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重型汽車前軸工字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橫梁結構,特別涉及一種重型汽車中的前軸工字梁結構。
背景技術:
前軸屬于汽車底盤部件,是汽車主要的承載件。在實際行駛工況中,來自路面的力和力矩經車輪、前軸、懸架傳到車體。所以,前軸工字梁必須要有足夠的強度、剛度以及好的動態特性。另外,合理的設計前軸也是提高汽車平順性和舒適性的重要措施。由于重型汽車超載嚴重并且行使路面狀況惡劣,因此重型汽車對前軸的要求和成本都很高,制約了重型汽車的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可靠性高、質量較輕,并且能體現最大的性價比的前軸工字梁結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該種重型汽車前軸工字梁,包括橫截面呈工字型的本體,該本體兩側設有騎馬螺栓安裝孔,該重型汽車前軸工字梁的特征在于:該本體的中部設有至少兩個矩形通孔,每兩個矩形通孔之間、本體的兩側設有加強筋。優選地,所述加強筋貫通于本體的上、下面。所述矩形通孔的數量為兩個或三個。在本體兩側、騎馬螺栓安裝孔的下方設有減重槽。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改進了重型卡車前軸工字梁的結構,確保前軸工字梁具有較高的強度、剛度和良好的動態特性,達到提高汽車平順性和舒適性的目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重型汽車前軸工字梁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重型汽車前軸工字梁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地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重型汽車前軸工字梁,包括橫截面呈工字型的本體1,該本體兩側設有多個騎馬螺栓安裝孔la,該本體的中部設有兩個矩形通孔2,在本體I的兩側并且位于兩個矩形通孔之間設有加強筋3,該加強筋3貫通于本體的上、下兩面。如圖2所示,該本體的中部設有三個矩形通孔2,每兩個矩形通孔之間設有加強筋3,位于本體的前后兩面總共四根,該加強筋貫通于本體的上、下兩面。為了進一步減輕重量,在本體的兩側并且在騎馬螺栓安裝孔的下方設有減重槽4,兩個減重槽左右對稱。[0013]本實用新型改進了重型卡車前軸工字梁的結構,確保前軸工字梁具有較高的強度、剛度和良好的動態特性,達到提高汽車平順性和舒適性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重型汽車前軸工字梁,包括橫截面呈工字型的本體(1),該本體兩側設有騎馬螺栓安裝孔(Ia),該重型汽車前軸工字梁的特征在于:該本體的中部設有至少兩個矩形通孔(2 ),每兩個矩形通孔之間、本體(I)的兩側設有加強筋(3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汽車前軸工字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3)貫通于本體的上、下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汽車前軸工字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通孔(2)的數量為兩個或三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汽車 前軸工字梁,其特征在于:在本體兩側、騎馬螺栓安裝孔的下方設有減重槽(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重型汽車中的前軸工字梁結構。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可靠性高、質量較輕,并且能體現最大的性價比的前軸工字梁結構。該種重型汽車前軸工字梁,包括橫截面呈工字型的本體,該本體兩側設有騎馬螺栓安裝孔,該重型汽車前軸工字梁的特征在于該本體的中部設有至少兩個矩形通孔,每兩個矩形通孔之間、本體的兩側設有加強筋。優選地,所述加強筋貫通于本體的上、下面。所述矩形通孔的數量為兩個或三個。在本體兩側、騎馬螺栓安裝孔的下方設有減重槽。本實用新型改進了重型卡車前軸工字梁的結構,確保前軸工字梁具有較高的強度、剛度和良好的動態特性,達到提高汽車平順性和舒適性的目的。
文檔編號B62D21/02GK203158078SQ20132011802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5日
發明者李金華, 丁煒琦, 何維聰, 鄭小艷, 高剛剛 申請人:陜西漢德車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