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具有導索器的低輪廓后撥鏈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039736閱讀:25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具有導索器的低輪廓后撥鏈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自行車,并且更具體地涉及低輪廓后撥鏈器,其用于在與后輪一起轉動的多個鏈輪之間切換鏈條。
背景技術
自行車后撥鏈器用于將鏈條選擇性地與多個鏈輪之一接合,所述多個鏈輪與自行車的后輪一起轉動。典型的后撥鏈器包括基礎件、支承導鏈器的可動部件和連接機構,該連接機構連接在基礎件與可動部件之間,從而使導鏈器相對于基礎件橫向地移動。基礎件通常通過安裝螺栓被安裝至自行車框架的后端,所述安裝螺栓旋擰到形成在框架中的螺紋開口中。由于在鏈輪之間切換鏈條所需的導鏈器的橫向運動的特性,連接機構、可動部件和導鏈器全都橫向地向外伸出較大距離,尤其是當鏈條與橫向最外側的后鏈輪接合時。結果,導鏈器容易受到撞擊,或容易與附近的物體纏住,尤其當在山地中越野騎行時。當鏈輪的數量增加時,此影響變得更嚴重。

發明內容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行車后撥鏈器的各種特征。在一個實施例中,自行車后撥鏈器包括基礎件;支承導鏈器的可動部件,所述導鏈器包括繞第一滑輪軸線轉動的第一滑輪, 其中所述滑輪具有滑輪平面;第一連接件,其連接在基礎件與可動部件之間,使得導鏈器可以在第一橫向位置與第二橫向位置之間相對于基礎件橫向地移動;和導索器,該導索器支承在基礎件上,以引導換檔控制拉索。當導鏈器位于第一橫向位置與第二橫向位置之間的第一位置處時,滑輪平面與第一連接件相交。另外的發明特征將從以下說明而變得明顯,并且這種特征自身或與上述特征的組合可形成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方案所述的進一步發明的基礎。


圖I是在高速位置的后撥鏈器的具體實施例的橫向外部視圖;圖2是撥鏈器的橫向內部視圖;圖3是在高速位置的撥鏈器的俯視圖;圖4是在高速位置的撥鏈器的仰視圖5是在高速位置的撥鏈器的前視圖6是在高速位置的撥鏈器的后視圖7是在低速位置的撥鏈器的側視圖8是在低速位置的撥鏈器的俯視圖9是在低速位置的撥鏈器的仰視圖10是在低速位置的撥鏈器的前視圖11是在低速位置的撥鏈器的后視圖12是附裝至傳統框架的后撥鏈器的橫向外部視圖13是附裝至傳統框架的后撥鏈器的另ー個實施例的橫向外部視圖
圖14是基礎件和導索器的較詳細的視圖15是沿圖14中的線15-15所取的視圖16是撥鏈器安裝凸臺的后透視圖;以及
圖17是基礎件的后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11是在各種位置中的低輪廓撥鏈器10的具體實施例的各種視圖。例如,圖I 是后撥鏈器10的橫向外部視圖,圖2是撥鏈器10的后視圖。如圖I所示,后撥鏈器10附裝至自行車框架14的后部,用于在多個后鏈輪R1-R8之間引導鏈條18,所述后鏈輪R1-R8 繞支承在框架14上的后輪軸22同軸地轉動,其中軸22限定轉動軸線X。自行車框架14是全部自行車框架的一部分,其包括鏈條支架26、車座支架30和框架端部34 (通常稱為叉端(dropout)),該框架端部34典型地通過將鏈條支架26和車座支架30焊接至框架端部34而將鏈條支架26與車座支架30連接到一起。