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利用粘合劑帶或塊的粘結的制作方法
利用粘合劑帶或塊的粘結
背景技術:
許多產品都包括內部與外部之間具有空腔的面板。例如,許多車輛(例如,汽車和卡車)都包括具有這種空腔的面板。這些面板可以具有許多不同的尺寸、形狀和構造。在一個實例中,面板可以具有大致管狀構造,例如由一個或多個節點連接的細長中空柱、桿、梁等。出于多種原因,這些空腔通常被加固。加固面板中的空腔以增加結構強度,同時將減少噪音和振動。使用高強度鋼、增加部件厚度或者包括額外的加固件可以加固這些空腔。然而,這些構造會增加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另外,這些構造還增加了重量,因而對燃料性能產生負面影響。還可以使用通過粘合劑粘結在結構部件上的加強件或承載體來加固空腔。在承載體與結構部件之間設置粘合劑,再把兩個部件擠壓在一起。承載體與結構部件之間的間隙會基于制造和裝配容差(公差)而變化。因此,如果粘合劑的量相對均勻的話,那么粘合劑在空腔內的流動會基于容差而變化。在一些情況下,粘合劑會流到空腔外部。另外,粘合劑會阻塞所需的流體通道,這樣實際上防止了表面處理涂層(電鍍涂層,e涂層,e-coating) 覆蓋在結構部件的表面。
發明內容
下面描述了用于加固空腔的系統和方法。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加固位于結構部件內的空腔的承載體,其中承載體與結構部件使用粘合劑相互粘結。承載體基本上是剛性的并且構造成位于空腔內。承載體包括布置在承載體中的路徑,該路徑在承載體的外表面與承載體的內表面之間提供了孔。粘合劑布置在承載體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與結構部件的壁之間的間隙中。粘合劑布置在路徑附近。
雖然權利要求書不限于所示的實例,但是通過各個實例的討論可最佳地獲得對各個方案的理解。參考附圖,詳細示出了多個實例。雖然附圖表現了各個例子,但是附圖不必按照比例,并且某些特征可以被放大以更好地示出和闡述實例的創新方面。此外,本文所述的實例不是詳盡的,或者限定或限制在附圖所示和下面的詳細描述所公開的具體形式和構造。參考下面的附圖,詳細描述示例性例子。圖IA和IB示出了用于加固空腔的示例性系統。圖2A和2B示出了在擠壓之后的位于承載體上面的粘合劑。圖3A-圖3C是系統100的剖視圖。圖4A-圖4C同樣是系統100的剖視圖,其中承載體包括一條或多條路徑。圖5示出了使用I梁形承載體來加固空腔的示例性系統,其中未示出粘合劑。圖6示出了使用W形承載體來加固空腔的示例性系統,其中未示出粘合劑。圖7示出了圖5的系統,其中示出了粘合劑。圖8示出了圖6的系統,其中示出了粘合劑。
圖9是承載體中的路徑的放大圖。圖IOA-圖IOB示出了示例性W形承載體。圖IlA示出了 I梁形承載體的頂部視圖。圖IlB示出了 I梁形承載體的底部視圖。圖12A示出了 W形承載體的頂部視圖。圖12B示出了 W形承載體的底部視圖。圖13A示出了使用另一種W梁形承載體來加固空腔的示例性系統,其中未示出粘合劑。圖13B示出了使用Z形承載體來加固空腔的示例性系統,其中未示出粘合劑。圖14A示出了圖13A的系統,其中示出了粘合劑。圖14B示出了圖13B的系統,其中示出了粘合劑。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沒有限制的情況下,本文所述的實例包括構造成對結構部件進行加固的承載體。結構部件可以是產品(例如,車輛)中的例如梁、通道、柱等。使用粘合劑將承載體粘結在結構部件上。通常,承載體與結構部件被擠壓或壓力配合在一起,以便使粘合劑在兩個部件之間流動。由于各種制造和裝配容差,在將部件擠壓在一起之后,覆蓋結構部件表面的粘合劑的量會變化。當部件之間的間隙小時,粘合劑可能被擠壓到空腔外部或者可能阻塞預定的流體流動路徑,因而防止了表面處理涂層與結構部件的各部分接觸。這種應用涉及 2008年9月1日提交的EP申請08163412,在此通過引用方式將該申請的全部內容并入本文。在粘合劑附近和/或下面的承載體上設置路徑,從而允許粘合劑通過承載體流動。一般來說,各個路徑在承載體的外表面(第一表面)到承載體的內表面(第二表面)之間提供了開口。路徑為粘合劑的流動提供了額外的通路,因而緩和(moderate) 了可以覆蓋結構部件表面的粘合劑的量。因此,在擠壓承載體與結構部件之間的粘合劑之后,無論制造容差(例如,變化的間隙尺寸)如何,覆蓋結構部件表面的粘合劑的量可以保持相對均勻。 路徑還減小了擠壓結構部件與承載體之間的粘合劑所需的力。承載體還可以包括用于提供分段的或專用的流體流動路徑的一條或多條通道,例如,以便允許表面處理涂層在結構部件上流動。