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物基因器械設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生物基因監測儀器。
背景技術:
生物工程是以生物學的理論和技術為基礎,結合化工、機械、電子計算機等現代工程技術,充分運用分子生物學的最新成就,地操縱遺傳物質,定向地改造生物或其功能,短期內創造出具有超遠緣性狀的新物種,再通過合適的生物反應器對這類“工程菌”或“工程細胞株”進行大規模的培養,以生產大量有用代謝產物或發揮它們獨特生理功能一門新興技術。基因工程又稱基因拼接技術和DNA重組技術,是以分子遺傳學為理論基礎,以分子生物學和微生物學的現代方法為手段,將不同來源的基因按預先設計的藍圖,在體外構建雜種DNA分子,然后導入活細胞,以改變生物原有的遺傳特性、獲得新品種、生產新產品。基因工程技術為基因的結構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然而,現有的生物基因監測儀器上缺少有助于分別安裝監測元器件和激光光源發射儀器的裝置,有些生物基因監測儀器上缺少有助于分別安裝流量識別傳感器和顏色識別傳感器并實現流量和顏色監測識別功能的裝置,不能滿足實際情況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生物基因監測儀器。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生物基因監測儀器,包括監測箱、流量傳感器套和顏色識別傳感器套,所述監測箱的下端對稱安裝有擋板,所述擋板之間安裝有矩形盒,所述矩形盒的中部安裝有激光光源發射座。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激光光源發射座與監測箱的外部均設有絕緣涂層。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監測箱內設有分隔室,所述分隔室之間設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設有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流量傳感器套和顏色識別傳感器套均安裝在監測箱的左側,所述激光光源發射座內的螺紋均細牙螺紋。
現場使用時,操作人員首先將裝置整體安裝在合適位置,再將裝置整體固定,其次,通過流量識別傳感器套和顏色識別傳感器套分別安裝流量識別傳感器和顏色識別傳感器,最后,通過監測箱和激光光源發射座分別安裝監測元器件和激光光源發射儀器,即可進行生物基因監測運行工作。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監測箱和激光光源發射座有助于分別安裝監測元器件和激光光源發射儀器,通過設置流量識別傳感器套和顏色識別傳感器套有助于分別安裝流量識別傳感器和顏色識別傳感器并實現流量和顏色監測識別功能,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經濟實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監測箱;11、激光光源發射座;2、流量識別傳感器套;3、顏色識別傳感器套。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所述一種生物基因監測儀器,包括監測箱1、流量傳感器套2和顏色識別傳感器套3,所述監測箱1內設有分隔室,所述分隔室之間設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設有孔,所述監測箱1的下端對稱安裝有擋板,所述擋板之間安裝有矩形盒,所述矩形盒的中部安裝有激光光源發射座11,監測箱1和激光光源發射座11有助于分別安裝監測元器件和激光光源發射儀器。
所述激光光源發射座11與監測箱1的外部均設有絕緣涂層,所述流量傳感器套2和顏色識別傳感器套3均安裝在監測箱的左側,所述激光光源發射座11內的螺紋均細牙螺紋,流量識別傳感器套2和顏色識別傳感器套3有助于分別安裝流量識別傳感器和顏色識別傳感器并實現流量和顏色監測識別功能。
現場使用時,操作人員首先將裝置整體安裝在合適位置,再將裝置整體固定,其次,通過流量識別傳感器套2和顏色識別傳感器套3分別安裝流量識別傳感器和顏色識別傳感器,最后,通過監測箱1和激光光源發射座11分別安裝監測元器件和激光光源發射儀器,即可進行生物基因監測運行工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