在概念上,這些框架結構中的每個都是公知的。然而,該實施例采用與普通框架端部不同的框架端部34的構造。更具體地,框架端部34包括前部38和后部42,其中前部38從鏈條支架26和車座支架30延伸到與轉動軸線X對準的水平位置,后部42從與轉動軸線X對準的水平位置向后延伸。前部38與后部42之間的連接部形成軸接收狹槽46,該軸接收狹槽的尺寸設計成在其中接收后軸22。在該實施例中,軸接收狹槽46以略微的斜度基本豎直定向,并且包括開ロ端50和閉合端54,其中開ロ端50設置在閉合端54下方。后部42以一定斜度向后并向下延伸,并且形成撥鏈器附裝結構,該撥鏈器附裝結構為具有開ロ 60的橫向伸出環狀安裝凸臺58的形式,所述開ロ 60的尺寸設計成在其中接收撥鏈器安裝螺栓62。當然,在某些實施例中,安裝凸臺58不需要橫向地伸出,在這種情況下,開ロ 60的表面形成撥鏈器附裝結構。在該實施例中,開ロ 60可相對于轉動軸線X定位成大約180°至大約240°,或者為了便于獨立于軸22測量,相對于軸接收狹槽46的閉合端54定位成從大約180°至大約 240°。框架端部34的后部42從安裝凸臺58進ー步向后延伸,以形成以下文中討論的方式工作的位置設置抵靠部66。撥鏈器10包括基礎件70、支承導鏈器78的可動部件74和連接機構82,該連接機構連接在基礎件70與可動部件74之間,從而使導鏈器78可相對于基礎件70橫向地移動。 如圖2和3最佳地示出,基礎件70包括具有安裝表面90的環狀安裝凸臺86,所述安裝表面90橫向地面向外,以面向框架端部34上的安裝凸臺58 ;以一定斜度從安裝凸臺86向后并向下延伸的過渡部分94 ;和布置在延伸部分94的下端部分處的連接件連接部分98。如最佳地從圖I和圖3所見,調節器安裝凸臺99從安裝凸臺86向后并繼而橫向地向外延伸。調節器安裝凸臺99的橫向外部部分包括螺紋開口 100形式的調節器安裝結構,所述螺紋開口的尺寸設計成螺紋地接合調節螺釘101形式的調節器。調節螺釘101的頂部抵靠在框架端部34上的位置設置抵靠部66上。因而,可簡單地通過轉動調節螺釘101 調節框架端部34與基礎件70之間的轉動位置。在過渡部分94的上部上布置有空心圓柱形式的外殼連接器102,其中外殼連接器 102的尺寸設計成以已知的方式連接至并終止鮑登拉索110的外殼106。外殼連接器102 定位成位于轉動軸線X的后方,更具體地,位于框架端部34后方并且從基礎件70的安裝表面90至少部分地橫向向內,如圖3所示。外殼連接器102包括具有孔軸線B的外殼接收孔 104,所述孔軸線B相對于下述滑輪平面P傾斜。如果需要,可在外殼接收孔104中安裝其概念和結構已知的拉索調節螺栓(未示出),從而使該拉索調節螺栓布置在外殼連接器102 與外殼106之間ο如圖I和2所示,連接件連接部分98包括支承壁114、外部連接件安裝凸耳118和內部連接件安裝凸耳122。在該實施例中,內部連接件安裝凸耳122形成為過渡部分94從前到后并且從頂部到底部橫向地向內傾斜的延伸部,支承壁114從內部安裝凸耳122橫向地向外延伸,從而從頂部到底部并且從過渡部分94到橫向外端向后傾斜,外部連接件安裝凸耳118從支承壁114向下延伸,從而從前到后并且從頂部到底部橫向地向內傾斜。可動部件74包括主體130和連接件安裝框架134。在該實施例中,主體130包括容納扭轉螺旋彈簧138的大致圓筒形部件,該扭轉螺旋彈簧的一端插入到形成在主體130 的橫向外側壁146中的彈簧安裝開口 142中。連接件安裝框架134包括上連接件安裝凸臺 150、下連接件安裝凸臺154和上導鏈器連接件安裝框架158,它們都與主體130形成一體。連接機構82包括橫向外部上連接件162和橫向內部下連接件166形式的連接件。 