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兒童車座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963531閱讀:20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兒童車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適于放置在設有頭枕的車座上的兒童車座,所述 頭枕通過至少兩個立桿連接到所述車座上,在使用時所述兒童車座至 少包括靠背和用于將所述靠背連接到所述頭枕上的裝置。
背景技術
從US-A-5,332,285得知的這種兒童車座包括框架、安裝到該框架 上的座位部分以及連接到該座位部分的靠背。框架在靠背遠離座位部 分的一側設有水平延伸的4奉。
該兒童車座適于》文置在設有頭枕的車座上,頭枕通過兩個立桿可 拆卸地連接到該車座上。
為了將兒童車座連接到車座上,將頭枕從車座上移開。然后將兒 童車座放置在車座上,之后再將頭枕連接到車座上。在這種情況下, 框架在立桿間延伸,棒位于立桿遠離靠背的一側。這樣,棒起到將靠 背連接到頭枕的作用。通過所述連接,以簡單的方式防止了兒童車座 相對于車座的不期望的移動。
然而,已知的兒童車座的缺點是在將兒童車座與車座分開之前, 必須先將頭枕移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兒童車座,通過該兒童車座能夠以簡 單的方式將其靠背連接到車座的頭枕上以及使靠背與頭枕分開。
該目的是以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車座實現的,其中在使用時所述裝 置能夠連接到兩個立桿上,所述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可以相對于所述靠 背移動的鉤形元件,其中當該裝置連接到兩個立桿上以及與所述兩個 立桿分開時,所述頭枕在使用時能夠保持連接到所述車座上。
因為所述鉤形元件可相對于所述靠背移動,所以所述鉤形元件能 夠容易地連接到所述頭枕或所述立桿上或者與所述頭枕或所述立桿分 開,所述頭枕通過所述立桿連接到所述車座上。此外,因為所述鉤形 元件可以移動,進而所述鉤形元件能夠相對于所述兒童車座占據幾個 不同的位置,因此所述連接和分開操作能夠以相對簡單的方式完成。 對于所述連接和分開操作而言,不需要將所述頭枕從所述車座上移開。
從FR-2,814,994、 DE-49.73.238和FR-2,870,487中可以注意到,兒童 車座是公知的,其中將一種構件附接到立桿上,為了附接該構件,必 須將所述頭枕從車座上移開。隨后,才能將所述兒童車座的靠背連接 到該構件上。然而,這些已知兒童車座的缺點是當該兒童車座將要在 另一車輛中使用時,為了能夠將該構件拆下,必須首先將頭枕移開。 隨后,必須再將其它車輛的頭枕拆下,必須附接該構件,之后必須再 將頭枕安裝在適當的位置。這使得在不同車輛中使用所述兒童車座十 分費力。此外,使用與所述兒童車座分開的構件的缺點是該構件可能 會丟失。
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車座的一個實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鉤形元 件包括板形元件,在使用時所述板形元件能夠連接到所述兩個立桿上, 所述頭枕通過所述兩個立桿連接到所述車座上。
所述板形元件相對于所述兒童車座略孩"頃斜地穿過所述兩個立桿 間的開口,以使所述板形元件連接到所述立桿上。在所述板形元件穿 過所述兩個立桿間的開口之后,所述板形元件與遠離所述靠背的所述 頭枕一側的立桿靠緊。還可以將所述鉤形元件繞所述立桿固定。
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車座的另一實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形元 件的長度大于所述兩個立桿間隔開的距離。
當應用這種長度時,在使用時所述板形元件在兩側都延伸過所述 立桿。這樣便實現了將所述靠背相對簡單、牢固地連接到所述頭枕上。
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車座的另一實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 括兩個鉤形元件,所述兩個鉤形元件均能夠連接到彼此相鄰布置的立 桿上,所述頭枕通過所述兩個立桿連接到所述車座上。
可以分別將每一個所述鉤形元件連接到所述立桿中的一個上,因
此得到穩定的連接,而與所述立桿間的間隔無關。
還可以將所述兩個鉤形元件繞所述立桿固定并在遠離所述靠背的 一側將所述兩個鉤形元件連接到一起。
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車座的另一實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鉤形元 件通過彈性元件連接到所述靠背上。
所述彈性元件使得能夠以簡單的方式移動所述鉤形元件并使其適 用于各種車座和關聯的頭枕。此外,所述彈性元件的使用使得可輕松
地將所述鉤形元件在所述立桿之間或繞所述立桿穿過,當將所述鉤形 元件釋放時,在所述彈性元件的彈力影響下,所述鉤形元件緊靠所述 靠背或所述頭枕的所述立桿。
