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釀酒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家用果酒釀造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一個飲酒文化源遠流長的國家,人們對飲酒非常熱衷,自釀酒作為一種傳統的飲酒方式,近年來也倍受人們的推崇,各種私人釀制的酒已經成為了人們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彰顯了其獨特的品味。釀酒設備作為輔助人們釀造酒水的設備可以增加釀酒的效率和口感。一般釀酒設備在釀造酒水過程中應該維持內部的溫度在一定的范圍內。但現有的釀酒設備大多體積較大,在釀造過程中需人工檢測酒水的溫度并控制酒水的溫度,給人們帶來在釀酒過程中的操作繁雜等諸多不便,不適合家庭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家用果酒釀造裝置,具有結構簡單,可自動實現實時檢測并控制酒水溫度的優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家用果酒釀造裝置包括:外殼,其內部設有收容腔,其中外殼的頂部設有上蓋,上蓋用于密封收容腔;中間隔板,設置在外殼的內部,以將收容腔分隔成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其中第一收容腔靠近上蓋;內膽,收容在第一收容腔中;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設置在中間隔板和內膽之間;其中,內膽的內腔的上端可移動覆蓋有不銹鋼密封壓板,中間隔板遠離內膽的一側面上依次設有電子制冷片和散熱片,電子制冷片的吸熱面與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連接,電子制冷片的散熱面與散熱片連接。
其中,中間隔板設有凹槽,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收容在凹槽中,且凹槽中設有開孔,電子制冷片收容在開孔中,且與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連接。
其中,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和電子制冷片呈圓形狀,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的內徑比電子制冷片的內徑大。
其中,內膽的內腔呈圓臺狀,不銹鋼密封壓板呈圓形狀,內膽的上端頂部的內徑比內膽的中部的內徑大,其中不銹鋼密封壓板的內徑大于內膽的中部的內徑,且不銹鋼密封壓板的內徑小于內膽的上端頂部的內徑,以使得不銹鋼密封壓板可移動覆蓋內膽的上端頂部和內膽的中部之間。
其中,上述的家用果酒釀造裝置還包括第一通氣軟管、單向閥和第二通氣軟管,第一通氣軟管的一端與內膽的內腔連通,第一通氣軟管的另一端通過單向閥與第二通氣軟管的一端連接,以排出從內膽的內腔輸出的氣體,第二通氣軟管的另一端放置在盛有液體的透明水瓶的液體中。
其中,外殼的頂部與上蓋之間設有密封圈,以使得上蓋覆蓋在外殼的頂部時密封內膽。
其中,密封圈的內部設有磁條,外殼的頂部設有鐵板,以使得上蓋覆蓋在外殼的頂部時,密封圈與鐵板互相吸合。
其中,密封圈設有凸起,上蓋朝向內膽的一側面設有卡槽,凸起密封卡置在卡槽中,以使得密封圈固定在上蓋上。
其中,內膽外圍包裹有導熱銅條,內膽底部的導熱銅條與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連接,且內膽與外殼之間填充有聚氨脂保溫發泡層,其中內膽的內部設有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內膽的內部溫度。
其中,外殼的表面設有觸摸顯示屏,第二收容腔中間隔設有散熱風扇和電源適配器,散熱風扇的出風口朝向散熱片,電源適配器用于給觸摸顯示屏、散熱風扇和電子制冷片提供電源。