上連接件162的第一端被基礎件70的連接件連接部分98騎跨,并且通過限定樞轉軸線Pl 的樞軸170可樞轉地連接至該連接件連接部分。上連接件162的第二端分叉以騎跨可動部件74的連接件安裝框架134的上連接件安裝凸臺150,并且通過限定樞轉軸線P2的樞軸 174可樞轉地連接至該上連接件安裝凸臺。由于該布置,在基礎件70處上連接件162的第一端的最外邊緣之間的距離小于在可動部件74處上連接件162的第二端的最外邊緣之間的距離。在上連接件162上安裝有外部限制調節螺釘186和內部限制調節螺釘190,以通過已知的方式分別調節可動部件74的橫向最外和橫向最內位置。類似地,下連接件166的第一端被基礎件70的連接件連接部分98騎跨,并且通過限定樞轉軸線P3的樞軸178可樞轉地連接至該連接件連接部分。致動臂175從下連接件 166的第一端向下并且橫向地向內延伸,從而大致符合由多個鏈輪R1-R8的外周表面形成的傾斜輪廓。在致動臂175的外端處設有螺栓176和夾緊墊圈177形式的拉索附裝結構, 以附裝例如鮑登拉索106的內部拉索108的換檔控制拉索,如圖2所示。如圖3所示,當導鏈器78位于橫向最外位置處時,螺栓176和墊圈177布置在基礎件70的安裝表面90的橫向內側。下連接件166從非常接近樞軸178處開始分叉,以形成向可動部件74延伸的支腿 179和180 (圖2)。支腿179和180騎跨可動部件74的連接件安裝框架134的下連接件安裝凸臺154,并且通過限定樞轉軸線P4的樞軸182 (圖I)可樞轉地連接至該下連接件安裝凸臺。由于該布置,在基礎件70處下連接件166的第一端的最外邊緣之間的距離小于在可動部件74處下連接件166的第二端的最外邊緣之間的距離。如圖2所示,下連接件166的支腿179和180在它們之間接收螺旋回位彈簧181。 彈簧181的一端在樞軸170處連接至基礎件70,并且彈簧181的另一端在樞軸182處連接至可動部件74。結果,彈簧181橫向地向外偏置可動部件74。導鏈器78包括上導鏈器連接件194、通過樞軸200可轉動地安裝至上導鏈器連接件194的第一或上導向滑輪198、下導鏈器連接件202和通過樞軸208可轉動地安裝至下導鏈器連接件202的第二或下張緊滑輪206。上導鏈器連接件194通過樞軸210可樞轉地連接至上導鏈器連接件安裝框架158。上導鏈器連接件194包括鏈條推動件214和鏈條調節單元218。鏈條推動件214布置在上導鏈器連接件安裝框架158與導向滑輪198之間,其中弧形部分222布置在導向滑輪198上的齒附近。設置鏈條推動件214以當將鏈條18從較小直徑的鏈輪切換到較大直徑的鏈輪時推動鏈條18,并防止鏈條18從導向滑輪198脫離。 鏈條推動件214繞由樞軸210限定的鏈條推動件轉動軸線轉動,該鏈條推動件轉動軸線在該實施例中從由樞軸200限定的第一滑輪軸線偏移。結果,導向滑輪198和鏈條推動件214 都繞由樞軸210限定的鏈條推動件轉動軸線轉動。鏈條調節單元218包括內板226、外板230和調節器銷234。內板226的徑向內端連接至樞軸200,并且內板226的徑向外端緊固至調節器銷234的一端。外板230的徑向內部與鏈條推動件214連接,并且連接至樞軸210,外板230的徑向外端緊固至調節器銷234 的另一端。內板226有助于當將鏈條18從較大直徑鏈輪切換到較小直徑鏈輪時防止鏈條 18從導向滑輪198脫離,并且外板230有助于當將鏈條18從較小直徑鏈輪切換到較大直徑鏈輪時防止鏈條18從導向滑輪198脫離。調節器銷234有助于防止鏈條18的過度徑向運動,并且保證上導鏈器連接件194響應于鏈條18的向前擺動而繞樞軸210逆時針轉動。然而,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以省略鏈條調節單元218。