圖IA和IB示出了用于加固空腔的示例性系統100。系統100包括承載體120、粘合劑140和結構部件160。承載體120的形狀大致配合在由結構部件160的一個或多個內壁162與基底110限定的空腔170內。承載體120的形狀還形成為通常與結構部件160的兩個或更多相對的壁162接觸,以便提供結構加固。如圖IA所示,承載體120呈I形狀,或者大致呈I-梁形狀。在圖IB中,承載體120大致呈W或M形狀。當然,通常基于具體的應用,承載體120還可以呈任意數量的不同結構中的一種或多種形狀。例如,承載體120可以呈H,C,U,Z,S,N, X,V,E,K,T等形狀。一般來說,承載體120是基本剛性的構造,該承載體包括平行于結構部件160中的空腔170的主體部分或長度軸線延伸的一條或多條肋,和使用粘合劑140粘結在壁162上的兩個或更多可能相對的外表面。另外,承載體120還可以包括一列橫向肋。
如圖所示,粘合劑140沿著承載體120的外表面設置成一系列平行的行,使得粘合劑140與結構部件160接觸。然而,粘合劑140可以布置在承載體120上、結構部件160上或承載體和結構部件上,并且可以布置成行、帶、塊等。粘合劑140的量和位置使得當承載體120被放置在空腔170內時,粘合劑140將會與結構部件160的一個或多個內壁162連接。粘合劑140通常被擠壓在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之間,從而使粘合劑140沿著承載體120和結構部件160的表面流動。粘合劑140通常設置成在承載體120與壁162之間限定一條或多條流體流動路徑,以便允許流體(例如表面處理涂層)流動并涂敷結構部件 160的表面。承載體120(也被稱為加強件)通常是基本剛性的,并且可以由金屬(例如,鋁或鋼)、塑料、尼龍、玻璃增強尼龍、泡沫結構、有機結構或其組合制成。在一個實例中,承載體 120由熱塑性材料制成。承載體120可以通過任何數量的不同制造方法制成,包括擠出法、 注射模塑法或者其他適當方法。基于具體應用,承載體120還可以包括用于提供局部增強的一個或多個附加特征或結構增強件(包括,肋)。至少一部分承載體120的形狀可以設計近似符合一部分結構部件160的形狀。例如,承載體120的承載部的一個或多個外表面可以構造成大致符合(順應)結構部件160的一個或多個內壁162。粘合劑140用于將承載體120固定在結構部件160上。如圖IA和IB所示,粘合劑140可以例如沿著承載體的外表面施加在承載體120上。作為替換或附加的是,粘合劑 140可以例如沿著限定出結構部件160中的空腔的一個或多個內壁162施加在結構部件 160上。通常,在將承載體120放置到結構部件160的空腔內的位置中之前施加粘合劑140。 然后,將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擠壓在一起。在承載體120位于空腔170內時粘合劑 140固化,因而將承載體120粘結在結構部件160上。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施加粘合劑140。例如,如圖IA和IB所示,粘合劑140可以沿著平行線施加在承載體120的外表面上。粘合劑140也可以以帶或塊施加在承載體120和 /或結構部件160的一個或多個表面上。粘合劑140的長度、寬度、厚度、形狀、橫截面、表面、量和位置可以變換并且可以基于應用參數(例如,最低成本、最大強度、裝配時間、固化時間、間隙尺寸等)確定。施加粘合劑140,使得粘合劑140的厚度大于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的一個或多個內壁162之間限定的間隙的寬度。一般來說,結構部件160與承載體120之間的間隙基于在將部件放置在適當位置時部件之間的距離。在將承載體120放置在臨近結構部件160的空腔170內時,粘合劑140同時與承載體120和結構部件160接觸, 因而使粘合劑140變形。粘合劑140因而可以將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粘結。粘合劑 140的量可以基于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之間的預定間隙的距離確定。在一個實例中, 粘合劑帶的厚度至少為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之間的間隙的寬度的約150%。粘合劑140可以是多種粘合劑。粘合劑140可以是基本無泡沫或無膨脹的粘合劑。 也就是說,粘合劑140可以是在固化時膨脹小于約20%的粘合劑。粘合劑140可以是在固化時膨脹小于約5%的粘合劑,或者粘合劑140可以是不可膨脹的粘合劑。