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金屬制品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用于斗車的伸縮扶手。
背景技術:
手扶斗車廣泛建筑工地等場所,其不僅可以運輸磚、砂、石等固體材料,也可以運輸混凝土等泥狀材料,還可以運輸水等液體材料,由于其結構簡單,搬運能力強,廣受工人歡迎。
但是,其真正的運輸部分僅僅是斗,其扶手只是手動推行時的輔助工具,扶手的長度卻是整個斗車長度的一半,這在斗車不需要使用扶手時,占據了大量空間,不利于斗車裝滿貨物的運輸。而斗車在裝滿貨物運輸時,使用電梯運輸,為裝下整個斗車,電梯長度必須大于斗車長度,使得電梯設計空間大,材料多,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斗車的伸縮扶手,該扶手使斗車總長可調,在不改變原使用性能的前提下,使斗車可以在狹小空間內使用,有利于斗車在狹小空間的運輸工作。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用于斗車的伸縮扶手,包含有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第一橫梁的一端連接第二橫梁的一端,第二橫梁的另一端連接有扶手,第一橫梁、第二橫梁和扶手均為圓柱體,且第一橫梁軸線、第二橫梁軸線和扶手軸線共線;第二橫梁沿軸線方向設置有圓柱形橫梁通孔,橫梁通孔外側對稱設置有導向槽和卡槽;扶手一端設置有導向塊和卡柱通孔,導向塊固定安裝在扶手上,卡柱通孔中安裝有卡柱,扶手沿軸線方向設置有圓柱形扶手通孔,扶手通孔沿徑向設置有安裝槽,安裝槽中安裝有固定板,固定板中部設置有固定板通孔,固定板通孔中安裝有控制桿,控制桿一端連接卡柱,控制桿另一端連接有伸縮旋鈕,伸縮旋鈕安裝在扶手上。
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固定安裝在斗車上,導向塊安裝在導向槽中,導向塊和導向槽的寬度相同,使導向塊不能轉動,不能沿徑向移動,只能夠在導向槽中沿第二橫梁的軸向滑動;卡柱安裝在卡柱通孔中,卡柱能夠沿卡柱通孔移動,當卡柱全部位于卡柱通孔中時,扶手能夠在第二橫梁中沿軸向移動,當卡柱不全部位于卡柱通孔中,卡柱部分位于卡槽中時,卡槽限制卡柱運動,進而限制扶手運動,起到固定作用;控制桿安裝在固定板通孔中,固定板通孔限制控制桿的徑向運動,控制桿可以沿軸向移動和轉動。
當需要將扶手縮回時,旋轉伸縮旋鈕,帶動控制桿轉動并沿軸向移動,控制桿帶動卡柱內縮,當卡柱全部位于扶手的卡柱通孔中時,推動扶手,扶手沿軸向移動,使扶手一部分縮回第二橫梁中;當需要將扶手伸出時,將扶手向外拉出,直到卡柱位于卡槽位置,卡柱伸出卡柱通孔,使卡柱一部分位于卡槽中,卡槽與卡柱大小相同,卡槽限制卡柱和扶手運動,此時,有作用力作用在扶手上,該作用力直接轉移到斗車上。該扶手使斗車總長可調,在不改變原使用性能的前提下,使斗車可以在狹小空間內使用,有利于斗車在狹小空間的運輸工作。
進一步的,為了限制扶手在第二橫梁中擺動,同時滿足扶手在第二橫梁中的移動需求,設置在第二橫梁上的橫梁通孔的直徑與扶手的直徑相同。
進一步的,所述伸縮旋鈕與控制桿通過螺紋連接。伸縮旋鈕的螺紋與控制桿的螺紋相互垂直,使得伸縮旋鈕在旋轉時帶動控制桿旋轉并帶動控制桿沿軸向移動。
進一步的,所述卡柱與扶手的卡柱通孔的連接處設置有彈簧。使卡柱在沒有外力時可以自動伸出卡柱通孔到達卡槽中,使卡柱在固定位置實現自動鎖住。
進一步的,所述卡柱與控制桿通過棉線連接,棉線中設置有加強筋。當控制桿旋轉時,棉線纏繞在控制桿上,拉動卡柱縮回,同時,控制桿沿軸線移動,進一步拉動卡柱縮回,在旋轉和移動的雙重作用下,使得卡柱可以完全縮回卡柱通孔中。
進一步的,為使卡柱能夠較靈活的進入卡槽中,所述卡柱的頂部設置有倒角。