如圖2所示,下導鏈器連接件202的上端205通過樞軸238可樞轉地連接至可動部件74的主體130,并且包括多個,例如三個彈簧連接開口 242。上述彈簧138的另一端插入到彈簧連接開口 242的一個中,以將希望的偏置力施加在下導鏈器連接件202上。結果,下導鏈器連接件202在圖I中被順時針偏置。下導鏈器連接件202的下端207通過樞軸208 可轉動地支承張緊滑輪206,并且不可轉動地支承鏈條調節單元248。在該實施例中,如圖4 所示,上端205基本豎直地筆直,并且相對于下端207橫向地向內偏移,該下端207也基本豎直地筆直。如同鏈條調節單元218 —樣,鏈條調節單元248包括內板252、外板256和調節器銷260。內板252的徑向內端連接至樞軸208,并且內板252的徑向外端緊固至調節器銷260的一端。在該實施例中,外板256形成為下導鏈器連接件202的一部分,并且支承樞軸208。外板256的徑向外端緊固至調節器銷260的另一端。內板252有助于當將鏈條18 從較大直徑鏈輪切換到較小直徑鏈輪時防止鏈條18從張緊滑輪206脫離,并且外板256有助于當于當將鏈條18從較小直徑鏈輪切換到較大直徑鏈輪時防止鏈條18從張緊滑輪206 脫離。調節器銷260有助于防止鏈條18的過度徑向運動。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以省略鏈條調節單元248。在該實施例中,基礎件70、可動部件74、導鏈器78和連接機構82的尺寸設計成當導鏈器78布置在橫向最外位置時,導向滑輪198相對于轉動軸線X位于從大約220°到大約270°的范圍內。如圖4所示,導向滑輪198具有平分導向滑輪198的滑輪平面P。在該實施例中, 導向滑輪198上的每個齒都是對稱的并且當垂直于樞軸200觀察時位于滑輪上的中心,從而使滑輪平面P位于導向滑輪198的中心,并且所有滑輪齒都在滑輪平面P中。在該實施例中,滑輪平面P也平分張緊滑輪206。為了為撥鏈器10提供減小的橫向向外的輪廓,各部件被構造成當導鏈器78設置在橫向最外靜止位置與橫向最內位置之間的某個位置(諸如圖4所示的橫向最外位置)時,滑輪平面P與上連接件162或下連接件166中的至少ー個相交。如在全文中所使用的,術語“相交”意味著具有ー個或多個公共點的普通含義。因而,該術語也包括例如相切關系。橫向最外位置可以是當撥鏈器10被從自行車拆除時的橫向最外位置。在這種情況下,橫向最外位置可通過當撥鏈器靜止并且僅受到回位彈簧181 的偏置力時導鏈器78的位置確定,并且橫向最內位置可通過當導鏈器78被手動地拉到其橫向最內位置時導鏈器78的位置確定。或者,橫向最外位置可通過當導鏈器78被設置成與最小直徑后鏈輪Rl對準時導鏈器78的位置確定,并且橫向最外位置可通過當導鏈器78 被設置成與最大直徑后鏈輪R8對準時導鏈器78的位置確定。術語“在...之間”含有包括端點的意思。而且,在該實施例中,當導鏈器78設置在橫向最外靜止位置與橫向最內位置之間的某個位置(諸如圖6所示的橫向最外位置)時,當橫跨連接處所有部件測量時,滑輪平面 P與樞轉軸線Pl或樞轉軸線P3中的至少ー個相交。例如,樞軸170限定樞轉軸線P1,并且將上連接件162連接至基礎件70。樞軸170的橫向外側頂部在外部連接件安裝件118處暴露,而樞軸170的橫向內側頂部插入到內部連接件安裝件122的盲孔(未示出)中,從而使內側橫向頂部在內部連接件安裝件122處不暴露。因此橫跨連接處所有部件測量的樞轉軸線Pl的長度從樞轉軸線Pl處樞軸170的橫向外側頂部延伸至樞轉軸線Pl處內部連接件安裝件122的橫向內表面。類似地,樞軸178限定樞轉軸線P3,并且將下連接件166連接至基礎件70。