陶大型器皿(直徑≥40cm,高度≥80cm)而言,畸變和開裂幾率就更高了,甚至高達70%以上,大大影響產品質量。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坭興陶土及其制備方法,該陶土在干壓條件下,陶土粒子之間以及陶土與金屬模壁之間的摩擦力較小,成型坯體均勻。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坭興陶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東泥4~6份、西泥6~4份、na2ti3o70.1~0.3份。東泥和西泥都是由al2o3、sio2、fe2o3等金屬氧化物組成,而金屬氧化物表面原子因具有不飽和的化學鍵而傾向于與空氣中的水進行離子配位,最易發生的過程是表面羥基化,在單向加壓條件下,粒子相互靠近極易形成氫鍵導致粉體之間摩擦力大,降低了粉體流動性,從而導致坯體均勻性極差。而在坯料中加入na2ti3o7,na2ti3o7具有很強的吸濕性,可搶奪al2o3、sio2、fe2o3等金屬氧化物周圍的水分子,避免上述金屬氧化物表面羥基化而發生團聚。na2ti3o7在吸收水分后反應生成鈦酸,鈦酸會以較快的速度進行聚合,逐漸形成單體形式的具有很大活性的鈦酸聚合物,鈦酸聚合物包覆在金屬氧化物表面,從而形成一層均勻無定形的氧化鈦表皮狀膜,因而可以大大降低液橋力,防止坯料粒子團聚。另外氧化鈦表皮狀膜空間位阻遠遠大于-oh,粒子間的作用力減少,從而減少坯料粒子之間的摩擦力,使得坯料在成型過程中阻力大幅降低,流動性得以提高。na2ti3o7還能提高金屬離子表面ζ電位,增加粒子間的靜電排斥作用,使得坯體在單向加壓時降低粒子間,粒子與模壁之間的摩擦力,壓制成型的坯體均勻性得到提高。作為優選,各組分的重量份為:東泥6份、西泥4份、na2ti3o70.2份。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坭興陶土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東泥、西泥按照常規方法制成坯料;2)將na2ti3o7粉碎,混入坯料中,干燥,即得。上述坯料的粒度為4~6μm。na2ti3o7粉碎至粒度為4~6μm。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發明在坭興陶常規坯料中加入na2ti3o7,可減小坯料在干壓條件下的摩擦力,提高坯料的流動性,使得成型坯體均勻。2)本發明的陶土在單向加壓條件下壓制的坯體密度均勻,在后續燒制過程中畸變和開裂幾率大大降低。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闡述,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實施例11)稱取東泥400kg、西泥600kg、na2ti3o710kg,備用。2)將東泥和西泥按上述比例混合,風化4個月,入球磨機研磨(研磨介質為鵝卵石),壓濾(濾網為100目),真空練泥,陳腐15天,得到坯料,坯料的粒徑在4~6μm。3)將na2ti3o7粉碎至4~6μm,混入到坯料中,干燥,即得坭興陶土。4)將坭興陶土填入金屬模腔中,在正面壓強為50mpa下壓制30s,即得茶壺坯體。(直徑為15cm,高度為30cm)。實施例21)稱取東泥600kg、西泥400kg、na2ti3o720kg,備用。2)將東泥和西泥按上述比例混合,風化6個月,入球磨機研磨(研磨介質為鵝卵石),壓濾(濾網為100目),真空練泥,陳腐15天,得到坯料,坯料的粒徑在4~6μm。3)將na2ti3o7粉碎至4~6μm,混入到坯料中,干燥,即得坭興陶土。4)將坭興陶土填入金屬模腔中,在正面壓強為50mpa下壓制30s,即得茶壺坯體。(直徑為15cm,高度為30cm)。對照例11)稱取東泥600kg、西泥400kg,備用。2)將東泥和西泥按上述比例混合,風化6個月,入球磨機研磨(研磨介質為鵝卵石),壓濾(濾網為100目),真空練泥,陳腐15天,得到坯料,坯料的粒徑在4~6μm。3)將坯料填入金屬模腔中,在正面壓強為50mpa下壓制30s,即得茶壺坯體。(直徑為15cm,高度為30cm)。實施例31)稱取東泥500kg、西泥500kg、na2ti3o715kg,備用。2)將東泥和西泥按上述比例混合,風化5個月,入球磨機研磨(研磨介質為鵝卵石),壓濾(濾網為100目),真空練泥,陳腐15天,得到坯料,坯料的粒徑在4~6μm。3)將na2ti3o7粉碎至4~6μm,混入到坯料中,干燥,即得坭興陶土。4)將坭興陶土填入金屬模腔中,在正面壓強為50mpa下壓制30s,即得茶壺坯體。(直徑為15cm,高度為30cm)。實施例41)稱取東泥400kg、西泥600kg、na2ti3o730kg,備用。2)將東泥和西泥按上述比例混合,風化6個月,入球磨機研磨(研磨介質為鵝卵石),壓濾(濾網為100目),真空練泥,陳腐15天,得到坯料,坯料的粒徑在4~6μm。3)將na2ti3o7粉碎至4~6μm,混入到坯料中,干燥,即得坭興陶土。4)將坭興陶土填入金屬模腔中,在正面壓強為50mpa下壓制30s,即得茶壺坯體。(直徑為15cm,高度為30cm)。將實施例1~4以及對照例1的坯體進行密度測試,結果見表1。并從實施例1~4以及對照例1的坯體分別挑選100個茶壺坯體在1120℃下燒制10h,分別計算燒成率,結果見表2。表1由于坯料中al2o3占比約15%,sio2占比約65%,fe2o3占比約5%,按坯體理論密度為(3.9×15%+2.2×65%+5.24×5%)/85%=2.68g/cm3來計算的體積百分比。表2組別坯體總數(個)畸變(個)開裂(個)燒成率實施例11001198%實施例210000100%實施例31000199%實施例41002197%對照例110091081%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