區別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家用果酒釀造裝置,包括:外殼,其內部設有收容腔,其中外殼的頂部設有上蓋,上蓋用于密封收容腔;中間隔板,設置在外殼的內部,以將收容腔分隔成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其中第一收容腔靠近上蓋;內膽,收容在第一收容腔中;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設置在中間隔板和內膽之間;其中,內膽的內腔的上端可移動覆蓋有不銹鋼密封壓板,中間隔板遠離內膽的一側面上依次設有電子制冷片和散熱片,電子制冷片的吸熱面與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連接,電子制冷片的散熱面與散熱片連接。通過上述方式,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一種家用果酒釀造裝置的結構簡單,能有效將內膽中內腔的溫度維持在合適的范圍內,防止局部溫度變化過快導致酵母死亡致使釀酒失敗;不銹鋼密封壓板可移動覆蓋在內膽的內腔的上端,可自動實現壓帽及攪拌功能;電子制冷片具有制冷及加熱雙重功能,便于實現發酵溫度的控制;通過透明水瓶中的氣體冒出,便于掌握內膽中的酒糟的發酵情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家用果酒釀造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家用果酒釀造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上蓋,2為密封圈,3為第一通氣軟管,4為單向閥,5為第二通氣軟管,6為透明水瓶,7為外殼,8為出酒閥,9為底腳,10為顯示屏,11為磁條,12為鐵板,13為內膽,14為不銹鋼密封壓板,15為導熱銅條,16為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17為電子制冷片,18為散熱片,19為散熱風扇,20為電源適配器,21為中間隔板,22為溫度傳感器,23為聚氨脂保溫發泡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參照圖1和圖2所示,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家用果酒釀造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家用果酒釀造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本家用果酒釀造裝置包括外殼7、中間隔板21、內膽13和制冷片冷段導熱鋁塊16。
外殼7內部設有收容腔,其中外殼7的頂部設有上蓋1,上蓋1鉸接在外殼的頂部上,其中上蓋1用于密封收容腔。應理解,在酒水釀造過程中,應保持釀造過程中的酒水的密封性,以防止其受環境因素而影響酒水的口感和質量。本實施例中,外殼7呈立方體狀,在其它實施例中外殼7還可呈圓柱體狀。在外殼7的底部設有底腳9,以支撐外殼7。
中間隔板21設置在外殼7的內部,以將收容腔分隔成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其中第一收容腔靠近上蓋1。在本實施例中,中間隔板21設有凹槽,且凹槽中設有開孔。中間隔板21的外側邊緣與外殼7的內壁固定設置。
內膽13收容在第一收容腔中。內膽13用于盛放釀酒材料如釀造果酒時用到的水果,使釀酒材料在內膽13中進行發酵。內膽13由錐形不銹鋼構成,其中內膽的內腔呈圓臺狀,且內膽的內腔的內徑大的一端開口朝向上蓋1,內膽13的底端與中間隔板21之間有一定的間隔距離。內膽13對應中間隔板21的凹槽設置,進一步的,內膽13對應中間隔板21的凹槽的開孔。
其中,內膽13的內腔的上端可移動覆蓋有不銹鋼密封壓板14。在本實施例中,不銹鋼密封壓板14呈圓形狀,內膽13的上端頂部的內徑比內膽13的中部的內徑大,其中不銹鋼密封壓板14的內徑大于內膽13的中部的內徑,且不銹鋼密封壓板14的內徑小于內膽13的上端頂部的內徑,以使得不銹鋼密封壓板14可移動覆蓋內膽13的上端頂部和內膽13的中部之間。具體地,水果在內膽13內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當二氧化碳含量達到一定時,內部壓力會將不銹鋼密封壓板14頂起,氣體排出后在重力作用下不銹鋼密封壓板14下落重新密封。即在氣體排出過程中,果渣在氣壓作用下會上下浮動,起到了攪拌作用,同時,不銹鋼密封壓板14也起到壓帽作用,使果渣一直浸在液體中。
進一步的,外殼7的頂部與上蓋1之間設有密封圈2,以使得上蓋1覆蓋在外殼7的頂部時密封內膽13。應理解,密封圈2可以是具有彈性的密封圈,也可以是剛性密封圈。優選的,密封圈2的內部設有磁條11,外殼7的頂部設有鐵板12,以使得上蓋1覆蓋在外殼7的頂部時,密封圈2與鐵板12互相吸合。進一步的,密封圈2設有凸起,上蓋1朝向內膽13的一側面設有卡槽,凸起密封卡置在卡槽中,以使得密封圈2固定在上蓋1上。通過密封圈2上的凸起和上蓋1上的卡槽相互配合卡置,可保證上蓋1蓋設在外殼7頂部時的密封性。應理解,密封圈2密封內膽13,可呈圓環狀,亦可呈現出矩形狀,覆蓋在外殼7中的收容腔的開口邊緣。
