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摩托車后制動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摩托車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摩托車后制動系統。
技術背景目前,安裝在摩托車上的后制動器一般分為液壓盤式制動器和鼓式制動器 兩種。采用單后減震器的摩托車通常配備液壓盤式制動器,后減震器為中央單 后減震器,以讓出液壓盤式制動器主、分泵的位置;采用雙后減震器結構的摩 托車上都采用鼓式制動器。由于鼓式制動器存在制動性能較差、維修復雜、使 用壽命短等不足,許多雙后減震器摩托車的用戶都提出改裝、升級的要求,如 果在雙后減震器摩托車上照搬單后減震器摩托車液壓盤式制動器的安裝方式, 由于受雙后減震器配置的影響,空間有限,無法安裝;若通過更改雙后減震器 配置來適應液壓盤式制動器的安裝,不僅容易影響摩托車整車的性能,而且工 作量大,價格昂貴,用戶難以接受。 發明內容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雙后減震器摩托車的后制動系 統,在不更改雙后減震器配置的前提下,能夠滿足液壓盤式制動器的安裝要求。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摩托車后制動系統,在后叉左、右管前端的 套管中穿設后叉軸,后叉左、右管后部的頂面上安裝有后減震器,后叉左、右 管的尾部通過后輪軸連接,由螺母鎖緊;后輪轂位于后叉左管與后叉右管之間,
并通過軸承支承在后輪軸上,且后輪轂與后叉右管之間的后輪軸上套裝有第一 軸套和第二軸套,其關鍵在于在所述第一軸套上活套碟剎盤,該碟剎盤固定 在后輪轂的端面,所述第二軸套上通過支架安裝后制動分泵,該后制動分泵位 于后減震器的后方,后制動分泵上的兩塊摩擦片分居在所述碟剎盤的兩側;通 過油管與后制動分泵連通的后制動主泵安裝在后叉右管上,該后制動主泵的推 桿與撥叉的上頭鉸接,所述撥叉的中部通過銷軸安裝于后叉右管的外側面,撥 叉的下頭與后制動拉桿的后端連接,所述后制動拉桿的前端與后制動踏板的尾 端鉸接,該后制動踏板位于后叉軸的下方,并安裝在發動機懸掛板上。本發明在不更改雙后減震器配置的前提下,能夠將液壓盤式制動器的主泵、 分泵、碟剎盤以及后制動踏板等相關部件安裝在雙后減震器摩托車上,當駕駛 員用腳踩動后制動踏板時,后制動踏板通過后制動拉桿拉動撥叉,使撥叉繞銷 軸逆時針旋轉,撥叉推動后制動主泵的推桿回縮,對后制動主泵內的液壓油產 生壓力,后制動主泵內的油壓通過油管傳遞給后制動分泵,推動后制動分泵的 摩擦片緊貼在碟剎盤上,從而使與碟剎盤固定連接的后輪轂停止旋轉。本發明 能夠適應雙后減震器摩托車用戶改裝、升級的要求,用液壓盤式制動器來取代 傳統的鼓式制動器,并且改裝方便、費用較低,用戶容易接受;雙后減震器摩 托車采用液壓盤式制動器,具有制動性能可靠、維修方便、使用壽命長等特點。為了簡化結構,便于拆裝,上述后制動主泵通過支架固定在后叉右管頂面 的中部,后制動主泵的推桿向前伸出,后制動主泵的尾部通過油管與后制動分 泵連通。上述后制動拉桿的后端從撥叉的下頭穿過,由調節螺母限位,在后制動拉 桿的中部設有凸臺,該凸臺與撥叉之間的桿身上套裝彈簧。當踩動后制動踏板,使撥叉繞銷軸逆時針旋轉,推動后制動主泵的推桿回縮時,彈簧被壓縮;而作 用在后制動踏板上的力消失后,在彈簧彈力的作用下,能加速撥叉以及后制動 主泵的推桿復位。調節螺母既對撥叉起限位作用,又能夠調節彈簧彈力的大小。 為了對后制動拉桿的運動進行靈敏控制,并保障后制動踏板回位及時,上 述后制動踏板的中部通過軸與發動機懸掛板連接,后制動踏板能繞軸轉動,在 后制動踏板的前部設有支耳,該支耳與拉簧的下端掛接,拉簧的上端掛接在發 動機懸掛板上。有益效果本發明能夠適應雙后減震器摩托車用戶改裝、升級的要求,用 液壓盤式制動器來取代傳統的鼓式制動器,并且無需更改雙后減震器的配置, 具有改裝方便、費用較低、制動性能可靠、維修方便、使用壽命長等特點。
圖l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如圖l、圖2所示,在后叉左、右管l、 2后部的頂面上對稱地布置有支座 27,該支座27上安裝后減震器28。后叉左、右管1、 2的尾部通過后輪軸4連 接,由螺母5鎖緊;后輪轂6位于后叉左管1與后叉右管2之間,并通過兩個 軸承7支承在后輪軸4上,在后輪轂6與后叉右管2之間的后輪軸4上套裝有 第一軸套8和第二軸套9。所述第一軸套8上活套碟剎盤10,該碟剎盤10通過 螺釘固定在后輪轂6的端面,在第二軸套9上安裝支架11,支架ll上通過螺栓 固定后制動分泵12,后制動分泵12位于后減震器28的后方,該后制動分泵12