樞軸178的橫向外側頂部在外部連接件安裝件118處暴露,而樞軸178的橫向內側頂部插入到內部連接件安裝件122的盲孔(未示出)中,從而使內側橫向頂部在內部連接件安裝件122處不暴露。因此橫跨連接處所有部件測量的樞轉軸線P3的長度從樞轉軸線P3處樞軸178的橫向外側頂部延伸至樞轉軸線P3處內部連接件安裝件122的橫向內表面。在該實施例中,當導鏈器78設置在橫向最外位置與橫向最內位置之間的某個位置(諸如圖4所示的橫向最外位置)時,滑輪平面P與上連接件162和下連接件166以及樞轉軸線Pl和P3相交。然而,滑輪平面P不必在導鏈器78的所有橫向位置處都與所有提及的部件相交。例如,雖然樞轉軸線P1-P4中的至少ー個設置在滑輪平面P的橫向內側上, 并且樞轉軸線P1-P4中的至少ー個設置在滑輪平面P的橫向外側上,但在該實施例中,根據上述定義測量的第二樞轉軸線P2在圖3所示的位置中完全設置在滑輪平面P (以及可動部件平面M)的橫向外側上。在該實施例中,滑輪平面P與上連接件162和下連接件166的任意相對表面(例如圖2所示的表面261和262)之間的空間SI相交,如圖4所示。當導鏈器78設置在橫向最外位置與橫向最內位置之間的某個位置(諸如圖3所示的橫向最外位置)時,滑輪平面P還與基礎件70相交。進ー步如圖4所示(為了清楚去除了彈簧181),基本平行于滑輪平面P的可動部件平面M與可動部件74的最內表面264相交。在該實施例中,最內表面264與可動部件平面M共面,但由于可動部件74可具有許多不同形狀,因此其它構造也是可能的。當導鏈器78設置在橫向最外位置與橫向最內位置之間的某個位置時,可動部件平面M與上連接件 162、下連接件166、樞轉軸線Pl和P3以及上連接件162和下連接件166的相對表面之間的空間SI相交。而且,當導鏈器78設置在橫向最外位置與橫向最內位置之間的某個位置 (諸如圖4所示的橫向最外位置)時,可動部件平面M與滑輪平面P之間的空間S2的至少一部分與上連接件162和下連接件166的相對表面之間的空間SI相交。如圖3和8所示,撥鏈器10具有非常低的橫向輪廓。例如,當導鏈器78位于圖3 所示的橫向最外位置時,各部件相對于框架14幾乎不橫向突出。致動臂175和連接機構82 的部分從滑輪平面P和可動部件平面M橫向向內布置,并且跟隨鏈輪R1-R8的斜輪廓,由此形成非常緊湊的結構。當導鏈器78位于圖8所示的橫向最內位置時,安裝凸臺58是撥鏈器10的橫向最外部分。實際上,安裝凸臺58甚至相對于鏈條支架26或車座支架30不橫向地向外突出。在該位置中,致動臂175和連接機構82也跟隨鏈輪R1-R8的斜輪廓。現有技術撥鏈器沒有具有這種低輪廓的能力。ー個原因在于現有技術撥鏈器中的導鏈器具有與內板形成一體的鏈條推動部件,該內板從上導向滑輪延伸至下張緊滑輪,并且該內板限制了導鏈器橫向向外移動的能力。在目前公開的實施例中,鏈條推動部件214 的尺寸設計成不與導鏈器78橫向向外移動的能力相干渉。導鏈器78的兩件式結構還有助于這種橫向運動。而且,現有技術撥鏈器中的基礎件和連接機構的尺寸設計成基本安裝在后輪的轉動軸線X的下方或者甚至前方,并且這需要足夠的橫向空間以保證連接機構在エ 作期間不撞擊鏈輪。由于目前公開的實施例中的基礎件70、上連接件162、下連接件166、可動部件74和導鏈器78的尺寸設計成當導鏈器78設置在橫向最外位置時,導向滑輪198位于相對于轉動軸線X從大約220°到大約270°的范圍內,因此部件所需的橫向距離由于連接機構能夠更緊密地跟隨由多個鏈輪R1-R8的外周表面形成的輪廓而進ー步減小。當然, 雖然在此所述的許多特征有助于顯著低輪廓的撥鏈器,但根據應用,并不要求所有特征。圖12是安裝至傳統框架14’的框架端部300的后撥鏈器10的橫向外部視圖。