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厭氧培養基制備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761485閱讀:692來源:國知局
一種厭氧培養基制備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厭氧培養基制備系統。包括對培養基組分進行預溶解和攪拌的第一反應釜以及制備生成厭氧培養基的第二反應釜,第一反應釜的放料口連接至第二反應釜的進料口;第一反應釜的罐體上設有加熱夾套,第二反應釜的罐體上設有加熱夾套和冷卻盤管;還包括導熱油爐、冷油儲罐和油泵,導熱油爐和冷油儲罐兩者的出油口以及油泵的進油口通過三通閥門和管路連接,兩反應釜的熱油出口以及導熱油爐的回油口通過三通閥門和管路連接,第二反應釜的冷油出口通過管路與冷油儲罐的回油口連接,油泵的出油口設有三通閥門,該三通閥門的一個出口連接至第二反應釜的冷油入口、另一個出口設有三通閥門,該三通閥門的兩個出口分別連接至兩反應釜的熱油入口。
【專利說明】
一種厭氧培養基制備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厭氧微生物培養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厭氧培養基制備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現在配制厭氧培養基的方法一般適用于實驗室進行小批量配制,使用抽真空法或煮沸驅氧法,大批量進行厭氧培養基配制時,無法保證厭氧培養基的無氧,并且操作繁瑣。
[0003]目前厭氧培養基的配制方法有抽真空法、煮沸驅氧法。抽真空法是把配制好的厭氧培養基分裝到小容器(厭氧管或三角瓶)中密封,再通過管道把真空栗與容器連接并抽真空,然后充入無氧氣體,如此反復2-3次,滅菌。或者滅菌后放在厭氧箱內,厭氧箱進行抽真空然后充入無氧氣體,然后培養基放在無氧環境中一段時間,形成厭氧環境。煮沸驅氧法,是把配制好的培養基裝在三角瓶內,加熱煮沸,同時通入無氧氣體,保持15-30min,然后再通氣情況下冷卻至室溫,然后進行分裝滅菌。
[0004]其中抽真空法無法進行大批量配制厭氧培養基,厭氧箱內一般空間有限。煮沸法會導致水分減少,在配制大量培養基的工作效率比抽真空法高,但是容器受到限制,影響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厭氧培養基制備系統,可大批量配制厭氧培養基并保證無氧,給厭氧菌提供生長環境。
[0006]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厭氧培養基制備系統包括對培養基組分進行預溶解和攪拌的第一反應釜以及制備生成厭氧培養基的第二反應釜,第一反應釜的第一放料口通過管路連接至第二反應釜的第二進料口 ;第一反應釜的第一罐體上設有以導熱油為介質的第一加熱夾套,第二反應釜的第二罐體上設有以導熱油為介質的第二加熱夾套和以冷卻油為介質的冷卻盤管;還包括導熱油爐、冷油儲罐和油栗,導熱油爐和冷油儲罐兩者的出油口以及油栗的進油口通過三通閥門和管路連接,第一反應釜的第一熱油出口、第二反應釜的第二熱油出口以及導熱油爐的回油口通過三通閥門和管路連接,第二反應釜的第二冷油出口通過管路與冷油儲罐的回油口連接,油栗的出油口設有三通閥門,該三通閥門的一個出口通過管路連接至第二反應釜的第二冷油入口、另一個出口通過管路設有三通閥門,該三通閥門的兩個出口分別連接至第一反應釜的第一熱油入口和第二反應爸的第二熱油入口。
[0007]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厭氧培養基制備系統具有如下優點,(I)可大批量配制厭氧培養基;(2)分兩個反應釜進行配制,第一反應釜保證培養基成分充分溶解。第二反應釜最終配制培養基,混合時可快速降溫,并用氮氣保護,再加入不耐熱成分和還原劑,可減少營養成分的損失;(3)第二反應釜氮氣進氣口末端帶圓形帶孔分散器,可使氣體快速均勻分散到培養基中(4)第二反應釜帶測溫口、滴加口,方便測定溫度和調節pH值;(5)第二反應釜帶手孔、視鏡、液位計,方便操作;(6)夾套裝置可導熱油加熱,可加熱培養基,煮沸并除氧;可冷水降溫,使培養基快速冷卻;(7)密閉環境,帶進出氣口,用無氧氣體置換釜內空氣,保持無氧環境,保證厭氧培養基的無氧,為厭氧微生物的生長提供有利環境;(8)使用不銹鋼材質,易清洗、無死角、防腐蝕;(9)內鍋壓力0.1MPa,夾套壓力
0.2MPa,保證使用安全。
[0008]優選地:第一反應釜包括第一罐體以及由第一減速機和第一攪拌槳構成的攪拌機構,第一加熱夾套包覆在第一罐體的外側,第一放料口位于第一罐體的底部;在第一罐體的頂壁上設有第一進料口和第一純化水入口。