上的兩塊摩擦片13、 13,分居在碟剎盤10的兩側。從圖l、圖2中可知,在后叉右管2頂面的中部安裝支架22,該支架22上 通過螺栓固定后制動主泵15,后制動主泵15的推桿16向前伸出,后制動主泵 15的尾部通過油管14與后制動分泵12連通。在后叉右管2前部的外側面上垂 直安裝銷軸18,撥叉17的中部套裝在該銷軸18上,撥叉17的上頭向內變形彎 折,并與后制動主泵推桿16的端部鉸接,后制動拉桿19的后端由前向后從撥 叉17的下頭穿過,由調節螺母23限位,在后制動拉桿19的中部設有凸臺,該 凸臺與撥叉17之間的桿身上套裝彈簧24。從圖l、圖2中進一步可知,在后叉左、右管l、 2前端的套管中穿設后叉 軸3,后叉軸3的下方設置軸25,該軸25垂直固定在發動機懸掛板21上。后 制動踏板20的中部套裝在軸25上,后制動踏板20能繞軸25轉動。后制動踏 板20的尾端與后制動拉桿19的前端鉸接,在后制動踏板20的前部設有支耳, 該支耳與拉簧26的下端掛接,拉簧26的上端掛接在發動機懸掛板21上。本發明是這樣實現制動的駕駛員用腳踩下后制動踏板20,使后制動踏板 20繞軸25順時針轉動一定角度,拉簧26被拉長,后制動踏板20轉動時拉動后 制動拉桿19向前移動,使撥叉17繞銷軸18逆時針旋轉一定角度,同時后制動 拉桿19上的彈簧24被壓縮,撥叉17推動后制動主泵15的推桿16回縮,對后 制動主泵15內的液壓油產生壓力,后制動主泵15內的油壓通過油管14傳遞給 后制動分泵12,推動后制動分泵12的摩擦片緊貼在碟剎盤10上,從而使與碟 剎盤10固定連接的后輪轂6停止旋轉。當作用在后制動踏板20的力消失后, 在拉簧26和彈簧24的共同作用下,各部件快速復位。
權利要求
1、一種摩托車后制動系統,在后叉左、右管(1、2)前端的套管中穿設后叉軸(3),后叉左、右管(1、2)后部的頂面上安裝有后減震器(28),后叉左、右管(1、2)的尾部通過后輪軸(4)連接,由螺母(5)鎖緊;后輪轂(6)位于后叉左管(1)與后叉右管(2)之間,并通過軸承(7)支承在后輪軸(4)上,且后輪轂(6)與后叉右管(2)之間的后輪軸(4)上套裝有第一軸套(8)和第二軸套(9),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軸套(8)上活套碟剎盤(10),該碟剎盤(10)固定在后輪轂(6)的端面,所述第二軸套(9)上通過支架(11)安裝后制動分泵(12),該后制動分泵(12)位于后減震器(28)的后方,后制動分泵(12)上的兩塊摩擦片(13、13’)分居在所述碟剎盤(10)的兩側;通過油管(14)與后制動分泵(12)連通的后制動主泵(15)安裝在后叉右管(2)上,該后制動主泵(15)的推桿(16)與撥叉(17)的上頭鉸接,所述撥叉(17)的中部通過銷軸(18)安裝于后叉右管(2)的外側面,撥叉(17)的下頭與后制動拉桿(19)的后端連接,所述后制動拉桿(19)的前端與后制動踏板(20)的尾端鉸接,該后制動踏板(20)位于后叉軸(3)的下方,并安裝在發動機懸掛板(21)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摩托車后制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制 動主泵(15)通過支架(22)固定在后叉右管(2)頂面的中部,后制動主泵(15) 的推桿(16)向前伸出,后制動主泵(15)的尾部通過油管(14)與后制動分 泵(12)連通。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摩托車后制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制 動拉桿(19)的后端從撥叉(17)的下頭穿過,由調節螺母(23)限位,在后 制動拉桿(19)的中部設有凸臺,該凸臺與撥叉(17)之間的桿身上套裝彈簧 (24)。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摩托車后制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制 動踏板(20)的中部通過軸(25)與發動機懸掛板(21)連接,后制動踏板(20) 能繞軸(25)轉動,在后制動踏板(20)的前部設有支耳,該支耳與拉簧(26) 的下端掛接,拉簧(26)的上端掛接在發動機懸掛板(21)上。
全文摘要
一種摩托車后制動系統,在第一軸套上活套碟剎盤,該碟剎盤固定在后輪轂的端面,第二軸套上通過支架安裝后制動分泵,該后制動分泵位于后減震器的后方,后制動分泵上的兩塊摩擦片分居在碟剎盤的兩側;后制動主泵安裝在后叉右管上,后制動主泵的推桿與撥叉的上頭鉸接,撥叉的中部通過銷軸安裝于后叉右管的外側面,撥叉的下頭與后制動拉桿的后端連接,后制動拉桿的前端與后制動踏板的尾端鉸接,該后制動踏板位于后叉軸的下方,并安裝在發動機懸掛板上。本發明能夠適應雙后減震器摩托車用戶改裝、升級的要求,用液壓盤式制動器來取代傳統的鼓式制動器,并且無需更改雙后減震器的配置,具有改裝方便、費用較低、制動性能可靠、維修方便、使用壽命長等特點。
文檔編號B62L1/00GK101108643SQ200710092600
公開日2008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22日
發明者云 胡 申請人:力帆實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