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pumpingdevice),尤其涉及一種實現輕量化及小型化并提高性能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是為了座椅就坐者手動調節座椅墊的高度以匹配自己的體型而安裝于座椅的裝置,座椅就坐者沿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操作設置于座椅墊側面的桿式手柄時,桿式手柄的操作力通過座椅泵送裝置向連接機構傳遞,從而座椅墊與桿式手柄的操作方向相應地上升或下降。
如通過韓國專利第10-0722849號、第10-0784620號所公知的,如上所述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包括:輸入裝置,具備設置于座椅墊的側面的桿式手柄,供使用者操作桿式手柄以輸入旋轉轉矩;離合器裝置,接收并傳遞自該輸入裝置輸入的旋轉轉矩;輸出裝置,接收自該離合器裝置傳遞的輸入轉矩并向連接于座椅墊的連接機構傳遞,從而調節座椅墊的高度;制動裝置,與該輸出裝置以一同旋轉的方式結合并以通過上述離合器裝置旋轉的方式與離合器連接,針對不通過上述離合器裝置的外部輸入轉矩執行制動功能。
更具體地,韓國專利第10-0722849號的座椅泵送裝置的離合器裝置包括外部殼體、離合器軸、離合器彈簧、墊圈、手柄桿支架、板簧、離合器塊(clutchblock,摩擦塊)、保持器組件、內部殼體,制動裝置包括內部殼體、制動塊、制動鼓、輥組件、制動軸、蓋板等
但如上所述的現有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其結構復雜,由此增加了重量并提高了成本,因此需要使其更簡單化。
技術實現要素:
要解決的技術課題
因此,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離合器裝置和制動裝置的結構簡單化以實現重量減輕及成本節減的同時提高性能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
課題的解決手段
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包括:離合器裝置,接收輸入的外部操作力以沿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旋轉,并且具有沿圓周方向相隔預定間隔配置并沿軸方向突出的至少一個操作凸緣;以及制動裝置,具有容納所述操作凸緣以沿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接觸的至少一個操作槽,以便能夠接收自所述離合器裝置輸入的所述外部操作力并沿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旋轉,并且針對不通過所述離合器裝置的外力執行制動功能,以便不沿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旋轉。
一實施例中,可以是,所述離合器裝置包括環形的離合器鼓;所述操作凸緣形成為自所述離合器鼓本體的一側邊緣沿軸方向突出。
另外,可以是,操作凸緣形成為塊狀。
另外,可以是,操作凸緣形成為比所述離合器鼓的內周面更向半徑方向內側突出。
一實施例中,可以是,所述制動裝置包括制動鼓;所述制動鼓包括:鼓本體,在貫通中央的組裝孔上結合輸出軸;以及第一凸緣,形成于所述鼓本體的一側;所述操作槽沿圓周方向相隔預定間隔配置于所述鼓本體的外周面。
可以是,所述鼓本體在所述操作槽的兩側形成有楔面。該情況下,所述操作槽形成為從所述外周面向半徑方向內側凹陷的形態。
另外,可以是,所述操作槽的圓周方向寬度形成得比所述操作凸緣的圓周方向寬度大。
可以是,所述第一凸緣的外周面形成為圓形,并且所述第一凸緣被支撐于容納所述離合器裝置和所述制動裝置的鼓殼體的內周面以旋轉。
一實施例中,可以是,所述離合器鼓的內部以通過所述外部操作力能夠旋轉的方式容納有輸入構件,所述輸入構件的外周面與所述離合器鼓的內周面之間配置有多個離合器輥,相互鄰接的兩個所述離合器輥被離合器彈簧沿圓周方向彈性支撐,所述離合器鼓通過所述輸入構件的旋轉在所述離合器輥的楔作用下與所述輸入構件一同旋轉。
可以是,所述輸入構件包括構件本體,所述構件本體形成有至少一個楔突起,所述至少一個楔突起向半徑方向外側突出,向所述離合器輥加壓,從而引發所述楔作用。
可以是,所述至少一個楔突起沿圓周方向相隔預定間隔配置。
另外,可以是,所述離合器鼓形成有止擋突起,所述止擋突起限制不起楔作用的離合器輥的移動。
另外,可以是,本發明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還具有桿支架,所述桿支架結合有供座椅就坐者能夠沿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操作的桿式手柄并與所述桿式手柄一同旋轉,所述桿支架與所述輸入構件以一體旋轉的方式緊固。
另外,可以是,本發明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還包括:鼓殼體,以能夠旋轉的方式容納所述離合器裝置和所述制動裝置;以及蓋板,緊固于所述鼓殼體以便堵住并覆蓋所述鼓殼體的開口部;所述制動裝置包括:多個制動輥,介于所述制動鼓的楔面與所述鼓殼體的內周面之間,沿圓周方向相隔預定間隔配置;以及制動彈簧,介于相鄰的制動輥之間并沿圓周方向進行彈性支撐。
另外,可以是,所述離合器裝置旋轉時,所述操作凸緣先推動所述制動輥以解除制動狀態,然后推動所述操作槽的一側壁面以向所述制動鼓傳遞旋轉力。
