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車輛尾部車門的側向限位機構及車輛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112516閱讀:39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車輛尾部車門的側向限位機構及車輛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車輛尾部車門的側向限位機構。
背景技術
傳統車輛的尾部車門,包括后背門和行李艙蓋,大多數為向上旋轉開啟的結構,車輛在行駛過程中,不斷有顛簸、轉彎等工況,尾部車門有左右搖擺的運動趨勢,如果對其左右搖擺沒有可靠的約束,會引起尾部車門開裂、下沉、門鎖失效等各種故障。因此各車型對尾部車門均需要有可靠的側向限位機構,限制尾部車門的側向位移。現有技術中,往往采用橡膠塊結構,在尾部車門上安裝的橡膠塊與左右側圍上安裝的橡膠塊,尾部車門關閉后,橡膠塊相互接觸、擠壓,通過橡膠塊之間的彈性力使尾部車門與車身左右側圍保持接觸狀態,以限制其側向位移。但是,橡膠塊結構有以下不足。橡膠塊彈力較大,壓縮稍大,則引起尾部車門開關不順利,與側門間隙面差較大;壓縮稍小則對尾部車門的側向限位力不足,功能失效。橡膠塊容易磨損,磨損后引起壓縮不足,進一步的,導致對尾部車門的側向限位力不足,功能失效。橡膠塊容易老化,老化后失去彈性,進一步的,導致對尾部車門的側向限位力不足,功能失效。

實用新型內容(一)要解決的技術問 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現有尾部車門的橡膠塊結構的橡膠塊彈力較大,壓縮稍大,則引起尾部車門開關不順利,與側門間隙面差較大;壓縮稍小則對尾部車門的側向限位力不足,且橡膠塊易磨損及老化,功能失效的問題。(二)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車輛尾部車門的側向限位機構,該側向限位機構包括:限位座,包括底座、彈性部件和滑塊,所述滑塊通過彈性部件連接在底座上,所述底座用于固定在車身側圍上;限位塊,用于固定在車輛尾門上,以用來與所述滑塊相配合。其中,所述限位座還包括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設置在底座上,用于限制滑塊的移動軌跡。其中,所述限位槽通過翻邊與底座相連接。其中,所述限位槽的形狀為U型。其中,所述滑塊為楔形,所述滑塊靠近彈性部件處的厚度大于遠離彈性部件處的厚度。其中,所述彈性部件為壓縮彈簧。[0017]其中,所述滑塊的材質為塑料。其中,所述限位塊包括底板和橡膠塊,所述底板和橡膠塊通過膠粘的方式連接。其中,所述橡膠塊具有一凸起,通過所述凸起與所述滑塊相配合。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車輛,所述車輛包括上述車輛尾部車門的側向限位機構。(三)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的車輛尾部車門的限位座上具有彈性部件,通過設置在限位座內的彈性部件推動滑塊,自動適應車輛尾部車門的位置,實現與車門的良好配合,保持相對恒定的側向限位力;由于彈性部件的變形范圍大,彈力穩定,降低了對車身精度的要求,減小了限位力過大或過小的失效的概率,消除了現有的尾門側向限位機構對車身精度要求高、容易磨損、容易老化,進而引起失效的現象。

圖1為本實用新型側向限位機構的側面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限位座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限位塊的立體示意圖4為本實用新型在限位塊未磨損狀態下的裝配側面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在限位塊磨損狀態下的裝配側面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側向限位機構安裝在車輛上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中:1:限位座;11:底座;12:限位槽;13:滑塊;14:彈性部件;2:限位塊;21:底板;22:橡膠塊;3:尾部車門;4:側圍總成;5:安裝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側向限位機構,該側向限位機構包括:限位座I及限位塊2,所述限位座I包括底座11、彈性部件14和滑塊13,所述滑塊13通過彈性部件14連接在底座11上,所述底座11用于固定在車身側圍上;所述限位塊2,用于固定在車輛尾門上,以用來與所述滑塊13相配合。在所述限位座I還包括一限位槽12,所述限位槽12設置在底座11上,所述限位槽的形狀為“U”型,用于限制滑塊13的移動軌跡。所述限位槽12通過翻邊與底座11相連接,這樣可以減少焊接等工序,制作和安裝均非常方便。所述滑塊13為楔形,所述滑塊13靠近彈性部件14處的厚度大于遠離彈性部件14處的厚度。出于加工成本以及安裝便捷性的考慮,優選地,所述彈性部件14為壓縮彈簧。[0035]所述滑塊13的材質為塑料,所述限位塊2包括底板21及橡膠塊22,所述底板21及橡膠塊22通過膠粘的方式連接。優選地,所述橡膠塊22具有一凸起,通過所述凸起與所述滑塊13相配合。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側向限位機構,在限位塊2未磨損狀態時,滑塊13位于限位槽12靠上的位置。如圖5所示,當限位塊2磨損后,滑塊13在彈性部件14的作用下,滑塊13會沿圖4中箭頭所示的方向向下移動,即滑塊13位于限位槽12靠下的位置,使得限位座I始終與限位塊2保持接觸連接。