進一步的,為了有效利用空間和材料,所述導向槽長度等于導向塊到伸縮旋鈕的距離。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明使斗車總長可調,在不改變原使用性能的前提下,使斗車可以在狹小空間內使用,有利于斗車在狹小空間的運輸工作。
(2)本發明設計合理,控制靈活方便,易于安裝維護,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第一橫梁,2—第二橫梁,3—扶手,4—伸縮旋鈕,5—導向槽,6—卡槽,7—卡柱,8—導向塊,9—控制桿,10—固定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發明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了一種用于斗車的伸縮扶手,包含有第一橫梁1和第二橫梁2,第一橫梁1的一端連接第二橫梁2的一端,第二橫梁2的另一端連接有扶手3,第一橫梁1、第二橫梁2和扶手3均為圓柱體,且第一橫梁1軸線、第二橫梁2軸線和扶手3軸線共線;第二橫梁2沿軸線方向設置有圓柱形橫梁通孔,橫梁通孔外側對稱設置有導向槽5和卡槽6;扶手3一端設置有導向塊8和卡柱通孔,導向塊8固定安裝在扶手3上,卡柱通孔中安裝有卡柱7,扶手3沿軸線方向設置有圓柱形扶手通孔,扶手通孔沿徑向設置有安裝槽,安裝槽中安裝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中部設置有固定板通孔,固定板通孔中安裝有控制桿9,控制桿9一端連接卡柱7,控制桿9另一端連接有伸縮旋鈕4,伸縮旋鈕4安裝在扶手3上。
第一橫梁1和第二橫梁2固定安裝在斗車上,導向塊8安裝在導向槽5中,導向塊8和導向槽5的寬度相同,使導向塊8不能轉動,不能沿徑向移動,只能夠在導向槽5中沿第二橫梁2的軸向滑動;卡柱7安裝在卡柱通孔中,卡柱7能夠沿卡柱通孔移動,當卡柱7全部位于卡柱通孔中時,扶手3能夠在第二橫梁2中沿軸向移動,當卡柱7不全部位于卡柱通孔中,卡柱7部分位于卡槽6中時,卡槽6限制卡柱7運動,進而限制扶手3運動,起到固定作用;控制桿9安裝在固定板通孔中,固定板通孔限制控制桿9的徑向運動,控制桿9可以沿軸向移動和轉動。
當需要將扶手3縮回時,旋轉伸縮旋鈕4,帶動控制桿9轉動并沿軸向移動,控制桿9帶動卡柱7內縮,當卡柱7全部位于扶手3的卡柱通孔中時,推動扶手3,扶手3沿軸向移動,使扶手3一部分縮回第二橫梁2中;當需要將扶手3伸出時,將扶手3向外拉出,直到卡柱7位于卡槽6位置,卡柱7伸出卡柱通孔,使卡柱7一部分位于卡槽6中,卡槽6與卡柱7大小相同,卡槽6限制卡柱7和扶手3運動,此時,有作用力作用在扶手3上,該作用力直接轉移到斗車上。該扶手使斗車總長可調,在不改變原使用性能的前提下,使斗車可以在狹小空間內使用,有利于斗車在狹小空間的運輸工作。
實施例2: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做進一步改進,如圖1所示,為了限制扶手3在第二橫梁2中擺動,同時滿足扶手3在第二橫梁2中的移動需求,設置在第二橫梁2上的橫梁通孔的直徑與扶手3的直徑相同。
所述伸縮旋鈕4與控制桿9通過螺紋連接。伸縮旋鈕4的螺紋與控制桿9的螺紋相互垂直,使得伸縮旋鈕4在旋轉時帶動控制桿9旋轉并帶動控制桿9沿軸向移動。
所述卡柱7與扶手3的卡柱通孔的連接處設置有彈簧。使卡柱7在沒有外力時可以自動伸出卡柱通孔到達卡槽6中,使卡柱7在固定位置實現自動鎖住。
所述卡柱7與控制桿9通過棉線連接,棉線中設置有加強筋。當控制桿9旋轉時,棉線纏繞在控制桿9上,拉動卡柱7縮回,同時,控制桿9沿軸線移動,進一步拉動卡柱7縮回,在旋轉和移動的雙重作用下,使得卡柱7可以完全縮回卡柱通孔中。
為使卡柱7能夠較靈活的進入卡槽6中,所述卡柱7的頂部設置有倒角。
為了有效利用空間和材料,所述導向槽5長度等于導向塊8到伸縮旋鈕4的距離。
本實施例的其他部分與實施例1相同,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