[0009]優選地:在第一罐體的頂壁上還設有第一測溫口,在第一加熱夾套的側壁上還設有第二測溫口。
[0010]優選地:在第一罐體的頂壁上還設有第一飲用水入口。
[0011]優選地:第二反應釜包括第二罐體以及由第二減速機和第二攪拌槳構成的攪拌機構,冷卻盤管包覆在第二罐體的外側,第二加熱夾套包覆在冷卻盤管的外側;在第二罐體的底部設有第二放料口,第二進料口設置在第二罐體的頂壁上;在第二罐體的頂壁上還設有第二純化水入口、氮氣入口以及滴加口。
[0012]優選地:在第二罐體的頂壁上還設有第三測溫口,在第二加熱夾套的側壁上還設有第四測溫口。
[0013]優選地:在第二罐體的頂壁上還設有第二飲用水入口以及壓縮空氣入口。
[0014]優選地:在第二罐體的頂壁上還安裝有視鏡口。
[0015]優選地:在第二罐體的頂壁上還安裝有手孔。
[0016]優選地:還包括純化水的計量罐,計量罐的出口、第一反應Il的第一純化水入口以及第二反應釜的第二純化水入口采用三通閥門和管路連接。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系統結構不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第一反應釜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第一反應釜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0]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第二反應釜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21]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第二反應釜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2]圖中:1、計量罐;2、第一反應釜;2-1、第一減速機;2-2、第一罐體;2_3、第一加熱夾套;2-4、支腿;2-5、第一攪拌漿;2-6、第一熱油出口; 2-7、第一放料口; 2_8、第一測溫口 ; 2-9、第二測溫口;2-10、溢油槽;2-11、第一熱油入口 ;2-12、第一進料口;2-13、第一飲用水入口 ;2-14、第一純化水入口;3、第二反應釜;3-1、第二減速機;3-2、第二罐體;3-3、第二加熱夾套;3-4、支腿;3-5、第二攪拌漿;3-6、第二熱油出口; 3-7、第二放料口; 3-8、冷油入口; 3-9、手孔;3-10、液位計接口;3-11、第三測溫口;3-12、空氣出口;3-13、溢油槽;3-14、第四測溫口;3-15、第二熱油入口 ;3-16、冷油出口;3-17、氮氣入口;3-18、滴加口;3-19、第二飲用水入口 ;3-20、第二純化水入口 ;3-21、第二進料口;3-22、壓縮空氣入口;3-23、視鏡口;4、三通闊門;5、油栗;6、導熱油爐;7、冷油儲觸。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
【發明內容】
、特點及功效,茲舉以下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0024]本實用新型包括對培養基組分進行預溶解和攪拌的第一反應釜2以及制備生成厭氧培養基的第二反應釜3,第一反應釜2對培養基組分進行充分攪拌混合之后輸送給第二反應釜3。本實施例中,第一反應釜2的容積為80L,第二反應釜3的容積為300L。
[0025]請參見圖2和圖3,第一反應釜2的具體結構為:
[0026]第一反應爸2包括由支腿2-4支撐的第一罐體2-2以及由第一減速機2-1和第一攪拌槳2-5構成的攪拌機構,在第一罐體2-2的外側包覆有第一加熱夾套2-3,在第一罐體2-2的底部開設有第一放料口 2-7,在第一罐體2-2的頂壁上設有第一進料口 2-12和第一純化水入口 2-14。在第一加熱夾套2-3的底部設有第一熱油出口 2-6,在第一加熱夾套2-3的側壁頂部設有第一熱油入口 2-11,在第一熱油入口 2-11處連接安裝溢油槽2-10。導熱油在第一加熱夾套2-3內流動,對第一罐體2-2的內腔進行持續加熱。
[0027]在第一罐體2-2的頂壁上還設有第一測溫口2-8,在第一加熱夾套2-3的側壁上還設有第二測溫口 2-9,通過上述測溫口向反應釜內加裝測溫元件,監控反應過程中第一罐體2-2內腔的溫度以及第一加熱夾套2-3的溫度。
[0028]在第一罐體2-2的頂壁上還設有第一飲用水入口 2-13。
[0029]請參見圖4和圖5,第二反應釜3的具體結構為:
