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副車架右前安裝板用下加強板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副車架右前安裝板用下加強板結構。
背景技術:
副車架可以看成是前后車橋的骨架,是前后車橋的組成部分。副車架并非完整的車架,只是支承前后車橋、懸掛的支架,使車橋、懸掛通過它再與“正車架”相連,習慣上稱為“副架”。副車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動和噪聲,減少其直接進入車廂,所以大多出現在豪華的轎車和越野車上,有些汽車還為引擎裝上副架。傳統的沒有副車架的承載式車身,其懸掛是直接與車身鋼板相連的。因此前后車橋的懸掛搖臂機構都為散件,并非總成。在副車架誕生以后,前后懸掛可以先組裝在副車架上,構成一個車橋總成,然后再將這個總成一同安裝到車身上。因此,如何提高副車架的的結構強度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彌補現有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副車架右前安裝板用下加強板結構,提高了汽車副車架右前安裝板機械強度。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汽車副車架右前安裝板用下加強板結構,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兩端分別固定有左側板、右側板,底板與左側板之間的夾角為鈍角,底板與右側板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所述的底板與側板連接段為弧形,底板的一端設有端板,端板、側板連接處開有開口槽。所述的汽車副車架右前安裝板用下加強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上從端板一端到開口端設有數個孔徑逐漸增大的安裝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通過設計與副車架右前安裝板相配合的結構,提高副車架左前安裝板的機械強度,從而提高車身的整體質量。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I :汽車副車架右前安裝板用下加強板結構,包括底板1,底板I兩端分別固定有左側板2、右側板3,底板I與左側板2之間的夾角為102°,底板I與右側板3之間的夾角為80° ,底板I與側板連接段4為弧形,弧形的半徑為5mm,底板I的一端設有端板5,端板5、側板連接處開有開口槽6,提高副車架左前安裝板的機械強度,從而提高車身的整體質量。底板I上從端板5—端到開口端設有數個孔徑逐漸增大的安裝孔7,安裝定位方便快捷。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副車架右前安裝板用下加強板結構,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兩端分別固定有左側板、右側板,底板與左側板之間的夾角為鈍角,底板與右側板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所述的底板與側板連接段為弧形,底板的一端設有端板,端板、側板連接處開有開口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副車架右前安裝板用下加強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上從端板一端到開口端設有數個孔徑逐漸增大的安裝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副車架右前安裝板用下加強板結構,包括底板,底板兩端分別固定有左側板、右側板,底板與左側板之間的夾角為鈍角,底板與右側板之間的夾角為銳角,底板與側板連接段為弧形,底板的一端設有端板,端板、側板連接處開有開口槽。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通過設計與副車架右前安裝板相配合的結構,提高副車架左前安裝板的機械強度,從而提高車身的整體質量。
文檔編號B62D21/00GK202783367SQ20122036396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5日
發明者張李華 申請人:安徽瑞泰汽車零部件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