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工程車車架總成及其工程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ー種工程車車架總成及其工程車。
背景技術:
工程車作為一種常見的工程機械,被廣泛地應用于エ業生產的方方面面,而隨著生產強度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工程車的使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技術中的工程車車架,其內部結構較為復雜,尤其是后車架內部的支撐件和連接件較多,這些部件雖然能夠滿足基本的支撐和裝配需要,但是大量的支撐件和連接件的存在使得后車架的內部空間緊張,并增大了車架的自重,同時,較多的內部組件使得車架的制造裝配過程復雜繁瑣,并使車架的生產成本相應增加。并且,目前的工程車車架中前車架的主梁僅與后車架的前橫梁固定相連,這就削弱了車架結構的整體性,降低了車架的整體支撐力,導致工程車車架的整體承重效果較差,不能滿足高強度的生產使用需要。因此,需要對工程車車架進行改進,在保證較高支撐強度的情況下,使其內部結構簡單,降低生產成本,并使其整體承重效果較強,滿足高強度的生產使用需要。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ー種工程車車架總成及其工程車,不但具有較高的支撐強度,并且內部結構簡單,生產成本較低,同時,還具有較強的整體承重效果,可以滿足高強度的生產使用需要。本發明的ー種工程車車架 總成,包括車頭立管、前車架組件和后車架組件,所述前車架組件包括主梁和橫向并列設置的左邊梁和右邊梁,所述后車架組件包括前橫梁、油缸前支撐管和橫向并列設置的左尾梁和右尾梁,所述右邊梁后端向上傾斜并與所述油缸前支撐管固定相連,所述主梁內套固定于所述前橫梁并后端與所述油缸前支撐管固定相連,所述主梁與所述右邊梁和油缸前支撐管共同構成三角形搖籃結構;三角形搖籃結構增強車架受力,主梁通過固定于油缸前支撐管的主梁接頭與油缸前支撐管固定相連,不僅連接穩固,并且安裝和拆卸方便;前車架用于安裝發動機總成和進氣總成等,在左邊梁內側和右邊梁內側分別對應設置有發動機安裝座,在左邊梁外側安裝有左踏板支架,而在右邊梁外側則安裝有右踏板支架;后車架可安裝三級變速箱總成、電動液壓泵總成、液壓伸縮油缸總成、電瓶和消聲器尾段等工程車部件。進一歩,所述后車架組件還包括左下橫管和右下橫管,所述左尾梁前端和右尾梁前端均向下折彎后向前延伸并一一對應與所述左下橫管和右下橫管固定相連;左下橫管外端和右下橫管外端對應與左尾梁前端和右尾梁前端固定相連,內端則對應與左邊梁和右邊梁相連,這樣,前車架組件和后車架組件通過左下橫管和右下橫管連接成為一體整體,結構簡單,節約材料,并可保持良好的整體性,并且左尾梁和右尾梁的彎折部分可以提高更好的支撐力,防止應カ集中。
進一歩,所述后車架組件還包括油缸后支撐管,所述油缸后支撐管和所述油缸前支撐管并列橫在左尾梁和右尾梁之間;所述油缸前支撐管和油缸后支撐管之間橫向并列設置有油缸安裝座I和油缸安裝座II,所述油缸安裝座I和油缸安裝座II的前后兩端分別通過安裝支耳可拆卸連接于所述油缸前支撐管和油缸后支撐管;油缸后支撐管連接在左尾梁和右尾梁之間,對車架尾部進行加強;結構穩固,并安裝拆卸方便,油缸前支撐管、油缸后支撐管、安裝支耳和油缸安裝座均可采用平板結構、板材成形結構或管材結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具有較大承載カ;在左尾梁和右尾梁之間并位于油缸后支撐管的后方還安裝設置有后加強管,用于對車架尾部加強。進ー步,所述安裝支耳與所述油缸安裝座I和油缸安裝座II的對應連接處加裝有平墊;安裝支耳共有四個,分別固定設置于油缸前支撐管和油缸后支撐管,安裝支耳與油缸安裝座I和油缸安裝座II通過螺栓緊固,平墊可以增加螺母的接觸面,并且可以減小在安裝和拆卸時對油缸安裝座I和油缸安裝座II造成損害。進ー步,所述前橫梁后部通過橫向并行設置的左加強管和右加強管分別對應與所述左尾梁折彎處和右尾梁折彎處相連,所述前橫梁下部通過豎直設置的中立管對應與所述右尾梁、右邊梁、左邊梁和左尾梁固定相連;提高車架的整體連接強度,連接穩固,并可承受更大的承載力。進ー步,所述右邊梁與所述右尾梁之間固定設有油泵安裝板,所述油泵安裝板中軸線與所述前橫梁中軸線平行;結構簡單,方便安裝和拆卸油泵。進ー步,所述右邊梁與左尾梁之間橫向固定設有變速箱支撐梁,所述左邊梁后端與所述變速箱支撐梁前部相連;結構簡單,可為變速箱提供較大的承載力,并且方便安裝和拆卸。進ー步,所述左邊梁前端和右邊梁前端向上傾斜并相對折彎固定相連,所述車頭立管一端與所述左邊梁和右邊梁連接處固定相連,另一端則與所述主梁前端固定相連;所述左邊梁前端和右邊梁前端的連接處還安裝設有用于保護車體防撞的前保險杠;前保險杠橫向依次穿過左邊梁前端和右邊梁前端,連接強度較高,并具有較高的穩固性,可在發生碰撞時有效保護車體。進ー步,所述左尾梁后端和所述右尾梁后端與外部車廂相配合連接處為圓管結構;增強了貨箱翻轉時支點的強度。本發明還公開ー種應用所述的工程車車架總成的工程車,所述工程車安裝該工程車車架總成。