如圖6所示,所述限位座I安裝于側圍總成4上,所述限位塊2通過安裝螺栓5安裝于尾部車門3上。所述限位座I的底座11由鈑金組成,保證了限位座11安裝可靠性和耐久性。當然,所述限位座I的底座11也可以由其他材料、結構組成,只要實現限位座I可靠安裝即可。限位座I的底座1 1與限位槽12采用翻邊的形式壓合在一起,保證了可靠性,同時節約了焊接、鉚接等連接方式的成本。當然,所述限位座I的底座11與限位槽12也可以選取其它連接方式,只要實現限位座I可靠安裝即可。限位座I的滑塊13采用塑料材料,保證了限位塊2與限位座I的良好結合。當然,所述限位座I的滑塊13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只要實現限位座I與限位塊2的良好結合即可。限位塊2的表面部分為橡膠塊22,保證了限位塊2與限位座I的良好結合。當然,所述限位塊2的表面部分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只要實現限位塊2與限位座I的良好結合即可。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車輛,所述車輛包括所述側向限位機構,所述限位座安裝于側圍總成上,所述限位塊安裝于尾部車門上。綜上所述,通過設置在限位座內的彈性部件推動滑塊,自動適應車輛尾部車門的位置,實現與車門的良好配合,保持相對恒定的側向限位力;由于彈性部件的變形范圍大,彈力穩定,降低了對車身精度的要求,減小了限位力過大或過小的失效的概率,消除了現有的尾門側向限位機構對車身精度要求高、容易磨損、容易老化,進而引起失效的現象。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車輛尾部車門的側向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限位座,包括底座、彈性部件和滑塊,所述滑塊通過彈性部件連接在底座上,所述底座用于固定在車身側圍上; 限位塊,用于固定在車輛尾部車門上,以用來與所述滑塊相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尾部車門的側向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還包括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設置在底座上,用于限制滑塊的移動軌跡。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尾部車門的側向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通過翻邊與底座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車輛尾部車門的側向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形狀為U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尾部車門的側向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為楔形,所述滑塊靠近彈性部件處的厚度大于遠離彈性部件處的厚度。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車輛尾部車門的側向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件為壓縮彈簧。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尾部車門的側向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的材質為塑料。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尾部車門的側向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塊包括底板和橡膠塊,所述底板和橡膠塊通過膠粘的方式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車輛尾部車門的側向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塊具有一凸起,通過所述凸起與所述滑塊相配合。
10.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車輛尾部車門的側向限位機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車輛尾部車門的側向限位機構及車輛。該側向限位機構包括限位座,包括底座、彈性部件和滑塊,所述滑塊通過彈性部件連接在底座上,所述底座用于固定在車身側圍上;限位塊,用于固定在車輛尾門上,以用來與所述滑塊相配合。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在限位座內的彈性部件推動滑塊,自動適應車輛尾部車門的位置,實現與車門的良好配合,保持相對恒定的側向限位力;由于彈性部件的變形范圍大,彈力穩定,降低了對車身精度的要求,減小了限位力過大或過小的失效的概率,消除了現有的尾門側向限位機構對車身精度要求高、容易磨損、容易老化,進而引起失效的現象。
文檔編號B62D25/12GK203142802SQ20132009523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日
發明者劉安策, 康凱, 李秀文 申請人: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