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改進型踏板組件。
背景技術:
現有車輛的制動機構基本上都是通過剎車桿以及與之相連的制動踏板即腳剎(行車制動器)進行行車制動,制動踏板顧名思義就是限制動力的踏板,用于減速停車。
車輛還設置有停車制動,也叫手剎,一般采用機械驅動的機構,以保證達到長時間制動的目的,用于停車后的制動,或當腳剎失靈時緊急使用。
現有車輛在行車制動之后,都必須手動對叉車進行停車制動,這樣的設置使得操作者容易遺忘,會對車輛的制動機構的造成影響,且還存在安全隱患。
綜上所述,為解決現有踏板組件的結構上的不足,需要設計一種設計合理、制動效果好的改進型踏板組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設計合理、制動效果好的改進型踏板組件。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改進型踏板組件,包括:
踏板架,固定安裝在車輛上;
支撐板,固設在踏板架底部,在支撐板上均勻分布有若干微動開關;
行車踏板,覆蓋在支撐板上,所述行車踏板能上下浮動接觸或脫離微動開關,且當行車踏板脫離各微動開關時實現車輛的停車制動。
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踏板組件中,在行車踏板上穿設有若干支撐柱,每個支撐柱均豎直向下穿過支撐板并套設有彈性擋圈。
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踏板組件中,相鄰兩個微動開關之間設置有支撐條,每個支撐條均由支撐板邊沿向支撐板中部延伸。
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踏板組件中,在支撐板中部固設有支撐塊,各支撐條均與支撐塊相連且支撐塊與各支撐條一體成型設置。
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踏板組件中,在支撐板邊沿還均勻分布有若干第一彈簧,每個第一彈簧的一端均與支撐板固連,另一端均抵靠在行車踏板上。
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踏板組件中,所述第一彈簧通過彈簧柱與支撐板固連,每個第一彈簧均插設在對應的彈簧柱內。
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踏板組件中,在踏板架上罩設有腳墊,且腳墊采用彈性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踏板組件中,在踏板架底部一側對稱設置有兩限位柱,每個限位柱上均套設有第二彈簧。
在上述的一種改進型踏板組件中,在踏板架底部另一側對稱設置有兩支架且兩支架通過固定架相連,兩支架與兩第二限位柱呈相對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行車踏板與各個微動開關的配合使用實現車輛的停車制動,踏板組件的制動效果良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卸去腳墊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中,10、踏板架;20、腳墊;31、行車踏板;311、支撐柱;312、彈性擋圈;32、支撐板;321、支撐條;322、支撐塊;323、彈簧柱;41、第一彈簧;42、第二彈簧;50、限位柱;60、微動開關;71、支架;72、固定架;80、減震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常見的制動踏板基本上都是應用于坐姿駕駛的車輛,對于站立式操作的車輛(例如站姿駕駛的叉車等),則不便于使用。
本發明的踏板組件適用于各種站立式操作的車輛,其中,本實施例中具體對站立式操作的叉車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1至圖4所示,本改進型踏板組件包括:
踏板架10,固定安裝在車輛上;
支撐板32,固設在踏板架10底部,在支撐板32上均勻分布有多個微動開關60;
行車踏板31,覆蓋在支撐板32上,行車踏板31能上下浮動接觸或脫離微動開關60,且當行車踏板31脫離各微動開關60時實現車輛的停車制動。
