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滑板車,尤其涉及一種手搖滑板車。
背景技術:
滑板車是在傳統滑板的基礎上改進的一種新興運動產品,由于其速度適中、操縱簡單易學、不易摔倒而受到各年齡段人們的歡迎,尤其是青少年及兒童,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城市代步工具及健身娛樂產品,目前市場上的滑板車主要有兩種驅動方式:一種為電動滑板車,但電動滑板車結構復雜,體積及重量較大,且需經常充電,不方便攜帶及使用;另一種為人力腳踏驅動,通過單腳蹬地驅動滑板車前進,但腳蹬過程中落在踏板上的腿需要頻繁屈膝,身體的大部分重量會落在彎曲的膝蓋上,給膝蓋造成較大的壓力,而另一條腿卻需要伸展蹬地,極易造成胯部肌肉疲勞,存在膝蓋及胯部肌肉組織損傷的隱患,另外,蹬地時如果用力過猛,會使車把左右晃動,造成滑板車方向不穩定,給滑板車行駛安全造成不利影響。
專利號為012094994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手搖滑板車,其于一踏板的后端之樞接部穿設一輪軸,以該輪軸而樞設后輪,該輪軸上還固設兩個鏈輪,且該兩鏈輪上各套設一鏈條,其每一鏈條一端各接設一彈簧,而彈簧的另一端固定于踏板底部;在踏板的前端連設一輪座,該輪座上設有前輪軸轉向連動機構,籍由該前輪轉向機構而連設一前輪軸,以該前輪軸兩端各樞設一前輪,而且在踏板的前端兩側各設有一定位座,其每一定位座各樞設一搖桿軸,并且在搖桿軸部固設一轉體,上述鏈條另端延伸而固設于該轉體偏心處。該手搖滑板車通過兩組鏈條及鏈輪實現驅動,通過身體傾斜實現轉向,但結構復雜,零部件過多,整體尺寸過大,轉向不靈活。
技術實現要素:
根據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手搖滑板車,可通過手臂搖動來驅動前進,其結構簡單,易于操縱使用,行駛平穩,能夠減輕腿部的運動負擔。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手搖滑板車,包括車身、安裝在車身上的前輪和后輪,前輪叉架與固定安裝在車身前端的車頭管套裝聯接,前輪叉架通過轉軸鉸接搖桿,搖桿的上端固定車把橫桿,搖桿的下端固定主動齒輪,主動齒輪與支撐前輪的輪軸上的從動齒輪相嚙合。
優選地,所述的搖桿包括豎桿,豎桿下端固定安裝有叉形支架II,支架II的一側下端設置有主動齒輪;所述的前輪叉架包括與車頭管套裝配合的軸管,軸管下端固定安裝有“H”形支架I,支架I下端與輪軸相鉸接,支架I上端與支架II兩側通過轉軸相鉸接。
優選地,所述的前輪叉架包括與車頭管套裝配合的軸管,軸管上端固定安裝有連接架,軸管下端固定安裝有“Y”形支架III,支架III下端與輪軸相鉸接;所述的搖桿包括豎桿,豎桿下端設置有主動齒輪,豎桿通過轉軸與連接架相鉸接。
優選地,還包括限制搖桿擺動角度的限位器。
優選地,所述的限位器包括設置在支架II一側的弧形卡槽及與其相配合的、設置在支架I上的限位塊。
優選地,所述的限位器包括固定安裝在軸管上端、向上折彎翹起于支架II前后兩側的擋片。
優選地,所述的限位器包括套在豎桿上、與支架III相連接的限位環。
優選地,還包括套裝在輪軸上限制前輪轉動方向的飛輪。
優選地,所述的飛輪內圈套裝固定在輪軸上,外圈固定在前輪的輪轂內。
優選地,所述的飛輪內圈套裝固定在輪軸上,外圈固定在從動齒輪內。
優選地,所述的車把橫桿上套裝有相對于車把橫桿轉動的握把。