在這種情況下,框架端部300包括前部304和后部308,其中前部304從鏈條支架26和車座支架30延伸至與轉動軸線X對準的水平位置,并且后部308從與轉動軸線X對準的水平位置向后并且基本豎直向下地延伸。前部304和后部308的連接部形成軸接收狹槽312,該軸接收狹槽的尺寸設計成在其中接收后軸22。在該實施例中,軸接收狹槽312定向成基本豎直并帶有略微的斜度,并且限定出開ロ端316和閉合端320,其中開ロ端316設置在閉合端 320下方。后部308形成具有開ロ(未示出)的環狀安裝凸臺324,所述開ロ的尺寸設計成在其中接收安裝螺栓328。撥鏈器10安裝至具有第一端部334和第二端部338的延伸件330,其中第一端部 334包括安裝開ロ 342,該安裝開ロ的尺寸設計成在其中接收安裝螺栓346。第二端部338 包括撥鏈器安裝開ロ 350形式的撥鏈器附裝結構,該撥鏈器安裝開ロ的尺寸設計成穿過其接收安裝螺栓62。延伸件330的尺寸設計成當延伸件330附裝至框架端部300時,安裝開 ロ 350以及由此撥鏈器10的基礎件70的凸臺部件86定位成相對于軸接收開ロ 312從大約180°到大約240°,相對于轉動軸線X從大約180°到大約240°,或者為了便于獨立于軸22的測量,相對于軸接收開口 312的閉合端320從大約180°到大約240°。后部38從撥鏈器安裝開口 350進一步向后延伸,以形成位置設置抵靠部354,該位置設置抵靠部以與第一實施例中的位置設置抵靠部66相同的方式工作。圖13是附裝至傳統框架14’的框架端部300的后撥鏈器10’的另一個實施例的橫向外部視圖。除了不同的延伸件330’和支承導索器單元400的修改了的基礎件70’之外,后撥鏈器10’具有對圖12中的撥鏈器10所描述的特征。而且,在該實施例中,導鏈器 78(通過將回位彈簧181的端部切換到樞軸174和178)被偏置向最大的后鏈輪R8,因此內拉索108附裝至固定到上連接件162的拉索夾具404。延伸件330’具有第一端部334和修改的第二端部338’,其中第一端部334包括安裝開口 342,該安裝開口的尺寸設計成在其中接收安裝螺栓346。第二端部338’包括撥鏈器安裝凸臺408(圖15和16)形式的撥鏈器附裝結構,該撥鏈器安裝凸臺的尺寸設計成支承基礎件70’。延伸件330’的尺寸設計成當延伸件330’附裝至框架端部300時,撥鏈器安裝凸臺408以及由此基礎件70’定位成相對于軸接收開口 312從大約180°到大約240°, 相對于轉動軸線X從大約180°到大約240°,或者相對于軸接收開口 312的閉合端320從大約180°到大約240°。 如圖16較清楚地示出,撥鏈器安裝凸臺408包括內端面444、外端面445和在端面 444與445之間延伸的階梯形外周表面446。端面444和445軸向地相對,內端面444形成延伸件330’的內側的一部分。外端面445具有中心定位的螺紋緊固件開口 449和三個軸向延伸凸出部450。緊固件開口 449布置并且構造成接收固定螺栓451 (圖15),該固定螺栓用于以不可轉動的方式附裝導索器單元400。凸出部450是大致弧形的部件,其布置在相對于緊固件開口 449同軸地設置的假想圓上。外周表面446包括四個具有逐漸減小的直徑的外周表面452、453、454和455。在外周表面452、453、454和455的相鄰對之間設置有三個在軸向上朝外的端面456、457和458。在外周表面452的下部處設置有止動件448。如圖17所示,基礎件70’包括管狀安裝部分462、導索器通道461和連接件附裝部分464。在該實施例中,安裝部分462、、導索器通道461和連接件附裝部分464由諸如輕質金屬(例如鋁合金)的硬質剛性材料一體地形成為單個整體件。如圖15所示,安裝部分 462同軸地安裝在撥鏈器安裝凸臺408上,以繞基礎件軸線B轉動。