叉車的制動機構是制約叉車行駛運動的機構,它可以用于行駛時的降速或停止,以及在平地或坡道上較長時間停車。停車制動作為行車制動失效時的應急制動,一般采用機械驅動的機構,保證達到長時間制動的目的,用于停車后的制動。
現有的叉車在行車制動之后,還需手動對叉車進行停車制動,容易遺忘,會對叉車的制動機構的造成影響,且還存在安全隱患。
為此,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改進型踏板組件,適用于站立式操作的叉車,通過行車踏板31的上下浮動對叉車進行停車制動。具體的,當行車踏板31下壓觸發微動開關60時,叉車通電;當行車踏板31脫離各微動開關60時,叉車斷電,實現叉車的停車制動。
本實施例中,支撐板32安裝在踏板架10底部,踏板架10上則預留有與之對應的通孔,實際生產時,支撐板32也可以由踏板架10直接向下凹陷形成。
如圖2至圖5所示,優選地,在行車踏板31上穿設有多個支撐柱311,每個支撐柱311均豎直向下穿過支撐板32并套設有彈性擋圈312。
行車踏板31通過多個支撐柱311安裝在支撐板32上,行車踏板31與支撐板32之間形成有工作空間。此處支撐柱311的數量優選為四個,均勻分布在行車踏板31四周。其中,軸用彈性擋圈312的設置,用以緊固支撐柱311,更好地制成行車踏板31。
進一步優選地,相鄰兩個微動開關60之間設置有支撐條321,每個支撐條321均由支撐板32邊沿向支撐板32中部延伸。
進一步地,在支撐板32中部固設有支撐塊322,各支撐條321均與支撐塊322相連且支撐塊322與各支撐條321一體成型設置。
本實施例中,優選支撐條321的數量為三個,三支撐條321由支撐板32邊沿向支撐板32中部延伸并與支撐塊322相連,且三支撐條321與支撐塊322連為一體設置,同樣用于支撐行車踏板31,增強支撐效果。
上述微動開關60的數量與支撐條321一致,也為三個,微動開關60與支撐條321分別環繞支撐板32軸心分布。
行車踏板31在外力作用下能夠上下浮動,當行車踏板31下移時,能夠與三個微動開關60中的至少一個接觸,進而觸發微動開關60。
值得一提的是,行車踏板31在外力作用下實現的是叉車的通、斷電,當踩踏行車踏板31時,觸發微動開關60,叉車通電,此時繼續踩踏上述制動踏板時,實現叉車的起動;當叉車行車制動之后,制動踏板回復初始狀態,此時撤去行車踏板31上的外力,叉車斷電,實現停車制動。
在叉車行駛過程中,行車踏板31始終處于下壓的狀態,為了保證叉車的正常工作,需要保證叉車行駛中,微動開關60至少有一個處于觸發狀態,因此設置了三個微動開關60,且微動開關60環繞支撐板32軸心分布。
這樣一來即使因路面不佳等而使得行駛不平穩的狀態下,仍然能夠保證行車踏板31至少觸發一個微動開關60,確保叉車的通電。
優選地,在支撐板32邊沿還均勻分布有多個第一彈簧41,每個第一彈簧41的一端均與支撐板32固連,另一端均抵靠在行車踏板31上。
進一步優選地,第一彈簧41通過彈簧柱323與支撐板32固連,每個第一彈簧41均插設在對應的彈簧柱323內。
本實施例中優選第一彈簧41的數量為四個,分別位于支撐板32四邊角處,既用于支撐支撐板32,同時能施加反彈力,在撤去外力時,能及時將支撐板32脫離各個微動開關60。
此外,彈簧柱323的設置一方面便于第一彈簧41的安裝,同時也限制了第一彈簧41的位置,避免第一彈簧41發生偏移。
如圖1和圖2所示,優選地,在踏板架10上罩設有腳墊20,且腳墊20采用彈性材料制成。腳墊20罩設在踏板架10上,用以保護整個踏板機構,同時由彈性材料制成的腳墊20便于在外力作用下壓,有利于行車踏板31下壓出發微動開關60。
其中,上述制動踏板上的腳踏部同樣穿過腳墊20。在腳墊20上還設置有多個凸塊,增大摩擦力,防止操作者腳滑而影響踏板組件正常工作。
如圖1至圖3所示,優選地,在踏板架10底部一側對稱設置有兩限位柱50,每個限位柱50上均套設有第二彈簧42。
進一步優選地,在踏板架10底部另一側對稱設置有兩支架71且兩支架71通過固定架72相連,兩支架71與兩第二限位柱50呈相對設置。
固定架72、兩第二限位柱50直接與叉車相連,將踏板機構安裝在叉車上,兩支架71與兩第二限位柱50呈相對設置,保證踏板機構的穩定性。
第二彈簧42的設置為踏板機構在工作時提供緩沖作用,減少整體受力,且在第二彈簧42下方還設置有減震墊80,進一步實現緩沖,增長踏板機構的使用壽命。
本改進型踏板組件結構設計合理,行車踏板31與各個微動開關60的配合使用實現叉車的停車制動,踏板組件的制動效果良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