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主動輪輪轂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摩托車主動輪輪轂,包括套設有胎圈的支撐部與驅動機構相連的驅動部,所述的支撐部與驅動部可同軸設置,所述支撐部與驅動部之間相互獨立,支撐部與驅動部之間設有換向部,所述的換向部包括齒頂朝向相對的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所述主動齒輪、從動齒輪與輪轂軸中心軸線同軸,所述主動齒輪與驅動部相連,從動齒輪與支撐部相連,所述換向部還包括換向齒輪、安裝換向齒輪的換向圈,所述的換向齒輪與從動齒輪、換向齒輪相互嚙合,所述換向齒輪設置在換向圈上,所述換向圈上設有換向齒輪制動裝置,所述摩托車車架上設置有換向圈制動裝置,當摩托車驅動機構只有前進方向時,通過輪轂輪轂上的換向部,由驅動機構驅動摩托車倒車。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輪轂,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摩托車主動輪輪轂。 摩托車主動輪輪轂
【背景技術】
[0002] 摩托車主動輪輪轂安裝在摩托車輪轂軸上,生產商出于制造成本,一般摩托車不 會設置倒車系統,只有前進的驅動機構,而摩托車在一些狹小空間內需要倒車的時候,往往 需要人來推,相對人而言,推起摩托車來是非常累的。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摩托車主動輪輪轂, 當摩托車驅動機構只有前進方向時,通過輪轂輪轂上的換向部,由驅動機構驅動摩托車倒 車。
[0004]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摩托車主動輪輪轂,包括 套設有胎圈的支撐部與驅動機構相連的驅動部,所述的支撐部與驅動部可同軸設置,所述 支撐部與驅動部之間相互獨立,所述的是支撐部與驅動部之間設有換向部,所述的換向部 包括齒頂朝向相對的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所述主動齒輪、從動齒輪與輪轂軸中心軸線同 軸,所述主動齒輪與驅動部相連,從動齒輪與支撐部相連,所述換向部還包括換向齒輪、安 裝換向齒輪的換向圈,所述的換向齒輪與從動齒輪、換向齒輪相互嚙合,所述換向齒輪設置 在換向圈上,所述換向圈上設有換向齒輪制動裝置,所述摩托車車架上設置有換向圈制動 裝直。
[0005]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換向齒輪制動裝置限制換向齒輪旋轉,主動齒輪、從動 齒輪、換向齒輪之間不會發生嚙合,此時驅動部、換向部、支撐部之間相對靜止,驅動機構的 方向與支撐部一致,從而驅動摩托車前進;在摩托車需要倒車時,由換向圈制動裝置限制換 向圈運動,控制換向齒輪制動裝置,使換向齒輪運動,此時摩托車驅動機構依舊以前進的方 向驅動,通過主動齒輪、換向齒輪、從動齒輪之間相互嚙合,由于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的齒 頂的朝向相對,因此支撐部與驅動部之間的旋轉方向相反,因此驅動部驅動方向不變,而支 撐部的方向相反,由驅動機構驅動使摩托車倒車,替代人力推動摩托車,方便省力。
[0006]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換向齒輪包括齒輪部、轉軸,所述齒輪部與轉軸 一體,所述的換向齒制動裝置包括轉軸軸向滑動的制動滑套,所述的轉軸與制動滑套之間 設有滑動花鍵,所述制動滑套設置在換向圈上,換向圈與制動滑套之間設置有用于制動滑 套復位的回復彈簧,所述換向圈上設有滑動槽,所述制動滑套上設有與換向圈配合的凸條, 所述換向圈上設有摩擦面,所述凸條延伸出摩擦面。
[0007]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換向齒輪包括齒輪部、轉軸,所述齒輪部與轉軸一體,使 齒輪部與轉軸一起旋轉;所述的換向齒制動裝置包括轉軸軸向滑動的制動滑套,所述的轉 軸與制動滑套之間設有滑動花鍵,由制動滑套與轉軸之間花鍵的相互配合實現換向齒輪的 制動;所述制動滑套設置在換向圈上,換向圈與制動滑套之間設置有用于制動滑套復位的 回復彈簧,所述換向圈上設有滑動槽,所述制動滑套上設有與換向圈配合的凸條,所述換向 圈上設有摩擦面,所述凸條延伸出摩擦面,方便對換向齒輪制動裝置進行控制。
[0008]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換向圈制動裝置包括安裝在摩托車車架上的環形 摩擦片,所述摩擦片連接有摩擦片驅動動裝置,所述換向圈上設有與摩擦片摩擦配合的環 形摩擦面。