粘合劑140的粘度通常足夠高,使得在將承載體120擠壓在結構部件160上之前粘合劑保持原形。粘合劑140在固化之前可以具有糊狀的粘稠度,和/或可以是略微帶粘性的或粘性的。粘合劑 140可以如同Bingham塑料一樣作用,即在施加足夠壓力之前保持基本穩定的形狀。粘合劑 140可以通過暴露于空氣、大氣水分、其他化學制品、熱、光或根據任何其他適當固化方法而固化。根據一種方法,粘合劑140是在暴露于熱時(例如,在烘烤或表面處理涂敷過程中) 固化的粘合劑。粘合劑140可以是例如至少包括樹脂和硬化劑的聚合物組合物。例如,粘合劑140可以是聚氨酯組合物、聚氨酯-異氰酸多元醇酯組合物、環氧化物組合物等。粘合劑 140可以包括環氧樹脂和硬化劑,例如聚亞安酯或聚胺組合物、裝入微膠囊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等。適當的粘合劑包括專利申請序列號W0/2008/077944所表述的粘合劑。可以在粘合劑140上施加保護膜,以便防止粘合劑140過早固化,防止灰塵或其他污染物粘附在粘合劑140上,防止粘合劑140暴露于水分或空氣并且保護保存期限和粘結性能。保護膜可以與粘合劑140共擠出或者可以施加在粘合劑140的頂部。根據一個實施例,保護膜可以是塑料,例如聚乙烯。保護膜可以在將承載體120放置在結構部件160附近之前、之中或之后被取下。結構部件160通常是產品(例如,車輛)的部件。例如,結構部件160可以是例如汽車或卡車的梁或柱的結構部件。結構部件160通常是由金屬(例如,鋼)制成的固體部件。然而,結構部件160可以由任何數量的不同材料制成,例如碳纖維、塑料等。一般來說, 基于承載體120和結構部件160的材料屬性來選擇粘合劑140,粘合劑140根據具體應用要求進行粘接。一般來說,系統100構造成保持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的壁162之間的預定間隙。基于預定間隙,將一定量的粘合劑140設置在承載體120上或壁162上,以保證在將部件擠壓在一起之后保持流體流動路徑。可以基于預定的間隙尺寸(包括各個容差的確定量因素)來預先確定粘合劑140的施加量。然后,將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擠壓在一起,使得粘合劑140在承載體120和壁162上流動。然而,由于制造容差,部件之間的間隙的尺寸可能會變化。因此,如圖2A-2B和圖3A-3C所示,在擠壓之后被粘合劑140覆蓋的承載體120和壁162的表面面積可能會變化。當容差接近下限(即,較小的間隙尺寸)時,在擠壓之后被粘合劑140覆蓋的表面面積是充實的,從而可能阻礙流體流動路徑和/或使粘合劑140流出焊接縫。圖2A和2B示出了在擠壓之后的粘合劑140,其中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之間的間隙相對較小并且可能接近容差下限。通常,以條、帶或塊的形式提供粘合劑140,以便保證流體可以例如通過流體流動路徑沿著承載體120的外表面流動,從而允許表面處理涂層在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之間流動。然而,如圖2A所示,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 之間的間隙小或接近容差下限,那么可以擠壓粘合劑140,使得相鄰的粘合劑140的條或帶相互接觸,從而阻塞粘合劑條之間的流體流動路徑150。此外,如圖2B所示,粘合劑140甚至可以被擠出焊接縫164。圖3A-3C是系統100的剖視圖,示出間隙容差如何影響被粘合劑140覆蓋的表面面積的量。圖3A-3C還示出了在將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擠壓在一起之后的系統100。 一般來說,各種制造方法都具有特定的容差極限。與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之間的間隙的尺寸相比,粘合劑140的施加量可以相對穩定。在一個實例中,間隙大約為l_3mm。圖3A示出了對于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的壁162和/或基底110之間的間隙而言的大間隙152,可能為容差上限。圖:3B示出了承載體120與基底110之間的標稱或標準間隙152。圖3C示出了承載體120與基底110之間的非常小的間隙152,可能為容差下限。如圖3C所示,當間隙152接近容差下限時,粘合劑140擴散出較寬區域并覆蓋了較大表面面積,從而可能會防止表面處理涂層覆蓋該區域并且可能阻塞流體流動路徑。