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機動車輛的冷卻空氣引導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機動車輛的冷卻空氣引導件,該機動車輛具有一個橫向的散熱器,該散熱器被設置在該車輛的前裙板的前部區域中并且冷卻空氣流流動穿過該散熱器,其中,從該散熱器下游排出的排出空氣流通過一個排出口被引導到該機動車輛下方而被引導至底部。
背景技術:
DE 100 48 531 Cl已經披露了一種用于機動車輛的冷卻空氣引導件,該機動車輛具有一個散熱器,該散熱器被設置在車輛前部區域中并且冷卻空氣流動穿過該散熱器。從散熱器排出的排出空氣流通過設置在機動車輛的底部上的多個排出口被引導到機動車輛的下方。這些排出口可以被一個空氣引導元件覆蓋,這個空氣引導元件形成了一個與底板分離的部件并且具有一個引導面。DE 102 42 788A1進一步披露了一種具有冷卻空氣引導件的機動車輛,在所述冷卻空氣引導件中一個散熱器被設置在一個空氣引導通道中,并且在空氣引導通道中在散熱器下游處設置一個散熱器空氣流出開口,散熱器輸出空氣經過所述開口垂直于行車道路而向下排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機動車輛的車輛前部提供一種冷卻空氣引導件,該冷卻空氣引導件具有簡單的、包括較少部件的構造并且其突出之處是通向底部的在空氣動力學方面有利的排出空氣引導件。根據本發明,這個目的是通過一種用于機動車輛的冷卻空氣引導件實現的,該機動車輛具有一個橫向的散熱器,該散熱器被設置在該車輛的前裙板的前部區域中并且冷卻空氣流流動穿過該散熱器,其中,從該散熱器下游排出的排出空氣流通過一個排出口被引導到該機動車輛下方而被引導至底部,其特征在于,在該車輛的前裙板與車架側的底部之間構造有一個排出空氣引導件,所述排出空氣引導件包括至少一個排出口,該排出口具有一個出口空隙使得排出空氣流能夠平行于該車架側的底部被引導出來。優選的是,在前裙板中,一個第一空氣引導通道參照行進方向所見被設置在該散熱器之前,并且一個第二空氣引導通道被緊接著設置在該散熱器之后的下游,該第二空氣弓丨導通道至該出口空隙縮窄成一個噴嘴。優選的是,位于該車架側的底部與該前裙板之間的該出口空隙由前裙板底側上的一個矩形的成型部構成,所述成型部被設計為一個在橫截面上呈U形的向下凸出的殼體, 所述成型部與該前裙板為一體,并且在該空氣引導通道中至少在該散熱器的整個寬度上延伸。優選的是,位于該車架側的底部與該前裙板之間的該出口空隙由前裙板底側上的兩個位于一個橫向平面內的三角形的成型部構成,所述成型部在前部件中部通過一個向上凸出的偏置部與車架側的底部連接,并且能夠通過螺栓緊固以多個自由外端被緊固到該車架側的底部上。優選的是,所述三角形的成型部形成了一個出口空隙,該出口空隙在該前部件中部具有比所述自由外端處更大的面積。優選的是,在前裙板底側上的出口空隙由該前裙板或者前部面板上的一個矩形的開口構成,所述開口位于一個水平平面內。優選的是,該前裙板與該車架側的底部構成一個出口空隙,該出口空隙具有一個橫截面,所述橫截面的寬度至少在該散熱器的寬度上延伸并且其高度明顯小于其寬度,并且相對于該散熱器設置于下游的空氣引導通道直至出口空隙被縮窄為噴嘴。通過本發明主要實現的優點在于,在機動車輛上的一個排出空氣引導件是在車輛的前部實現的而沒有額外的部件。這是通過在車輛的一個前裙板與一個車架側的底部之間構造一個排出空氣引導件實現的,所述引導件包括至少一個排出口,該排出口具有一個出口空隙使得排出空氣流可以優選平行于該底部被引導出來。通過將排出空氣引導件結合在車輛現有的前裙板和車架側的底部中,可以省去額外的組裝部件,由此通過這些已經存在的部件實現了結構的簡化并且因此避免了額外的重量以及額外的成本。特別的是,根據本發明,在前裙板中,將一個第一空氣引導通道參照行進方向所見設置在散熱器之前,并且將一個第二空氣引導通道設置在該散熱器之后的下游,該第二空氣引導通道直至該出口空隙以一種噴嘴的形式縮窄。通過將該前裙板底部部分的后部自由端延伸直至貼靠在該車架側的底部實現了一種直至該出口空隙的縮窄并且因此近似實現了噴嘴,其結果是散熱器排出空氣被加速并被轉向為平行于車輛底部且可以幾乎沒有阻力地被混入一個底部氣流之中。由此有效地減少車輛阻力以及前軸抬升。