應理解,密封圈2呈圓環狀,具體地,密封圈2環繞設置在內膽的杯口的邊緣處,即上蓋1覆蓋在外殼7的頂部時,密封圈2接觸在內膽的杯口的邊緣處,能夠有效密封內膽。
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16設置在中間隔板21和內膽13之間,用于傳遞熱量。
中間隔板21遠離內膽13的一側面上依次設有電子制冷片17和散熱片18。在本實施例中,電子制冷片17的吸熱面與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16連接,電子制冷片17的吸熱面可將內膽13傳遞到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16的熱量吸收,且電子制冷片17的散熱面與散熱片18連接,可將電子制冷片17的吸熱面所吸收的熱量發散出去。電子制冷片17具有制冷及加熱雙重功能,可對內膽13中的釀酒材料進行加熱以及散熱,便于實現對發酵溫度的控制。
在本實施例中,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16收容在中間隔板的凹槽中。進一步的,中間隔板的凹槽中設有開孔,電子制冷片17收容在開孔中,且電子制冷片17與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16連接。在本實施例中,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16和電子制冷片17呈圓形狀,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16的內徑比電子制冷片17的內徑大,散熱片18的面積比電子制冷片17的面積大,即散熱片18覆蓋在電子制冷片17上。應理解,散熱片18也呈圓形狀,散熱片18的直徑比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16大。
在水果發酵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過程中,為便于實時掌握內部發酵情況,本家用果酒釀造裝置還包括第一通氣軟管3、單向閥4和第二通氣軟管5,第一通氣軟管3的一端與內膽13的內腔連通,第一通氣軟管3的另一端通過單向閥4與第二通氣軟管5的一端連接,以排出從內膽13的內腔輸出的氣體,第二通氣軟管5的另一端放置在盛有液體的透明水瓶6的液體中,其中透明水瓶6設置在外殼7上。應理解,透明水瓶6可以是設置在外殼7的配件,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透明水瓶6也可以不設置在外殼上,可以放置在載具。值得注意的是,單向閥4在連接時,可使得內膽13中的氣體可通過單向閥4排出,而外殼7外部的氣體不能夠通過單向閥4進入內膽13中,防止透明水瓶6中的液體倒流進內膽13中污染酒水。具體的,當水果在發酵過程中產生氣體時,該氣體頂起不銹鋼密封壓板14通過與內膽13的內腔連通的第一通氣軟管3排出內膽13外,進入透明水瓶6中,在透明水瓶6中盛有液體,可以直觀的觀察到氣體的冒出,從而可得知內膽13中水果的發酵情況。
在本實施例中,內膽13外圍包裹有導熱銅條15,內膽13底部的導熱銅條15與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16連接,通過在內膽13四周包裹有導熱銅條15,使得內膽13的四周溫度均勻,防止局部溫度變化過快導致酵母死亡致使釀酒失敗。內膽13與外殼7之間填充有聚氨脂保溫發泡層23,其中內膽13的內部設有溫度傳感器22,用于檢測內膽13的內部溫度。應理解,水果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熱量,若不及時將熱量排出,會影響酵母的死亡致使釀酒失敗,因此,在內膽13外圍包裹導熱銅條15,導熱銅條15吸收內膽13中的熱量并傳遞給與其連接的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16,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16將熱量傳遞給電子制冷片17,從而排出熱量。在內膽13與外殼7之間填充的聚氨脂保溫發泡層23,用于隔離內膽13與外殼7外面的溫度傳遞,使得內膽13內的酒水不受外界溫度的影響。