發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離合器裝置具有離合器彈簧、離合器輥及離合器鼓,制動裝置具有制動輥、制動彈簧及制動鼓,從而離合器裝置和制動裝置的結構更簡單并能夠小型化,因此能夠減輕重量并節減成本。
另外,離合器裝置和制動器裝置的工作更順利,從而能夠提高工作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的投影立體圖。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的主視圖。
圖4為從內側觀察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的鼓殼體的立體圖。
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的后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鼓殼體
20:蓋板
30:輸入構件
40:桿支架
50:離合器裝置
60:制動裝置
70:輸出軸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首先,在對各附圖的構成要素標注附圖標記方面,關于相同的構成要素,即使在不同的附圖上顯示也盡可能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另外,在說明本發明時,若判斷認為對相關公知的結構或功能的具體說明有可能混淆本發明的內容時,省略對其詳細說明。另外,以下,將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但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并不限定或限制于此,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通過變型來進行多種實施。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的投影立體圖。
參照圖1及圖2,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可以包括鼓殼體10、蓋板20、輸入構件30、桿支架40、離合器裝置50、制動裝置60及輸出軸70。
鼓殼體10在其內部具有預定尺寸的設置空間,在邊緣可以具備形成有多個緊固孔的凸緣12。
蓋板20緊固于鼓殼體10,起到覆蓋鼓殼體10的開口部的作用,蓋板20也具有形成有多個緊固孔的凸緣22,鼓殼體10與蓋板20可以通過緊固于凸緣12、22的緊固螺栓(未圖示)等相互緊固。
鼓殼體20的中央部位形成有貫通的組裝孔14,輸入構件30的局部通過該組裝孔14突出,從而能夠與桿支架40以一體旋轉的方式緊固。
桿支架40可以與供使用者能夠進行旋轉操作的桿式手柄(未圖示)以一體旋轉的方式緊固。
輸入構件30可以包括大致環形的構件本體32和自該構件本體32的一側面沿軸方向突出形成的橋接件34。
緊固孔36形成于橋接件34的中央部位,并且可以通過形成于桿支架40的緊固孔42利用緊固螺栓等以一體旋轉的方式緊固。桿支架40與輸入構件30的橋接件34裝配結合,從而桿支架40的旋轉力能夠向輸入構件30傳遞。
構件本體32可以沿圓周方向相隔預定間隔形成有一個以上的楔突起38,該一個以上的楔突起38向半徑方向外側突出。
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楔突起38可以沿圓周方向相隔120度形成三個。
離合器裝置50可分別包括螺旋彈簧形狀的三個離合器彈簧52、兩個形成為一對且沿圓周方向相隔120度的間隔配置的三對離合器輥54、55及離合器鼓56。
離合器鼓56大致形成為環形,并且可以具有自離合器鼓56的一側邊緣沿軸方向突出的一個以上的操作凸緣562。
一個以上的操作凸緣562可以沿圓周方向相隔預定間隔,例如,相隔60度的間隔形成六個。
一個以上的操作凸緣562形成得比離合器鼓56的內周面更向半徑方向內側突出,一實施例中,操作凸緣562可以形成為三角塊形狀。但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上述操作凸緣562只要向離合器鼓56的內側方向突出就行,只要具備四邊形或其他多邊形的截面,并非是三角塊形狀。上述操作凸緣562設置于形成于下述的制動鼓66的操作槽668,可以形成為能夠推動操作槽668的側壁的多種結構。
另外,離合器鼓56的上述操作凸緣562之間可以形成有支撐突起564。支撐突起564能夠執行支撐制動彈簧64的位置的功能。支撐突起564的軸方向高度可以形成得比操作凸緣562低。
制動裝置60可以包括沿圓周方向相隔預定間隔配置的多個制動輥62、具有螺旋彈簧形狀并沿圓周方向相隔預定間隔配置的制動彈簧64及制動鼓66。
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制動輥62可以形成為十二個,制動彈簧64可以形成為六個,并且一個制動彈簧64沿圓周方向彈性支撐兩個制動輥62。
制動鼓66可以包括在貫通于中央的組裝孔的外周面形成有嚙合齒輪662的鼓本體660和形成于該鼓本體660的邊緣的凸緣664。一實施例中,凸緣664的外周面形成為圓形,并且凸緣664的外周面可以以與鼓殼體10的內周面接觸的狀態下能夠自由旋轉的方式形成。通過這樣的凸緣664的形狀,制動鼓66可以在鼓殼體10內壁面內以相同的旋轉軸為中心旋轉。
鼓本體660的外周面可以沿圓周方向相隔預定間隔形成有沿切線方向被切割的一個以上的楔面666。
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一個以上的楔面666可以沿圓周方向相隔預定間隔形成六對。
制動輥62沿楔面的圓周方向分別配置于兩側部,制動彈簧64介于兩個制動輥62之間并起到向楔面666的兩端推動兩個制動輥62的作用。一對楔面666之間形成有設置有制動彈簧64的制動彈簧安裝部670。