[0009]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換向圈制動裝置包括安裝在摩托車車架上的環形摩 擦片,所述摩擦片連接有摩擦片驅動動裝置,所述換向圈上設有與摩擦片摩擦配合的環形 摩擦面,由摩擦片驅動裝置驅動摩擦片與摩擦面相互配合,限制固定圈的運動,由摩擦片按 壓延伸出換向圈的滑動凸條,使制動滑套上的花鍵與換向齒輪轉軸上的花鍵相互分離,在 換向圈相對摩托車靜止的同時,主動齒輪、從動齒輪、換向齒輪之間相互嚙合,當摩擦片與 摩擦面分離后制動滑套由回復彈簧復位,通過制動滑套與轉軸之間的花鍵重新嚙合,避免 換向圈制動裝置與換向齒輪制動裝置之間相互干涉。
[0010]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制動滑套上的花鍵與轉軸之間的花鍵存在間 隙。
[0011]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制動滑套上的花鍵與轉軸之間的花鍵存在間隙, 在制動滑套復位的時候減少制動滑套上的花鍵與轉軸上的花鍵干涉的幾率。
[0012]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支撐部、驅動部均設置在輪轂軸上。
[0013]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支撐部、驅動部均設置在輪轂軸上,便于拆卸,方 便輪轂的安裝,維修。
[0014]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換向部上設有齒輪保護罩。
[0015]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換向部上設有齒輪保護罩,避免雜質進入換向部齒 輪嚙合處,增加齒輪的使用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 圖1為本實用新型摩托車主動輪輪轂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 圖2為本實用新型摩托車主動輪輪轂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
[0018] 附圖標記:1、支撐部;11、胎圈;12、從動齒輪;2、驅動部;21、王動齒輪;3、換向 部;31、換向齒輪、311、齒輪部;312、轉軸;32、制動滑套;321、滑動凸條;33、摩擦片;34、換 向圈;4、輪轂軸;5、摩托車車架;6、保護罩;7、換向齒輪制動裝置;8換向圈制動裝置;9、摩 擦片驅動動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19] 參照圖1至圖2對本實用新型摩托車主動輪輪轂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0020] 一種摩托車主動輪輪轂,包括套設有胎圈11的支撐部1與驅動機構相連的驅動部 2,所述的支撐部1與驅動部2可同軸設置,所述支撐部1與驅動部2之間相互獨立,所述的 是支撐部1與驅動部2之間設有換向部3,所述的換向部3包括齒頂朝向相對的主動齒輪 21與從動齒輪12,所述主動齒輪21、從動齒輪12與輪轂軸4中心軸線同軸,所述主動齒輪 21與驅動部2相連,從動齒輪12與支撐部1相連,所述換向部3還包括換向齒輪31、安裝 換向齒輪31的換向圈34,所述的換向齒輪31與從動齒輪12、換向齒輪31相互嚙合,所述 換向齒輪31設置在換向圈34上,所述換向圈34上設有換向齒輪制動裝置7,所述摩托車車 架5上設置有換向圈制動裝置8。
[0021]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換向齒輪制動裝置7限制換向齒輪31旋轉,主動齒輪 21、從動齒輪12、換向齒輪31之間不會發生嚙合,此時驅動部2、換向部3、支撐部1之間相 對靜止,驅動機構的方向與支撐部1 一致,從而驅動摩托車前進;在摩托車需要倒車時,由 換向圈制動裝置8限制換向圈34運動,控制換向齒輪制動裝置7,使換向齒輪31運動,此時 摩托車驅動機構依舊以前進的方向驅動,通過主動齒輪21、換向齒輪31、從動齒輪12之間 相互嚙合,由于主動齒輪21與從動齒輪12的齒頂的朝向相對,因此支撐部1與驅動部2之 間的旋轉方向相反,因此驅動部2驅動方向不變,而支撐部1的方向相反,由驅動機構驅動 使摩托車倒車,替代人力推動摩托車,方便省力。
[0022] 所述的換向齒輪31包括齒輪部311、轉軸312,所述齒輪部311與轉軸312 -體, 所述的換向齒制動裝置包括轉軸312軸向滑動的制動滑套32,所述的轉軸312與制動滑套 32之間設有滑動花鍵,所述制動滑套32設置在換向圈34上,換向圈34與制動滑套32之間 設置有用于制動滑套32復位的回復彈簧,所述換向圈34上設有滑動槽,所述制動滑套32 上設有與換向圈34配合的凸條,所述換向圈34上設有摩擦面,所述凸條延伸出摩擦面。