應理解,正常工作時,內膽13可通過其外部包裹的導熱銅條15散熱。當內膽13內部的溫度較高時,如溫度傳感器22檢測到內膽13的溫度達到預定溫度值(用戶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時,電子制冷片17開啟電源工作,通過電子制冷片17的吸熱面將內膽13傳遞到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16的熱量吸收,同時通過電子制冷片17的吸熱面將所吸收的熱量發散出去,利用導熱銅條15和電子制冷片17雙重方式散熱。當溫度傳感器22檢測到內膽13內部的溫度低于預設溫度值,子制冷片17停止電源工作,內膽13可通過其外部包裹的導熱銅條15繼續散熱,節能又能保證家用果酒釀造裝置正常工作。
在本實施例中,外殼7的表面設有觸摸顯示屏10,第二收容腔中間隔設有散熱風扇19和電源適配器20,散熱風扇19的出風口朝向散熱片18,電源適配器20用于給觸摸顯示屏10、散熱風扇19和電子制冷片17提供電源。觸摸顯示屏10可以控制散熱風扇19及電子制冷片17的工作。在需要散熱時,散熱風扇19工作,將散熱片18上吸收的熱量散發并排出第二收容腔外。觸摸顯示屏10與溫度傳感器22的接口連接,以接收溫度傳感器22實時檢測酒水的溫度的數據,并在觸摸顯示屏10中顯示,便于人們了解到內膽13中酒水的溫度情況。
結合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一種家用果酒釀造設備的工作原理。
將水果等釀造果酒的材料放進內膽13中加入酵母進行發酵;上蓋1蓋在外殼7上,用于密封內膽13,水果通過酵母的作用在內膽13中進行發酵產生成品果酒。在水果發酵過程中,內膽13中的溫度應維持在一定的范圍內。溫度傳感器22檢測內膽13中酒水的溫度并傳輸至觸摸顯示屏10中顯示,方便人們觀察到酒水的實時溫度。
當酒水在水果發酵過程中溫度過高時,溫度傳感器22將溫度數據傳輸至觸摸顯示屏10中,觸摸顯示屏10控制電子制冷片17和散熱風扇19工作,將熱量排出,及時降低內膽13內的酒水的溫度。電子制冷片17在接收到觸摸顯示屏10的散熱指令時,電子制冷片17的吸熱面吸收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16的熱量,然后傳遞至電子制冷片17的散熱面,進一步的將熱量傳遞給散熱片18,最后由散熱風扇19將熱量排出至第二收容腔外。從而控制內膽13內的酒水的溫度不會過高。
當酒水在發酵過程中溫度過低時,溫度傳感器22將溫度數據傳輸至觸摸顯示屏10中,觸摸顯示屏10控制電子制冷片17工作,并保持散熱風扇19停止工作。電子制冷片17在接收到觸摸顯示屏10的加熱指令時,電子制冷片17發出熱量,通過與其接觸的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16傳遞至散熱銅條15上,再經過散熱銅條15傳遞給內膽13,以升高內膽13內酒水的溫度,從而控制內膽13內的酒水的溫度不會過低。
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16具有較好的傳熱效能。電子制冷片17具有制冷和加熱雙重功能,應理解,其實施制冷動作或加熱動作可通過設置在電子制冷片17上的不同接口接收到觸摸顯示屏19發出的電信號來識別和實現。在其他實施例中,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實現電子制冷片17的制冷和加熱功能。
當酒水發酵好后,釀造出可供人們飲用的果酒時,可通過設置在內膽13底部并穿過外殼7的出酒閥8盛取。
綜上,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家用果酒釀造裝置,包括:外殼,其內部設有收容腔,其中外殼的頂部設有上蓋,上蓋用于密封收容腔;中間隔板,設置在外殼的內部,以將收容腔分隔成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其中第一收容腔靠近上蓋;內膽,收容在第一收容腔中;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設置在中間隔板和內膽之間;其中,內膽的內腔的上端可移動覆蓋有不銹鋼密封壓板,中間隔板遠離內膽的一側面上依次設有電子制冷片和散熱片,電子制冷片的吸熱面與制冷片冷端導熱鋁塊連接,電子制冷片的散熱面與散熱片連接。通過上述方式,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一種家用果酒釀造裝置結構簡單,能有效將內膽中內腔的溫度維持在合適的范圍內,防止局部溫度變化過快導致酵母死亡致使釀酒失敗;不銹鋼密封壓板可移動覆蓋在內膽的內腔的上端,可自動實現壓帽及攪拌功能;電子制冷片具有制冷及加熱雙重功能,便于實現發酵溫度的控制;通過透明水瓶中的氣體冒出,便于掌握內膽中的酒糟的發酵情況。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