優選地,所述的車身后部安裝有剎車板。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手搖滑板車既可通過腳踏蹬地驅動前進,又可通過手臂搖動來驅動前進,可以鍛煉使用者的腿部及上肢力量,減少使用者膝蓋及胯部的運動負擔,同時本發明驅動結構簡單合理,零部件少,滑板車整體尺寸及重量小,方便攜帶及使用;
通過手搖驅動,身體兩側發力相同,可以避免滑板車左右晃動的情況,增加滑板車的行駛平穩性及安全性;
驅動及轉向可通過操作車把橫桿及搖桿同時完成,驅動機構及轉向機構合為一體,不需要其他身體部位或者動作來完成,轉向靈活,操作簡單,增強了滑板車的操縱性;
車把橫桿與鉸接點之間的力臂大于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嚙合點與鉸接點之間的力臂,形成杠桿效應,使用者通過較小的力量便可形成較大的驅動力,節省力量更易于操縱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第一種實施例的左側視圖;
圖2是本發明第一種實施例的右側視圖;
圖3是本發明第一種實施例的正面視圖;
圖4是本發明第一種實施例中前輪叉架的主視圖及側視圖;
圖5是本發明第一種實施例中搖桿的主視圖及側視圖;
圖6是本發明第二種實施例的左側視圖;
圖7是本發明第二種實施例的右側視圖;
圖8是本發明第二種實施例的正面視圖;
圖9是本發明第三種實施例的左側視圖;
圖10是本發明第三種實施例的正面視圖;
圖11是本發明第三種實施例中前輪叉架的主視圖及側視圖;
圖12本發明第三種實施例中限位器的主視圖及俯視圖;
圖13為飛輪結構示意圖。
圖中:1、車身;2、后輪;3、車頭管;4、前輪叉架;401、軸管;402、支架I;40201、限位塊;403、支架III;404、連接架;5、搖桿;501、豎桿;502、支架II;50201、弧形卡槽;6、車把橫桿;7、限位器;8、輪軸;9、前輪;10、飛輪;11、從動齒輪;12、主動齒輪;13、轉軸;14、握把;15、剎車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至圖5及圖13所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手搖滑板車,包括車身1、安裝在車身1上的前輪9和后輪2,前輪叉架4與固定安裝在車身1前端的車頭管3套裝聯接,其特征在于:前輪叉架4通過轉軸13鉸接搖桿5,搖桿5的上端固定車把橫桿6,搖桿5的下端固定主動齒輪12,主動齒輪12與支撐前輪9的輪軸8上的從動齒輪11相嚙合。
本實施例優選地,所述的搖桿5包括豎桿501,豎桿501下端固定安裝有叉形支架II502,支架II502的一側下端設置有主動齒輪12;所述的前輪叉架4包括與車頭管3套裝配合的軸管401,軸管401下端固定安裝有“H”形支架I402,支架I402下端與輪軸8相鉸接,支架I402上端與支架II502兩側通過轉軸13相鉸接。所述的前輪9為1個,前輪9位于支架I402內側,支架I402位于支架II502內側,從動齒輪11位于支架I402外一側且與主動齒輪12相嚙合。
本實施例優選地,還包括限制搖桿5擺動角度的限位器7,所述的限位器7這樣實現:包括設置在支架II502一側的弧形卡槽50201及與其相配合的、設置在支架I402上的限位塊40201,搖桿5擺動幅度受到弧形卡槽50201及限位塊40201的限制。
本實施例優選地,還包括套裝在輪軸8上限制前輪9轉動方向的飛輪10,從動齒輪11與輪軸8之間采用固定連接,從動齒輪11相對于輪軸8不可轉動,優選地,可采用焊接或螺紋聯接方式進行連接,所述的飛輪10內嵌在前輪內,飛輪10內圈套裝固定在輪軸8上,外圈固定在前輪9的輪轂內。飛輪可為常見的內置棘輪機構的自行車飛輪,使前輪9只能向前滾動。飛輪10內嵌在前輪內,可以使從動齒輪11采用更小的尺寸,進而增大從動齒輪11與主動齒輪12之間的傳動比,在搖桿5有限的擺動幅度內獲得更大的驅動力及速度。