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工程車車架總成,前車架右邊梁和主梁均與后車架中的油缸前支撐管固定連接,保證了車架結構的整體性,提高了車架的整體承重效果,本發明內部結構簡單,降低了車架自重的同時減少了生產成本,并具有較高的支撐強度,延長了使用壽命;本發明還公開了ー種安裝應用該工程車車架總成的工程車,結構穩固,具有較高的承重效果。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ー步描述。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2為圖1A向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圖2圖1A向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工程車車架總成,包括車頭立管1、前車架組件和后車架組件,所述前車架組件包括主梁2和橫向并列設置的左邊梁3和右邊梁4,所述后車架組件包括前橫梁7、油缸前支撐管10和橫向并列設置的左尾梁8和右尾梁9,所述右邊梁4后端向上傾斜并與所述油缸前支撐管10固定相連,所述主梁2內套固定于所述前橫梁7并后端與所述油缸前支撐管10固定相連,所述主梁2與所述右邊梁4和油缸前支撐管10共同構成三角形搖籃結構;三角形搖籃結構增強車架受力,主梁通過固定于油缸前支撐管10的主梁接頭23與油缸前支撐管10固定相連,不僅連接穩固,并且安裝和拆卸方便;前車架用于安裝發動機總成和進氣總成等,在左邊梁內側和右邊梁內側分別對應設置有發動機安裝座25,在左邊梁外側安裝有左踏板支架27,而在右邊梁外側則安裝有右踏板支架26 ;后車架可安裝三級變速箱總成、電動液壓泵總成、液壓伸縮油缸總成、電瓶和消聲器尾段等工程車部件;本發明所指前后與工程車車體的前后方向一致,所指內外與工程車車體的內外方向一致。本實施例中,所述后車架組件還包括左下橫管5和右下橫管6,所述左尾梁8前端和右尾梁9前端均向下折彎后向前延伸并 對應與所述左下橫管5和右下橫管6固定相連;左下橫管5和右下橫管6的外端對應與左尾梁8前端和右尾梁9前端固定相連,內端則對應與左邊梁和右邊梁相連,這樣,前車架組件和后車架組件通過左下橫管5和右下橫管6連接成為一體整體,結構簡單,節約材料,并可保持良好的整體性,并且左尾梁8和右尾梁9的彎折部分可以提高更好的支撐力,防止應カ集中。本實施例中,所述后車架組件還包括油缸后支撐管11,所述油缸后支撐管11和所述油缸前支撐管10并列橫在左尾梁8和右尾梁9之間;所述油缸前支撐管10和油缸后支撐管11之間橫向并列設置有油缸安裝座I 12和油缸安裝座II 13,所述油缸安裝座I 12和油缸安裝座II 13的前后兩端分別通過安裝支耳14可拆卸連接于所述油缸前支撐管10和油缸后支撐管11 ;油缸后支撐管連接在左尾梁8和右尾梁9之間,對車架尾部進行加強;結構穩固,并安裝拆卸方便,油缸前支撐管10、油缸后支撐管11、安裝支耳和油缸安裝座均可采用平板結構、板材成形結構或管材結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具有較大承載力。本實施例中,所述安裝支耳14與所述油缸安裝座I 12和油缸安裝座II 13的對應連接處加裝有平墊15 ;安裝支耳共有四個,分別固定設置于油缸前支撐管和油缸后支撐管,安裝支耳與油缸安裝座I和油缸安裝座II通過螺栓緊固,平墊可以增加螺母的接觸面,并且可以減小在安裝和拆卸時對油缸安裝座I和油缸安裝座II造成損害。本實施例中,所述前橫梁7后部通過橫向并列設置的左加強管16和右加強管17分別對應與所述左尾梁8折彎處和右尾梁9折彎處相連,所述前橫梁7下部通過豎直設置的中立管18對應與所述右尾梁9、右邊梁4、左邊梁3和左尾梁8固定相連;提高車架的整體連接強度,連接穩固,并可承受更大的承載カ。本實施例中,所述右邊梁4與所述右尾梁9之間固定設有油泵安裝板19,所述油泵安裝板19中軸線與所述前橫梁7中軸線平行;結構簡單,方便安裝和拆卸油泵。本實施例中,所述右邊梁4與左尾梁8之間橫向固定設有變速箱支撐梁20,所述左邊梁3后端與所述變速箱支撐梁20前部相連;結構簡單,可為變速箱提供較大的承載カ,并且方便安裝和拆卸。本實施例中,所述左邊梁3前端和右邊梁4前端向上傾斜并相對折彎固定相連,所述車頭立管I 一端與所述左邊梁3和右邊梁4連接處固定相連,另一端則與所述主梁2前端固定相連;所述左邊梁3前端和右邊梁4前端的連接處還安裝設有用于保護車體防撞的前保險杠21 ;前保險杠橫向依次穿過左邊梁3前端和右邊梁4前端,連接強度較高,并具有較高的穩固性,可在發生碰撞時有效保護車體。本實施例中,所述左尾梁8后端和所述右尾梁9后端與外部車廂相配合連接處為圓管結構;增強了貨箱翻轉時支點的強度。在左尾梁8和右尾梁9之間還橫向設置有后加強管24,可加強左尾梁8和右尾梁9之間的連接強度,用于對車架尾部加強;本發明還公開了ー種應用該工程車車架總成的工程車,所述工程車安裝該工程車車架總成;提高工程車整體載重,保證了行車的安全性。