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車座的另一實施方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鉤形 元件與所述頭枕分開的情況下,在所述彈性元件的彈力影響下所述鉤 形元件緊靠所述靠背。
這樣便將所述鉤形元件以簡單的方式儲存在所述靠背上并且不會 形成所述兒童車座的凸出的元件。
所述鉤形元件因而能夠以簡單的方式繞所述頭枕或所述頭枕的所 述立桿設置。
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車座的另一實施方式,其特征在于將所述鉤形 元件樞軸連接到所述靠背上。
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車座的另一實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設 有凹口,至少所述鉤形元件能夠容納在所述凹口中。
因而能夠以簡單的方式安置所述鉤形元件,例如當在車輛外使用 所述兒童車座時。
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車座的另一實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 括可以繞轉動軸線轉動的鉤形元件,所述鉤形元件能夠從第一^f立置轉 動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在使用時所述鉤形元件能夠在所述 兩個立桿間移動,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鉤形元件在遠離所述車座的 一側緊靠所述立桿,反之亦然。
這種可轉動的鉤形元件能夠輕+>地在所述立桿之間穿過并且隨后 連接到所述立桿上,而基本與所述立桿間的間隔無關。
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車座的另一實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鉤形元 件均包括在所述轉動軸線周圍延伸的齒,所述齒彼此嚙合
這樣便能夠確保即使沿相反反向每個所述鉤形元件也可圍繞所述 轉動軸線轉動相同的距離,以便釋放與所述立桿的穩定連接。
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車座的另一實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 括控制元件,在使用時通過所述控制元件與立桿的接觸,借助于所述 控制元件,至少一個鉤形元件能夠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二位 置。
這樣經所述立桿和所述控制元件間的接觸,所述鉤形元件將自動 地移到所述第二位置。這樣進一步提高了操作的簡易性。


現在,參照附圖對根據本發明進行更為詳細的描述。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車座的透視圖2是根據圖l所示的本發明的兒童車座的一部分的后側透視圖; 圖3示出了在車輛制動過程中的圖1所示的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車
座;
圖4是在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車座的鉤形元件的附接過程中、與圖
2對應的后側透3見圖5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鉤形元件的另一實施方式;
圖6和圖7分別是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車座的另一實施方式的、鉤
形元件與頭枕分開以及鉤形元件與頭枕相連的透視圖8是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車座的另 一 實施方式的側視圖9是圖8所示的兒童車座的一部分的透視圖,其中鉤形元件在
第 一位置;
圖10是圖8所示的兒童車座的一部分的透視圖,其中鉤形元件在 第二位置;
圖11是圖8所示的兒童車座的圖9和圖IO所示部分的鉤形元件 的俯視圖。
在圖中,相同的部分由相同的標號表示。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示出了車座1,車座1包括座位部分2、靠背部分3以及通過 兩個立桿4連接到靠背部分3的頭枕5。在頭枕5、立桿4和靠背部分 3之間存在通道6。這種車座本身是公知的,因此將不對其進行詳細描 述。
將兒童車座7》文置在車座1上,兒童車座7包括座位部分8以及 與其連接的靠背9。坐在兒童車座7上的兒童通過車輛中設有的三點 式座椅安全帶(未示出)連接到車座1上。三點式座椅安全帶的膝帶 部分沿著設置在座位部分8兩側的導向裝置IO延伸。這種兒童車座7 適合于例如4歲和更大的兒童。
當將兒童從兒童車座7上取出時,將三點式座椅安全帶解開,然 后兒童便可離開兒童車座7。通常,在將兒童再次放到兒童車座7上 之前,將不再使用三點式座椅安全帶。
