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耕機行走輪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微耕機行走輪機構,包括輪圈、安裝在輪圈內的輪轂以及安裝在輪圈外圍的多個頁片,所述輪圈橫截面的外輪廓為由內至外寬度由寬變窄的梯形結構,所述輪圈為兩個,所述輪轂安裝在其中一個輪圈上,所述頁片固定在兩個輪圈的外圈上,所述輪圈由底壁和兩側壁構成,兩側壁的外圈與底壁連接,兩側壁之間的距離沿輪圈徑向由內至外逐漸減小。本實用新型的輪圈和輪轂均采用鋼板沖壓成型,再通過螺栓裝配連接,保持整體強度的同時也使整體更具美觀,改變傳統輪轂的焊接工藝,安裝方便,節省成本,行走輪機構可以兩個組合安裝,增加行走輪機構寬度,加大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大壓強,更具通行能力。
【專利說明】微耕機行走輪機構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用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微耕機行走輪機構。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大力扶持和發展,微耕機的使用越來越加的廣泛。現有用于微 耕機在泥濘道路行走的行走輪機構,通常包括鋼圈、安裝在鋼圈內的輪轂和安裝在鋼圈外 圍的頁片,傳統的行走輪機構其鋼圈為圓環形的片狀,強度較若,長期使用后容易過載導致 鋼圈損壞,而且傳統的輪轂通常為一平板,并通過焊接的方式與鋼圈連接,不僅加工工藝復 雜,成本高,而且平板結構的支撐強度不夠,使得行走輪機構在泥濘道路這種惡劣環境中壽 命較短。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強度較高、不易 壞損的微耕機行走輪機構。
[0004]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微耕機行走輪機構,包括 輪圈、安裝在輪圈內的輪轂以及安裝在輪圈外圍的多個頁片,所述輪圈橫截面的外輪廓為 由內至外寬度由寬變窄的梯形結構。
[0005] 采用上述結構,輪圈由于截面外輪廓為梯形結構,可以為實心結構也可以為板件 沖壓結構,相對于傳統的鋼圈,增強了輪圈的強度,使其不易變形損壞,具有更高的承載力, 增強行走輪機構的使用壽命。
[0006] 作為優選:所述輪圈為兩個,所述輪轂安裝在其中一個輪圈上,所述輪圈由底壁和 兩側壁構成,兩側壁的外圈與底壁連接,兩側壁之間的距離沿輪圈徑向由內至外逐漸減小, 所述頁片固定在兩個輪圈的底壁上。
[0007] 采用上述結構,在一圈的底壁兩側設置側壁,起到提高輪圈整體結構強度的作用。
[0008] 作為優選:所述輪圈由鋼板沖壓成型,其橫截面呈"u"型。
[0009] 采用一體沖壓成型,強度更好。
[0010] 作為優選:兩個所述側壁向遠離底壁的方向傾斜,該側壁偏離所述輪圈徑向的角 度為3°至15°,即側壁與底壁的夾角為75° 0至87°。所述側壁與底壁的連接部為圓弧 過渡,在該傾斜角度的范圍內,強度更好。
[0011] 作為優選:至少一個所述輪圈的一側設置有多個連接塊,所述輪轂通過螺栓安裝 在其中一個輪圈的連接塊上。
[0012] 采用上述的連接結構通過螺栓裝配連接,保持整體強度的同時也使整體更具美 觀,改變傳統輪轂的焊接工藝,便于輪轂與輪圈的安裝,簡化生產工藝,節約成本。
[0013] 作為優選:兩個所述輪圈的側面均設置有3至6個連接塊,所述連接塊上開設有連 接孔。
[0014] 兩個行走輪機構可以通過各自的連接塊組合安裝,增加行走輪機構寬度,加大與 地面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大壓強,更具通行能力。
[0015] 作為優選:所述輪轂上設置有加強筋。
[0016] 作為優選:所述輪轂由鋼板沖壓成型,該輪轂向側面凸起形成所述加強筋,所述加 強筋沿輪轂徑向和周向分布。該結構相對于平板的輪轂強度更高,起到較好的支撐作用。
[0017] 作為優選:所述頁片沿輪圈周向均勻分布,該頁片兩端部與輪圈焊接,頁片中部向 內突出,并卡在兩輪圈之間。
[0018] 作為優選:所述頁片傾斜設在兩個輪圈上,該頁片與輪圈軸線之間夾角為20°至 45°。即頁片與輪圈所在平面之間的夾角為45°至70°,上述結構的頁片結構及其夾角, 使頁片與地面的相對作用力增大,便于泥濘道路行走。
[0019]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輪圈和輪轂均采用鋼板沖壓成型,再通過 螺栓裝配連接,保持整體強度的同時也使整體更具美觀,改變傳統輪轂的焊接工藝,安裝方 便,節省成本。2、抓地用的頁片也是鋼板沖壓,多片組合與輪圈成一定夾角均勻分布焊接, 使用在微耕機上時左、右行走輪機構對稱設置。3、設置鋼圈和輪轂的大小可改變行走輪機 構的大小規格,用于不同的機型。4、行走輪機構可以兩個組合安裝,增加行走輪機構寬度, 加大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大壓強,更具通行能力。5、該行走輪機構通過車輪軸安裝在 微耕機輸出軸上,用于行走,特別適用于泥濘路段等需要增大摩擦力的環境。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1]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主視圖;
[0022] 圖3為圖2中的A向視圖;
[0023] 圖4為圖3中I的放大視圖;
[0024] 圖5為頁片與輪圈的位置關系圖。
[0025] 零件標號說明
[0026]1 輪圈
[0027]11 底壁
[0028] 12 側壁
[0029]13 螺栓
[0030]14連接塊
[0031] 2 輪轂
[0032] 21加強筋
[0033] 3 頁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34]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 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0035]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微耕機行走輪機構,包括兩個由鋼材制成 的輪圈1、安裝在輪圈1內的輪轂2以及固定在輪圈1外圍的多個頁片3,兩個個輪圈1的 外側均設置有3至6個連接塊14,輪轂2通過螺栓13安裝在其中一個輪圈1的連接塊14 上。通過螺栓13裝配連接,保持整體強度的同時也使整體更具美觀,改變傳統輪轂2的焊 接工藝,便于輪轂2與輪圈1的安裝,簡化生產工藝,節約成本。本例中每個輪圈1上的連 接塊14為4個,連接塊14上開設有連接孔,如此兩個行走輪機構可以通過各自的連接塊14 組合安裝,增加行走輪機構寬度,加大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大壓強,更具通行能力。