另外, 將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擠壓在一起所需的力的大小明顯增加。此外,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之間的載荷傳遞特征可以與粘合劑140使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接觸并粘結的表面面積的尺寸有關。因此,基于各個設計特征,可能需要向交替的位置發送過多的粘合劑140,以便在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之間保持比較一致的接觸表面面積。圖4A-4C同樣是系統100的剖視圖。然而,在圖4A-4C中,承載體120包括路徑 125。路徑125允許粘合劑140流動通過承載體120并因此減慢粘合劑的流動,從而減小了被粘合劑140覆蓋的表面面積的量和將部件擠壓在一起所需的力的大小。如圖4A和4B所示,粘合劑140能夠流動通過路徑125。粘合劑140因而能夠從承載體120的外表面(第一表面)通向承載體120的內表面(第二表面)。因此,路徑125減少了將要覆蓋結構部件 160的壁162和/或基底110的粘合劑140的量,還減少了將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擠壓在一起所需的力的大小。圖4C示出了承載體120和/或基底110與結構部件160的壁 162之間的非常小的間隙152,可能為容差下限。粘合劑140流動通過路徑125并且還沿著基底110流動。然而,因為一些粘合劑140能夠流動通過路徑125,所以被粘合劑140覆蓋的表面面積的量明顯減少。粘合劑140可以設置在相對于路徑125的多個位置上。一般來說,在擠壓之前描述路徑125與粘合劑140的相對位置。在一個實例中,粘合劑140設置在承載體120上,使得路徑125直接位于粘合劑140的帶或塊的下面。在另一個實例中,粘合劑140設置在路徑125的一側。在另一個實例中,承載體125可以包括兩條或多條路徑125,并且粘合劑140 可以設置在多條路徑125之間。路徑125可以是連續的并且在粘合劑140帶的整個長度上延伸。路徑125也可以是被橫向或側向肋中斷的。路徑125的寬度可以基于具體應用,并且可以取決于標稱的粘合劑厚度和容差而確定。在一個實例中,路徑125的寬度可以為大約2-3mm。在另一個實例中,例如,當利用薄層粘合劑140(粘合劑140的深度為大約0. 5-2mm)時,路徑125的寬度可以為大約1_1. 5mm。 例如,當粘合劑140是大約2-3mm深的較厚層時,路徑125的寬度還可以為大約4_6mm。路徑125的數量、方向、位置和尺寸可以變化,并且可以取決于具體應用。圖5是沒有粘合劑140的系統100的橫截面圖,示出位于結構部件160附近的承載體120。如圖5所示,承載體120為大致I梁形的承載體,并且包括路徑125和通道126。 在至少一部分承載體120和/或基底110與結構部件160的至少一個內壁162之間限定了間隙。承載體120與一個或多個內壁162之間的間隙可以部分地由承載體120的設計、部件的制造和裝配容差和具體應用來確定。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之間的間隙可以大約為2mm和4mm。在另一個實例中,間隙可以小于大約6mm。在另一個實例中,間隙可以小于大約0. 5mm。粘合劑140在間隙內的位置可以允許承載體120在沿著承載體120外表面的一個或幾個位置處選擇性粘結在結構部件160上。如圖5所示,路徑125是在承載體120的外表面123與內表面IM之間的孔或開口。承載體120的外表面123定向在結構部件160的壁162附近,并且使用粘合劑140粘結在結構部件160上。內表面IM布置成與外表面123相對并且接近承載體120的內部。 粘合劑140通常布置在外表面123上,并且當把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擠壓在一起時, 粘合劑140能夠從外表面123經由路徑125流到內表面124。因此,與沿著壁162流動或流出焊接縫164不同,過多的粘合劑140將位于承載體120的內部。圖6是沒有粘合劑140的系統100的另一個橫截面,示出位于結構部件160附近的承載體120。如圖6所示,承載體120大致呈W或M形,并且包括路徑125和通道126。各個上肩部均包括一條路徑125,中下剖面包括兩條路徑125。路徑125的尺寸、形狀和位置可以基于具體應用而變化。在一個實例中,下路徑125彼此間隔大約10-14mm。如圖6所示,路徑125是在外表面123與內表面IM之間的孔或開口,因而允許粘合劑140從外表面 123經由路徑125流到內表面124。