導索器通道461從連接件附裝部分464伸出,并且具有通孔461a,該通孔構造并布置成通過其接收內拉索108。通孔461a具有布置成基本垂直于基礎件軸線B的中心軸線。連接件附裝部分464是大致U 形部件,其具有一對具有樞軸孔的安裝法蘭464a和464b,所述樞軸孔用于通過樞軸170和 178附裝上和下連接件162和166。基礎件70’的安裝部分462包括第一圓筒部分468、第二圓筒部分469、第三圓筒部分470和端壁473,該端壁從第一圓筒部分468徑向地向內延伸并且將第一圓筒部分468 連接至第二圓筒部分469和第三圓筒部分470。在第一圓筒部分468的軸向內端處設置有軸向延伸的抵靠凸出部462a,用于接觸撥鏈器安裝凸臺408上的止動件448。當安裝部分 462如圖15所示安裝至撥鏈器安裝凸臺408時,第一圓筒部分468的軸向內端部分的內周表面接觸撥鏈器安裝凸臺408的外周表面453,第二圓筒部分469的內周表面接觸外周表面 455,并且在第一圓筒部分468的內周表面與外周表面454之間形成環狀空間。優選地,在第三圓筒部分470中設置有金屬襯套480,用于接觸外周表面455。圍繞撥鏈器安裝凸臺408的外周表面454設置有扭轉彈簧442形式的偏置元件。 彈簧442具有第一端482和第二端483,其中第一端482裝配在撥鏈器安裝凸臺408的端面 457中形成的開ロ 459內,并且第二端483裝配在基礎件70’的安裝部分462的端壁473中形成的開ロ 460內。開ロ 459和460在周向上相對于彼此定向,以給基礎件70’提供逆時針的偏置力。導索器単元400包括導索器安裝件490、導索器輥子491形式的導索器和緊固件 492。導索器安裝件490包括用于接收螺栓451的無螺紋開ロ 497、用于接收緊固件492的無螺紋開ロ 499、用于螺紋地接合緊固件492的螺紋開ロ 500、用于接合撥鏈器安裝凸臺408 上的三個弧形凸出部450的三個弧形凹槽498、和用于在其中接收鮑登拉索110的外殼106 的外殼接收凹槽496。當固定螺栓451穿過導索器安裝件490中的開ロ 497并且在凸出部 450布置在凹槽498中的情況下旋擰到緊固件開ロ 449中時,導索器安裝件490不可轉動地固定至撥鏈器安裝凸臺408。導索器輥子491包括導線槽491a和裝配在開ロ 491c中的管狀軸承491b。當緊固件492穿過導索器安裝件490中的開ロ 499和管狀軸承491b并且被旋擰到螺紋開ロ 500中吋,導索器輥子491被安裝至導索器安裝件490,用于繞基本平行于基礎件軸線B并且從其偏移的導索器軸線C轉動。如圖14所示,當從沿基礎件軸線B的方向觀察吋,導線槽491a 與由撥鏈器安裝凸臺408中的開ロ 497限定的樞轉區域A相交。如圖14更清楚地示出,外殼接收凹槽496具有階梯形構造,其中心軸線與導索器輥子491的導線槽491a對準。外殼接收凹槽496被構造并且布置成接觸外殼106的端部, 以便使內拉索108延伸出外殼106,穿過外殼接收凹槽496的小部分,并且圍繞導索器輥子 491的周長的一部分。內拉索繼而離開導索器輥子491并且附裝至上連接件162上的拉索夾具404。很明顯,撥鏈器安裝凸臺408和導索器単元400的導索器安裝件490相對于延伸件330’和框架14’是靜止的(不可動的)。另ー方面,基礎件70’可轉動地安裝在撥鏈器安裝凸臺408上,從而使基礎件70’、連接機構82、可動部件74和導鏈器78全都一起繞基礎件軸線B運動。由于當從沿基礎件軸線B的方向觀察吋,導線槽491a與由撥鏈器安裝凸臺408中的開ロ 497限定的樞轉區域A相交,因此當基礎件70’繞基礎件軸線B轉動吋,內拉索110不被拉動。