[0030]第二反應釜3包括由支腿3-4支撐的第二罐體3-2以及由第二減速機3-1和第二攪拌槳3-5構成的攪拌機構,在第二罐體3-2的外側包覆冷卻盤管,在冷卻盤管的外側包覆第二加熱夾套3-3。在第二加熱夾套3-3的底部設有第二熱油出口 3-6,在第二加熱夾套3-3的側壁頂部設有第二熱油入口 3-15,在第二熱油入口 3-15處連接安裝溢油槽3-13。冷卻盤管的上端由第二加熱夾套3-3側壁的頂部密封穿出構成第二冷油出口 3-16,下端由第二加熱夾套3-3的側壁底部密封穿出構成第二冷油入口3-8。在第二罐體3-2的底部設有第二放料口 3-7,在第二罐體的頂壁上設置第二進料口 3-21,在第二罐體3-2的頂壁上還設有第二純化水入口 3-20、氮氣入口 3-17以及滴加口 3-18。
[0031]在第二罐體3-2的頂壁上還設有第三測溫口3-11,在第二加熱夾套3-3的側壁上還設有第四測溫口 3-14,通過上述測溫口向反應釜內加裝測溫元件,監控反應過程中第二罐體3-2內腔的溫度以及第二加熱夾套3-3的溫度。
[0032]為了對第二罐體3-2內的液位進行監視,本實施例中,在第二罐體3-2的側壁上還設有上下兩個液位計接口 3-10,通過設置液位計對液位進行計量。
[0033]在第二罐體3-2的頂壁上還設有第二飲用水入口3-19以及壓縮空氣入口 3-22;在第二罐體3-2的頂壁上還安裝有視鏡口 3-23;在第二罐體3-2的頂壁上還安裝有手孔3-9;在第二罐體3-2的側壁上設有空氣出口 3-12。
[0034]系統搭建方式:
[0035]第一反應釜2的第一放料口2-7通過管路連接至第二反應釜3的第二進料口 3-21。
[0036]還包括導熱油爐6、冷油儲罐7和油栗5,導熱油爐6和冷油儲罐7兩者的出油口以及油栗5的進油口通過三通閥門4和管路連接,第一反應釜2的第一熱油出口 2-6、第二反應釜3的第二熱油出口 3-6以及導熱油爐6的回油口通過三通閥門4和管路連接,第二反應釜3的第二冷油出口 3-16通過管路與冷油儲罐7的回油口連接。
[0037]油栗5的出油口設有三通閥門4,該三通閥門4的一個出口通過管路連接至第二反應釜3的第二冷油入口 3-8、另一個出口通過管路設有二級的三通閥門4,該三通閥門4的兩個出口分別連接至第一反應釜2的第一熱油入口 2-11和第二反應釜3的第二熱油入口 3-15。
[0038]上述油栗5構成熱油回路以及冷油回路雙回路的公用栗送元件,通過調節各三通閥門4將不同管路接入工況,具體工況如下:
[0039]通過三通閥門4將導熱油爐6與油栗5連通(此時冷油儲罐7未接入),通過三通閥門4將熱油回路連通,油栗5將導熱油爐6內的導熱油導入兩個反應釜的加熱夾套內,經由兩反應釜的熱油出口回流的熱油重新進入導熱油爐6參與循環;當制備過程結束,通過三通閥門4將冷油儲罐7與油栗5連通(此時導熱油爐6未接入),通過三通閥門4強冷油回路連通,油栗5將冷油儲罐7內的冷卻油導入第二反應釜3的冷卻盤管內,回流的冷卻油重新進入冷油儲罐7參與循環。
[0040]本實施例中,還包括純化水的計量罐I,計量罐I的出口、第一反應釜2的第一純化水入口 2-14以及第二反應釜3的第二純化水入口 3-20采用三通閥門4和管路連接,通過三通閥門4以及控制系統向第一反應釜2和第二反應釜3內計量送入純化水。
[0041]工作過程:
[0042](I)配制培養基時先從第一反應釜2的第一純化水入口 2-14加入待配總體積20%的純化水,然后將稱量好的培養基各組分(除不耐熱成分和還原劑外)從第一進料口 2-12加入反應釜內,開啟攪拌和加熱,使培養基充分煮沸溶解。
[0043](2)第二反應釜3內預先加入培養基待配總體積75 %的純化水,從第二熱油入口 3_15導入導熱油開始加熱,純化水加熱沸騰除去氧氣,煮沸后將導熱油導出,接通冷卻油降溫,同時通過氮氣入口 3-17向反應釜內供應氮氣,通過換氣將反應釜內的空氣置換成氮氣,隔出氧氣對培養基的影響。
[0044](3)第一反應釜2內培養基煮沸溶解后,從第一放料口 2-7導入第二反應釜3內,培養基與已煮沸除氧的純化水混合,溫度降到90°C以下之后,從第二進料口 3-21將不耐熱成分和還原劑加到培養基中,通入氮氣并攪拌,然后定容,液位可通過液位計觀察。
[0045](4)定容后調節pH值,即從滴加口 3-18添加酸或堿溶液來調節pH值,整個過程中通氮氣攪拌,保證厭氧培養基無氧。
【主權項】