粘合劑140設置在間隙中,使得粘合劑140變形并同時接觸承載體120和結構部件160。粘合劑140還可以設置成使基底110與承載體120粘結。如前文所述,在將部件擠壓在一起之后被粘合劑140覆蓋的表面面積的量可以變化,并且可以中斷接近容差下限(例如,非常小的間隙)的流體流動路徑。承載體120包括路徑 125和通道126。路徑125為粘合劑140提供了用于流動的另一種可選擇的通路,從而減少了在將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擠壓在一起之后被粘合劑140覆蓋的表面面積的量。此外,路徑125還減小了使粘合劑140變形并且將承載體120適當設置在空腔內所需的力的大小。通道1 提供了專用的流體流動路徑,以允許流體(例如,表面處理流體)在承載體120、結構部件160與基底110之間流動。在一個實例中,通道126的寬度可以大約為 10-15mm。在另一個實例中,取決于承載體120的尺寸、形狀和構造,通道126的寬度可以大約為5-50mm。通道1 的深度可以取決于粘合劑140的厚度以及各種制造和裝配容差。在一個實例中,通道126的深度大約為2-3mm。在另一個實例中,通道126的深度可以大約為 l-6mm。如圖7和8進一步示出,粘合劑140沿著基底110和結構部件160的壁162流動。 粘合劑140還流動通過路徑125,因而防止相鄰的粘合劑140帶或行相互接觸并阻塞流體流動路徑。如圖7和8所示,粘合劑140流動通過路徑125,從而從外表面123流到內表面 124。另外,通道1 為流體提供了用于流動(例如,在表面處理期間)的額外空間。另外, 因為為粘合劑140提供了流動通過承載體120的額外通路,所以減小了將承載體120擠壓在結構部件160上所需的力的大小。此外,當間隙較小(例如,容差下限)時,粘合劑140 可以流動通過承載體120并且不太可能通過焊接縫164流出。圖9是圖6所示的路徑125的放大圖。如圖9所示,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的壁162之間的前述間隙152可以變化。在一個實例中,間隙152的寬度可以大約為l_3mm。 另外,路徑125的尺寸、形狀、方向和位置也可以基于多種因素而變化,這些因素包括間隙 152的尺寸、粘合劑140的量、承載體120的尺寸等。如圖9所示,路徑125包括帶角邊緣 128。邊緣1 可以與壁162垂直或平行。邊緣128的角度也可以為大約10°至大約45°, 以有助于引導粘合劑140流動通過路徑125。另外,邊緣1 可以是尖銳的并且還包括倒角,以有助于粘合劑140在擠壓期間流動通過路徑125。如前文所述,路徑125的寬度127可以基于多種因素而變化,這些因素包括標稱的粘合劑厚度和容差。在一個實例中,路徑125的寬度127大約為2-3mm。在另一個實例中, 例如,當使用厚度大約為0. 5-2mm的一層粘合劑140時,寬度127可以為1-1. 5mm。例如,當使用厚度大約為2-3mm的一層粘合劑140時,路徑125的寬度還可以大約為4_6mm。圖IOA和IOB示出了承載體120的一個實例。如圖IOA和IOB所示,承載體120是包括路徑125的大致呈W或M形的承載體。承載體120還包括沿著承載體120長度延伸的主縱向肋121,和多個橫向肋122。橫向肋122還可以加裝在粘合劑140的帶或塊的一側或兩側。橫向肋122為承載體120提供了額外的結構支撐,以避免主縱向肋121和/或承載體120任何其他部件變形。橫向肋122的形狀和方向可以基于任何設計參數來確定。 在一個實例中,橫向肋122的高度大約為0. 5-lmm,并且高度可以為2_3mm。橫向肋122的厚度大約為0. 5-lmm,并且厚度可以大約為2_3mm。圖IlA是如圖5和7所示的I梁形承載體120的頂部視圖,圖IlB是底部視圖。 如圖所示,承載體120包括沿著外表面123周期性間隔,并且為粘合劑提供了流動到內表面 124的通路的多條路徑125。如前文所述,路徑125可以是連續的,如圖IlA和IlB所示,基本沿著承載體120的整個長度延伸。作為替換,路徑125可以是沿著承載體120周期性間隔的,或者可以由橫向肋(也可以成為橫截肋或橫切肋)分開。如前文所述,路徑125的數量、排列、方向、尺寸和形狀也可以取決于具體應用、粘合劑140的帶或塊的數量或者任何其他設計考慮。圖12A是如圖6和8所示的W或M形承載體120的頂部視圖,圖12B是底部視圖。 如圖所示,承載體120包括多條路徑125,所述路徑沿著外表面123周期性間隔,并且為粘合劑提供了流動到內表面1 的通路。承載體120還包括沿著承載體120長度延伸的主縱向肋121,和多個橫向肋122。橫向肋122設置成引導粘合劑140流動通過路徑125。橫向肋122還可以限制粘合劑140的橫向流動,因而進一步控制了過多的粘合劑140的位置。 