[0023]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換向齒輪31包括齒輪部311、轉軸312,所述齒輪部311 與轉軸312 -體,使齒輪部311與轉軸312 -起旋轉;所述的換向齒制動裝置包括轉軸312 軸向滑動的制動滑套32,所述的轉軸312與制動滑套32之間設有滑動花鍵,由制動滑套32 與轉軸312之間花鍵的相互配合實現換向齒輪31的制動;所述制動滑套32設置在換向圈 34上,換向圈34與制動滑套32之間設置有用于制動滑套32復位的回復彈簧,所述換向圈 34上設有滑動槽,所述制動滑套32上設有與換向圈34配合的凸條,所述換向圈34上設有 摩擦面,所述凸條延伸出摩擦面,方便對換向齒輪制動裝置7進行控制。
[0024] 所述換向圈制動裝置8包括安裝在摩托車車架5上的環形摩擦片33,所述摩擦片 連接有摩擦片驅動裝置9,所述換向圈34上設有與摩擦片33摩擦配合的環形摩擦面。
[0025]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換向圈制動裝置8包括安裝在摩托車車架5上的環 形摩擦片33,所述摩擦片33連接有摩擦片驅動動裝置,所述換向圈34上設有與摩擦片33 摩擦配合的環形摩擦面,由摩擦片驅動裝置9驅動摩擦片33與摩擦面相互配合,限制固定 圈的運動,由摩擦片33按壓延伸出換向圈34的滑動凸條321,使制動滑套32上的花鍵與換 向齒輪31轉軸312上的花鍵相互分離,在換向圈34相對摩托車靜止的同時,主動齒輪21、 從動齒輪12、換向齒輪31之間相互嚙合,當摩擦片33與摩擦面分離后制動滑套32由回復 彈簧復位,通過制動滑套32與轉軸312之間的花鍵重新嚙合,避免換向圈制動裝置8與換 向齒輪制動裝置7之間相互干涉。
[0026] 所述的制動滑套32上的花鍵與轉軸312之間的花鍵存在間隙。
[0027]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制動滑套32上的花鍵與轉軸312之間的花鍵存在 間隙,在制動滑套32復位的時候減少制動滑套32上的花鍵與轉軸312上的花鍵干涉的幾 率。
[0028] 所述的支撐部1、驅動部2均設置在輪轂軸4上。
[0029]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支撐部1、驅動部2均設置在輪轂軸4上,便于拆 卸,方便輪轂的安裝,維修。
[0030] 所述換向部3上設有齒輪保護罩6。
[0031]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換向部3上設有齒輪保護罩6,避免雜質進入換向部 3齒輪嚙合處,增加齒輪的使用壽命。
【權利要求】
1. 一種摩托車主動輪輪轂,包括套設有胎圈的支撐部與驅動機構相連的驅動部,所述 的支撐部與驅動部可同軸設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撐部與驅動部之間相互獨立,所述的是支 撐部與驅動部之間設有換向部,所述的換向部包括齒頂朝向相對的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 所述主動齒輪、從動齒輪與輪轂軸中心軸線同軸,所述主動齒輪與驅動部相連,從動齒輪與 支撐部相連,所述換向部還包括換向齒輪、安裝換向齒輪的換向圈,所述的換向齒輪與從動 齒輪、換向齒輪相互嚙合,所述換向齒輪設置在換向圈上,所述換向圈上設有換向齒輪制動 裝置,所述摩托車車架上設置有換向圈制動裝置。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主動輪輪轂,其特征是:所述的換向齒輪包括齒輪部、 轉軸,所述齒輪部與轉軸一體,所述的換向齒制動裝置包括轉軸軸向滑動的制動滑套,所述 的轉軸與制動滑套之間設有滑動花鍵,所述制動滑套設置在換向圈上,換向圈與制動滑套 之間設置有用于制動滑套復位的回復彈簧,所述換向圈上設有滑動槽,所述制動滑套上設 有與換向圈配合的凸條,所述換向圈上設有摩擦面,所述凸條延伸出摩擦面。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車主動輪輪轂,其特征是:所述換向圈制動裝置包括安 裝在摩托車車架上的環形摩擦片,所述摩擦片連接有用于驅動摩擦片與摩擦面抵觸的摩擦 片驅動動裝置。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車主動輪輪轂,其特征是:所述的制動滑套上的花鍵與 轉軸之間的花鍵存在間隙。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車主動輪輪轂,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撐部、驅動部均設置 在輪轂軸上。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車主動輪輪轂,其特征是:所述換向部上設有齒輪保護 罩。
【文檔編號】B62M11/00GK203902147SQ201420125261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19日
【發明者】黃將勇 申請人:浙江金圈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