迄今為止,如上所述的兒童車座7本身是公知的,因此將不對其 進行詳細描述。這種公知的兒童車座7的缺點是在將三點式座椅安全 帶解開后,兒童車座7被松散地放置在車座1上。當車輛制動或急轉 彎時,兒童車座將從其在車座上的位置移動,并且在發生碰撞的情況 下,兒童車座甚至會/人車輛中向前拋出。
為了防止兒童車座7以未受控制的方式在車輛中移動,例如當制 動或轉彎時,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車座7設有構成彈性元件的柔性帶11, 柔性帶11的一端連接到靠背9上并且其在遠離靠背9的一側設有板形 元件12。板形元件12構成鉤形元件,板形元件12的長度L大于頭枕 5的立桿4被間隔開的距離。選擇所述長度L,以使其大于所有普通 類型的頭片允5的立斥干4間的間隔。
圖2清楚地示出,板形元件12在頭枕5遠離靠背9的一側的立桿 4上延伸,并且在彈性柔性帶11的彈力影響下緊靠立桿4。
圖4示出了^反形元件12固定在立桿4之間以及在立桿4之后的方 法。板形元件12相對于靠背9以某一方式轉動,以便能夠穿過通道6 而插入斧反形元件12的一端13,直到板形元件12的另一端14也穿過
通道6。然后使板形元件12傾斜到圖2所示的位置。為了使板形元件 12與車座l分開,首先將板形元件12從立桿4移開直到可將一端13、 14插進通道6中,隨后可將整個板形元件12穿過通道6。
如上所述,當兒童使用兒童車座7時,通過三點式座椅安全帶將 該兒童連接到車座1以及兒童車座7上。在發生碰撞的情況下,施加 在兒童和兒童車座7上的力由三點式座椅安全帶縮小(take up )。此外, 由于靠背9和頭枕5之間的連接,因此以筒單的方式防止了兒童車座 的側向移動。
雖然一旦兒童從兒童車座7上離開,兒童車座7就將保持在車輛 的后面,但是通常三點式座椅安全帶并不用來將空的兒童車座7固定 在適當的位置上。當車輛突然制動或急轉彎時,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車 座7將在由箭頭P1表示的方向上移動,從而引起柔性帶11的彈性形 變。然而,通過柔性帶11以及與立桿4接合的板形元件12,有效地 防止了兒童車座7在由箭頭Pl表示的方向上進一步移動。因此,兒童 車座7將不會在車輛中不期望地移動。
根據另一可能性,柔性帶11不是彈性帶但其具有一定的長度,以 使得能以簡單的方式穿過各種尺寸的車座1的通道6而引導板形元件 12。
靠背9優選設有凹口 15,在柔性帶11的彈力影響下,與頭枕5 分開的板形元件12容納在凹口 15中。這樣便以簡單的方式安置板形 元件12并使其從視線中隱藏。
圖5示出了在使用時用于將靠背9連接到頭枕上的裝置的另一實 施方式。所述裝置包括兩條構成柔性元件的帶21,每一條帶21的一 端均連接到靠背9的較長的一側。每一條帶21的遠離所述較長的一側 的一端均設有構成鉤形元件的帶扣22,帶扣22可拆卸地連接到連接 件23上。
在帶扣22與連接件23分開的位置,帶21纏繞在立桿4上,此外 在頭枕5遠離靠背9的一側,帶扣22連接到連接件23上。
當然,還可能提供具有帶扣22的帶21,同時另一帶21設有連接 件23。
圖6和圖7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車座的另一實施方式,其中 將靠背9設有鉤形元件31,鉤形元件31通過基本豎直延伸的樞軸銷 32連接到靠背9上。鉤形元件31設有基本水平延伸的槽33。設有齒 的板形條34從靠背9的中心延伸。在遠離靠背9的一端,條34設有 孔眼35。為了將兒童車座連接到頭枕5上,使條34在立桿4之間穿 過,同時將鉤形元件31繞兩個立桿4轉動。經所述轉動后,條34穿 過槽33。因此使槽33的邊緣與條34的齒接合。如果需要的話,可設 置穿過孔眼35的鎖,以便以簡單的方式防止兒童車座從車座上移開。 槽33和條34上的齒起齒條的作用,使得能夠將靠背9緊緊地拉靠在 車座3上。
圖8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兒童車座41的側視圖,其包括座位部分 8和與其連接的靠背9。靠背9在遠離座位部分8的一側設有導向裝置 42,包括通過樞軸相互連接的板條43的條44可滑動地容納在導向裝 置42中。在遠離導向裝置42的一側,條44設有支承元件45以及兩 個繞轉動軸線46、 47、樞軸連接到支承元件45上的鉤形元件48、 49。 鉤形元件48、 49設有在轉動軸46、 47周圍彼此嚙合的齒50、 51。在 圖9所示的鉤形元件48、 49的第一位置處,鉤形元件48、 49基本彼 此平^f亍地延伸并可在頭4允5的兩個并肩的立桿4之間、在由箭頭P3 指示的方向上輕松地移動,直到支承元件45緊靠立桿4為止。支承元 件45優選設有包括傳感器的控制元件52,該傳感器與立桿4 一經接 觸就釋放鉤形元件48、 49,以便在彈力(未示出)的影響下,使鉤形 元件48、 49在由P4、 P5 (參見圖10)指示的方向上繞轉動軸線46、 47轉動。鉤形元件48、 49因而在立桿4遠離兒童車座41的一側緊靠 立桿4。因為鉤形元件48、 49在立桿4周圍接合,所以將其稱為鉤形 元件。在圖9、圖IO所示的實施方式中,鉤形元件48、 49被配置為 錐形棒。當然,還可以提供在遠離轉動軸線46、 47的端部具有物理鉤 的元件48、 49。
鉤形元件48、 49在沿P4、 P5指示的方向轉動之后,由于齒50、 51間的嚙合接合,用戶可將鉤形元件48、 49繞轉動軸線46、 47進一 步轉動,同時也將其它鉤形元件48、 49繞關聯的轉動軸線轉動。鉤形