這些構造保證了粘合劑140(尤其是過多的粘合劑)被導向指定區域。在一個實例中,指定區域是較少進行表面處理流動以避免粘合劑140在清潔或處理浴期間被沖走的區域。在另一個實例中,指定區域僅是遠離通道(例如,通道126)的區域。圖13A是沒有粘合劑140的系統100的橫截面圖,示出了位于結構部件160附近的另一個W或M形承載體120。如圖13A所示,承載體120包括多條路徑125。承載體120 的中下部包括兩條路徑125,并且承載體120的相對的下端部各包括一條路徑125。路徑 125的尺寸、形狀和位置可以基于具體應用而變化。在一個實例中,下面的路徑125間隔大約10-14mm。如圖13A所示,路徑125是在外表面123與內表面1 之間的孔或開口。因此,粘合劑140能夠從外表面123經由路徑125流到內表面124,從而使基底110與承載體 120粘結。如前文所述,在將部件擠壓在一起之后被粘合劑140覆蓋的表面面積的量可以變化,并且可以中斷容差接近下限(例如,非常小的間隙)處的流體流動路徑。承載體120包括路徑125,該路徑為粘合劑140提供了用于流動的另一種可選擇的通路,從而減小了在將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擠壓在一起之后被粘合劑140覆蓋的表面面積的量。此外,路徑125還減小了使粘合劑140變形并且將承載體120適當設置在空腔內所需的力的大小。圖13B是沒有粘合劑140的系統100的橫截面圖,示出了位于結構部件160附近的ζ形承載體120。如圖13A所示,承載體120包括多條路徑125。承載體120的中下部包括兩條路徑125,并且承載體120的一個外端部還包括一條路徑125。如圖14A和14B進一步示出,粘合劑140沿著基底110和結構部件160的壁162 流動。粘合劑140還流動通過路徑125,因而防止相鄰的粘合劑140帶或行相互接觸并阻塞流體流動路徑。如圖14A和14B所示,粘合劑140從外表面123經由通過路徑125流到內表面124,因而使承載體120與結構部件160粘結。另外,因為為粘合劑140提供了流動通過承載體120的額外通路,所以減小了將承載體120擠壓在結構部件160上所需的力的大對于本文所述的程序、系統、方法等,應當理解,雖然這些程序的步驟等已經被描述為根據某一指定順序進行,但是可以按照除了所述順序以外的順序來進行的所述步驟實現這些程序。還應當理解,可以同時進行某些步驟,可以增加其他步驟或者可以省略所述的某些步驟。換句話說,出于示出某些系統的目的進行這些程序的描述,決不應當解釋為用來限制。因此,應當理解,上面的描述是用來說明的而不是用來限制的。在閱讀了上面的描述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清楚除了所提供的實例以外的許多方法和應用。本發明的范圍不應當確定為上面的描述,而是應當確定為所附的權利要求書以及權利要求書所涵蓋的等同方式的全部范圍。預期和計劃的是,將在所述領域出現未來的發展,所公開的系統和方法將并入這些未來的方法中。總之,應當理解本發明能夠進行修改和變化,并且僅由下面的權利要求書進行限定。除非明確的相反指出,權利要求書中使用的所有術語用來給出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的最寬的合理解釋和普通含義。具體地說,除非權利要求書陳述了明確的相反限定,單個物品使用的例如“一個”、“該”、“所述”等應當閱讀為陳述了一個或多個指定部件。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加固空腔的系統,包括基本剛性的承載體(120),所述承載體構造成位于由結構部件(160)的一個或多個壁 (162)限定的空腔(170)中;路徑(125),所述路徑布置在所述承載體(120)中,并且所述路徑在所述承載體(120) 的外表面(123)與內表面(124)之間提供了孔;以及粘合劑(140),所述粘合劑布置在所述承載體(120)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外表面(123)與所述結構部件(160)的所述壁(162)之間的間隙(152)中,并且所述粘合劑(140)布置在所述路徑(125)附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承載體(120)包括縱向肋(121),其定向為與所述結構部件(160)的長軸平行;以及多個橫向肋(122)。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粘合劑(140)布置在所述承載體(120) 上,使得當所述承載體(120)粘結在所述結構部件(160)上時,至少一部分所述粘合劑 (160)流入所述路徑(125)。