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培養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抗腫瘤免疫用細胞培養裝置,屬于生物學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腫瘤已經成為現在人類最難治愈的疾病之一,通過對腫瘤細胞以及腫瘤免疫相關細胞的培養和研究可以了解腫瘤的發生機制,而且可以為腫瘤免疫治療提供新的手段。為了更充分地了解腫瘤形成的機理和腫瘤免疫相關細胞對抗腫瘤組織的作用機制,有必要對血液中各種細胞在體外進行培養以研究不同生理狀態下各種細胞的生理過程,為抗腫瘤免疫的臨床應用提供依據,細胞的培養過程對生長條件的控制是非常嚴格的,且不同腫瘤的研究,需要培養不同種類的抗腫瘤免疫用細胞,每一種細胞對培養環境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些細胞的要求很高甚至于苛刻,稍有變化便很容易導致培養失敗;此外傳統的細胞培養裝置都是將制冷模塊、制熱模塊及加濕模塊放在培養室中,使得培養室內部溫濕度環境不均勻,容易導致培養失敗,給實驗、研究等工作帶來很多阻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腫瘤免疫用細胞培養裝置,操作簡單,攜帶方便,溫度均勻,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導致的上述缺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抗腫瘤免疫用細胞培養裝置,包括培養箱、控制箱、提手、吸盤、上箱門、下箱門、振蕩器、支架、托盤、培養皿、照明燈、臭氧發生器、環境監測裝置、電源、制冷模塊、制熱模塊、加濕模塊、密封條、視窗、顯示屏及控制器;所述培養箱頂部的中心處安裝有提手,控制箱固定在培養箱的底部,且控制箱下表面的四個拐角處安裝有吸盤;所述培養箱的箱壁為雙層結構,外壁為玻璃纖維隔熱層,內壁為不銹鋼層,且玻璃纖維隔熱層與不銹鋼層之間設有中空的分流層,且分流層兩側及頂部與培養箱之間設有通孔;所述振蕩器固定在培養箱底部的中心處,振蕩器的頂部安裝有支架,支架之間安裝有若干層托盤,托盤上設有若干個凹槽,培養皿放置在凹槽中;所述照明燈固定在培養箱內側頂部的中心處,臭氧發生器和環境監測裝置均固定在培養箱內側的底部;所述電源、制冷模塊、制熱模塊及加濕模塊均安裝在控制箱內部,且制冷模塊、制熱模塊及加濕模塊均通過管道與分流層連接;所述上箱門的一側通過合頁與培養箱連接,另一側通過電磁鎖與培養箱連接,上箱門內側的四周安裝有密封條,且密封條采用無氟泡沫材質,上箱門的中心處設有視窗;所述下箱門的一側通過合頁與控制箱連接,另一側通過鎖扣與培養箱連接,且下箱門上設有散熱孔;所述顯示屏嵌裝在上箱門的外壁上,控制器固定在下箱門的外壁上,控制器通過導線與電源連接,且振蕩器、照明燈、臭氧發生器、環境監測裝置、制冷模塊、制熱模塊、加濕模塊及顯示屏均通過導線與控制器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視窗的材質為無色透明的有機玻璃。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培養皿在托盤上呈矩形陣列排布。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電源為可充電式蓄電池組。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散熱孔為長腰形孔。
有益效果:與傳統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抗腫瘤免疫用細胞培養裝置結構新穎,設計科學合理,操作簡單,攜帶方便,培養皿進行均勻、穩定的搖晃,讓細胞均勻生長,減少醫務人員的勞動強度;制冷模塊、制熱模塊及加濕模塊與導流層相配合,通過分流層與培養箱之間的通孔,均勻的改變培養室內部溫濕度環境,提高細胞培養的成功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抗腫瘤免疫用細胞培養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抗腫瘤免疫用細胞培養裝置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其中:1-培養箱、2-控制箱、3-提手、4-吸盤、5-上箱門、6-下箱門、7-振蕩器、8-支架、9-托盤、10-培養皿、11-照明燈、12-臭氧發生器、13-環境監測裝置、14-電源、15-制冷模塊、16-制熱模塊、17-加濕模塊、18-管道、19-密封條、20-視窗、21-顯示屏、22-控制器、23-玻璃纖維隔熱層、24-不銹鋼層、25-分流層、26-通孔、27-電磁鎖、28-鎖扣、29-散熱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圖3所示,一種抗腫瘤免疫用細胞培養裝置,包括培養箱1、控制箱2、提手3、吸盤4、上箱門5、下箱門6、振蕩器7、支架8、托盤9、培養皿10、照明燈11、臭氧發生器12、環境監測裝置13、電源14、制冷模塊15、制熱模塊16、加濕模塊17、密封條19、視窗20、顯示屏21及控制器22;所述培養箱1頂部的中心處安裝有提手3,控制箱2固定在培養箱1的底部,且控制箱2下表面的四個拐角處安裝有吸盤4;所述培養箱1的箱壁為雙層結構,外壁為玻璃纖維隔熱層23,內壁為不銹鋼層24,且玻璃纖維隔熱層23與不銹鋼層24之間設有中空的分流層25,且分流層25兩側及頂部與培養箱1之間設有通孔26;所述振蕩器7固定在培養箱1底部的中心處,振蕩器7的頂部安裝有支架8,支架8之間安裝有若干層托盤9,托盤9上設有若干個凹槽,培養皿10放置在凹槽中;所述照明燈11固定在培養箱1內側頂部的中心處,臭氧發生器12和環境監測裝置13均固定在培養箱1內側的底部;所述電源14、制冷模塊15、制熱模塊16及加濕模塊17均安裝在控制箱2內部,且制冷模塊15、制熱模塊16及加濕模塊17均通過管道18與分流層25連接;所述上箱門5的一側通過合頁與培養箱1連接,另一側通過電磁鎖27與培養箱1連接,上箱門5內側的四周安裝有密封條19,且密封條19采用無氟泡沫材質,上箱門5的中心處設有視窗20;所述下箱門6的一側通過合頁與控制箱2連接,另一側通過鎖扣28與培養箱1連接,且下箱門6上設有散熱孔29;所述顯示屏21嵌裝在上箱門5的外壁上,控制器22固定在下箱門6的外壁上,控制器22通過導線與電源14連接,且振蕩器7、照明燈11、臭氧發生器12、環境監測裝置13、制冷模塊15、制熱模塊16、加濕模塊17及顯示屏21均通過導線與控制器22連接。
其中,所述視窗20的材質為無色透明的有機玻璃。
其中,所述培養皿10在托盤9上呈矩形陣列排布。
其中,所述電源14為可充電式蓄電池組。
其中,所述散熱孔29為長腰形孔。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