1.一種厭氧培養基制備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對培養基組分進行預溶解和攪拌的第一反應釜(2)以及制備生成厭氧培養基的第二反應釜(3),第一反應釜(2)的第一放料口(2-7)通過管路連接至第二反應釜(3)的第二進料口(3-21);第一反應釜(2)的第一罐體(2-2)上設有以導熱油為介質的第一加熱夾套(2-3),第二反應釜(3)的第二罐體(3-2)上設有以導熱油為介質的第二加熱夾套(3-3)和以冷卻油為介質的冷卻盤管;還包括導熱油爐(6)、冷油儲罐(7)和油栗(5),導熱油爐(6)和冷油儲罐(7)兩者的出油口以及油栗(5)的進油口通過三通閥門(4)和管路連接,第一反應釜(2)的第一熱油出口(2-6)、第二反應釜(3)的第二熱油出口(3-6)以及導熱油爐(6)的回油口通過三通閥門(4)和管路連接,第二反應釜(3)的第二冷油出口(3-16)通過管路與冷油儲罐(7)的回油口連接,油栗(5)的出油口設有三通閥門(4),該三通閥門(4)的一個出口通過管路連接至第二反應釜(3)的第二冷油入口(3-8)、另一個出口通過管路設有三通閥門(4),該三通閥門(4)的兩個出口分別連接至第一反應釜(2)的第一熱油入口(2-11)和第二反應釜(3)的第二熱油入口(3-15)。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厭氧培養基制備系統,其特征在于:第一反應釜(2)包括第一罐體(2-2)以及由第一減速機(2-1)和第一攪拌槳(2-5)構成的攪拌機構,第一加熱夾套(2-3)包覆在第一罐體(2-2)的外側,第一放料口(2-7)位于第一罐體(2-2)的底部;在第一罐體(2-2)的頂壁上設有第一進料口(2-12)和第一純化水入口(2-14)。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厭氧培養基制備系統,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罐體(2-2)的頂壁上還設有第一測溫口(2-8),在第一加熱夾套(2-3)的側壁上還設有第二測溫口(2-9)。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厭氧培養基制備系統,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罐體(2-2)的頂壁上還設有第一飲用水入口(2-13)。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厭氧培養基制備系統,其特征在于:第二反應釜(3)包括第二罐體(3-2)以及由第二減速機(3-1)和第二攪拌槳(3-5)構成的攪拌機構,冷卻盤管包覆在第二罐體(3-2)的外側,第二加熱夾套(3-3)包覆在冷卻盤管的外側;在第二罐體(3-2)的底部設有第二放料口( 3-7),第二進料口( 3-21)設置在第二罐體(3-2)的頂壁上;在第二罐體(3-2)的頂壁上還設有第二純化水入口(3-20)、氮氣入口(3-17)以及滴加口(3-18)。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厭氧培養基制備系統,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罐體(3-2)的頂壁上還設有第三測溫口(3-11),在第二加熱夾套(3-3)的側壁上還設有第四測溫口(3-14)。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厭氧培養基制備系統,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罐體(3-2)的頂壁上還設有第二飲用水入口(3-19)以及壓縮空氣入口(3-22)。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厭氧培養基制備系統,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罐體(3-2)的頂壁上還安裝有視鏡口(3-23)。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厭氧培養基制備系統,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罐體(3-2)的頂壁上還安裝有手孔(3-9)。10.如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厭氧培養基制備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純化水的計量罐(I),計量罐(I)的出口、第一反應釜(2)的第一純化水入口(2-14)以及第二反應釜(3)的第二純化水入口(3-20)采用三通閥門(4)和管路連接。
【文檔編號】C12M1/00GK205443257SQ201620127468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2月18日
【發明人】宋新妥, 趙明輝, 李毅烜
【申請人】允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