元件48、 49被鎖定在第二位置(未示出),以便以簡單的方式防止鉤 形元件48、 49與立桿4不期望地分開。在鉤形元件48、 49能夠從圖 IO所示的第二位置轉動回到圖9所示的第一位置之前,必須首先將鉤 形元件48、 49的鎖定接合釋放。
根據另一可能性,通過柔性的、即使是非彈性元件,將鉤形元件 連接到頭枕。
還可以在兒童車座的上部安裝一種自動巻起機械裝置,其使得帶 ll保持正確的長度。
權利要求
1.一種兒童車座,其適于放置在設有頭枕的車座上,所述頭枕通過至少兩個立桿連接到所述車座上,在使用時所述兒童車座至少包括靠背和用于將所述靠背連接到所述頭枕上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時所述裝置能夠連接到所述兩個立桿上,所述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可相對于所述靠背移動的鉤形元件,其中當所述裝置連接到所述兩個立桿上以及與所述兩個立桿分開時,在使用時所述頭枕能夠保持連接到所述車座上。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兒童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鉤形元件包 括板形元件,在使用時所述板形元件能夠連接到所述兩個立桿上,所 述頭枕通過所述兩個立桿連接到所述車座上。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兒童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形元件的 長度大于所述兩個立桿間隔開的距離。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兒童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至 少兩個鉤形元件,所述至少兩個鉤形元件均能夠連接到彼此相鄰布置 的立桿上,所述頭枕通過所述兩個立桿連接到所述車座上。
5.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兒童車座,其特征在于,所 述鉤形元件通過彈性元件連接到所述靠背上。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兒童車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鉤形元件 與所述頭枕分開的情況下,所述鉤形元件在所述彈性元件的彈力影響 下緊靠所述靠背。
7. 如前述4又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兒童車座,其特征在于,所 述鉤形元件樞軸連接到所述靠背上。
8.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兒童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設有凹口,至少所述鉤形元件能夠容納在所述凹口中。
9.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兒童車座,其特征在于,所 述裝置包括可繞轉動軸線轉動的鉤形元件,所述鉤形元件能夠從第一 位置轉動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在使用時所述鉤形元件能夠 在所述兩個立桿間移動,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鉤形元件在遠離所述 車座的一側緊靠所述立桿,反之亦然。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兒童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鉤形元件 均包括在所述轉動軸線周圍延伸的齒,所述齒彼此嚙合。
11. 如權利要求9或IO所述的兒童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 包括控制元件,在使用時通過所述控制元件與立桿的接觸,借助于所 述控制元件,至少一個鉤形元件能夠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二位置。
全文摘要
一種兒童車座,其適于放置在設有頭枕的車座上。所述頭枕通過至少兩個立桿連接到所述車座上。在使用時所述兒童車座至少包括靠背和用于將所述靠背連接到所述頭枕上的裝置。在使用時所述裝置能夠連接到所述兩個立桿上。所述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可相對于所述靠背移動的鉤形元件,其中當所述裝置連接到所述兩個立桿上以及與所述兩個立桿分開時,在使用時所述頭枕能夠保持連接到所述車座上。
文檔編號B60N2/28GK101186189SQ20071018752
公開日2008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06年11月21日
發明者馬克·莫斯塔特 申請人:馬克西米利安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