本實施例優選地,所述的車把橫桿6為“一”字形,其兩端套裝有相對于車把橫桿6轉動的握把14,握把14與車把橫桿6之間可加裝軸承,使手腕在搖動過程中不需要頻繁轉動,避免手腕疲勞。
本實施例優選地,所述的車身1后部安裝有剎車板15。具有剎車及擋泥作用。
實施例2
如圖6至圖8及圖13所示,本實施例優選地,所述的限位器7包括固定安裝在軸管401上端、向上折彎翹起于支架II502前后兩側的擋片。
本實施例優選地,所述的前輪9與輪軸8之間采用固定連接,前輪9相對于輪軸8不可轉動,可采用焊接或螺紋聯接方式進行連接,所述的飛輪10位于從動齒輪11內,其內圈套裝固定在輪軸8上,外圈固定在從動齒輪11內。飛輪可為常見的內置棘輪機構的自行車飛輪,使從動齒輪11繞某一特定方向轉動時才能帶動前輪9向前滾動,而繞反方向則無法帶動。
本實施例優選地,所述的車把橫桿6為倒置三角形,其中部橫梁上套裝有相對于車把橫桿6轉動的握把14,握把14與車把橫桿6之間可加裝軸承,使手腕在搖動過程中不需要頻繁轉動,避免手腕疲勞。
其他同實施1所述。
實施例3
如圖9至圖12及圖13所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手搖滑板車,包括車身1、安裝在車身1上的前輪9和后輪2,前輪叉架4與固定安裝在車身1前端的車頭管3套裝聯接,其特征在于:前輪叉架4通過轉軸13鉸接搖桿5,搖桿5的上端固定車把橫桿6,搖桿5的下端固定主動齒輪12,主動齒輪12與支撐前輪9的輪軸8上的從動齒輪11相嚙合。
本實施例優選地,所述的前輪叉架4包括與車頭管3套裝配合的軸管401,軸管401上端固定安裝有連接架404,軸管401下端固定安裝有“Y”形支架III403,支架III403下端與輪軸8相鉸接;所述的搖桿5包括豎桿501,豎桿501下端設置有主動齒輪12,豎桿501通過轉軸13與連接架404相鉸接。所述的前輪9為2個,能夠增大滑板車的行駛平穩性,支架III403位于2個前輪9內側,從動齒輪11位于支架III403內側、輪軸8的中部。
本實施例優選地,還包括限制搖桿5擺動角度的限位器7,所述的限位器7包括套在豎桿501外側、與支架III403相連接的限位環。
本實施例優選地,還包括套裝在輪軸8上限制前輪9轉動方向的飛輪10,從動齒輪11與輪軸8之間采用固定連接,從動齒輪11相對于輪軸8不可轉動,優選地,可采用焊接或螺紋聯接方式進行連接,兩側前輪9的輪轂內均設置有飛輪10,飛輪10的外圈與前輪9的輪轂固定連接,內圈套裝固定在輪軸8上。飛輪可為常見的內置棘輪機構的自行車飛輪,使從動齒輪11繞某一特定方向轉動時才能帶動前輪9向前滾動,而繞反方向則無法帶動。飛輪10內嵌在前輪內,可以使從動齒輪11采用更小的尺寸,進而增大從動齒輪11與主動齒輪12之間的傳動比,在搖桿5有限的擺動幅度內獲得更大的驅動力及速度。
本實施例優選地,所述的車把橫桿6為“一”字形,其兩端套裝有相對于車把橫桿6轉動的握把14,握把14與車把橫桿6之間可加裝軸承,使手腕在搖動過程中不需要頻繁轉動,避免手腕疲勞。
本實施例優選地,所述的車身1后部安裝有剎車板15。具有剎車及擋泥作用。
當然,上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對本發明的實施例范圍。本發明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歸屬于本發明的專利涵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