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發酵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多進料口多出料口旋轉接頭。
背景技術:
食品發酵工藝正由傳統的表面培養技術向高產酸速率高產率的液態深層培養方向發展,連續發酵的工藝和設備也在不斷的發展和改進,連續發酵是指以一定的速度向發酵罐內添加新鮮培養基,同時以相同速度流出培養液,從而使發酵罐內的液量維持恒定的發酵過程。現有的連續發酵裝置多采用進料口出料口雙向設置,結構復雜,操作不便,并且發酵罐與外界環境連接口較多,容易形成雜菌污染;如果采用單一通孔作為出料口及進料口又難以實現連續發酵的目的。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進料口多出料口旋轉接頭。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多進料口多出料口旋轉接頭,包括旋轉筒和固定端蓋,旋轉筒側壁上設有出料口,固定端蓋可轉動連接在旋轉筒的前側,固定端蓋上設有進料口。
優選的,固定端蓋與旋轉筒通過支承軸套可轉動連接,固定端蓋后面固定連接有支撐軸套,支撐軸套外套設旋轉筒。
優選的,支撐軸套內設有隔腔,隔腔包括進料隔腔和出料隔腔,進料隔腔與進料口連通,出料隔腔與出料口連通。
優選的,進料隔腔與進料口之間設有進料密封圈,出料隔腔與出料口之間設有出料密封圈。
優選的,進料口不少于兩個,進料隔腔與進料口數目相同。
優選的,出料口不少于兩個,出料隔腔與出料口數目相同。
優選的,旋轉筒后側設有法蘭臺,法蘭臺上設有安裝孔。
優選的,安裝孔不少于三個。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采用多進料口、多出料口的設計,即能夠滿足多種物料同時添加的需求,也能通過側壁上的出料口同時向外排出液體產物或氣體產物,并且物料進出行為能夠同時達成,有效的提高生產及操作效率,減少發酵罐內混合物料接觸外界的時間,提高發酵效率,并使得初始混合更為均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旋轉筒 11、法蘭臺 2、固定端蓋
31、進料口 32、出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做出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涉及多進料口31多出料口32旋轉接頭,包括旋轉筒1和固定端蓋2,固定端蓋2可轉動連接在旋轉筒1的前側,旋轉筒1側壁上設有出料口32,固定端蓋2上設有進料口31;固定端蓋2與旋轉筒1通過支承軸套可轉動連接,固定端蓋2后面固定連接支撐軸套,支撐軸套外套設旋轉筒1,進料口31外側連接有固定的進料管,當旋轉接頭用于進料出料時,在支撐軸套的作用下,旋轉筒1轉動時固定端蓋2是保持固定不會轉動的,這樣能夠同時保持進料口31和出料口32的暢通,以實現同時進料出料的目的。
支撐軸套內設有隔腔,隔腔包括進料隔腔與出料隔腔,進料隔腔與進料口31連通,進料口31不少于兩個,進料隔腔與進料口31數目相同,每個進料口31均連接有獨立的進料隔腔,并且進料隔腔與進料口31之間設有進料密封圈,保證同時進料的不同種類的物料不會竄通,在進入反應空間之前保持隔離狀態;同樣的,出料隔腔與出料口32連接,旋轉筒1側壁上的出料口32不少于兩個,多個出料口32可設置與不同方向,用于液體及氣體的排出,出料隔腔與出料口32間設有出料密封圈,保持出料隔腔的獨立不竄通;進料口31與出料口32均設有獨立的閥門,能夠各自獨立的控制通斷狀態;進料口31與進料隔腔間可以通過螺紋,卡扣或活節的方式連接,同樣的,出料口32與出料隔腔間也可以通過螺紋,卡扣或活節的方式連接。
旋轉筒1后側設有法蘭臺11,法蘭臺11上設有安裝孔,用于將旋轉接頭與相應的反應器連接,例如與發酵罐連接,安裝孔用于螺栓固定,安裝孔不少于三個,安裝孔數目越多安裝固定越緊密。
本實例的工作過程:當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多進料口多出料口旋轉接頭用于臥式發酵轉筒上時,通過螺栓將旋轉接頭固定在臥式發酵轉筒設有開口一端的封頭上,固定端蓋上的四個進料口分別連接四個固定的用于輸送不同種類原料的進料管;發酵轉筒轉動過程中,帶動旋轉筒跟隨轉動,由于支撐軸套的作用,固定端蓋在進料管的固定下保持靜止,由于每個進料口和每個出料口均設有獨立的閥門,能夠單獨控制通斷狀態,當發酵轉筒轉動時,進料口可持續進料,同時可打開出料口進行出料操作,從而實現多種物料同時進出,互補干涉,有效的提高生產及操作效率。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