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方式,位于該車架與該前裙板之間的出口空隙由前裙板底側上的一個矩形的成型部構成,所述成型部由一個具有向下凸出的在截面上呈U形的殼體構成,該殼體與前裙板為一體,并且在該空氣引導通道中至少在該散熱器的整個寬度上延伸。同樣在這個實施方式中,除了現有的前裙板之外沒有使用任何額外的部件,該前裙板在這個區域中相應地變形或成形以便構成該出口空隙。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方式,位于該車架側的底部與該前裙板之間的出口空隙由在該前裙板底側上的兩個位于一個橫向平面內的三角形的成型部構成,所述成型部在前部件中部通過一個向上凸出的偏置部與該車架連接,并且能夠通過螺栓緊固或類似方式以多個自由外端被緊固到該車架側的底部上。構成這些出口空隙的這些三角形成型部形成了一個出口空隙,該出口空隙在該前部件中部具有比位于自由外端處的區域更大的面積。同樣在這種實施方式中,該前裙板相應地為了形成兩個三角形出口空隙而向下偏置,從而使得前裙板的底側構成這兩個出口空隙的外側。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將出口空隙設置在前裙板或者前部面板上。通過剪切前部面板以簡單的方式實現了用于該散熱器排出空氣的出口空隙或者位于一個水平的平面中的排出口。借助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該前裙板與該車架側的底部構成一個具有橫截面的出口空隙,該橫截面的寬度至少在散熱器的寬度上延伸并且其高度是明顯小于其寬度, 并且相對于散熱器設置在下游的空氣引導通道直至出口空隙被縮窄成噴嘴。由此,總體上實現了一種足以將散熱器排出空氣導出的裝置,并且同時這種排出空氣在空氣動力學上以基本上平行于底部的方式被向外引導,使得這里不會出現前軸抬升和阻力的增加。
在附圖中描繪了本發明的多個實施方式并且以下予以更加詳細的說明。在附圖中圖1以側剖視圖示出了具有一個用于冷卻空氣引導件的空氣引導通道的機動車輛的前部的部分截面;圖2以放大的圖示出了根據圖1的冷卻空氣引導件;圖3示出了在該機動車輛前部中的一個冷卻空氣引導件的第一種實施方式,該冷卻空氣引導件具有一個用于散熱器排出空氣的矩形出口橫截面;圖4示出了具有用于散熱器排出空氣的三角形出口橫截面的第二種實施方式;以及圖5示出了具有一個矩形出口橫截面的第三種實施方式,該矩形出口橫截面由在前部面板中的一個開口組成。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個空氣引導通道4、如在機動車輛1中被設置在前裙板2與車身3之間,在該空氣引導通道中保持有一個空氣流動通過的散熱器5。從散熱器5下游排出的排出空氣流6 通過具有出口空隙9的排出口 8被引導至車輛1的下方,從而被引導至車身結構3的車架側的底部10。在前裙板2中,第一空氣引導通道4參照行進方向F所見設置在散熱器5之前,而第二空氣引導通道如緊接設置在散熱器5之后的下游,該第二空氣引導通道朝出口空隙9 縮窄成一個噴嘴D。根據圖3中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位于車架側的底部10與前裙板2之間的出口空隙9a由在前裙板底側12上的一個矩形的成型部11構成。這個成型部11優選地由一個具有向下凸出的在橫截面上呈U形的殼體組成,所述殼體與前裙板2為一體。成型部11以及因此出口空隙9a至少在散熱器5的整個寬度上延伸。根據圖4中所示的另一個實施方式,位于車架側的底部10與前裙板2之間的出口空隙9b由在前裙板2的底側上的兩個三角形成型部15、16構成,所述成型部位于一個共同的橫向平面內。在該前部件中央17,這些成型部15、16通過一個向上凸出的、按照通道加強板元件的方式構造的偏置部18與車架側的底部10連接,優選通過螺栓緊固來連接。這些成型部15、16的自由端19、20同樣通過螺栓緊固或者類似方式與車架側的底部10連接。這些三角形成型部15、16進行設置的方式為使得它們在該前部件中部17形成一個具有更大面積的出口空隙9b并且在這些自由端19、20處形成一個具有更小面積的出口空隙%。根據圖5所示的另一實施方式,出口空隙9c設置在前裙板2的底側21處并且由在前部面板23中的一個矩形開口 22構成。這個開22是優選通過剪切前裙板2來實現的。這個開口 22是水平設置的并且具有與散熱器5的寬度相對應的寬度。