大致形成為“v”字形的操作槽668以向半徑方向內側凹陷的形態形成于沿圓周方向相鄰的兩個楔面666之間,離合器鼓56的操作凸緣562可以位于上述操作槽668內。
操作槽668的圓周方向寬度可以形成得比操作凸緣562的圓周方向寬度大,操作凸緣562位于操作槽668時,操作槽668與操作凸緣562之間可以形成有沿圓周方向分離的間隙。
輸出軸70的一端形成有與制動鼓66的嚙合齒輪662嚙合的第一小齒輪72,以便能夠與制動鼓66一體旋轉,輸出軸70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小齒輪74以向未圖示的連接機構傳遞轉矩。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的主視圖。另一方面,圖4為從內側觀察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的鼓殼體的立體圖。
以下參照圖3、圖4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的離合器動作。
參照圖3,座椅就坐者為了使座椅墊匹配自己的體型,例如,為了調高座椅墊的高度而沿順時針方向操作時,連接于桿式手柄的輸入構件30也一同沿順時針方向旋轉。
輸入構件30沿順時針方向旋轉時,以輸入構件30的楔突起38為基準位于順時針方向(即,楔突起38的右側)的第一離合器輥54在楔突起38與離合器鼓56的內壁面之間被施加壓力。由此,離合器輥54在離合器鼓56與輸入構件30之間引發楔(wedge)作用,使離合器鼓56沿順時針方向旋轉。
另一方面,第一離合器輥54沿順時針方向被推動時,離合器彈簧52也沿順時針方向被壓縮,由第一離合器輥54和離合器彈簧52連接的第二離合器輥55也被離合器彈簧52沿順時針方向施加壓力,而第一離合器輥54與第二離合器輥55之間插入有在鼓殼體10的內側面形成的止擋突起16,因此第二離合器輥55被止擋突起16卡住,從而無法沿順時針方向旋轉,只有離合器彈簧52被壓縮。由此,第二離合器輥55在輸入構件30與離合器鼓56的內壁面之間自由旋轉。
如圖4所示,止擋突起16從鼓殼體10的正面沿軸方向突出形成。通過沖壓工序形成鼓殼體10的情況下,在鼓殼體10的正面形成止擋突起形成孔17的同時,止擋突起16部分可以以沿軸方向突出的方式成形。這樣的止擋突起16在輸入構件30不旋轉的狀態下可以與輸入構件30的楔突起38位于相同的半徑方向。
座椅就坐者移除施加于桿式手柄的力時,離合器彈簧52的壓縮恢復力作用于第一離合器輥54,從而使輸入構件30回到原位置。
在座椅就坐者為了調低座椅墊的高度而沿逆時針方向旋轉桿式手柄時,如上所述的一系列動作也以相同原理進行。該情況下,第二離合器輥55在離合器鼓56與輸入構件30之間固定并傳遞旋轉力。
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的后視圖。參照圖5,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車輛的座椅泵送裝置的制動工作及解除工作如下。但為了說明制動工作,圖5中省略了對制動鼓66的凸緣664的示出。
參照圖5,離合器鼓56沿順時針方向旋轉時,離合器鼓56的操作凸緣562推動相鄰的制動輥62,制動輥62向楔面666的中央側移動,從而制動鼓66的沿順時針方向的旋轉制動功能解除,該狀態下,若離合器鼓56繼續旋轉,則離合器鼓56的操作凸緣562與制動鼓66的操作槽668的側壁接觸,從而使制動鼓66沿順時針方向旋轉。
即,操作凸緣562的局部插入于操作槽668的內部并成為與操作槽668的壁面分離的狀態,接著離合器鼓56旋轉,操作凸緣562自楔面666推出制動輥62后,操作凸緣562與制動鼓66的操作槽668的壁面接觸,從而使制動鼓66旋轉。
制動鼓66旋轉時,與制動鼓66嚙合的輸出軸70也與制動鼓66一體旋轉,向連接機構傳遞轉矩,從而調整座椅墊的高度使其上升。
相反,離合器鼓56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制動鼓66也一同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從而使座椅墊的高度下降時,也產生相同作用。
另一方面,未向如上調節高度后的座椅墊輸入通過離合器鼓56的操作力時,位于制動鼓66的楔面666的制動輥62被制動彈簧64推向制動彈簧安裝部670的兩側楔面666。由此,即使通過輸出軸70輸入外力也能夠防止制動鼓66旋轉。
即,制動輥62在制動鼓66的楔面666與鼓殼體10的內周面之間引發楔作用,從而即使通過輸出軸70輸入外力,制動鼓也無法沿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能夠原樣維持調節后的座椅墊的高度。
即,只要不先解除制動輥62的楔功能,制動鼓66就無法通過制動輥62沿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旋轉,從而防止由座椅墊的外力引起的任意的升降動作。
以上的說明只是舉例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本質特征的范圍內可以進行多種修改、變更及替換。因此,本發明所公開的實施例及附圖并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的技術構思,而是為了說明本發明,這些實施例及附圖并不限定本發明的技術構思的范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書的范圍來解釋,與此同等范圍內的所有技術構思應解釋為包含在本發明的權利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