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車后減震器的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車,尤其涉及一種電動車后減震器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電動車簡而言之就是以電力為驅動,以電力為能源的車子。隨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出臺,電動車的使用越來越普及。現有電動車后減震器上端掛接在車架上,下端與平叉連接,平叉上設置有開口,后減震器卡接在開口中,此種連接方式,不僅不夠牢固,且拆卸、更換不便,給后期維護造成諸多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電動車后減震器的連接結構,以解決現有電動車后減震器與平叉連接不夠牢固,拆卸、更換不便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電動車后減震器的連接結構,包括后減震器及平叉,所述平叉的一端與車架連接,平叉的另一端通過銷柱與后減震器下端連接,所述后減震器的上端與車架的銷軸相連接。進一步的,所述平叉為分體式結構,其包括主連桿,所述主連桿的兩端對稱連接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上可拆卸的連接有架桿,所述架桿上可拆卸的連接有后減震器支座,所述后減震器支座上開有銷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所述電動車后減震器的連接結構采用銷柱將后減震器與平叉連接,比傳統將后 減震器卡接在平叉的開口中更為牢固,且拆卸更換方便、快捷,結構簡單,易于實現。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動車后減震器的連接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主連桿;2、軸;3、連接板;4、后減震器;5、后減震器支座;6、架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請參照圖1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動車后減震器的連接結構的結構示意圖;于本實施例中,一種電動車后減震器的連接結構,包括后減震器4及平叉,所述平叉為分體式結構,其包括主連桿I,所述主連桿I的兩端對稱連接有連接板3,所述連接板3上通過螺栓連接有架桿6,所述架桿6上通過螺栓連接有后減震器支座5,所述后減震器支座5上開有銷孔,所述平叉的主連桿I通過軸2與車架連接,且平叉的后減震器支座5通過銷柱與后減震器4下端連接,所述后減震器4的上端與車架的銷軸相連接。[0013]本實用新型后減震器通過銷柱與平叉連接,結構簡單、易于實現,且連接牢固,拆卸方便。以上實施例只是闡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有各種變化和改變,這些變化和改變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 定。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車后減震器的連接結構,包括后減震器及平叉,所述平叉的一端與車架連接,其特征在于:平叉的另一端通過銷柱與后減震器下端連接,所述后減震器的上端與車架的銷軸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后減震器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叉為分體式結構,其包括主連桿,所述主 連桿的兩端對稱連接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上可拆卸的連接有架桿,所述架桿上可拆卸的連接有后減震器支座,所述后減震器支座上開有銷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電動車后減震器的連接結構,包括后減震器及平叉,所述平叉的一端與車架連接,平叉的另一端通過銷柱與后減震器下端連接,所述后減震器的上端與車架的銷軸相連接。所述電動車后減震器的連接結構采用銷柱將后減震器與平叉連接,比傳統將后減震器卡接在平叉的開口中更為牢固,且拆卸更換方便、快捷,結構簡單,易于實現。
文檔編號B62K25/04GK203111416SQ20132007387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17日
發明者李治國 申請人:新蕾車業無錫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