[0036] 輪圈1橫截面的外輪廓為由內至外寬度由寬變窄的梯形結構,本例中輪圈1由底 壁11和兩側壁12構成,兩側壁12的外圈與底壁11連接,側壁12與底壁11的連接部為圓 弧過渡,兩側壁12之間的距離沿輪圈1徑向由內至外逐漸減小,其橫截面呈"u,,型,連接 塊14焊接在側壁12的內側,頁片3焊接在兩個輪圈1的底壁11上,本例中為了增強輪圈 1的強度,輪圈1采用鋼板沖壓成型。
[0037] 如圖4所示,作為進一步的優化,兩個側壁12向遠離底壁11的方向傾斜,該側壁 12偏離輪圈1所在平面的角度為3°至15°,本例中優選為5°。輪轂2和頁片3均由鋼 板沖壓成型,該輪轂2向側面凸起形成加強筋21,加強筋21沿輪轂2徑向和周向分布。該 結構相對于平板的輪轂2強度更高,起到較好的支撐作用。
[0038] 如圖5所示,頁片3沿輪圈1周向均勻分布,該頁片3兩端部與輪圈1焊接,頁片3 中部向內突出,并卡在兩輪圈1之間,頁片3傾斜設在兩個輪圈1上,與輪圈1的徑向平行, 該頁片3與輪圈1軸線之間的夾角為20°至45°,本例中優選為30°,即該頁片3所在平 面與輪圈1所在平面夾角為60° ;上述結構的頁片3結構及其夾角,使頁片3與地面的相 對作用力增大,便于泥濘道路行走。
[0039]由于輪圈1截面外輪廓為梯形結構,本例中為板件沖壓而成,其他實施例可以為 實心結構,相對于傳統的鋼圈,增強了輪圈1的強度,使其不易變形損壞,具有更高的承載 力,增強行走輪機構的使用壽命。輪圈1和輪轂2均采用鋼板沖壓成型,再通過螺栓13裝配 連接,保持整體強度的同時也使整體更具美觀,改變傳統輪轂2的焊接工藝,安裝方便,節 省成本。抓地用的頁片3也是鋼板沖壓,多片組合與輪圈1成一定夾角均勻分布焊接,使用 在微耕機上時左、右行走輪機構對稱設置。設置鋼圈和輪轂2的大小可改變行走輪機構的 大小規格,用于不同的機型。該行走輪機構通過車輪軸安裝在微耕機輸出軸上,用于行走, 特別適用于泥濘路段等需要增大摩擦力的環境。
[0040]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 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 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權利要求】
1. 一種微耕機行走輪機構,包括輪圈、安裝在輪圈內的輪轂以及安裝在輪圈外圍的多 個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輪圈橫截面的外輪廓為由內至外寬度由寬變窄的梯形結構。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耕機行走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輪圈為兩個,所述輪轂 安裝在其中一個輪圈上,所述輪圈由底壁和兩側壁構成,兩側壁的外圈與底壁連接,兩側壁 之間的距離沿輪圈徑向由內至外逐漸減小,所述頁片固定在兩個輪圈的底壁上。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耕機行走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輪圈由鋼板沖壓成型, 其橫截面呈型。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耕機行走輪機構,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側壁向遠離底壁 的方向傾斜,該側壁偏離所述輪圈所在平面的角度為3°至15°,所述側壁與底壁的連接 部為圓弧過渡。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耕機行走輪機構,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所述輪圈的一側 設置有多個連接塊,所述輪轂通過螺栓安裝在其中一個輪圈的連接塊上。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微耕機行走輪機構,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輪圈的側面均設 置有3至6個連接塊,所述連接塊上開設有連接孔。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耕機行走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轂上設置有加強筋。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微耕機行走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轂由鋼板沖壓成型, 該輪轂向側面凸起形成所述加強筋,所述加強筋沿輪轂徑向和周向分布。
9.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耕機行走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頁片沿輪圈周向均勻 分布,該頁片兩端部與輪圈底壁焊接,頁片中部向內突出,并卡在兩輪圈之間。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微耕機行走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頁片傾斜設在兩個輪 圈上,該頁片與輪圈軸線之間夾角為20°至45°。
【文檔編號】B60B15/02GK204196579SQ201420663480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4日
【發明者】謝希, 王衛兵 申請人:重慶華世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