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車配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動自行車的剎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一般的自行車和電動車都裝有剎車把,以實現在行車過程中剎車的功能。但是,現有的剎車把在剎車的過程中,需要使用者一直緊握,使車體保持剎車狀態。此種方式較為麻煩,而且費力。如果在下坡需要剎車的路段行駛時,當使用者握住剎車把時,稍有松懈,極易發生危險。另外,在一些自行車或電動車裝有可駐坡的剎手把,當使用者行駛在坡段路上需要將自行車或電動車駐停時,使用者需要用一只手拉動剎手把,另一只手撥鎖片才行。這會造成手脫離把手,導致車輛方向控制不好。同時,若力氣較小的使用者在操作時,在另一只手移到鎖片的過程中,拉手剎可能沒拉牢,這極易造成危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的電動自行車剎車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一種電動自行車的剎車裝置,它包含固定基座、旋轉軸、剎車手把、剎車線卡盤、剎車自鎖簧片、卡接凸柱、鎖孔板、自鎖卡孔、活動旋轉軸、擋板;所述的固定基座的中間右側設置有旋轉軸,旋轉軸的上端連接有剎車手把,剎車手的左側連接有剎車線卡盤,剎車線卡的左側連接有剎車自鎖簧片,剎車自鎖簧片的上端左側設置有卡接凸柱;所述的剎車自鎖簧片的上端設置有鎖孔板,鎖孔板上設置有三個自鎖卡孔,自鎖卡孔的內部右側通過活動旋轉軸連接有擋板。
在上述的一種電動自行車的剎車裝置中,所述的鎖孔板與固定基座為一體式結構。
在上述的一種電動自行車的剎車裝置中,所述的剎車自鎖簧片通過焊接的方式與剎車線卡盤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在剎車過程中能夠實現剎車自鎖,而無需一直緊握剎車把,避免使用者過多的用力,也減少了危險發生的可能性。并且,當車子需要停在坡道上時,僅扳動剎車把即可自動帶動自鎖車把而實現自鎖,防止車子溜坡,無需用兩只手操作剎手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固定基座1、旋轉軸2、剎車手把3、剎車線卡盤4、剎車自鎖簧片5、卡接凸柱6、鎖孔板7、自鎖卡孔8、活動旋轉軸9、擋板1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它包含固定基座1、旋轉軸2、剎車手把3、剎車線卡盤4、剎車自鎖簧片5、卡接凸柱6、鎖孔板7、自鎖卡孔8、活動旋轉軸9、擋板10;所述的固定基座1的中間右側設置有旋轉軸2,旋轉軸2的上端連接有剎車手把3,剎車手把3的左側連接有剎車線卡盤4,剎車線卡盤4的左側連接有剎車自鎖簧片5,剎車自鎖簧片5的上端左側設置有卡接凸柱6;所述的剎車自鎖簧片5的上端設置有鎖孔板7,鎖孔板7上設置有三個自鎖卡孔8,自鎖卡孔8的內部右側通過活動旋轉軸9連接有擋板10。
其中,所述的鎖孔板7與固定基座1為一體式結構;所述的剎車自鎖簧片5通過焊接的方式與剎車線卡盤4連接。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工作原理為:在握住剎車手把3時,剎車自鎖簧片5先后拉動與鎖孔板7上端的自鎖卡孔8相互卡接,實現剎車的自鎖;需要解除剎車自鎖時,只需要將用力拉動剎車手把3,使得剎車自鎖簧片5上的卡接凸柱6脫離自鎖卡孔8后,且未卡接到下一個自鎖卡孔8時,松開剎車手把3,自鎖卡孔8被擋板10遮蓋,剎車并能夠自動復位。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