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輪輞電機,具體地說是一種新能源汽車輪轂電機結構。
背景技術:
能源環境問題的日益凸顯促進了電動汽車的發展,現有電動汽車驅動形式分為集中驅動和輪轂驅動,輪轂電機尤其受到關注。輪轂驅動與集中驅動相比,省去了變速箱、差速器、傳動軸等傳動結構,將驅動電機直接置于汽車輪轂內,直接給汽車提供動力,使傳動鏈變短,提高了機械傳動效率,也給整車布置帶來了極大地便利。
現有輪轂電機多為外轉子電機,外部轉子與車輪相連,內部定子通過固定軸與汽車懸架相連,由于電機本身結構的制約,固定軸直徑不可能過大,要承受整個汽車重力和驅動力,隱患很大。同時電機內部的導線、信號線也要從固定軸中引出,結構愈加復雜。
專利公布號CN105846557A公布了一種輪轂電機結構,電機外轉子不是整個包裹電機,只是包括與車輪連接的輸出端和外徑,另一端為固定端,此舉增大電機與汽車懸架的固定面積,增加了機械的可靠性,但電機內部為一套輪轂軸承雙列角接觸軸承,實際操作中,軸承難以承受汽車重力、磁鋼吸力、電機驅動力等疊加力,造成軸承壽命減小,軸承游隙大,轉子擺動大,嚴重影響電機整體性能。
另外,現有的輪轂電機結構設計不合理,使其制造安裝不便,費用費事,限制了其具體應用,使用可靠性也很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制造安裝方便,成本低、可靠性好且整體性能穩定的新能源汽車輪轂電機結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新能源汽車輪轂電機結構,包括一側端面封閉,另外一側端面敞開的殼體以及位于殼體內的由硅鋼片以及纏繞在硅鋼片上的繞組構成的定子,殼體封閉端的端面上設置有與汽車輪輞配合的安裝孔,殼體通過緊固件安裝在汽車輪輞的內側端,所述殼體的敞開端形成內腔,殼體的中部還具有伸向內腔并與殼體一體成型的中心軸,還包括具有安裝套的定子座,安裝套通過內軸承安裝在中心軸上并使安裝座的外緣通過外軸承安裝在殼體的內表面,定子安裝在定子座的安裝套外,定子座與殼體的內腔之間形成安置腔,安置腔內具有徑向環布在殼體內圓周表面上的磁鋼,磁鋼與定子的繞組位置相對。
所述定子座與殼體之間設置有位于外軸承的外側邊緣的油封。
所述定子座的端面設置有用來和車橋或汽車懸架連接的安裝孔。
所述定子座上設置有供冷卻油進出的出油嘴和進油嘴。
所述定子座上設置有供電機導線引出的接線端,所述接線端上設置有防水密封接頭。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其殼體上設置有與輪輞連接的安裝孔,由此可以直接并完全置于汽車輪轂內,不僅安裝方便,省時省力,大大方便了汽車整體布置并且其結構設計合理緊湊,使其制造成本也非常低,另外,定子和殼體之間通過內外軸承安裝的結構進行安裝,保證了電機機械結構的可靠性,整體性能穩定,再者合理的結構布局,可使電機與汽車懸架固定結實可靠,同時也給冷卻油的油嘴留出位置,采用冷卻油循環冷卻,可成倍增加電機的功率和過載能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新能源汽車輪轂電機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新能源汽車輪轂電機結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新能源汽車輪轂電機結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所示,本發明的新能源汽車輪轂電機結構,包括一側端面封閉,另外一側端面敞開的殼體1以及位于殼體1內的定子2,定子2由硅鋼片以及纏繞在硅鋼片上的繞組構成,殼體1封閉端的端面上設置有與汽車輪輞配合的安裝孔,殼體1通過緊固件安裝在汽車輪輞的內側端,殼體1的敞開端形成內腔,殼體1的中部還具有伸向內腔并與殼體一體成型的中心軸4,還包括具有安裝套5的定子座6,安裝套5通過內軸承7安裝在中心軸4上,安裝座的外緣通過外軸承8安裝在殼體1的內表面,定子2安裝在定子座的安裝套外,定子座6與殼體1的內腔之間形成安置腔3,安置腔3內具有徑向環布在殼體內圓周表面上的磁鋼9,由圖可見,若干個瓦片狀磁鋼固定于殼體(轉子殼)徑向圓周上,磁鋼9與定子的繞組位置相對,定子固定安裝在定子座的安裝套上,轉子殼與定子座之間靠內外兩套軸承連接,內軸承為汽車用輪轂軸承,外軸承為大尺寸超薄軸承(如等截面薄壁軸承),軸承外側用油封密封。
進一步地,所說的定子座6與殼體1之間設置有位于外軸承的外側邊緣的油封10,定子座6的端面設置有用來和車橋或汽車懸架連接的安裝孔,定子座6上設置有供冷卻油進出的出油嘴11和進油嘴12,定子座6上設置有供電機導線引出的接線端13,所述接線端13上設置有防水密封接頭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