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承載體(120)由金屬、塑料、碳纖維、 尼龍、玻璃增強尼龍和有機材料中的至少一種材料制成,和/或所述結構部件(160)由金屬、塑料、碳纖維和有機材料中的至少一種材料制成。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粘合劑(140)是聚合物組合物與熱塑性樹脂-環氧樹脂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種。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粘合劑(140)在所述承載體 (120)與所述結構部件(160)的所述壁(162)中的至少一者上擠出為帶、塊和行中的至少一種。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承載體(120)大致呈I梁形、W 形、M形、H形、C形、U形、Z形、S形、N形、X形、V形、E形、K形和T形中的至少一種形狀。
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承載體(120)包括多條路徑 (125),各個路徑(125)引導所述粘合劑(140)流動通過所述承載體(120)。
9.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承載體(120)包括多條路徑 (125)和多個橫向肋(122),各個路徑(125)部分地由多個橫向肋(122)中的一個橫向肋限定。
10.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承載體(120)大致呈I梁形,并且所述承載體(120)還包括布置在一條或多條路徑(12 之間的通道(1 )。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通道(126)在所述承載體(120)的所述外表面(123)與所述結構部件(160)之間提供流體路徑。
12.根據權利要求1-11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粘合劑(140)的粘性足夠高, 以便在將所述承載體(120)設置在空腔(170)內之前保持擠出的形狀,并且所述粘合劑 (140)的粘性足夠低,以便在將所述承載體(120)與所述結構部件(160)擠壓在一起時所述粘合劑流動通過所述路徑(125)。
13.根據權利要求1-2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還包括布置在至少一部分所述粘合劑 (140)上的一個或多個保護膜。
14.根據權利要求1-13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當所述承載體(120)設置在空腔(170)內時,至少一部分所述承載體(120)與所述結構部件(160)的壁(162)之間的間隙 (152)小于大約6mm。
15.根據權利要求1-14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路徑(125)的寬度為大約 l-6mm,優選的是所述路徑(125)的寬度為大約2_3mm。
16.根據權利要求1-15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路徑(125)具有用于引導所述粘合劑(140)流動的帶角邊緣(1 ),優選的是所述路徑(12 具有帶角邊緣(1 ),所述帶角邊緣(128)的角度為大約10°至大約45°。
全文摘要
結構部件包括限定了空腔的一個或多個壁。一種用于加固空腔的系統包括構造成位于空腔內的基本剛性的承載體。承載體包括布置在承載體中的路徑,該路徑在承載體的外表面與承載體的內表面之間提供了孔。粘合劑布置在承載體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與結構部件的壁之間的間隙中。粘合劑布置在路徑附近。
文檔編號B62D27/02GK102421659SQ201080020218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5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5日
發明者V·拜爾帕雷 申請人:Sika技術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