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宗g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工程車車架總成,包括車頭立管(I)、前車架組件和后車架組件,所述前車架組件包括主梁(2)和橫向并列設置的左邊梁(3)和右邊梁(4),所述后車架組件包括前橫梁(7)、油缸前支撐管(10)和橫向并列設置的左尾梁(8)和右尾梁(9),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邊梁(4)后端向上傾斜并與所述油缸前支撐管(10)固定相連,所述主梁(2)內套固定于所述前橫梁(7)并后端與所述油缸前支撐管(10)固定相連,所述主梁(2)與所述右邊梁(4)和所述油缸前支撐管(10)共同構成三角形搖籃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車車架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車架組件還包括左下橫管(5)和右下橫管(6),所述左尾梁(8)前端和右尾梁(9)前端均向下折彎后向前延伸并 對應與所述左下橫管(5)和右下橫管(6)固定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車車架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車架組件還包括油缸后支撐管(11),所述油缸后支撐管(11)和所述油缸前支撐管(10)并列橫在左尾梁(8)和右尾梁(9)之間; 所述油缸前支撐管(10)和油缸后支撐管(11)之間橫向并列設置有油缸安裝座I (12)和油缸安裝座II (13),所述油缸安裝座I (12)和油缸安裝座II (13)的前后兩端分別通過安裝支耳(14)可拆卸連接于所述油缸前支撐管(10)和油缸后支撐管(1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車車架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支耳(14)與所述油缸安裝座1(12)和油缸安裝座II (13)的對應連接處加裝有平墊(15)。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車車架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橫梁(7)后部通過橫向并列設置的左加強管(16)和右加強管(17)分別對應與所述左尾梁(8)折彎處和右尾梁(9)折彎處相連,所述前橫梁(7)下部通過豎直設置的中立管(18)對應與所述右尾梁(9)、右邊梁(4)、左邊梁(3)和左尾梁(8)固定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車車架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邊梁(4)與所述右尾梁(9)之間固定設有油泵安裝板(19),所述油泵安裝板(19)中軸線與所述前橫梁(7)中軸線平行。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車車架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邊梁(4)與左尾梁(8)之間橫向固定設有變速箱支撐梁(20),所述左邊梁(3)后端與所述變速箱支撐梁(20)前部相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工程車車架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邊梁(3)前端和右邊梁(4)前端向上傾斜并相對折彎固定相連,所述車頭立管(I) 一端與所述左邊梁(3)和右邊梁(4)連接處固定相連,另一端則與所述主梁(2)前端固定相連; 所述左邊梁(3)前端和右邊梁(4)前端的連接處還安裝設有用于保護車體防撞的前保險杠(21)。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工程車車架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尾梁(8)后端和所述右尾梁(9)后端與外部車廂相配合連接處為圓管結構。
10.一種應用權利要求1-9任ー權利要求所述的工程車車架總成的工程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車安裝該工程車車架總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工程車車架總成及其工程車,包括車頭立管、前車架組件和后車架組件,前車架組件包括主梁、左邊梁和右邊梁,后車架組件包括左下橫管、右下橫管、左尾梁、右尾梁、前橫梁、油缸前支撐管和油缸后支撐管,右邊梁后端向上傾斜并與油缸前支撐管固定相連,主梁穿過前橫梁并后端與述油缸前支撐管固定相連,主梁與右邊梁和油缸前支撐管共同構成三角形搖籃結構;本發明的前車架右邊梁和主梁均與后車架中的油缸前支撐管固定連接,保證了車架結構的整體性,提高了車架的整體承重效果;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安裝應用該工程車車架總成的工程車,結構穩固,具有較高的承重效果。
文檔編號B62D21/02GK103085879SQ20131002164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9日
發明者鄧信松, 馮仁川 申請人:隆鑫通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