這避免了在這種轉動期間可動部件74和導鏈器78的不希望的橫向運動。雖然上文說明了發明特征的各種實施例,但可采用其它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例如,可按需要改變各種部件的尺寸、形狀、位置或方位。示出為相互直接連接或接觸的部件可以具有布置在它們之間的中間結構。一個元件的功能可以由兩個來實現, 反之亦然。一個元件的功能可以由另ー個來實現,并且功能可在元件之間交換。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和功能可以在另一個實施例中使用。所有優點不必同時存在于ー個具體實施例中。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每個特征単獨或與其它特征結合也應被認為是申請人的其它發明的單獨說明,包括通過這樣的(多個)特征實施的結構和/或功能概念。因而,本發明的范圍不應受限于所公開的特定結構或對具體結構或特征明顯的初始關注或強調。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彳T車后端部結構,包括自行車框架的自行車框架端部(34),包括前部(38)和后部(42),其中所述前部(38)從鏈條支架(26)和車座支架(30)延伸到與轉動軸線X對準的水平位置,而所述后部(42)從與所述轉動軸線X對準的水平位置向后延伸;前部(38)與后部(42)之間的連接部形成的軸接收狹槽(46),所述軸接收狹槽(46)的尺寸設計成在其中接收自行車輪軸(22)以繞所述轉動軸線X轉動;相對于轉動軸線X定位成大約180°至大約240°的后撥鏈器附裝結構。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車后端部結構,其中所述后部(42)以一定斜度向后井向下延伸,所述后部(42)形成所述撥鏈器附裝結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車后端部結構,其中所述撥鏈器附裝結構為開ロ(60)的形式,所述開ロ(60)的尺寸設計成接收撥鏈器安裝螺栓。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后端部結構,其中所述后部(42)從所述開ロ(60)進ー 步向后延伸,以形成位置設置抵靠部(66)。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行車后撥鏈器,其包括基礎件;支承導鏈器的可動部件,所述導鏈器包括繞第一滑輪軸線轉動的第一滑輪,其中所述滑輪具有滑輪平面;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連接在所述基礎件與所述可動部件之間,使得所述導鏈器可在第一橫向位置與第二橫向位置之間相對于基礎件橫向地移動;以及導索器,其支承至基礎件以引導換檔控制拉索。當導鏈器位于第一橫向位置與第二橫向位置之間的第一位置處時,滑輪平面與第一連接件相交。
文檔編號B62M9/1242GK102602500SQ20121006741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7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11日
發明者謝花聰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野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