通過本發明實現了,前裙板2與車架側的底部10構成一個具有出口橫截面的出口空隙9 ;9a ;9b ;9c,該出口空隙的寬度至少在散熱器5的寬度上延伸并且其高度是明顯小于其寬度,并且在散熱器5下游延伸的空氣引導通道如直至出口空隙9 ;9a ;9b ;9c被縮窄成噴嘴D。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機動車輛的冷卻空氣引導件,該機動車輛具有一個橫向的散熱器,該散熱器被設置在該車輛的前裙板的前部區域中并且冷卻空氣流流動穿過該散熱器,其中,從該散熱器下游排出的排出空氣流通過一個排出口被引導到該機動車輛下方而被引導至底部, 其特征在于,在該車輛(1)的前裙板(2)與車架側的底部(10)之間構造有一個排出空氣引導件,所述排出空氣引導件包括至少一個排出口,該排出口具有一個出口空隙(9 ;9a ;9b ; 9c)使得排出空氣流(6)能夠平行于該車架側的底部(10)被引導出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空氣引導件,其特征在于,在前裙板O)中,一個第一空氣引導通道(4)相對于行進方向(F)而言設置在該散熱器(5)之前,并且一個第二空氣引導通道Ga)被緊接著設置在該散熱器(5)之后的下游,該第二空氣引導通道至該出口空隙 (9 ;9a ;9b ;9c)縮窄成一個噴嘴(D)。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卻空氣引導件,其特征在于,位于該車架側的底部(10) 與該前裙板⑵之間的該出口空隙(9a)由前裙板底側(12)上的一個矩形的成型部(11)構成,所述成型部被設計為一個在橫截面上呈U形的向下凸出的殼體,所述成型部與該前裙板O)為一體,并且在該空氣引導通道G,4a)中至少在該散熱器(5)的整個寬度上延伸。
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冷卻空氣引導件,其特征在于,位于該車架側的底部 (10)與該前裙板(2)之間的該出口空隙(9b)由前裙板底側(12)上的兩個位于一個橫向平面內的三角形的成型部(15,16)構成,所述成型部在前部件中部(17)通過一個向上凸出的偏置部(18)與車架側的底部(10)連接,并且能夠通過螺栓緊固以多個自由外端(19,20) 被緊固到該車架側的底部(10)上。
5.如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冷卻空氣引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的成型部(15, 16)形成了一個出口空隙(9b),該出口空隙在該前部件中部(17)具有比所述自由外端(19, 20)處更大的面積。
6.如權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冷卻空氣引導件,其特征在于,在前裙板底側(12)上的出口空隙(9c)由該前裙板(2)或者前部面板03)上的一個矩形的開口 02)構成,所述開口位于一個水平平面內。
7.如以上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冷卻空氣引導件,其特征在于,該前裙板(2)與該車架側的底部(10)構成一個出口空隙(9;9a;9b;9C),該出口空隙具有一個橫截面,所述橫截面的寬度至少在該散熱器(5)的寬度上延伸并且其高度明顯小于其寬度,并且相對于該散熱器(5)設置于下游的空氣引導通道Ga)直至出口空隙(9;9a;9b ;9c)被縮窄成噴嘴 (D)。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機動車輛的冷卻空氣引導件,其中,在車輛的前裙板與車架側的底部之間構造有排出空氣引導件,所述排出空氣引導件包括至少一個排出口,該排出口具有一個出口空隙使得排出空氣流可以從散熱器中以平行于底部的方式被引導出來。
文檔編號B62D35/02GK102372039SQ20111020459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16日
發明者T·沃夫 申請人:F·波爾希名譽工學博士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